收藏 分享(赏)

元素周期律教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447105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周期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元素周期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元素周期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元素周期律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元素周期律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元素周期律教案篇一:元素周期律教案元素周期律设计课时:1 课时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理念】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学生只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围绕“收获者”即学生为中心展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思想,本节教学设计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 2 专题一第一单元,教材以 1-18 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

2、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阐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律。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前,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建立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之上。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 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教

3、材内容、地位及作用教学目标2、了解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3、认识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 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原子的半径和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突出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实验法【 学情分析】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普通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该阶段

4、的学生思维敏捷活泼,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培养,为避免学生“做实验,看热闹”的心态,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 教法阐述】【 教具】课堂小结 形成评价【 教学过程】1.教师播放视频,学生欣赏【 教师活动】:在开始今天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呢,我们先看下大屏幕上的文章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视频【 教师活动】:介绍文章内容- 科学家百年间对元素的归纳方式及其优缺点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0min)2.学生进行排列卡片活动【 教师活动】:在这一百年间很少有科学家提出一个完整的规律能囊括所有元素的性质,直到 1869

5、年出现了一位俄国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做门捷列夫,这是当时门捷列夫做出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那么门捷列夫他是怎么发现元素之间的规律的呢?它是把所有元素做成小卡片,每天他就玩弄这些卡片以找出这些卡片的内在联系。现在同学元素周期律 教学设计 设计者 戴若男 们也来当下科学家,在同学们的桌上有一些卡片,请同桌同学合作下,把这 18张卡片按照一定的规律给它排一排顺序【 学生活动】:把卡片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排列【 教师活动】: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下自己排列的卡片,你们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把这 18 张卡片排列的?【 学生活动】: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竖列上是电子层数的递增,横向上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增加3.教师引

6、出新课课题【 教师活动】:从这个排列的规则上我们就可以巩固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我们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呈周期性的变化,在化学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结构决定性质” , 那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他们不同的结构,他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也会像他们的结构一样在周期表中呈现周期性的规律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律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25min)1.探究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教师活动】:首先,我们来讨论下原子半径跟原子在周期中所处的位置有何关系。现在大屏幕上表格列的是 3 到 17 号原子半径,请同学们以横坐标表示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以纵坐标表示原子半径来画下各原子在坐标轴中的

7、位置 【学生活动】:根据数据来画曲线【 教师活动】: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下你所画的曲线,然后分析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我发现了随着最外层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变大,在最外层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教师活动】:分析得非常准确,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原子的半径,除了稀有气体元素外,是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设计者 戴若男2.原子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教师活动】:在知道了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后,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原子的化学性质与随所在周期的位置的变化规律,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上,那么

8、究竟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是怎么判断的?请同学来阅读下课本 P5 的信息提示,找出其判断依据。【 学生活动】:阅读“信息提示”【 教师活动】:请同学来回答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活动】:如果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从水中或酸中置换出氢,则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也就越强;如果元素的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教师活动】:这是一段比较理论的一段话,指明了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依据。 3.原子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就根据以上这段来判断下元素周期表中

9、第三行中的钠、镁和铝的金属性的强弱,所以同学们觉得应该要设计怎么样的实验才能得出这三种物质的金属性强弱呢,从“信息提示”中来查找下?【 学生活动】:可以设计实验看下它们从水或者酸中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教师活动】:看来同学们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强,这三种单质中我们已经做过了钠与水的反应,请同学来帮我回顾下钠与水的反应现象是怎么样的【 学生活动】:反应时钠是浮在水面上,在水中游动,并且发出“嗤嗤”的响声,钠在水中溶解,在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色了【 教师活动】:同学的描述非常细致,这说明了钠与冷水的反应是非常剧烈了,如果溶液是热水或是酸的话反应现象会怎么样?篇二: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律 1 教案 新人教

10、版必修 2课题:元素周期律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 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掌握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 握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原子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1、构成原子的“ 三微粒”:2、相互关系:位置关系: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体积关

11、系: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所占的空间相对较大电荷关系:原子核带的电量跟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即: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关系: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中子的质量决定3、粒子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中性原子: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带正电的阳离子:质子数-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带负电的阴离子:质子数+ 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导入新课: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一个偌大的空间供电子运动,如果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讲,电子运动时是否会在原子内打架呢?

12、它们有没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呢?我们又怎样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核外电子的排步的知识。板 书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步设 问 : 请想一想宏观物体的运动的特征?讲解分析: 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动的速度;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设 问 :那么微观粒子(电子)的特征呢?归纳小结:(1 )电子的质量极微小;电子绕核运动是在原子这样极其微小的空间中进行;(3 )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运动的速度接近光速)教师精讲: 电子绕核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也不能描绘出其运动轨迹,但并不是说电子绕核运动没有什么规律。指导阅读:那么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是什么

13、呢?请看 P13 第一、二自然段以图 1-7教师精讲: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些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近的区域里运动;有些电子能量较高,在离核较远的区域里运动。科学上把能量不同的电子的运动区域称为电子层。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称其运动在第一电子层上;能量稍高、运动在离核稍远的电子,称其运动在第二电子层上;有里向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把它们依次叫 K、L、M、N、O 、P 、Q 层。归纳小结:1、电子层的划分用心爱心专心 1指导阅读: 那么,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下面请大家分析课本 13 页表 1-2,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得出的核电荷

14、数为 1-20 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看能不能总结出某些规律。归纳小结: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电子由内向外按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 、第 n 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 、最外层电子数8 。 (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 。 、次外层电子数18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2。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圆圈内表示原子的质子数,要注意正号;弧线 2表示电子层,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符号含意一样,但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如 Cl:- 课堂反馈: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下列

15、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Li、11Na 19K、9F、17 Cl( B)A 14 B15C16D 17 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5 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 层的电子数是 L 层电子数的 1/2,则该元素的原子是( B )A Li BSiCAl DK4、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在周期表的前 10 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提 问: 我们已了解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那么,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联系呢?板 书:二、元素周期律归纳小结:1、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

16、关系 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稀有气体的最外层有 8 个电子(He为 2)处于稳定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用心爱心专心 2( B ) C3 对 D4 对 A1 对 B2 对科学探究:请大家 P14 中科学探究的表格,根据 120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总结一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合价、原子半径有何规律性变化。板 书 :2、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教师精讲: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 1 个递增到 8 个的情况(H、He 除外) ,这种周而复始的重现(但并不是简单的重

17、复 )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这就如同我们一年一年的四季更替及学生活中的每天都是 24 小时一样。因此,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这种规律性变化,我们便称之为周期性变化。由此,可得出如下结论:归纳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设 问: 化合价是元素的重要性质,那么,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是否也会呈现周期性变化?板 书 :3、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教师精讲: 对于稀有气体元素,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学生化学反应,因此,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 0,原子序数为 12时,化合价从+1 下降到 0;原子序数为 39 时,随着原子序数的

18、递增,最高正价从+1 到+5,最低负价从-4 到-1;原子序数为 1117 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高正价从+1 到+7,最低负价从-4 到-1。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均为 0。归纳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说明:元素主要化合价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1 )金属无负价,O、F 无正价,一般,最高正价存在于氧化物及酸根,最低负价通常存在于氢化物中。(2 )主族元素最高正价数=最外层电子数(3 )最高正价+负价=8设 问:那么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是否也会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一样呈现周期性变化?板 书教师精讲归纳小结 : 原子半径由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多少决定

19、,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元素周期表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的划分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原子结构示意图。4、离子结构示意图5、稳定结构 把最外层 8 个电子(只有 K 层时为 2 电子)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二、元素周期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层电子排布、半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用心爱心专心 3课题:元素周期律1、118 号元素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的是( A)A氢 B铍 C铝 D氯2、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推断元素原子的 (B)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核电荷数 核外

20、电子数A.B. C.D.3、在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C )A.Na B.P C.Cl D.Ar4、原子序数从 310 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B )A.电子层数 B.电子数 C.原子半径 D.化合价5、A、B 均为原子序数 120 的元素,已知 A 的原子序数为n,离子比离子少 8 个电子,则 B 的原子序数为 (A )A n4B n6 Cn 8Dn106、若 aA 与 bB 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a 的数值为( A )A.b+n+2 B.b+n-2 C.b-n-2D.b-n+2、 n+2-7、X 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 Y 元素原子最

21、外层有 2 个电子,X、Y 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D)A.Y2X7 B.Y7X2C.Y2X D.YX28、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 AB2 型化合物的是 (D)A.6 和 8B.16 和 8 C.12 和 9D.11 和 69、从原子序数 11 依次增加到 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AB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110、有 A、B、C 三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8。A 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 1 个电子;B 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恰好为稳定结构。则 A、B、C 三种元

22、素的元素符号:A 是 H ,B 是 Ar ,C 是 F ,C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用心爱心专心 4篇三:高中化学 元素周期律 2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2课题:元素周期律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过程与方法:培养学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教学重难点:同一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教学方法:归纳法、诱导探究法、练习法、实验启发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请同学们完成

23、 P14-15 科学探究表格,并讨论元素原子核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2、同一主族元素(除稀有气体外) ,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引 言:从上面讨论中,我们认识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周期性的变化,那么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也将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现在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板 书 : 二、 元素周期律提 问:假如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归纳小结: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单质与水

24、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 、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讲解分析: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标准,以 1117 号元素为例,来研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情况,为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请大家先填写下表。 思考与教流过 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Na、Mg、Al 三种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板 书 : 1、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科学探究:1、实验(1)请一个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再请一个学生前来观察实验现象。 题 表

25、 :讨 论 :(1) 、回顾钠与水反应现象,比较 Na、Mg、Al 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教师精讲: 、Na 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浮于水面在水面四处游动,同时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变红。 、Mg 在常温下,与水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镁带表面有大量气泡出现,溶液变红。 、Al 在常温或加热下,遇水无明显现象。过 渡:请大家预测一下,Mg、Al 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时,现象是否会相同?应该有什么区别? 科学探究 :实验(教师精讲:从刚才的实验现象我们可知,Mg 与稀 HCl 的反应剧烈得多,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这说明大家的预测是正确的。根据 Na、Mg、Al 三者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我们可推知,Na

26、 与 HCl 反应将会更剧烈,甚至发生爆炸讨 论 :(3) 、那么, Na、Mg、Al 的氧化物及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碱性强弱)过渡 :上面我们研究了 1118 号元素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下面我们来研究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 板 书 :2、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指导阅读: P16 表格,看看硫和氯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比较磷酸、硫酸和高氯酸的酸性强弱。它们能说明硫和氯气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如何?过 渡:因此我们不难判断下列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板 书:非金属性的强弱 SiPSCl教师精讲:因为 18 号元素氩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一般情况不难与其他物质发学

27、生化学反应。因此,我们不研究它的性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 1118 号元素性质的变化中得出如下结论: 归纳小结 :Na Mg AlSiPSCl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讲解分析: 如果我们对其他元素也进行同样的研究,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因此,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通过大量事实,我们归纳出这样一条规律:板 书 :元素周期律:1、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即:2、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课堂反馈: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B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8、逐渐增大 B、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2、 HF、H2O、CH4、SiH4 四种气态氢化物按稳定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C )A、 CH4H2O HFSiH4B、SiH4HF CH4H2O C、SiH4CH4H2OHF D、H2O CH4HFSiH43、碱性强弱介于 KOH 和 Mg(OH)2 之间的氢氧化物是 (AC ) A、NaOH B、Al(OH)3 C、Ca(OH)2 D、RbOH4、已知 X、Y、Z 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同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29、、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 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原子半径:XYZD 、原子序数的关系:YX Z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实验探究认识到元素周期表中所蕴涵的规律,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作 业 :P19 2、3 、5 板书计划 :二、元素周期律 1钠镁铝金属性的递变规律金属性 NaMgAl2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氢化物稳定性:HClH2SPH3SiH4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HClO4 H2SO4 H3PO4 H4SiO4NaMgAlSiPSCl Ar金属性

30、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课题:元素周期律1、从原子序数 11 依次增加到 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B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12、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B) A、LiOH B、NaOHC、Mg(OH)2D 、Al(OH) 33、下列元素中,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 A ) A、Cl B、S C、Br D、P4、已知 X、Y 均为 118 号之间的元素,X、Y 可形成化合物X2Y 和 X2Y2,又知 Y 的原子

31、序数小于 X 的原子序数,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 AD ) A、19B、18C、27 D、9 5、下列有关元素性质递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Na、Mg、Al 的电子数依次增多 B、P 、S 、Cl 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C、N、O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O、F 最外层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6、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C ) 、酸性:HClO4HBrO4HIO4、碱性:Ba(OH)2 Ca(OH)2Mg(OH)2 、稳定性:HClH2S PH3 、还原性:FCl I A、 B、 C、 D、都正确7、A、B、C、D、E 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 和 B 的

3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 BA;C 和 D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呈酸性,且酸性 CD;E 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 ) A、ABCDE B、CDABE C、BADCE D、ECDAB8、下列排列顺序错误的是 (B ) 、原子半径:OS Na 、稳定性:PH3H2SNH3 、酸性:H3PO4H2SO4HClO4 、碱性:Al(OH)3Mg(OH)2NaOH9、已知:硫酸比次氯酸稳定, 高氯酸的酸性强于硫酸,HCl 比 H2S 稳定,HCl 比 H2S 更容易由单( C )A、 B、C、 D、10、按 Si、P 、S、Cl 的顺序递减的

33、性质是 ( C )A、最高化合价 B、非金属性 C、金属性 D、氢化物稳定性质合成,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H2S)强。上述事实能够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11、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_的递增,而呈_性变化的规律,这里元素的性质主要是指_和_;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_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12、A、B、C 3 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A 单质与水反应能置换出 1g 氢气,而 A 变为具有跟氖原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B 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气体,B成为稳定的气态氢化物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1)由此可知 A 为_;B 为_ ;C 为_;(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A

34、单质与水_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_ _ 选做题:1 、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D )A、铍 (Be)是一种轻金属,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砹是一种有色固体,HAt 很不稳定,AgAt 是有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和盐酸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 H2S 稳定的气体2、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分子式是 H4RO4,则其氢化物的分子式是( A ) A、RH4 B、RH3 C、H2RD、HR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非金属元素 R 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 R 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B 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C 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都能形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D 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都具有强氧化性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