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目标】1. 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积累文中“赃物、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词义。2.反复朗读,理解文中词语的语境,学习本文中运用衬托、对比及反语来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3.结合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和火烧圆明园的背景资料,使学生记住祖国的屈辱史,发奋努力,为祖国的壮大和人类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词语的语境义,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雨果的伟大情操。【教学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 【知识链接】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
2、 1861 年 11 月 25 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10 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3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 350公顷,周长 10 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历经 6 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 140 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
3、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1860 年 10 月 18 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 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 300 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chu( )缎 晨 x( ) 箱 qi ( ) 瞥见( ) 赃物( ) 缀满( ) 珐琅( ) ( )令人惊骇( ) 眼花 lio( )乱 富丽堂 hung( ) 给( )予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赃物:典范:荡然无存:不可名状:丰功伟绩:3本文作者雨果是 19 世纪 国著名的
4、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他闻名世界的两部代表作品是 和 。 4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 _ ,埃及有 _ ,罗马有_ ,巴黎有 _,而东方有_ 。【合作探究】5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6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8雨果用哪些词语来称呼、评价圆明园?9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精读精练】阅读 510 段回答问题10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11文中
5、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12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13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14“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的回到了欧洲。”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一个什么事实?15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16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17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6、【主题阅读】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对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
7、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三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咱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
8、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 笑!笑啊 !“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
9、示爱干吗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廊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 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议,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
10、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18.作者在文中抒发了那些感情?19.“我”十年前和十年后到圆明园看到的景象的心情有什么不同?20.第 6 段说“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 。 “废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21.以文中划线句为例子,说说这文章语言上的特点。22.题目“哭泣的圆明园”包含哪两层含义?【能力提升】23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电视机里传来了雄壮的国歌,屏幕上显现出那样鲜红的五星红旗。啊,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终于
11、站起来了。它不再是那任人践踏的小草,而是一株苍翠挺拔的大树,它不再是 ,而是 。它不再是 ,而是 。 24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25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
12、想。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略 2.略 3.法 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4.(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圆明园) 5.两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6.【明确】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7【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8.明确:“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9.明确: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
13、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10.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11.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12.作者毫不客气的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13.作者这样说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
14、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14. 作者在这里指出了两个胜利者在圆明园肆意毁灭文明,任意劫掠,不容抵赖的事实。15 .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16.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17.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18.作者为园明圆遭破坏
15、的惋惜,为过去耻辱的悲痛,对人们精神匮乏的哀叹。19.第一次表现了作者为圆明园遭受浩劫的伤痛,为民族耻辱的历史而感到悲伤。 第二次流泪表现了作者对人们精神匮乏的一种无奈,为人们不理解废墟价值的一种愤怒与悲哀。20.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一个民族过去的疼痛、屈辱与自尊,不要忘记历史,要有所警示。21.拟人手法,表现对强盗恶行的愤怒。连用几个“依旧”,排比手法,写出了三十年来废墟的停滞,毫无变化。作者借景抒情,在描写中,表达了一种不满于历史的停滞、强烈希望变革的情绪。22.文章标题“哭泣的圆明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题中的“哭泣”,既形象说明了过去历史带给圆明园的疼痛与耻辱,也暗示出为现实中的人们忘记历史而感到悲哀。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23.略 24.略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