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教学这篇课文,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安徒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相关材料和信息。然后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图片,相机介绍他的背景及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调动
2、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画出文中感受深的句、段并在书中写批注谈自己的体会。交流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又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烘托出当时那种凄凉的氛围,激发同学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其次,让学生抓住重点,读议结合,落实目标。我先是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读出感情来,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相互交流。在读中议,议中读,懂得抓住“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
3、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使学生明确小女孩看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唯一疼她的奶奶时是幸福的,说明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快乐与疼爱。而幻想过后的小女孩是不幸的,特别是她幻想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教学中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做不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使教师教起来简单,学生学起来轻松。本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教学内容安排过多,使朗读教学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却不能由内容想开去。课的结尾适当有一些拓展,但也只是蜻蜓点水,激发学生用笔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愿望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