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这三种疾病均可通过妊娠和分娩由母亲传给婴儿。艾滋病是人类感染艾滋病毒所致,病毒对人体的侵害主要是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造成机会性感染疾病的增加,目前艾滋病治疗仍是世界难题,其预防则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新生儿的感染性预防。有关数据表明,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率为 30%-45%。若对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通过实施孕期用药、安全助产、新生儿预防性用药及人工喂养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将使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率将至 2-3%。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其中母婴传播主要是宫内感染、生产感染、产后感染) 。如果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
2、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服用阻断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生孩子时可采用剖宫产。孩子出生后,要人工喂养。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毒的。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筷子和杯子;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购物、使用钞票;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若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可到具有初筛资格的医院和疾控中心做HIV 抗体检测。梅毒的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可侵犯人类的皮肤粘膜、淋巴系统、内脏
3、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梅毒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也可无任何症状,称为“隐性梅毒“。梅毒孕妇在妊娠的任何阶段,梅毒螺旋体均可通过胎盘传染,造成胎儿死胎、流产、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和艾滋病不同的是,梅毒通过正规治疗完全可以治愈。如果孕妇在孕期及早发现梅毒,通过规范治疗、新生儿预防性用药及婴儿随访等措施可以降低梅毒对新生儿的危害,防止 90%以上先天性梅毒的发生。乙肝是人类感染乙肝病毒所致,孕妇感染乙肝病毒后可通过母婴传播带给新生儿。据资料统计,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发生与感染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感染的年纪越小,其预后越差,发生慢性感染的几率也越大。因此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携带乙肝病毒的人群较多,若能通过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可以极大地降低人群中的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和慢性乙肝患者。目前最有效的预防乙肝病毒的措施是新生儿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对乙肝病毒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进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接种。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是国家实施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为孕产期免费咨询、检测、治疗和随访等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