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09课程名称:环境科学导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45学 分:2.5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普通物理学等。二、课程简介环境科学导论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之一。本课程以环境基本规律为主线,分别从人口与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人居环境、景观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人类与环
2、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既传授近几十年来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科学成就,也讲述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适应 21 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环境科学导论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环境科学学科有一个综合系统的认识,理解环境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新兴学科,明确环境科学的研究范畴、任务和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弄清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机制,了解污染物的危害;掌握人与环境关系基本原理; 了解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途径和环境管理体系;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研究的发展领域,了解世界环境状况,人类
3、面临的环境挑战及环境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果,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环境研究技能基础。2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一) 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的概念,了解环境的多样性。2掌握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3了解环境规律、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4了解环境科学的内涵与外延(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主要内容:人类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第二节 环境的多样性主要内容: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人类需求与人类创造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第三节 环境问题主要内容:人类与环境作用的历程、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第四节 环境规律主要内容:环境规律、五律协同、环境调控。 第五节 环
4、境科学 主要内容: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人口变迁、人口骤增对各种环境要素产生的压力2掌握五类规律对人口总量与分布的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人中变迁主要内空: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变迁、我国历史上的人口变迁。第二节 人口爆炸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内容:人口爆炸对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压力,人口爆炸对气候的影响。3第三节 影响人口总是与分布的因素主要内容: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等对人口总数与分布的影响;五律协同看中国人口变化趋势。 第三章 大气环境(一) 目的与要求1了解大气污染
5、污染物及污染类型2掌握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3了解全球大气环境问题4掌握人类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的多样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大气概述主要内容:大气的主要组成、大气的结构。第二节 大气污染主要内容: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危害。第三节 大气污染控制主要内容:清洁能源、绝色交通、末端治理、环境自净。第四节 全球大气环境变化主要内容: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第四章 水环境(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水资源的基本含义;2了解国内外水资源状况;3了解水灾害的危害;4掌握主要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5掌握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管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主要内容:水的形成、水的分布上
6、、水的循环、人与水的关系。4第二节 水资源主要内容:水资源的基本含义、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策。第三节 天然水体的化学性质主要内容:天然水体的组成、主要水质指标。第四节水污染主要内容:水体主要污染源、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水污染的特征、水污染控制。第五章 土壤环境(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土壤的组成2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3掌握土壤的污染与自净机理4掌握土壤污染的防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基本性质主要内容: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土壤环境的基本性质。第二节 土壤污染与自净主要内容:土壤污染与土壤污染物、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土壤的自净能力、土壤污染的防治、污水土地处理系
7、统。第六章 物理环境(一) 目的与要求1了解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热污染等物理污染因子的来源及危害和控制;2掌握噪声、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热污染等物理污染因子的控制。(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声学环境主要内容:噪声概述、噪声来源、噪声危害、噪声控制。第二节 电磁辐射5主要内容: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污染的控制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主要内容: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危害和影响、放射性污染的类型、放射性污染的控制。第四节 光污染主要内容:光污染的来源、危害与控制。第五节 热污染主要内容:热污染的类型、危害、控制。第七章 生物环境(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生
8、物污染等基本概念2掌握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3掌握转基因技术对生物安全的影响4掌握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及对生物和生态的影响。(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主要内容: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二节 生物安全主要内容:食品安全、转基因的生物安全。第三节 生物污染主要内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循环、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污染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第八章 人居环境(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人居环境的发展和类型;2了解城市人居环境的类型;3掌握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二) 教学内容6第一节 人居环境的发展和类型主要内容:人居环境的发展历
9、程、理想人居环境的探索、人居环境的类型和差别。第二节 城市人居环境主要内容: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文环境。1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第三节 人居环境的舒适度评价主要内容:从城市生活居住环境的角度进行评价、从人居环境的角度评价、从生态环境和生态学的角度评价。第九章 景观环境(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景关的概念及分类2掌握人类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城市景观的相互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景观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主要内容:景观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 自然景观主要内容:自然景观的构成与分类、自然景观的欣赏。第三节 人文景观和城市景观主要内容:人文景观、城市景观。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一) 目的与
10、要求1. 了解可持续发展由来和基本理念;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教学内容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主要内容:早期的反思、增长的极限、全球的觉醒、可持续发展的提出、重要里程碑。7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五律协同、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中间穿插部分动画与录像资料。六、考核方式及其要求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考勤占 10%,课程读书报告 20%,期末成绩占 7
11、0%七、课程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为进一步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撰写读书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读书报告环节,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写作以及口头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 其他教学环节小计第一章 2 2第二章 3 3第三章 6 2 8第四章 7 2 9第五章 3 3第六章 5 5第七章 3 3第八章 3 3第九章 3 38第十章 4 2 6合计 39 6 45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教材:左玉辉主编,环境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考资料:1. 赵景联主编, 环境科学导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林肇信等, 环境保护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刘天齐等, 环境保护第 2 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 何强等, 环境学导论第 2 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 黄润华等环境学基础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七、其他说明大纲修订人: 周遗品 修订日期:2007.9大纲审定人: 周康群 孙彦富 审定日期: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