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听听那冷雨课件.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427947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听那冷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听听那冷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听听那冷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听听那冷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听听那冷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不同的人,不同遭遇,不同情境,不同听雨的感受。,沾衣欲湿杏花雨(绝句 僧志安) 清丽喜悦 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苏轼) 旷达从容 夜阑卧听风吹雨(十一月二十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国恨愁苦 梧桐更兼细雨 (声声慢 李清照)凄清悲苦,品读思考,文中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冷雨? 作者眼中的冷雨是什么样的? 作者通过雨主要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1992年,终于得以回到他思

2、念已久的大陆。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作者简介,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他的名字已经醒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我尝试把中国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又叠去,为了试验他的速度、密度和弹性。 余光中,作者简介,现代散文当然以现代人的口语为节奏的基础。但是,只要不是洋学者生涩的翻译腔,它可以斟酌采用一些欧化的句法,使句法活泼些,新颖些;只要不是国学者迂腐的语录体,它也不妨容纳一些文言的句法,使句法简洁些

3、,浑成些。有时候,在美学的范围内,选用一些音调悦耳表情十足的方言或俚语,反衬在常用的文字背景上,只有更显得生动而突出。 同样写一双眼睛,有的作家说“她的瞳中溢出一颗哀怨”,有的作家说“她的秋波暗弹一滴珠泪”。意思差不多,但是文字的触觉有细腻和粗俗之分。对于文字特别敏感的作家,必然有他自己专用的字汇;他的衣服是定做的,不是现成的。 剪掉散文的辫子,乡 愁(1970年左右),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躲过一阵潇潇

4、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 。,2,作者写了现实中的雨吗?,不是,而是写了与雨有关的字。汉字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这里作者就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3,读第三段找出里面表现雨的感性的句子。,“空蒙而迷幻”是视觉;“薄荷的香味”、“淡淡的土腥气”是嗅觉;“冷”是触觉。讲了女性的雨,而女性又

5、是最感性的,是一场多情的雨。,4,其他的地方是否也给了作者同样的感觉呢?迅速阅读第四段,台湾的山美在哪里?并思考写美国的丹佛山有什么作用?,美国西部多沙漠,干旱,落基山胜在石,在雪,在红的土,白的云。虽然这里很美,但是毕竟是在异国他乡,他的心是漂泊的,是没有寄托的,只有当他的脚步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心里才觉得踏实。只有那种“白云回望合,清霭入看无”的境界才属于中国,这里用美国反衬出台湾“云气氤氲,雨气迷蒙”的情调,又一次回到了我们中国。而且讲到了米芾父子的山水画,只有这种情调才更像我国的山水画,才更有古中国的情韵。这里作者又一次借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大陆的眷恋。,4,作者为什么提到米芾父子的画?,中国

6、风景婉约朦胧,这种情调像我国的山水画,具有古中国的情韵。作者又一次借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大陆的眷恋,5,(1) 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2) 这两种感觉是否相同呢?,不同。凄迷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5,(3)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作者听雨,其实是在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

7、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4)思考最后一句话“窗外在喊谁”?谁在喊呢?,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5,第五段是本文中写“听雨”的最精彩的段落之一,通过第五段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鉴赏意境美的方法呢?,(1)感知意向,把握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官) (2)揣摩语言,体悟蕴藉的感情;(抓住修辞,句式等) (3)展开想像,领会文章的神韵。,9、10,作者写到了雨的音乐,讲到了“日式古屋里听雨”,两个日式古屋里听雨听到的是同一种雨吗?,不是。前一种听到的是台风台雨,雷雨,暴雨,西北雨,写到了凄凉的秋意,听到这些的时候,作者那颗平静的心再也无法宁静,只剩下了一份凄凉,惆怅,冷湿的情怀。后者从春雨绵

8、绵,听到了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而且是回忆的音乐,于是自然地想到了江南,想到了四川。,11,怎样理解“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梦总会醒的,是回忆总会回到现实的,于是他又无法不回到70年代的台北,回到那个黑白的公寓时代,瓦的音乐成了绝响,美丽的蝴蝶飞入了历史的记忆,现在真的不需要了吗?并不是的,生活富足了,可是色彩却单一了,情韵没有了,只剩下一张黑白的默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家国之痛的遗憾以及思乡之情无从安慰,寄托回忆的依据消失的惆怅和失落。,12,如何理解“前尘隔海,古屋不再”这句话?,“前尘隔海”是因远离祖国而发出的悲叹;“古屋不再”是因时光不再而发

9、出的叹息。这是全文的感情基调。因时光的流逝,连瓦屋听雨也成了历史,其中对人世沧桑的感喟不言自伤。日式古屋听雨的妙不可言,令人念起祖国江南雨声,而台北突然进入了公寓时代,提醒作者时光飞逝,雨中漫步的初恋时代已早已成为回忆。,总结,作者在文中表现了什么样感情?,思乡之情 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余光中,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

10、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语言特点,1.句式长短变化灵活多端。2.大量叠音词的使用,增强了散文的 节奏和韵律,使描写十分细腻。3.在修辞上,大量使用比喻、通感等 手法,恰当地烘托出思想情感。4. 化用古典诗词,营造意境,增强文章 艺术底蕴,作者将原汁原味的唐宋诗歌组接在一起,引读者自然地进入古典的情境,而又从另一扇现代情感的门庭里走了出来。古典诗词的巧妙引用,既对文章的意境营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艺术底蕴。,终南山 (唐)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

11、,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点绛唇 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

12、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先是天黯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

13、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噬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敲,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正如马车的时代去后,三轮车的时代也去了。曾经在雨夜,三轮车的油布篷挂起,送她回家的途中,篷里的世界小得可爱,而且躲在警察的辖区以外,雨衣的口袋越大越好,盛得下他的一只手里握一只纤纤的手。台湾的雨季这么长,该有

14、人发明一种宽宽的双人雨衣,一人分穿一只袖子,此外的部分就不必分得太苛。而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任雨点敲在黑布伞或是透明的塑胶伞上,将骨柄一旋,雨珠向四方喷溅,伞缘便旋成了一圈飞檐。跟女友共一把雨伞,该是一种美丽的合作吧。最好是初恋,有点兴奋,更有点不好意思,若即若离之间,雨不妨下大一点。真正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甜甜的雨水。不过那要非常年轻且激情,同时,也只能发生在法国的新潮片里吧。 大多数的雨伞想不会为约会张开。上班下班,上学放学

15、,菜市来回的途中。现实的伞,灰色的星期三。,余光中评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忠厚而拘谨的个性,在为人和教学方面固然是一个优点,但在抒情散文里,过分落实,却有碍想象之飞跃,情感之激昂,“放不开”。 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矛盾而有趣的现象:一面好用女性意象,另一方面又摆不脱自己拘谨而清苦的身份。 朱自清在白话文上既信奉纯粹论,他的散文便往往流于浅白、累赘,有时还有点欧化倾向,甚至文白夹杂。,其实,白话文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拿来朗诵或宣读用的,那当然不妨尽量口语化;另一类是拿来阅读的,那就不必担心是否能够立刻人于耳而会于心。散文创作属于第二类,实在不应受制于纯粹论。,课后练笔,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缠绵的思乡之情。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心中的冷雨,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抒发的是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那么,你心中的冷雨又是什么呢?请以“我心中的冷雨”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