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535579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

2、的历史一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_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 。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于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3、: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 “知其不可而为之” ,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

4、,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一个人自信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 ,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 “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所以可说是一种君子之强。但柔道也有流弊,过度的柔逊恭顺,就成了懦弱者的百依百顺,没有独立的是非好恶之心了。这种人就成了孔子最痛恨的“乡原”:只能柔而不能刚;只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阉然媚于世” ,而不能有踽踽凉凉的特立独行。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 , “恭而有礼” ,要“君子和而不同” ,也就是中庸说的“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这才是孔子要提倡的那种弘毅的

5、新儒行。(选自胡适,激情所致,一气呵成,抒发忧郁愤懑之情怀,如哭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读后莫不黯然垂泪。另一篇是象祠记 ,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相关链接:王阳明 11 岁时就立下圣人之志,先泛滥于辞章,继出入于释教道教,再遍读朱熹之书,经过 26 年的艰难探索,终无所得。直到 37 岁时在龙场的绝境中,王阳明放下得失荣辱,向死而生,终悟圣人之道。 王阳明年谱:“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子事物者误也。 ” 朱熹认为;格物”就是向外物求天理,即通过一物一物去格,得知万事万物之理,最后豁然贯通,成为圣人。而王阳明认为,天理不在外物,而在人心:“格物”即

6、正心, “致知”是良知。王阳明从此与程朱分道扬镳,初步建立起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 传习录记载了王阳明对龙场悟道的体会:“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对于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阳明,当今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充分,尤其是忽略了他“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经历。B流放到环境恶劣的龙场之初,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艰难困苦超乎寻常,王阳明产生了种种消极情绪,对人生非常绝望。C贵州龙场偏僻闭塞,贬官流放的王阳明躲在龙场附近一个安静的小山洞里沉思、品玩 易经 ,心情好转,生命又恢复了生机。D与王阳

7、明无亲无故的“夷民”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些底层人民以“真情”让王阳明感知到了“良知”的可贵。E “千古龙冈漫有名” ,王阳明以诗明志,把自己比作隐居卧龙岗的诸葛亮,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追求。5王阳明在龙场悟出的“道”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 分)6王阳明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 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7-9 题。 (14 分)善 心安石榴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

8、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这都是可能的。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尽管它们的关系有点暧昧,也挺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一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猫们进进出出。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 “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

9、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涛子一家三口撤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一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一只灰黑均

10、匀相间的大狸猫。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两只半大猫。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强壮,而且似乎面嫩,像是缺点儿见识没有证据,就是一种感觉罢了。两只中有一只仿佛是大狸猫翻拍过来的,一只却是白黄黑三色,但主体是白色的,黑和黄两色小块而不规则甚至又重叠地穿插其中。让人揣测,也许有一只猫离开了,或者,曾经有个强有力的入侵者,做了点什么,又抽身而去了。 但是,邻居们并未在这些无聊的事情上下工夫。有人主动承袭了涛子老婆没搬走时的作法,在窗台土搁一只小吃碟,里面总有食物。猫们的日子过得挺好的。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一位平素和涛子相交极深的老邻居去一个叫“颐年园”的地方看望涛子。那一天飘着纷纷扬

11、扬的雪花,不光是小孩,不少大人也出来放鞭炮了,地动山摇了一天,空气里弥漫的快乐都是火药味道的。老邻居从“颐年园”回家,低头看着一地的雪红雪白,竟然一路没有抬头。及至家门口,一抬头猛然看见昔日涛子家的窗台上摆着好几只小吃碟,里面的嚼果比照往日更是丰盛。老邻居目瞪口呆,眼泪差点掉下来了。他站在那儿看了半天,自言自语:好心人真多呀!好心人真多呀!我倒要问你们一句,该管的你们管没有呢?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涛子家人搬走后,邻居们对待流浪猫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不再只是关注流浪猫的数量问题,而是主动承担起照顾流浪猫的责任。B “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

12、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暗示流浪猫一直接受涛子家人的照顾,这进一步体现了涛子家人的善心。C邻居们了解到涛子家人照顾流浪猫的事后,心理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对涛子家人无比钦佩,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愧疚和自责。D涛子一家为何搬家,搬家去了哪里,为何涛子没有再回来,涛子的老婆孩子为何不见踪影,小说并未交代,这使故事充满悬念。E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来表现善心这一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善心并不抽象,就是在对待流浪猫这样的小事上面也能体现出来。8小说第自然段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4 分)9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文末线的句子。 (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范述曾,字子玄,吴郡钱唐人也。幼好学,从余杭吕道惠受五经,略通章句。道惠学徒常有百数,独称述曾曰:“此子必为王者师。 ”齐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幼时,高帝引遂曾为之师友。起家为宋晋熙王国侍郎。齐初,至南郡王国郎中令,迁尚书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带开阳令。述曾为人謇谔,在宫多所谏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竟陵王深相器重,号为“周舍”。时太子左卫率沈约亦以述曾方汲黯:以父母年老,乞还就养,乃拜中散大夫。明帝即位,除游击将军,出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几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明帝闻甚嘉之,下诏褒美焉。征为游击将军。郡送故旧钱二十余万,述曾一无所受。始之郡,不将家属;及还,吏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