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 桥之美【学习目标】 1.读课文,勾画生字难词,积累“纤细,驻足,瞻前顾后,煞风景”等重点词语。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有关“桥”的资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3.找出并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学习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难点】体味文章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导入新课: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 桥之美是一
2、篇美学小品。文章在让人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一些美学常识。其中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2. 走近作者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江苏宜兴人,生于一九一九年七月。一九四二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留校任教。一九四七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后在鲁弗尔学校学习美术史。一九五年回国,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曾前后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数十次,获得多项殊荣。代表作有油画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国画春雪长城等。 3.相关资料 作为美术教育家,吴冠中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作为
3、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又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桥之美所介绍的不是具体的哪一座桥,而是集各种桥的美于一身。在画家的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作者着重抓住桥的形式美这一特点去解说。作者对桥的喜爱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写到了江南水乡的桥之美;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的桥之美;高山峡谷中的桥之美。 【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勾画生字难词。积累以下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义。纤( )细 驻( )足 瞻( )前顾后 煞( )风景美
4、感:史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2)苏州的宝带桥 53 孔之多。 ( )(3) “小桥流水人家” ,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 )【合作探究】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合有关“桥”的资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 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
5、之美在何处?4.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5.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语言极富个性色彩,优美而富有意蕴。请你找一找这样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细体味。6.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精读精练】如果你是作者,你怎样解释语段后的问题?(相信你,没错的!)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
6、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 17 孔,苏州的宝带桥 53 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7.本段的说明内容是什么?8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第一个例子是写_与_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
7、写出_与_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_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_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_。9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 17 孔,苏州的宝带桥 53 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主题阅读】圆的魅力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着千姿百态的形状。其中既有大自然经过亿万年精雕细刻的得意作品,也有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杰作。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圆最简单的形状之一,不仅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现代文明所离不开的。圆,弥撒在我们周围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整个宇宙到处都
8、有它的形迹。静态的,如锅、碗、瓢、盆、杯、碟、缸、桶都是圆的,顺手拿出几个硬币,又是圆的;头痛脑热服几片药片吧,好几个“圆”也被吞进肚子里;小到原子、电子,大到地球、太阳和宇宙天体,无一不与圆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动态的,如最常见的圆周运动,把整个世界活动统一在有序的和谐之中。车轮的飞转,把我们从这里运送到那里。时针的转动度量着时光的流逝。地球的公转带来了春夏秋冬。电子的运动,泄露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无处不见的圆,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主体。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魅力,竟能博得整个宇宙和万物万灵宠爱呢?这是因为圆的本身有着其它形状无法比拟的特性。善于思考的数学家总结:在周长一定的任意平面图形中,以圆的面
9、积为最大。这句话反过来就成了:面积为一定的所有平面几何图形中,以圆的周长为最小。推而广之,将圆绕着它的直径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球。而圆所具有的特性,圆球也具有,这就是说,当体积一定时,球的表面积最小;或者,当表面积一定时,球的体积最大。用最少的材料取得最大的收益,不仅是大自然的宗旨,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许多制品以圆为基本形状的原因。10指出两个自然段的说明对象。11下面指出了两个自然段对圆进行分类的角度。选择正确的一项( )A存在方式 B相对特性 C功能作用 D外在形状12两段概括了圆的什么特性?1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结构特点是_。【拓展提升】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
10、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请用你的笔,记下你发现的美。第十二课 桥之美1.xin zh zhn sh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和体会;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2.答案(1)打比方 (2)列数字 (3)引用、作诠释 (4)摹状貌3.“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4.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
11、、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5.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体会:(1)苇丛是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 ,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融入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
12、已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6.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
13、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一些具体例子。着眼于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它说明对象(石拱桥)分明,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清楚,顺序合理,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说明方法(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得当。 7.举例子说明桥在外观、材料和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但能喝周围的景物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8.石桥;密密的苇丛;石桥;细柳;长桥;风雨;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 9 (1)用比喻句来形容观桥后的心旷神怡的感受,突出桥的开阔与宽广。 (2)以画家和摄影师要展开搏斗来衬托此景致独特优美。10形状;圆。 11A 12周长一定,圆的面积最大。或:面积一定,圆的周长最小。体积一定时,球的表面积最小。或:表面积一定时,球的体积最大。13逻辑顺序 总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