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396534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三打白骨精 课 型 新授 课时 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 13 个,理解 21 个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 13 个,理解 21 个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 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教 具 小黑板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揭题引趣。1简介西游记 。2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同学们想学吗?二、初读课文。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

2、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2、读后检查。(略)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2分段讨论: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四、精读第二段。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

3、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再读课文,理清思路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教学7总结学法: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五、作业。1完成作业题 1、2、3。2熟读第二自然段。 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三打

4、白骨精 课 型 新授 课时 2教学目标1、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2、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教学重点 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教学难点 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教 具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教 案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二学习三、四自然段。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2指名读

5、第三自然段。(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5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挡 打 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教学 二打 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教 案(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

6、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 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四、作业。1作业本 5、6 题。2读熟课文。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学习第五段板 书 设 计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三打白骨精 课 型 新

7、授 课时 3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回答课文第 1 题的几个问题。2、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教学难点 简要复述课文教 具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教 案课 后 反 思教学一、听写词语:性命索性慈悲诡计多端腾空而去毛发直竖二、指名读课文(5 人每人一段)读后回答课后题 1 的 3 个小题目。三、按照课后第 3 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1复述“打”经过。复述的要求:(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唐僧责怪悟空。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8、。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2复述“二打”经过。3复述“三打”经过。读后回答课后题 1 的 3个小题目。复述“打”经过。复述“二打”经过。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教 案四、作业。1熟读全文。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板 书 设 计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如梦令 课 型 新授 课时 1教学目标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教学重点 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教学难点 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教 具课 后 反 思教学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教 案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我们请一位同学起

9、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 ”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如梦令和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关于词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介绍作者三、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1、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

10、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2、按照停顿反复朗读。3、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问题提示:(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 “常记”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 “藕花深处”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 “争渡” )为什么要争渡?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问题提示:(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 “常记”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 “藕花深处”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 “争渡”

11、)为什么要争渡?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教 案(“误入藕花深处” )(5)为什么会误入?(“沉醉” )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为什

12、么会误入?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词两首 课 型 新授 课时 2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5、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四、背诵、默写整首词。五、作业板 书 设 计如梦令日暮 沉醉 爱生活误入 藕花深处 惊起 鸥鹭 爱自然课 后 反

13、 思教学教学难点 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 具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导入:欣赏唐宋名家名词。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自读全词,整体感知。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词,提出疑问。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 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读生字:塞箬蓑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五、总结升华1、请同学们自

14、愿理解词意。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词,提出疑问。1、 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读生字:塞箬蓑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教学板 书 设 计渔歌子白鹭飞斜 风细雨渔歌子 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鳜鱼肥 不须归课 后 反 思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螳螂捕蝉 课 型 新授 课时 1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 、 “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教学重点 理解语

15、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教 具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三、查自读情况。1. 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2. 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2)指名说,集体讨论。3. 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

16、,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2. 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3. 集体交流,讨论。4. 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自己读课文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教学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五、指名书写生字。1. 出示生字。2. 指名读。3. 师生评价。4.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六、作业。1. 完成习字册描红。2. 熟读课文。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板 书 设 计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螳螂捕蝉 课 型 新授 课时 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7、,复述课文。 2.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寓意教学难点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 具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课 后 反 思教学一、复习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2. 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指导精读课文。1.精读课文第一段。(1)精读第一段,注意读好吴王的话。(2)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3)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吴王考虑问题不太周全?(4)如果你是大臣,会想什么方法劝阻?2.精读课文第二、三段。(1)轻声读课文,自己复述故事。(2)同桌互说。(3)指名说,同学评议。(4)讨论:

18、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他的故事为什么能打消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诸侯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你认为这两句话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3. 运用词语“自由自在” 、 “恍然大悟”说话。相机出示: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精读第一段精读课文第二、三段运用词语“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说话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教 案三、复述练习。指名复述,结合对学生的评议,指导学生掌握复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果简明扼要地

19、交代清楚,又要能把关键的地方讲,生动。四、学生质疑,结合质疑小结课文。五、作业:1. 讲述故事。2. 练习说话。3. 搜集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的故事。学生质疑板 书 设 计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读书要有选择 课 型 新授 课时 1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 学会选择书籍的方法,并了解掌握选择合适读物这种本领的益处。教学重点 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教 具螳螂捕蝉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螳螂蝉 (黄雀在后)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课 后 反 思教学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教 案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我们以前学过哪些

20、关于读书的课文?煮书 、 读书做记号的学问 、 精读和泛读 。这些课文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二、根据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学习新课。1.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使什么,并结合课文自学生字新词。2. 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名读文章。3. 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点意思,可以分为几段?4. 评议课文使怎样写的。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使什么,并结合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点意思,可以分为几段?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以问题作过渡,总领下文,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讲选择读物的范围和选择读物的好事。三、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选择读物

21、。说自己以后怎样选择读物。板 书 设 计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习作 2 课 型 新授 课时 1教学目标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教学重点 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教学难点 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教 具读书要有选择工具书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取更多知识读书要有选择 名人传记科普类书课 后 反 思教学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上

22、课伊始,故意创造一个教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然后走进课堂引发讨论:老师没在课堂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在讨论过程中,要打消学生的顾虑,要鼓励学生说出真实情况。进而引入新课,揭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时,拟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二、借助例画,探究写法。1、叙事要完整、具体,注意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把握记叙文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事情的发展过程要一步一步的写清楚,让事情的每一个发展层次清楚的展现于读者眼前。借助例画来引导探究。(1)抓住整体观察例画,感知“面”的描述。组织学生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

23、?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样?(2)抓住局部观察例画,感知学习“点”的描写。从例画中选取一两位同学进行细致的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2、写好人物的活动,插入必要的细节。(1)选择特定的人物捕捉细节。(2)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老师没在课堂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二、借助例画,探究写法。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三、体验联系实际,交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例画中描绘的场面学生一定也经历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老师不在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先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时除了要抓住自己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四、迁移,尝写法

24、试习作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例画探究出的写法完成习作草稿。联系实际,交流迁移,尝写法试习作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习作 2 课 型 新授 课时 2教学目标1、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2、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 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教学教 具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1、继续完成习作草稿。2、组织学生集体评议。3、引导学生进行自改。3、引导学生进行互改。4、继

25、续完成习作草稿。进行自改学生进行互改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教 案将修改好的习作誊写到习作本上。将修改好的习作誊写到习作本上板 书 设 计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练习 2 课 型 新授 课时 1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2、诵读与欣赏:了解夏日绝句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教学难点 语文与生活教 具课 后 反 思教学教 学 过 程 个 性 化 教 案一、教学语文与生活。1、自由连线,认识各种农具。(交流,教师指出正确答案)2、你们知道这些农具都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说,

26、提出不同意见)3、读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带点的词语都和什么农具有关系。学生判断、交流。二、弄清农具用途。木犁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 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耙用于耕后碎土,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 10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切碎泥块。 镰刀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50 年代受苏北、山东大镰刀影响,刀体、刀柄稍有加长,为今收割常用工具。 锄头用于松土、削草。可分劈草锄、阔板锄、开山锄等。耧 也叫耧犁。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

27、备焉,日种一顷。”这种耧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耧车有自由连线,认识各种农具读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带点的词语都和什么农具有关系。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三、读读诗句,括号中的词和什么农具有关系? 昼出(耘田)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耕:木犁耘田:锄 锄禾:锄头种: 耧收:镰刀读读诗句,括号中的词和什么农具有关系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练习 2 课 型 新授 课时 2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

28、加深对古诗的理解。2、诵读与欣赏:了解夏日绝句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教学难点 语文与生活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教学教 具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学习诵读与欣赏 。一、介绍作者李清照(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 ”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二、写作背景据载:公元 167 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

29、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 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三、理解诗句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理解诗句教 学

30、过 程 个 性 化 教 案教学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四、教学古诗1、学生自由读。2、你都读懂了什么?3、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项羽吗?4、现在你知道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吗?5、齐声

31、诵读。三、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四、作业。完成第三、四、五题1、学生自由读。2、你都读懂了什么?3、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项羽吗?4、现在你知道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吗?5、齐声诵读。板 书 设 计课 后 反 思教学学 校 肖庄 年级 六 主备人 执教人课 题 练习 2 课 型 新授 课时 3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2、诵读与欣赏:了解夏日绝句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教学难点 语文与生活教 具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一、复习。二、写好钢笔字。1、指名读这段话,明确选自于课文卢沟桥烽火

32、。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的匀称、合理。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每个字的结构的书写注意点。3、指点:字距小于行距,大字紧凑,小字写的舒展一些。4、板演“序幕” 、 “战争” 、 “如火如荼”等词语。5、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6、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三、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1、审题。(1)学生读题(2) 、教师由“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对联引导学生关心时事。(3) 、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学会关注时事,了解时事,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口语交际。2、指导。(1) 、引导学生回忆:最近有哪些热点话题?(可以从近期报纸、电视和人们街头巷尾的谈话中寻找。 )(2) 、学生围绕各自关注的热点话题分组互相聊聊。3、练习。学生读帖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每个字的结构的书写注意点。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教学(1) 、每组派代表说说关注的问题。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4、反馈。(1) 、指名说出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后自己的收获。(2) 、教师小结。 (关注时事、了解时事的方法)板 书 设 计教学课 后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