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8_2019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1从闪电谈起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_120190110346.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2电学中的第一个定律__库仑定律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_120190110345.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3物质的又一种形态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_120190110344.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高中物理第1章从富兰克林到库仑1.4静电与生活学业达标测评沪科版选修1_12019011034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1.1 从闪电谈起(建议用时:45 分钟)1.下列关于带电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橡胶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B.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定能起电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D.自然界中的电荷总量不变【解析】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失去电子因而带正电,但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不一定总是失去电子,因而不能确定其电性,同理也无法确定橡胶棒的电性,故 A 错;并不是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摩擦时都能起电,故 B 错;物体如果原来带正电,得到电子后,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故 C 错;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 D 对,故正确答案为 D.【答案】 D2.将不带电的金属球 A 和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球 B 接触后,金属球 A 中的质子数将( ) 【导学号:17592004】A.增加 B.先增加后减小C.不变 D.减小【解析】 将不带电的金属球 A 和带有负电荷的金属球 B 接触后,金属球 A 也带上了负电荷,质子数不变,转移的是电子(负电荷).【答案】 C3.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解析】 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是因为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从而使橡胶棒带负电,故 A 正确.【答案】 A4.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如果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2D.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解析】 头发蓬松的原因是梳子和头发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答案】 B5.(多选)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解析】 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相互摩擦,使电子发生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质子并不发生转移,而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 B、D 均正确.【答案】 BD6.甲、乙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没有第三者参与),结果发现甲物体带了1.6×10-15 C 的电荷量(正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也带了 1.6×10-15 C 的正电荷B.甲物体失去了 104个电子C.乙物体失去了 104个电子D.甲、乙两物体共失去了 2×104个电子【解析】 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摩擦,甲带 1.6×10-15 C 的正电荷,那么由电荷守恒定律可知,乙应带 1.6×10-15 C 的负电荷,即甲失去了 104个电子,乙得到了 104个电子,所以正确的选项是 B.【答案】 B7.(多选)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个轻质通草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116 所示,则( ) 【导学号:17592005】甲 乙图 116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C.甲图中至少有一个球带电D.乙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3【解析】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B 正确,D 错误;甲图中两球带电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两球带异种电荷,二是一个球带电而另一个球不带电,两球因感应而相互吸引,故 A 错,C 正确.【答案】 BC8.三个导体,其中一个带正电,两个不带电.思考下列问题:(1)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正电荷? (2)能不能使后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能不能使后两者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解析】 (1)用接触带电的方式.(2)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电导体接近它们,使它们分别感应出正、负电荷;然后将带正、负电荷的导体分离,用手接触带正电荷的导体,将正电荷导走;最后让不带电的导体与带负电的导体接触,使两者都带上负电荷.(3)让不带电的两导体互相接触,将带正电导体移近它们,然后把它们分开,移走带正电导体.【答案】 见解析9.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 A、 B 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 A、 B 两球接触后移开.(1)若 A、 B 两球带有同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2)若 A、 B 两球带有异种电荷时,则接触后两球所带电荷量之比是多少?【解析】 设 A、 B 原先所带电荷量均为 q,带同种电荷时,不带电小球先接触 A 后,电荷量平分,原不带电小球带电荷量为 , A 带电荷量为 ,原不带电小球再与 B 接触,总q2 q2电荷量平分, = q,原不带电小球与 B 均带电荷量为 q,所以电荷量之比为 ∶q2+ q2 34 34 q2q=2∶3.带异种电荷时, A 带电荷量为 , B 带电荷量为 = ,即原不带电小球与 B 带34 q2 q- q22 q4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所以电荷量之比为 2∶1.【答案】 (1)2∶3 (2)2∶1会跳舞的纸人在干燥的桌面上放置一些“小纸人” ,将一块玻璃两边用书支起平放在“小纸人”的正上方.当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会发现“小纸人”能翩翩起舞,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实验效果会更好.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 “小纸4人”就跳得不活跃或不能跳舞了.为什么“小纸人”会在被摩擦的玻璃下翩翩起舞呢?为什么实验前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或者哈气会影响实验效果呢?在用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表面来回摩擦时,可以使玻璃带上电荷,玻璃对下面的“小纸人”产生吸引作用.当吸引力大于“小纸人”的重力时, “小纸人”会飞起来;当吸引力小于其重力时, “小纸人”又落下来,由于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来回摩擦,使得电荷在玻璃上的分布也随着变化,对不同位置的“小纸人”的吸引力也不断变化,因此我们看到了“小纸人”时起时落、翩翩起舞的现象.用一根火柴将“跳舞区”烤烤,空气湿度小,此时空气是不良导体,物体上的电荷不容易被导走,物体带电荷量增多,实验效果明显;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会使“跳舞区”空气变得潮湿,空气很容易将电荷导走一部分,物体上电荷量减少,实验效果不明显.11.2 电学中的第一个定律——库仑定律(建议用时:45 分钟)1.(多选)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是( )A.真空中两个带电球体间的相互作用B.真空中任意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C.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D.真空中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则可应用库仑定律【解析】 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这两个带电体均可视为点电荷,而且在真空中,则可应用库仑定律,故 C、D 正确.【答案】 CD2.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不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解析】 元电荷既不是电子也不是质子,一个质子或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 e 的整数倍或者等于 e.【答案】 B3.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一定是电量很小的电荷B.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C.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作为点电荷D.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解析】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不存在.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并不是由带电体的大小及带电量大小决定,而是看其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的结果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故 B 正确.【答案】 B4.两个点电荷放在真空中保持一定距离,若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增加了它原来的,但仍然保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减少了它原来的( ) 12【导学号:17592008】A. B.15 142C. D.13 12【解析】 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不变,其中一个电荷量增加了它原来的 ,则电荷量变12为原来的 倍,根据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F= k 可知,若保持相互作用力不变,则应32 Q1Q2r2让另一个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 ,即减少了它原来的 ,所以选项 C 正确.23 13【答案】 C5.两个带正电的小球,放在光滑的水平绝缘板上,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同时释放两球,它们的加速度之比将( )A.保持不变 B.先增大后减小C.增大 D.减小【解析】 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 m1、 m2,两球所受的库仑斥力大小分别为 F1、 F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a1= , a2=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球间的库仑斥力等大反向,F1m1 F2m2故 F1= F2,可得出 = ,故两球的加速度之比与两球间距大小无关,A 正确.a1a2 m2m1【答案】 A6.如图 124 所示,两个半径为 r 的金属球放在绝缘支架上,两球面最近距离为 r,带等量同种电荷,电荷量的绝对值均为 Q.两球之间的静电力( ) 【导学号:17592009】图 124A.等于 k B.大于 kQ29r2 Q29r2C.小于 k D.等于 kQ29r2 Q2r2【解析】 由于两金属球带等量同种电荷,电荷间相互排斥,因此电荷在金属球上的分布不均匀,会向相背的一面集中,电荷间的距离就要比 3r 大.根据库仑定律,静电力一定小于 k .电荷的排斥不会使电荷全部集中在相距为 r 的两点上,所以说静电力也不等Q29r2于 k .Q2r23【答案】 C7.把一电荷 Q 分为电荷量为 q 和( Q- 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要使它们之间有最大的斥力,则 q 和 Q 的关系是________.【解析】 根据库仑定律,有 F= ,其中 q(Q- q)=- q2+ qQ=-( q2- qQ)kq Q- qr2=-( q2- qQ+ Q2/4)+ Q2/4=-( q- Q/2)2+ Q2/4,当 q= Q/2 时,静电力 F 有最大值.【答案】 q= Q/28.如图 125 所示,在一条直线上的 A、 B、 C 三点上分别放置 QA=+3×10 -9 C、 QB=+4×10 -9 C, QC=+3×10 -9 C 的点电荷,试求作用在 A 电荷上的作用力. 【导学号:17592010】图 125【解析】 以点电荷 A 为研究对象,分析 A 受到 B、 C 电荷的库仑力,如图所示,根据库仑定律:FBA=kQBQAr2BA= N=1.08×10 -3 N9.0×109×4×10- 9×3×10- 90.012FCA=kQCQAr2CA= N=9.0×10 -5 N9.0×109×3×10- 9×3×10- 90.032B 和 C 对 A 的作用力都是斥力,方向相同.则 A 点电荷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FA= FBA+ FCA=1.08×10 -3 N+9.0×10 -5 N=1.17×10 -3 N即点电荷 A 受到的合力方向为由 C 指向 A,大小为 1.17×10-3 N.【答案】 1.17×10 -3 N 方向由 C 指向 A9.距地面为 300 m 的高处,固定有一个带电荷量为 q1=1 C 的物体,如图 126 所示,问它能吸起多重的在地面上的带电荷量为 q2=-1 C 的物体?图 126【解析】 以在地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可知要使地面上物体被吸起,必须满足两4物体之间的库仑力大于或等于地面上物体的重力,我们取两力相等即可.所以: k = mgq1q2r2代入数据可得: m=10 4 kg.【答案】 m=10 4 kg伏打1786 年,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放在两块不同金属之间的蛙腿会发生痉挛现象,他认为这是一种生物电现象.1791 年伏打得知这一发现,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做了一系列实验.伏打还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证明电不仅能使人体产生颤动,而且还会影响视觉和味觉神经.他用两种金属接成一根弯杆,一端放在嘴里,另一端和眼睛接触,在接触的瞬间就有光亮的感觉产生.他用舌头舔着一枚金币和一枚银币,然后用导线把硬币连接起来,就在连接的瞬间,舌头有发麻的感觉.后来,伏打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两片不同金属不用动物体也可以有电产生.11.3 物质的又一种形态(建议用时:45 分钟)1.(多选)下列关于电场和电场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特征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B.电场是人为设想出来的,其实并不存在C.某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越大D.某点的场强方向为试探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解析】 电场是电荷周围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产生的,不是假想的,故 A 正确,B 错误;由 E= 得 F= Eq,当 q 一定时, E 越大, F 越大,Fq所以 C 正确;场强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负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D 错误.【答案】 AC2.(多选)点电荷 A 的电荷量为 Q,在其电场中的 P 点放置另一电荷量为 q 的点电荷B,下列关于 P 点场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将 A 的电荷量加倍,则 P 点的场强加倍B.若将 B 的电荷量加倍,则 P 点的场强加倍C.若改变 A 的电性,则 P 点的场强反向D.若改变 B 的电性,则 P 点的场强反向【解析】 由 E= 可知 P 点的场强跟场源电荷 A 的电荷量 Q 成正比,而与试探电荷kQr2B 的电荷量 q 无关,故 A 对,B 错, P 点场强的方向由场源电荷 A 的电性决定,跟试探电荷B 的电性无关,故 C 对,D 错.【答案】 AC3.在电场中某一点,当放入正电荷时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向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放入正电荷时,该点的场强方向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该点的场强方向向左B.只有在该点放入电荷时,该点才有场强C.该点的场强方向一定向右D.关于该点的场强,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 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一旦电场确定,则电场中任何一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就被确定,与放入电场中电荷所带的电性、电荷量的多少和是否在该点放入电荷无关.电场中任何一点电场强度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力的方向,与负电荷2受力的方向相反.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 C.【答案】 C4.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为 F,这点的电场强度为 E,在下图中能正确反映 q、 E、 F 三者关系的是( )【解析】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E 与试探电荷的电量及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大小无关,故 A、B 均错误;由 F= Eq 可知 C 错误,D 正确.【答案】 D5.如图 137 所示, AB 是某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电场线上 P 处自由释放一个负检验电荷时,它沿直线向 B 点运动.对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计电荷重力)( )图 137A.电荷向 B 做匀速运动B.电荷向 B 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C.电荷向 B 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D.电荷向 B 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不能确定【解析】 由于负电荷从 P 点静止释放,它沿直线运动到 B 点,说明负电荷受力方向自 P 指向 B,则场强方向自 A 指向 B.由于正电荷、负电荷、异种电荷以及平行且带异种电荷的金属板等都能产生一段直线电场线,所以只能确定负电荷的受力方向向左(自 P 指向 A),不能确定受力变化情况,也就不能确定加速度变化情况,故选项 D 正确.【答案】 D6.下列关于电场线的论述,正确的是( )A.电场线方向就是正试探电荷的运动方向B.电场线是直线的地方是匀强电场C.只要初速度为零,正电荷必将在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运动D.画有电场线的地方有电场,未画电场线的地方不一定无电场【解析】 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场强方向,也就是正试探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而电荷的运动方向决定于电荷的初速度和受力情况,故选项 A 错误.电场线是直线的地方,表明该直线所在处各点的场强方向相同,与电场线疏密情况无必然关系,如点电荷电场中电场线为直线,但电场中各点电场线疏密情况不同,故选项 B错误.当电荷初速度为零且只受电场力作用时,若电场线为一直线,则电荷将沿电场线做直3线运动.若电场线为一曲线,则电荷将做曲线运动且电荷的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不同.因为若电荷运动轨迹与电场线重合,则电荷在每一点的速度方向与所受电场力方向必在一直线上,此时电荷不满足曲线运动的条件.故选项 C 错误.在用电场线表示电场的分布情况时,不可能在每点都画上电场线,否则在整个平面上将布满电场线而不能看清电场线的具体情况了,因此常用几条电场线来表示某一区域的电场分布,在没有画电场线的地方,则由周边的情况来判断电场分布.选项 D 正确.【答案】 D7.如图 138 表示在一个电场中 a、 b、 c、 d 四点分别引入试探电荷时,测得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跟它所受电场力的函数关系图像,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17592014】图 138A.这个电场是匀强电场B.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 EdEaEbEcC. a、 b、 c、 d 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是 EaEbEdEcD.无法确定这四点的场强大小关系【解析】 图像中给出了 a、 b、 c、 d 四个位置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和所受电场力大小的变化关系.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可知,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对应场强越大.故答案为FqB.【答案】 B8.如图表示的电场线分布图,其中正确的是( ) 【导学号:17592015】【解析】 电场线由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终止于无穷远(或负电荷).等量同号电4荷的电场线呈相斥状,等量异号电荷的电场线呈相吸状,所以 A、C、D 错误,B 项正确.【答案】 B9.电荷量为 Q1=3.0×10 -10 C 的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 F=6.3×10 -7 N,方向竖直向上,求:(1)该点的场强是多大?场强方向如何?(2)如果将负电荷 Q1改换为 Q2=6.0×10 -10 C 的正电荷,那么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大小是多少?如果该点不放电荷,该点场强是多大?【解析】 (1)根据电场强度公式, E= = =2.1×10 3 N/C,方向竖直向下.Fq FQ1(2)该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不随该点电荷的改变而变化.电荷 Q2在该点所受电场力为F= Q2E=6.0×10 -10 C×2.1×103 N/C=1.26×10 -6 N.【答案】 (1)2.1×10 3 竖直向下(2)1.26×10-6 2.1×10 3接地放电地球是良好的导体,由于它特别大,所以能够接受大量电荷而不明显地改变地球的电势,这就如同从海洋中抽水或向海洋中放水,并不能明显改变海平面的高度一样.如果用导线将带电导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球,直到导体带电特别少,可以认为它不再带电.生产中和生活实际中往往要避免电荷的积累,这时接地是一项有效措施.11.4 静电与生活(建议用时:45 分钟)1.身穿化纤衣服的人在晚上脱衣服时,会看到电火花,并伴有“叭叭”的响声,其原因是( )A.由于化纤衣物间的摩擦产生了静电B.人体本身带电C.空气带电,在衣服上产生放电现象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解析】 正常情况下,物体(包括气体物质)都是电中性的,人体、空气本身不可能带电,故 B、C 错误.晚上脱衣服时,衣物间的摩擦产生静电,积聚的大量电荷导致火花放电,故 A 正确.【答案】 A2.请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修高压电路的电工穿绝缘衣比穿金属衣安全B.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比用塑料好C.小鸟停在单根高压输电线上会被电死D.打雷时,呆在汽车里比呆在木屋里要危险【解析】 由电学知识可知汽油桶用金属材料制作时可以及时将产生的静电导走,故B 对;绝缘衣在高电压下不但不能屏蔽高压电场对人体的损害,而且还可能被击穿,而穿金属衣不但可以起到屏蔽作用还不会被击穿,故 A 错;由静电屏蔽知识可知在汽车里更安全,故 D 错;小鸟站在高压输电线上,因为两爪之间电压为零,故小鸟不会被电死,C错.【答案】 B3.如图 147 所示,先用绝缘细线将导体悬挂起来,并使导体带电.然后用带绝缘柄的不带电小球接触 A 点,再用小球与验电器接触.用同样的方法检验 B、 C 部位的带电情况,则( )图 147A.与 A 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B.与 C 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C.与 A、 B、 C 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张开的角度一样大D.通过实验可确定导体上平坦部位电荷分布比较密集2【解析】 带电导体的平坦部位电荷比较稀疏,凸出部位电荷比较密集,即 C 处电荷最密集, B 处次之, A 处最稀疏.因此小球接触 A 点时,取得的电荷最少,与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箔片得到的电荷最少,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小;反之与 C 处接触时,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答案】 B4.(多选)静电喷涂是利用静电现象制造的,其喷涂原理如图 148 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 148A.在喷枪喷嘴与被喷涂工作之间有一强电场B.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C.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D.涂料微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解析】 由正电荷对涂料的吸引作用可得出涂料带微粒负电荷.【答案】 AC5.(多选)雷雨天气,应谨防雷电,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雷雨天气外出时,可以在孤立的高大建筑物和大树下避雨B.雷雨天气外出时,在空地上应立即蹲下,以免成为雷电的袭击目标C.雷雨天气外出时,不可以在户外打手机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 在雷雨天气,树、手机都是好的导体,树木和手机类似于避雷针,能将雷电引入大地,人在其附近易发生危险.【答案】 BC6.如图 149 所示是静电除尘装置示意图,它由金属管 A 和管中金属丝 B 组成,有关静电除尘的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17592018】3图 149A. A 接高压电源负极, B 接高压电源正极B.煤粉等烟尘吸附电子后被吸在 B 上C.靠近 B 处电场强度大, B 附近空气被电离成阳离子和电子D.煤粉等烟尘在强大电场作用下电离成阴、阳离子,分别吸附在 B 和 A 上【解析】 除尘器圆筒的外壁连接在高压电源的正极,中间的金属丝连接到高压电源的负极,靠近金属丝的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电离成阳离子和电子,电子飞向筒壁的过程中,附着在煤粉上,使煤粉飞向筒壁,最后在重力作用下落至筒底,故 C 正确,A、B、D均错误.【答案】 C7.在干燥的环境里,复印机工作时常因出现复印纸粘在一起影响复印质量.可用什么方法防止纸粘在一起?试说明理由.【解析】 复印纸粘在一起,是因为互相摩擦而产生了静电荷,由于正负电荷互相吸引,使复印纸不易分开.增大空气的湿度,可防止纸粘在一起.因为空气湿度大时,不易产生摩擦起电现象;产生的一些静电荷也容易泄漏而消失,所以复印纸就容易分开了.【答案】 见解析8.图 1410 所示是某种静电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两个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形成匀强电场.分选器漏斗的出口与两板上端处于同一高度,到两板距离相等.混合在一起的 a、 b 两种颗粒从漏斗出口下落时, a 种颗粒带上正电, b 种颗粒带上负电.经分选电场后, a、 b 两种颗粒分别落到水平传送带 A、 B 上.问:4图 1410(1)左、右两板各带何种电荷?(2)试简述分选原理. 【导学号:17592019】【解析】 (1)左板带负电荷,右板带正电荷;(2)板间产生自右向左的电场、 a 种颗粒受向左的电场力而向左偏,落在传送带 A上. b 种颗粒受向右的电场力而向右偏,落在传送带 B 上,从而使两种颗粒分离.【答案】 (1)左板带负电,右板带正电荷 (2)见解析9.如图 1411 所示,在桌上放两摞书,把一块洁净的玻璃垫起来,使玻璃离开桌面20~30 cm.在宽 0.5 cm 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把它们剪下来,放在玻璃下面,然后用一块硬泡沫塑料在玻璃上擦,就可以看到小纸人翩翩起舞了.图 1411(1)为什么小纸人会翩翩起舞?(2)如果实验前用一根火柴把“跳舞区”烤一烤,实验效果会更好,此现象说明了什么?(3)如果向“跳舞区”哈一口气,小纸人跳得就不活跃了,此现象说明了什么?(4)通过以上实验现象,找出一种防止静电的方法.【解析】 (1)玻璃板被摩擦后产生电荷.使硬泡沫塑料与纸人相互吸引,小纸人就翩翩起舞了.(2)说明在干燥环境中容易起电,其中就是干燥的空气不会把被摩擦后的玻璃板上产生的电荷导走.(3)说明在潮湿的条件下不易摩擦起电,因为潮湿的空气具有导电能力,把被摩擦后的玻璃板上产生的电荷导走了.(4)增加空气的湿度,可防止静电.【答案】 见解析尚未握手已出“火花”许多人都有过以上经历,握手时,指尖接触时或者手接触到金属物体时,有“触电”5的刺痛感;早晨梳头时越梳越乱,甚至“怒发冲冠” ;晚上脱衣服时,会伴着蓝色闪光和“啪啪”响声等等,这些都是静电现象.当感觉到电击时,人身上的静电电压已超过 2 000 V;当看到放电火花时,身上的静电电压已经超过 3 000 V,这时手指会有针刺般的痛感;当听到放电的“啪啪”声音时,身上的静电电压已高达 7 000~8 000 V.医学专家说,持久的静电会使人体血液的碱性升高,血钙减少,尿中钙排泄量增加,对于血钙水平低的患者十分不利.尤其对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来说,静电更易使其病情加重或诱发早搏.从中医角度来说,人体静电太强,是体内隐藏某种病症的先兆,不能不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