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9 课时:2.3 等比数列(3)【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错位相减”的方法推导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n2.掌握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n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2.从“错位相减法”这种算法中,体会“消除差别” ,培养化简的能力3.经历等比数列前 项和的推导与灵活应用,总结数列的求和方法,并能在具体的问n题情境中发现等比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求和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
2、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n难点: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突破难点手段:“抓两点,破难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及时地给以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二抓知识选择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由等比数列的结构特点推导出前 项和公式,从而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n2.
3、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和探究-建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首先回忆一下前两节课所学主要内容:1等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 表示(q) ,即: ( )0q1naq0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0(11qann )0(1qamn3 成等比数列 =q( ,q0) “ 0”是数列 成等比数列的必要nanaNnn非充分条件4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5等比中项:若
4、 成等比数列,则 叫做 与 的等差中项.bGa, Gab,2b6性质:若 ,则 mnpq(,)pNqpnma7判断等比数列的方法:定义法,中项法,通项公式法8等比数列的增减性二、研探新知1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一:错位相减法一般地,设等比数列 的前 n 项和是 ,123,na nS123naa由 得 123nnSaq 112311nnnqq ,1()nn当 时, 或 当 时,qqaSn)(1nnaqS11naS这种求和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 , “错位相减法”是研究数列求和的一个重要方法 奎 屯王 新 敞新 疆注意:(1) 和 各已知三个可求第四个;n,1n,1(2)注意求和公式
5、中是 ,通项公式中是 不要混淆;q1nq(3)应用求和公式时 ,必要时应讨论 的情况方法二:运用等比定理有等比数列的定义, qaan1231根据等比的性质,有 Snn11213 即 (结论同上)qaSn1qaSnn1)(围绕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定理,导出了公式方法三:运用方程思想(提取公比 )nSnaa321 )(1321naq 1nq)nS(结论同上)qaSqnn1)(“方程”在代数课程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方程思想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在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搭起桥梁,使问题得到解决 奎 屯王 新 敞新 疆一般地,设等比数列 它的前 n 项和是 na,32
6、1方法四:由等次幂差公式直接推得(详略)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例 1 求等比数列 1,2,4,从第 5 项到第 10 项的和.解:由 , , ,qa得 152)(44S,从第 5 项到第 10 项的和为 - =10081023)(10S 10S4例 2 一条信息,若一人得知后用一小时将信息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又用一小时各传给未知此信息的另外两人,如此继续下去,一天时间可传遍多少人?解:根据题意可知,获知此信息的人数成首项 的等比数列,则:一天内获2,1qa知此信息的人数为: 2144S例 3 (教材 例 1)求等比数列 中, (1)已知; , ,求 ;5Pna14a2q10S(2)
7、已知; , , ,求 1a3kqkS解:(1) ;(2)1010104()()328S12436nkaqS例 4 在 之间插入 10 个数,使它们同这个数成等比数列,求这 10 个数的和b,例 5(教材 例 2)求等比数列 中, , ,求 ;51Pna372S63na解:若 ,则 ,与已知 , 矛盾, ,从而q63S 1q,313()72aS :得: , ,由此可得 ,66q319q212a12nna例 6(教材 例 3)求数列 的前 项和51P11,23,482n 解: ()2)()4nS(12)8n 1()()(122nnn说明:数列的每一项都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的和,求解
8、时要采用分组求和例 7 等比数列 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 项中,数值最大的一项是 54,若该数列的nan前 项之和为 ,且 ,求:(1)通项公式 ;(2)前 100 项之和nS650,82nSna10例 8 设数列 ,若以 为系数的二次方程:na6,1na,21且 )都有根 、 且满足 , (1)求Nxan(021 3证: 为等比数列;(2)求 ;(3)求 的前 项和 。nnnS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 时, ,当 时, 或1q1naSqqaSnn1; qaSnn1)(2这节课我们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用多种方法(迭加法、运用等比性质、错位相减法、方程法)推导出了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并在应用中加深了对公式的认识n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