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哲学原理小结,1.什么是实践? 2.实践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复习巩固,仰望星空,我们感到自身的渺小与人类的渺小。探索宇宙的真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二、在实践中
2、追求和发展真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自主探究,1. 什么是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 2. 为什么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 真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 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下列认识都是真理吗?为什么?,“上帝创造了人” “发展是硬道理” “供求影响价格”,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才能被称为真理呢?,思考:,理解真理,探究一:,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谬误,相符合,不符合,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认识真理,认识、真理、谬误?,超短裙“风波”某大学某年特别
3、风行超短裙,而且一个比一个穿的短,学校领导见了认为极不雅观,贴出布告欲严厉禁止。谁知,布告一帖出,就掀起轩然大波。,最先作出反映的是中文系女生,她们在宣传栏和报眼位置写了一首打油诗:“几千师生齐争吵,只因裙子太短小,具体情况怎么样,宣传栏内有报道。”,美术系写道:“维纳斯证明适度的缺少会更加美丽。”,法律系写道:“法律禁止的只是原告由超短裙萌发的邪念,而非被告穿的超短裙。”,生物系写道:“人与猩猩的根本区别不是裙子的长短,而是看见长裙与短裙能否作出不同的想象。”,为什么不同专业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提法?,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结论:由于人们的
4、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启示,真相只有一个!,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1.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2.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 3.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例如:“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这一命题对日本政府是“有用的”,但它不是真理,没有任何真实性可言。,探究二:,真理是因为“有用”才“真”,还是因为“真”才“有用”?,1、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2、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
5、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启示,二、真理的属性,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记忆),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真理”是客观的, 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为转移.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对同一个事物只能产生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80度吗?,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几何之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75年)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真理。,探究四
6、:,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 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因为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启示,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记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
7、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一种真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条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1、“造反有理” 2、“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3、“农村包围城市”,辨析:这些认识对不对?,探究五:,“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真理,谬误,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前苏联的 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 社会主义革
8、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理论,“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真理都是具体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记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就成为谬误。,一种真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条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这些失败的的探月、航天
9、实践有何意义?,失败的实践说明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遗传学反复的历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1893年时与比他大10个月的表姐埃玛结婚。婚后15年共生下6男4女。大女儿一直多病,10岁就夭折;四女儿也身体多病过早死掉;二女儿和两个儿子终生不育;三女儿因生理缺陷当了一辈子处女;其他四个儿子也长年多病。,他晚年通过大量实验,比较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果,证明了自花受精的植物在竞争中慢慢被淘汰。这一发现使达尔文恍然大悟,与埃玛所生的孩子身
10、体之所以那样糟糕,正是近亲联姻的恶果。,1. 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我
11、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 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属性,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是具体的,追求 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本课小结,认识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求,请同学们务必背熟,请同学们务必背熟,意识、认识、真理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 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 3.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联系: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概念辨析:,本课所涉及的三个原理,1、真理的客观性原理,2、真理
12、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 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课堂演练,B,2、2010年楼市“疯狂”,房价将继续上涨,房价将彻底崩盘,房价将深度调整,业内人士莫衷一是。这说明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真理和谬误的界
13、限是不容混淆的 D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会导致对同一个对象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D,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这些特点告诉我们应该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否定和推翻真理 在实践中改变和动摇真理 A B C D,A,4、(2008广东单科23)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B,5、玉树地震,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但目前,人们还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14、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A,6、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型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 A认识无限性、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B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是惟一的 C由于观念、能力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D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A,7.“有用即真理”、“强权即真理”的真理观主要违背了( )A.真理
15、的客观性 B.真理的条件性C.真理的反复性 D.真理的无限性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A,D,9英国哲人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表明(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非选择题:,2、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
16、学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对于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中国科学家提出
17、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经济效益,这体现了,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4)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为人类造福。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2010年1月会考第32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视沙漠为害,是资源的“荒地”。如何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
18、家认为,“沙漠是资源”并提出了“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依靠科技,对接市场”的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沙漠,利用沙漠资源创造经济效益,使被动的治沙转变成主动的沙漠生态构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沙漠是可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上述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哪些道理?,迁移应用,参考答案:,(1)对于治理沙漠、化害为利,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中国科学家提出了
19、“沙产业理论”,提出创建沙产业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经济效益,这体现了,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4)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再次升华:科学开发利用沙漠为人类造福。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这一主题旨在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向污染宣战是破解我国生态环境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向污染宣战的主攻
20、方向,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污染防治,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加大重金属、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力度,深化工业污染防治。通过采取稳、准、狠的举措,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看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向污染宣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这一主题旨在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向污染宣战是破解我国生态环境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向污染宣战的主攻方向,是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水污染防治,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加大重金
21、属、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力度,深化工业污染防治。通过采取稳、准、狠的举措,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看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希望。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向污染宣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严重的现状要求改善污染现状,保护生态环境。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能很好的引导国民一起努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确定“向污染宣战”这一主题是遵循了客观规律,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人
22、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全社会行动,积极关注环保问题必将有力的改善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也有利于世界环境的保护。,S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成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其主要做法是:坚持政府引导,立足市情,盘活老城资源,大力扶持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坚持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国有、民营和外资非文化企业以及非国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结合材料,分析S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
23、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S市大力扶持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3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S市正是在经济发展规律的指导下,从本市的实际出发,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成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3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S市把握本市的实际情况,立足市情,去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坚持
24、用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3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S市立足市情,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成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避免了这两个误区。(3分),1982年,我国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并发布实施,之后先后经过了三次修订。在96年版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PM10被列入控制标准,未将PM2.5列入;2008年,环境保护部启动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第四次修订工作,但在2010年底首次征求意见后,只对PM2.5设立了参考限值,未纳入强制性限值。但相关专家表示,“时机不成熟”是PM2.5未进
25、国标的主要原因;2011年11月16日,新国标首次提出将PM2.5纳入国标,另外一项重要的指标-臭氧8小时浓度也同时被纳入。二次征求意见稿获得了公众“普遍赞同”,并于2011年12月底在环保部常务会上获得通过。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哲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来自人们生活实践的需要,适应了当前国内环境变化发展的新要求。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