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dcs1276 文档编号:5303937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神经解剖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神经解剖学复习题1. 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2.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分?脑 脊髓3. 神经组织包括什么?神经元 神经胶质4. 神经元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每个神经元都包括神经和突起两部分,后者又包括轴突和树突5. 什么是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节、神经核、网状结构?在中枢部 灰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处(脊髓灰质)白质:神经纤维,即轴突的聚集处(脊髓白质)皮质:灰质在脑表面成层配布(大、小脑皮质)髓质:脑内皮质深方的白质神经核:皮质以外,聚成一团的形态、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纤维束:起止、行程、功能基本上相同的一束神经纤维在周围部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聚集处,有

2、感觉神经节与内脏运动神经节之分神经: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合而成,由结缔组织膜包被网状结构: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由纵横交错的纤维和散在的神经元核团组成6. 12 对脑神经神经中各种成分及其主要支配?单纯感觉性嗅神经(特殊内脏感觉性纤维)起自嗅黏膜的嗅细胞,周围突分布黏膜上皮,中枢突由嗅丝经筛孔至嗅球,传导嗅觉冲动视神经(特殊躯体感觉性纤维)视网膜内的节细胞轴突 视神经 视神经管 视交叉 视束 间脑外侧膝状体,传导视觉冲动前庭蜗神经(特殊躯体感觉性纤维)前庭神经:传导平衡觉2蜗神经:传导听觉单纯运动性动眼神经(一般躯体运动+一般内脏运动)一般躯体: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下斜肌一般内脏

3、:瞳孔括约肌、睫状肌滑车神经(一般躯体运动) 支配上斜肌展神经(一般躯体运动) 支配外直肌副神经(特殊内脏运动) 颅根: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根: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舌下神经(一般躯体运动) 支配舌内肌、舌外肌混合性三叉神经特殊内脏运动:支配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一般躯体感觉:面部皮肤、眼及眶内、口腔、鼻腔、鼻旁窦的黏膜、牙、脑膜,管理头面部的痛、温、触、压觉。面神经特殊内脏运动(面神经核脑桥):支配表情肌一般内脏运动(上泌涎核脑桥):支配泪腺(岩大神经、翼腭神经节) 、下颌下腺(下颌下神经节) 、舌下腺、腭与鼻粘膜腺的分泌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延髓):分布于舌前 2/3

4、 味蕾舌咽神经特殊内脏运动(疑核):茎突咽肌一般内脏运动(下泌涎核):控制腮腺分泌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舌后 1/3 味蕾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舌后 1/3、咽、咽鼓管、鼓室等处的黏膜以及颈动脉窦和颈动 脉小球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分布于耳后皮肤迷走神经3特殊内脏运动(疑核):支配咽喉肌一般内脏运动(迷走神经背核):控制颈、胸和腹腔脏器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一般内脏感觉(孤束核):分布于颈部、胸腔和腹腔的脏器,传导一般内脏感觉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脊束核):分布于耳廓和外耳道的皮肤与硬膜7. 嗅觉、味觉、听觉属于什么性质的感觉?视觉和听觉:特殊躯体感觉 嗅觉和味觉:特殊内脏感

5、觉8. 何为灰、白交通支?白交通支:主要含有脊髓灰质中间外侧核细胞(T1-L3)发出的具有髓鞘的节前纤维,只见 于相应节段脊神经前支和对应的交感干神经节之间灰交通支:由椎旁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连于 31 对脊神经前支与交感干神经节 之间9. 脊髓两个膨大、脊髓圆锥、终丝的概念?颈膨大:(C4-T1)发自臂丛,支配上肢腰骶膨大:(L2-S3)发自腰骶丛,支配下肢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的部分,由此向下延为无神经组织的终丝终丝:圆锥以下,非神经组织,在 S2 以下,由硬脊膜包绕止于尾骨背面10.脊髓内部结构包括什么?脊髓白质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有哪些纤维束?脊髓内部结构包括:中央管 灰质:

6、“H”型区,颜色发暗白质:外围颜色浅淡脊髓白质可分为:后索: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有薄束和楔束外侧索:前、后外侧沟之间,有脊髓小脑前、后两束,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侧束前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有脊髓丘脑前束和皮质脊髓前束白质前联合:灰质前联合的前方脊髓后根内侧部:粗的有髓纤维,传导本体感觉和触压觉脊髓后根外侧部:粗的无髓纤维或薄髓纤维,传导皮肤痛温觉和内脏感觉背外侧束:后脚尖和脊髓表面间411.脊髓内上下行的主要纤维有哪些?上行:薄束 楔束 脊髓小脑前后束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下行:皮质脊髓侧束和前束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12.脊髓前角细胞分群及支配?前角内侧

7、核:支配躯干肌前角外侧核:支配四肢肌13.薄束和楔束的位功能?位置:脊髓后索,薄束位于内侧,可见于全长;楔束在外侧,仅见于 T4 以上功能: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肌腱和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和精细触觉(皮肤两点间距离辨别觉和物体的纹理觉)14.脑干包括哪几部?主要外形结构(深方的结构是什么或通行什么结构)?何谓顶盖、基底部、被盖?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延髓: 腹面 上界为延髓脑桥沟,下界为锥体交叉沟裂:前正中裂、前外侧沟,后者又分为橄榄前沟和橄榄后沟;隆起:锥体前正中裂两侧的隆起,内有大脑皮质发出的锥体束通过橄榄延髓上部,锥体背外侧部的卵圆形隆起,内有下橄榄核锥体交叉延髓下端,

8、组成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背面 上界为第四脑室底横行的延髓髓纹沟裂:后正中沟、后外侧沟和后内侧沟结构:薄束结节,深面有薄束核楔束结节,深面有楔束核小脑下脚,由进出小脑的纤维束组成第四脑室,上部中央管敞开形成5脑桥: 腹面 上界脑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接处,下界为延髓脑桥沟基底部:腹侧面的膨隆,内含锥体束、脑桥核、脑桥小脑纤维基底沟:有基底动脉通过小脑中脚:进入小脑的粗大纤维束脑桥小脑三角:延髓、脑桥、小脑的交角处,位此处的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常发肿瘤背侧 形成第四脑室的上部小脑上角:构成室底的外侧壁,由出小脑的纤维构成上髓帆:小脑上脚间的薄层白质板,构成第四脑室顶的上半,接中脑中脑: 腹面 上界为

9、间脑的视束,下界脑桥下缘中脑水管:室腔峡细大脑脚:含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脚间窝:因窝底多血管穿过,故又称后穿质背面上丘和下丘合称四叠体,是视听反射中枢上丘臂:上丘外侧向前外方伸出的隆起,连接间脑外侧膝状体下丘臂:下丘外侧向前外方伸出的隆起,连接间脑内侧膝状体菱形窝:又称第四脑室底,摘去小脑可见;由延髓上部的背面和脑桥的背面构成,上界为小脑上脚,下界为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室底有正中沟,其两侧的界沟将每侧半菱形窝又分为内外侧部。外侧部:前庭区,含前庭神经核;其外侧部有听结节,内有窝背侧核。内侧部:内侧隆起;髓纹下有舌下神经三角(内含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三角(内含迷走神经背核) ;髓纹上

10、有面神经丘(内含面神经膝和展神经核) 、蓝斑蓝斑:界沟上端,新鲜标本呈蓝灰色,深面为含色素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顶盖:中脑背侧两对圆形隆起,即四叠体基底部:脑桥腹侧面膨隆被盖:室腔和脑干基底部之间615.从脑干前后面发出的神经是哪些?唯一从脑干后出脑:滑车 N口诀:动眼脚间出,滑车下丘下;臂上出三叉,桥下、;四体一交叉,、舌下。16.脑干内的核团与功能柱位置?各柱包括何主要核团?位置如何?A躯体运动柱:最内侧,邻近正中线动眼神经核:中脑上丘 滑车神经核:中脑下丘展神经核:面神经丘深方 舌下神经核:延髓舌下神经三角内B一般内脏运动柱:A 的外侧,界沟内侧动眼神经副核:中脑上丘,动眼神经核背内侧

11、上泌涎核:脑桥网状结构中下泌涎核:延髓橄榄上部的网状结构中迷走神经背核:延髓内侧丘系交叉至橄榄中部平面,迷走神经三角内C特殊内脏运动柱:躯体运动柱腹外侧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中部网状结构背外侧面神经核:脑桥下部疑核:延髓上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下橄榄核之间的网状结构中副神经核:锥体交叉至 C4 或 C5 脊髓节段的前角背外侧D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孤束核:界沟外侧,内侧邻一般内脏运动E一般躯体感觉三叉神经中脑核:从三叉神经脑桥核上端至上丘平面三叉神经脑桥核:脑桥中部,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外侧三叉神经脊束核:颅侧端与三叉神经脑桥核相续,尾侧在 C1C2 节段与后角第层相续F特殊躯体感觉:内脏感觉柱外侧前庭神经

12、核:自橄榄中部延至脑桥下部蜗神经核: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分别位于小脑下脚的背外侧和腹外侧17.脑干 4 大丘系走形(交叉部位) 、位置及功能?A内侧丘系7位置与走形: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起)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中线两旁(延髓) 被盖腹侧边缘(脑桥) 被盖腹外侧边缘,红核外侧(中脑) 丘脑腹后外侧核功能:传递对侧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B脊髓丘脑束位置与走形:脊髓丘脑束 下橄榄核背外侧(延髓) 内侧丘系背外侧(脑桥和中脑) 丘脑腹后外侧核功能: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C外侧丘系位置与走形:双侧上橄榄核及对侧蜗神经背、腹侧核 被盖腹侧部横行交叉,成斜方体(脑桥中下部) 转折向

13、上,成外侧丘系被盖腹外侧缘 下丘(中脑)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核功能:传导双耳听觉D三叉丘系位置与走形: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 交叉越边至对侧上行 三叉丘系伴行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功能:传导对侧头面部的浅、深感觉18.锥体束的形成与走形?走形:大脑半球额、顶部,躯体运动、感觉区及附近顶叶后部皮质 端脑内囊至脑干 中脑脚底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组成: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初级躯体运动及初级躯体感觉区、运动前区,除头面部投影区) 内囊后支前部 中脑大脑脚底 3/5 的外侧部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90%的纤维经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细胞外侧核 四肢肌;10%

14、不交叉 皮质脊髓前束 双侧前脚细胞内侧核 躯干肌皮质核束:支配 8 对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其中面神经核下半与舌下神经核受对侧支配;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面神经核上半、副神经核受双侧支配。8功能:控制随意运动,参与上行感觉信息的调控头面部投影区锥体细胞 内囊膝 中脑大脑脚底中 3/5 的内侧部 伴行皮质脊髓束 脑桥和延髓 发纤维至脑神经运动核19.何谓顶盖前区,参与完成何反射?顶盖前区,或称顶盖前核,位于中脑和间脑的交界处,导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是对光反射中枢。20.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核、黑质、下橄榄核的位置及功能?薄(楔)束核:延髓下部的薄(楔)束结节深面,接受薄

15、(楔)束纤维终止,发出的纤维绕中央灰质形成弓状纤维,在中央管腹侧的中线上左右交叉,成内侧丘系背外侧脑桥核:位于脑桥基底部。大脑皮质(同侧) 皮质脑桥束 脑桥小脑纤维越过中线 小脑中脚 (对侧)小脑。是大脑皮质运动信息的主要中继核。黑质:中脑脚底和被盖之间。分网状部和致密部。是参与基地核调节随意运动的关键结构,致密部还参与中脑对边缘系统的多巴胺能投射下橄榄核:延髓上部,橄榄深面,水平切面上呈袋口向内的囊型灰质团块。发出的橄榄小脑纤维越边,与脊髓小脑后束共同组成小脑下脚。主要参与小脑对运动的控制,以及对运动的学习记忆和对反射的修饰。21.腮弓衍化的骨骼肌为?咀嚼肌、表情肌(面肌、颈阔肌) 、咽喉肌

16、、胸锁乳突肌、斜方肌22.小脑上、中、下脚与何结构相连?各包括什么纤维束?上脚中脑 传入 F:脊髓小脑束、蓝斑小脑束传出 F:齿状核 红核和丘脑腹外侧核中脚脑桥 传入 F:脑桥小脑束下脚延髓 传入 F:脊髓小脑后束、楔小脑束、橄榄小脑束、网状小脑束、前庭小脑束传出 F:小脑前庭束、小脑网状纤维23.小脑的位置、分叶、分区及功能?位置:颅后窝,胚胎发生上与脑桥同源,起于菱脑前部。背侧部借硬9脑膜形成的小脑幕与枕叶分隔;腹面为脑桥和延髓,借上中下3 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分叶:绒球小结叶 前叶 后叶分区:蚓部(内侧区) 半球中间部(中间区) 半球外侧部(外侧区)功能:绒球小结叶 原小脑(前庭小脑):

17、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蚓部和中间部 旧小脑(脊髓小脑):调控肌张力和肌协调外侧部 新小脑(大脑小脑):协调肌肉运动,共济运动24.小脑核包括哪些?由外向内:齿状核 栓状核 球状核 顶核25.间脑分几部?各部有何主要结构?背侧丘脑的核团分群和组成?丘脑腹后内侧核、外侧核接受的纤维束是?下丘脑的功能?A.背侧丘脑前端:丘脑前结节 后端:丘脑枕 两侧丘脑间:借丘脑间粘合连接丘脑三大核群:前、内侧、外侧(外侧分为背侧组和腹侧组)B.后丘脑内侧膝状体:经下丘臂连于下丘,接受下丘臂的听觉 F 并将其投射到颞叶的听觉中枢外侧膝状体:经上丘臂连于上丘,接受视束的视觉传入 F 并投射到枕叶的视觉中枢C.上丘

18、脑从前向后:丘脑髓纹、缰三角、缰联合、松果体、后联合D.底丘脑底丘脑核,luys 核,紧邻内囊内侧,位于黑质内侧部的上方,与苍白球之间有往返的纤维联系,与苍白球同源,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结构。主要抑制苍白球,一侧病变引起半身颤搐E.下丘脑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视束、漏斗、正中隆起、垂体主要核团:视前区:体温感受器,调节体温视上区:视交叉上部(调节昼夜节律) 、室旁核(催产素) 、视上核(抗利尿激素) 、前10核(加压素)结节区:漏斗核(弓状核,激素释放因子和抑制因子,调控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背内侧核、腹内侧核(饱食中枢) 、外侧部(摄食中枢)乳头体区:乳头体核和后核26.大脑半球的各叶是靠什

19、么分区的?有哪些主要沟回?分叶: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等分为五叶额叶:外侧裂以上,中央沟之前顶叶:外侧裂之上,中央沟之后,顶枕沟之前颞叶:外侧裂之下,顶枕沟之前枕叶:顶枕沟之后岛叶:深藏在大脑外侧裂之内颞叶的沟回:沟:颞上沟 颞下沟回:颞横回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额叶的沟回:沟: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回: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顶叶的沟回:沟:中央后沟 顶内沟回: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和角回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沟回:沟裂:顶枕沟、胼胝体沟、扣带沟、海马沟、中央旁沟、边缘支、距状沟、侧副沟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下托、中央旁小叶、楔叶、舌回、枕颞

20、内侧回、枕颞外侧回27.基底核包括哪些核?何谓新旧纹状体?损伤状况如何?基底神经核的特点: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内,因靠近脑底而得名,在背侧丘脑的背外方。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组成。旧纹状体:豆状核的苍白球出现较早(鱼类)新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出现较晚(爬行类)纹状体损伤:震颤麻痹即帕金森氏症,旧纹状体损坏。临床表现为全身肌张力增高,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幅度减小,面部表情呆板,肢体远端伴有静止性震颤。 (被动屈曲齿轮状或铅管状肌张力紧张、慌张步态、措丸样11动作)舞蹈病Huntington 病,新纹状体损害。临床表现为全身肌张力明显降低,上肢和头部做无目的、迅速的

21、和粗大的突发运动;面部有挤眉弄眼、扭嘴吐舌的鬼脸样动作。28.大脑髓质的组成?有哪三个系?包括哪些结构?胼胝体属何系纤维?可分为几个部分?A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穹窿联合。胼胝体:由连接左右半球新皮质的 F 构成,在正中矢状切面上分为嘴、膝、体、压四部分。B.联络纤维:连接同半球的纤维。包括:弓状 F、上纵束、下纵束、钩束、弓形带、扣带C.投射纤维: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此种纤维大部分经过内囊。29.语言相关的中枢有几个?其位置(brodmann) ,功能?A.运动性语言中枢位置:额下回后部 分区:44功能:说话表达。能分析、综合与语言有关肌肉

22、传来的刺激,并需要与管理口唇、舌和喉肌的运动中枢的配合临床表现:运动性失语症(失说症)征候特点:患者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但不能用语言与人对话,构音器官的活动并无障碍,有的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B.听感觉性语言中枢位置:颞上回后部 分区:22功能:听话理解,调整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别人的语言临床表现:感觉性失语症(失听症)征候特点: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说的话。虽有说话能力,但言语混乱而割裂,经常答非所问C.视感觉性语言中枢位置:顶下小叶的角回 分区:39功能:阅读理解。是听觉和视觉信号的联系、整合区临床表现:失读症症候特点:患者视觉虽无障碍,但对单字的信号意义完全不理解12D.书写中枢位置

23、:额中回后部 分区:8功能:书写表达。写出与声音相同的文字,再按脑内语言生理过程所安排次序和方式组合成句。临床表现:失写症症候特点:患者虽然能听懂别人的话,也能看明白,但不能将这些写出来或写出的字句杂乱无章。30.内囊的定义,分部及各部走行结构?“三偏症”损伤了什么结构?定义 :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是投射 F 构成的白质板,在两半球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开口向外的双“ ”字型分部 :前肢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后肢豆状核与丘脑之间。又可分为:豆丘部、豆状核后部、豆状核下部膝前后肢汇合处走行结构 :前肢:额桥束(下行至脑桥核) 、丘脑前辐射(丘脑背内侧核投射到额叶前部的纤维束)膝:皮质核束后肢:豆丘

24、部: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丘脑中央辐射(丘脑腹后核投射到中央后回的纤维束) 顶枕颞桥束豆状核后部:视辐射豆状核下部:听辐射三偏症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中央辐射损伤对侧偏瘫皮质核束与皮质脊髓束损伤双眼对侧偏盲视辐射损伤31.视觉、听觉中枢在何处?视觉区:位置:距状沟两岸皮质(即上方的楔叶和下方的舌回)分区:10听觉区:位置:颞横回分区:41、4232.中央旁小叶在何处,功能?13位置:中央前后回移行为内侧面的部分(中央旁沟和边缘支之间)前方:初级躯体运动区(补充运动区) ,计划复杂运动的完成序列和协调两侧运动后方:初级躯体感觉区,精确感受对侧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33.第躯体感觉中枢

25、、运动中枢位置?初级躯体运动区:位置: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分区:4、6初级躯体感觉区:位置: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分区:3、1、234何谓嗅脑、海马结构、边缘叶、边缘系统?各包括哪些结构?嗅脑:与边缘系统关系密切,包括嗅球、嗅束、内外侧嗅束(表面内外侧嗅回)和嗅皮质。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和相关的皮质下结构(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丘脑前核、中脑被盖)组成边缘叶:在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结构。包括隔区(中板旁回和胼胝体下回) 、扣带回、海马、海马旁回和海马结构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下托35.深、浅、视听感觉传导通路积极神经元的胞体的位置、交叉及主要相关结构(丘

26、系交叉、斜方体、白质前联合、背外侧束)A. 本体感觉通路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指肌、腱和关节等处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分类:意识性本体感觉:投射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感觉。该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两点距离的辨别觉、物理的纹理觉、质地觉等)非意识性本体感觉通路:投射至小脑皮质,不产生意识性感觉。该路还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肉运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a. 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三级神经元一级:胞体:脊神经节内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14中枢突:经脊神经节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T5 以下的升支形成薄束,T4

27、以上的形成楔束。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二级:胞体:薄束核和楔束核内。由二核发出弓状纤维在中线处左右交叉形成内侧 丘系交叉,继续行于延髓中线两侧锥体后折向上行,成内侧丘系。其在脑桥居被盖前缘,在中脑被盖居红核的后外侧,向上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三级:胞体: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的 F 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其中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损伤表现:内侧交叉以上症状表现在对侧;内侧交叉以下损伤,症状表现在同侧b.躯体和四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二级神经元一级: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感觉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内

28、侧部进入脊髓二级:胞体:位于脊髓 C8-L3 的背核,L2-S3 的脊髓边缘细胞和延髓的楔束副核。由背核发出的 F 在同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脊髓边缘细胞发出的 F 大部分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外侧索形成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进入旧小脑皮质。延髓楔束副核发出的 F 组成楔小脑束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功能:脊髓小脑前、后束传导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楔小脑束传导上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B. 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三级a.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通路一级:胞体:脊神经节内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的痛温触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外侧部(细纤维,传导痛、

29、温觉)和内侧部(传导粗触觉和压觉)进入脊髓二级:胞体:脊髓灰质后角(、层)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联合斜越上升 1 或 2 个脊髓节段,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也含少15量不交叉纤维,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进入脑干后合并上行称脊髓丘系,经延髓下橄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向上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三级: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 F: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临床:脊髓丘脑束以上损伤,症状表现于对侧b. 头面部的浅感觉通路:三级一级:胞体:三叉神经节内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及口、鼻

30、腔黏膜的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桥。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下降形成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觉和压觉的纤维上升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二级:胞体: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 F:交叉至对侧形成三叉丘系,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三级:胞体:丘脑腹后内侧核发出 F: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临床:三叉丘系以上损伤,症状表现于对侧;三叉丘系一下损伤,症状表现在损伤同侧C.视觉传导通路a.视觉传导通路(三级)一级: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周围突:至视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感细胞)中枢突:至节细胞二级:视网膜内的节细胞轴突:在视神经盘处集合成视神经,经视神经管进入颅腔,两侧视神经

31、交叉形成视交叉并延伸为视束(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 F 交叉,颞侧半不交叉) 。终止于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三级:胞体:后丘脑的外侧膝状体发出 F:形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距状沟两岸。视束中少数 F 经上丘臂止16于上丘和顶盖前区,上丘发出 F 组成顶盖脊髓束完成视觉防御性反射。顶盖前区是瞳孔对光反射的一部分。临床: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视交叉中央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半偏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半偏一侧视束、视辐射、视觉区损伤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右侧损伤,则右眼视野鼻侧半和左眼视野颞侧半偏盲)b.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受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

32、反射,受照对侧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反射通路:视网膜的视觉冲动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对光反射中枢)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分布至瞳孔括约肌临床:一侧视神经损伤:传入信息中断,患侧的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一侧动眼神经损伤:传出信息中断,无论光照哪侧瞳孔,患侧对光反射都消失,但健侧依然存在D.听觉传导通路:四级一级:胞体:蜗螺旋神经节内周围突:内耳的螺旋器 Corti 器中枢突:组成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起经内耳道进入颅腔,在脑桥小脚处入脑,止于蜗神经核和后核二级:胞体:脑干的蜗神经前核和后核发出 F:大部分横穿内侧丘系成斜方体,越过中线至上橄榄

33、核外侧折向上行,形成外侧丘系,少部分 F 不交叉进入同侧外侧丘系,在脑桥被盖部的外侧上行,大部分止于下丘,少部分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三级:胞体:下丘发出 F: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四级:胞体:内侧膝状体发出 F: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颞横回。下丘是听觉的防御性反射中枢,17下丘神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由上丘发出顶盖脊髓束 完成听觉的防御性反射临床:因外侧丘系内含有来自两侧的听觉纤维,单侧外侧丘系、听辐射、听觉区损伤不致产生听觉明显障碍36锥体系的组成?锥体外系的概念?锥体系:调节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锥体外系:锥体系意外影响和控制气体运动的传导通路。主要有大脑皮质、纹状体、

34、小脑、丘脑、底丘脑核、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脑干网状结构37.何谓上、下神经元?属上下神经元的核团是哪些?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 区) ,层的巨形锥体细胞和其他锥体细胞轴突:组成锥体束。下行至脊髓前角细胞的纤维束称为皮质脊髓束;下行至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成为皮质核束下运动神经元:胞体:脊髓的前角细胞和脑干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轴突:脑神经和脊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构成传导的最后公路上运动神经元核团: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 区) ,层的巨形锥体细胞和其他锥体细胞下运动神经元核团: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38.角膜

35、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角膜反射:三叉神经眼支 脑桥 面神经核 眼轮匝肌瞳孔对光:网膜产生视觉冲动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膝跳反射:韧带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39.何谓舌下神经交叉性瘫?其损伤部位在何处?延髓内侧综合症(Dejerine 综合症):单侧损伤,也称舌下神经交叉性瘫损伤的结构:锥体束,出脑的舌下神经根丝、内侧丘系1840.何谓动眼神经交叉性瘫?其损伤部位在何处?大脑脚底综合征(Weber 综合症):单侧损伤,也称动眼神经交叉性瘫损伤结构:锥体束,出脑的动眼神经根丝41.何谓齿状韧

36、带?蛛网膜粒?齿状韧带: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的锯齿状韧带,末端附于硬脊膜蛛网膜粒:蛛网膜在上矢状窦两侧的绒毛状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形成42脑脊液产生及循环途径?何谓脑屏障?产生及循环:侧脑室的脉络丛分泌 室间孔 第三脑室(汇合第三脑室产生的脑脊液)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汇合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大脑半球脊侧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血液脑屏障:在中枢系统中对物质在毛细血管或脑脊液与脑组织间运转过程中进行一定的限制或选择的结构43.脑和脊髓的被膜有几层?各层主要形成何结构?脑:硬脑膜、脑蛛网膜、软脑膜脊髓: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硬脑膜深入各补脑

37、之间的板状隔: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鞍膈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蛛网膜下隙在某部扩大成蛛网膜下池:小脑延髓池、脚间池、交叉池、桥池软脊膜:齿状韧带44.硬脑膜窦及大脑大静脉回流?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大脑大静脉:很短,引流两侧大脑内静脉的血向后汇入直窦45.侧脑室、第三、四脑室的位置?侧脑室: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内含脑脊液第三脑室: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空间第四脑室:形如帐篷,顶朝小脑,底为菱形窝,室内充满脑脊液46.硬膜下腔、蛛网膜下腔位于何处?硬膜下腔: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蛛网膜下

38、隙: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较宽阔部位,充满脑脊液1947.何谓海绵窦,位于何处?窦内及窦壁穿行何结构?海绵窦:蝶鞍两侧,是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呈海绵状,两侧借横支相连。窦内:颈内动脉、展神经外侧壁:自上而下,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48.何谓大脑动脉环?其构成如何?意义?概念:Willis 环,位于大脑底部,蝶鞍上方,围绕视交叉、灰结节、脑垂体及其漏斗和乳头体构成:不成对的前交通动脉、成对的大脑前动脉的起始段、成对的颈内动脉末段、成对的后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后动脉起始段意义:使两侧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吻合,正常情况下,两侧椎 A 和颈内 A 血很少混合,各有供应区。但当此环的某支阻塞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此环使血液重新分配而起到代偿作用49.供应大脑半球外侧面、内侧面的动脉?外侧面:大脑前 A(颈内 A 分支) 、大脑中 A(颈内 A 分支)内侧面:大脑前 A、大脑后 A(基底 A 分支)50.脊髓的动脉供应?脊髓前 A、脊髓后 A、跟髓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神经内外科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