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报告.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643198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读书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的细致阅读,梳理出全书的内容体系框架。又结合个人体会与相关图书、评论文章,总结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体系。最后,通过相关实践案例和比较人居环境科学与人类聚居学,评价和综述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人类聚居学;方法论体系;实践运用五年前,在设计课的老师推荐下,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阅读了吴先生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收获颇深。五年后,再度拿起这本厚重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心中却百感交集。五年的本科教育,经历过多次设计实践,当初那个“规划梦想美好世界”的幻想似乎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现实中规范、设

2、计要求、数据、指标的条条框框。然而无论如何,在这个市场主导一切,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我们仍旧需要那种沉着冷静的科学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实践方法论。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就是这样一本朴素的科学著作。全书上半部分,吴先生耐心而睿智的解释了人居环境科学的体系、原则、主导学科、研究方法,又结合实践,批判了现代人居环境规划的种种不足,为我们展示出一套崭新而清晰的工作方法。下半部分,通过整理和综述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说,吴先生又向我们展示了他对这一学说继承、评判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朴素性与科学性就在于,全书既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叙述,又是对这一成果的再评估与再分析简而言之,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本身就是一个作者吴良

3、镛先生和广大读者探讨人居问题的广阔平台。那么,在这一平台的基础之上,吴先生想向我们传达的讯息又是什么呢?五年前,在我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前提下,错误的认为本书仅仅旨在介绍人居环境科学体系。五年后再读,这一认识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我看来,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全书传达的最重要的讯息便是一套包括整体性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自适应性”引导发展等在内的,极为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其一是研究的整体性。长久以来,人类的科学研究被细致的分门别类。社会学家只关注社会问题,物理学家只关注物理问题,文学家只专注于文学研究等等,而忽视了科学本身是一个整体这一最重要的事实。吴先生在继承和

4、发展道萨迪亚斯整体研究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建筑、地景、规划三门专业为主导的,多学科参与的研究平台人居环境科学。值得一提的是,吴先生强调,使用“科学”一词是因为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但在我看来,使用“科学”亦远胜“学科” 。这是因为,“学科”往往被理解为专业性的、排他性较强的某个研究领域。但解决人居问题从来了就不是一个单学科的单纯过程,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都会基于自身学科的研究给出特定的解决方式抑或处理态度。而只将建筑、地景和规划这三大主导学科提出的意见作为全部,显然是片面而不科学的。因此, “人居环境科学”的名称反而能够体现一种集大家之所长的学术智慧,不妨将其一

5、直沿用下去。其二是以问题为导向。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以问题为导向和什么是以目标为导向。自古以来,科学研究一直是两种导向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瓦特发明蒸汽机,就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研究:利用水蒸气的动能制造一种能够代替人力和畜力的机器。另一方面,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的过程,则是一个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提炼的沥青中,究竟是什么物质导致了放置在周边的照片的感光现象?在自然科学领域,具体使用那种研究方式都无可厚非;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则需要特别的谨慎小心。举一个例子:我国的人民公社运动。这一运动的初衷是好的,建立一系列人民公社,将中国自古以来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集体劳动。同时,为体现公平和谐,在公

6、社设立福利免费食堂。但事实证明,在没有解决小农意识普遍支配日常生产生活的问题的前提下,这一生产关系的变革很难带来生产力的实质进步。而现今的许多城市规划,同样单纯以目标为导向:空喊口号,制定一系列根本无法实现的战略、计划,导致规划的实施效果普遍较差,失去了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义。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在社会政治这一复杂的巨系统中,以目标为导向,去制定一系列根本不合时宜的制度和政策,往往会适得其反。同样的,在人居环境规划和建设这一开放复杂巨系统中,不能认为通过简单的目标拟定,依靠强有力的实施监督,就能成功塑造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因此,就不难理解吴先生在本书中一再强调的“以问题为导向”这一方法论断

7、的真正含义。面对人居环境规划和设计领域纷繁复杂的条件和要求,与其提出一个让自己都无法信服的抽象目标,倒不如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展开深入研究。从本书给出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方法论的实践运用:在上海总体规划的研究中,提出上海的某些问题必须在区域中解决,从而开始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战略研究;在滇西北地区的研究中,在充分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为解决贫困问题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一些见解和看法。以问题为导向,不仅是人居环境科学方法论领域的一大突破,也是解决日益复杂和严峻的城市问题的一种渐进式的、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方法。其三,充分利用“自适应性”引导发展。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自组织基本含义是在内在机

8、制的驱动下,自行从简单向复杂、从粗糙向细致方向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复杂度和精细度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为规划设计区域设定一定的控制机制,引导其自主的发展。吴先生在书中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北京郊区的新农村房建设中,通过几项试点工程,让村民充分意识到优点与好处,从而自发的推进这一建设,省时省力而效果良好。正如林树森在评价广州规划实施时所讲的那样, “与其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执行,倒不如放开手来,让人们自己去寻找一条法律和市场规则准绳内的解决方式” 。然而,本书最令我映像深刻的地方,不仅在于吴先生提出的方法论和工作体系,更在于他对现状中国人居规划问题雍容大雅却又不失针砭时弊的批判。吴先生认为,过

9、去的人居环境规划,是一种机械的、冰冷的规划,它专业色彩浓厚,仅仅以制定满足城市发展的各项指标为依据,而极大地忽视了作为城市主体的人的感受。其直接后果是,尽管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的无序发展,但同传统自组织城镇相比,其生活氛围明显不足。吴先生还一针见血的指出,现代技术,特别是小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直接破坏原有城市自组织形成的和谐稳定的结构;土地投机,导致了房价上涨;而城市的管理者对人居环境科学方面知识的严重匮乏, “外行”领导“内行” ,导致了越管理越破坏城市秩序的乱象。针对这些问题,吴先生提出了多层次的多种解决方式。其中最引起我共鸣的是开展人居环境科学教育的方式。即先塑造广义的体形环

10、境而非单体建筑的广义建筑意识;其后,依靠人居环境科学建立一个跨学科的统筹平台,来进行跨学科教育;然后,培养出一批城乡规划人才,通过实践的指导,找到各个地区适宜自己的发展模式。最后,我想结合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说与人居环境科学的比较,结束全文。道萨迪亚斯在人类聚居理论研究中,提出了诸多有关人类聚居的发展定理和假设,自成体系,而缺乏合理而充分的论证对此,吴先生直言不讳的提出其对第三世界研究不足。其次,道氏依据其人类聚居学说成果而提出的“安托邦”设想,对于未来做了过于细致的描述,特别是他提出实现家具自动化的自动组合柜,幻想意味过于浓厚,削弱了其理论的科学性。而吴先生则从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大的指导原

11、则和工作方法,并不急于确定一套具体的、理想的人居环境建设范式,显得更为实际和智慧。总结来说,人居之理念,虽然源自道氏,但经吴先生提炼升华,转变为更为全面、科学、方法性和指导性更强的人居环境科学。而人居环境科学作为一个开放的学术体系,通过后人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也一定能为人类的美好未来结出最丰硕的果实。参考文献:1吴良镛广义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吴良镛探索人与自然相协调的人类聚居环境J科学世界,2001,Issue 10:1-14吴良镛,赵万民三峡工程与人居环境科学J人民长江,1997,Vol.28(2):1-55 Do

12、xiadis,ConstantinosEkistics and regional scienceJ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1963, Vol.10(1):9-466周干峙系统论思想和人居环境科学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问题的金钥匙J科学中国人,2010,Issue 10:23-257金吾伦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及其方法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Vol.4(01):221-2278张智,刘方,古励城镇人居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Vol.20(06):25-289张乐天告别理想: 人民公社制度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