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大文明古国,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图片1,图片2,图片3,看图学史,河姆渡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的木构、榫卯建筑构件,半坡遗址,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 时间: 约6000年前,活动:,我是小小考古学家,文物1,文物2,文物4,文物3,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思考:半坡的房子与河姆渡的房子为什么不一样?,由自然条件决定,河姆渡遗址,河 姆 渡 遗 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缠藤骨耜,使用磨制石器,缠藤骨耜,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的
2、辽阔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导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而且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最早的。,碳化稻粒,陶猪,刻画猪纹黑陶钵,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想象图,干栏式房屋,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草编残片,用于干栏式建筑铺垫地板用。,河姆渡遗址的木构、榫卯建筑构件,小陶舟,半 坡 遗 址,半坡遗址发掘现场,石磨,炭化了的粟和菜籽,骨锥,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磨制石器,狗尾草,粟(谷子),鱼纹彩盆,彩陶鸟纹钵,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陶瓶(汲水器),半坡居民房屋复原图,河姆渡干栏式房屋,半坡半地穴式房
3、屋,大 汶 口 遗 址,大汶口遗址发掘现场,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骨镰,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兽形提梁陶器,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玉铲,这件玉铲器身扁薄,形制规整,表面经过抛光,十分光滑。穿孔整齐,可能是用木棒、竹管加沙蘸水钻成。这种精美的玉铲不可能真正作为生产工具来使用,可能是为了代表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甚至可能还有宗教上的意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象牙梳,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知识归纳,约7000年前 今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骨耜、磨制石器 水稻 水牛、猪、狗等 制作陶器 干栏式房屋,约6000年前 今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石铲、石刀等 粟、蔬菜 猪、狗、羊、牛、鸡 制作陶
4、器(彩陶)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异同?,相同点:都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不同点:种植作物不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屋,自然条件差异,活动时间 约6000年 4000年前,活动区域 山东泰安大汶口,大汶口原始居民,大汶口遗址,阅读教材第11页正文及小字,思考:,大汶口遗址晚期墓葬的 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人们的社会地位已有明显的差异。,画一画,动手绘制一张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想象图。(提示:从生活环境、居住房屋、饲养动物、种植作物、人
5、们劳动的场面等方面绘制),1、这张图片的名称叫什么?,骨耜,2、它有什么用途?,劳动工具,3、河姆渡人的劳动工具除了有骨头制成的外,其他还有哪些材料?,木头工具,石质工具,陶制工具,“新石器”(磨制石器),1、图片中的物品是什么?,炭化稻谷,2、你从这张图片中能得出哪些 历史信息?,说明河姆渡人开始种植水稻,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1、这张图片的名称是什么?,猪纹陶器,2、你从这张图片中能得出哪些 历史信息?,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养猪;,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说明河姆渡人已经具备审美意识,有艺术创造力。,1.河姆渡遗址的地理位置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
6、活的时间 2.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河姆渡遗址,1.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2.新石器的制作 3.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半坡遗址,1.大汶口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的时间 2.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大汶口遗址,课堂小结,学习测评,1.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2.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小陶舟。想想小陶舟是做什么用的?它说明了什么?,C,参考答案:从陶舟的大小看,无实用价值。考古学家认为是玩具。小陶舟说明了:A.它说明河姆渡居民能够制造陶器。 B.它说明河姆渡居民很熟悉舟,或舟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它说明河姆渡居民已很重视对儿童的教育。 D.它说明河姆渡居民已有一定的闲暇时间。 E.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