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登记号 项目序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申 请 书 学 科 分 类 民族问题研究 项 目 类 别 一般 项目 课 题 名 称 现代 民族国家建构 视野 下 中国少数民族国家 认同 问题 研究 申 请 人 姓 名 申请人所在单位 填 表 日 期 2016 年 2 月 23 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制 2015 年 12 月 2 课题负责人承诺: 我承诺对本申请书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 ,我承诺以本申请书为有法律约束力的立项协议,遵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有使用本申请
2、书所有数据和资料的权利。若填报失实、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填 写 说 明 一、申请书请用计算机填写, 所用代码请查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 ,所有表格均可加行加页,排版清晰。 二、封面上方两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请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填写一级学科名称,“课题名称”一般不加副标题。 三、数据表的填写和录入请参阅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相关问题可咨询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四、课题论证活页与申请书中“表二 .课题设计论证”内容略有不同,请参阅表内具体说明。 五、申请书报送一式 5 份, 统一用 A3 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课题论
3、证活页夹在申请书内 。各省(区、市)报送当地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兵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直属单位报送中央党校科研部,在 京部属高等院校报送教育部社科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报送本院科研局,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报送全军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3 填 写 数 据 表 注 意 事 项 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如实填写。填表所用代码以当年发布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为准。 二、数据表中 粗 框内一律填写代码,细框内填写中文或数字 。若粗框后有细框,则表示该栏需要同时填写代码和名称,即须在粗框内填代码,在其后的细框内填相应
4、的中文名称。 三、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代码填入前方粗框内。 四、不具有副高级以上 (含 )专业职称或没有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填写表五推荐人意见栏。 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课题名称 应准确、简明地反映研究内容,一般不加副标题,不超过 40 个汉字(含标点符号)。 关 键 词 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 3 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项目类别 按所选项填 1 个字符。例如,选 “ 重点项目” 填“ A”,选“一般项目” 填“ B”,选“青年项目”填“ C”等。 学科分类 粗框内填 3 个字符,即二级学科代码;细框内填二级学科名称。例如,申报哲学学科伦理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 ZXH”,细框内
5、填“哲学伦理学”字样。跨学科课题填写与其最接近的学科分类代码。 所在省市 按代码表规定填写。地方军队院校不按属地填写,一律填写“军队系统”。 所属系统 以代码表上规定的七类为准,只能选择某一系统。 工作单位 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 。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不能填成“北京师大哲学系”或“北师大哲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不能填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技经所”或“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不能填为“北京市委党校”等。 通讯地址 按所列 4 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课题组成员 必须是真正参加本课
6、题的研究人员,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预期成果 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多选。例如,预期成果为“专著”填“ A”,选“专著”和“研究报告”填“ A”和“ D”。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申 请经费 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申请数额可参考本年度申报公告。 4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现代民族国家建构 视野 下 中国少数民族 国家认同 问题 研究 关键词 国家认同 中国少数民族 民族国家建构 项目类别 B A.重点项目 B.一般项目 C.青年项目 D.一般自选项目 E.青年自选项目 学科分类 MZA 民族问题 理论 研究类型 A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
7、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课题负责人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行政职务 专业职称 A 研 究专长 MZA 民族 问题 理论 最后学历 A 研究生 最后学位 A 担任导师 B 硕士生导师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5 内蒙古自治区 所属系统 A 高等院校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课题组成员 姓名 出生 年月 专业 职称 学位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本人签字 第一推荐人 专业职称 工作单位 第二推荐人 专业职称 工作单位 预期成果 C D A.专著 B.译著 C.论文集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其他 字数 (千字) 180 申请经费(单位:万元) 20 计划完成时间
8、2019 年 6 月 30 日 二、课题设计论证 5 本表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逻辑清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内容翔实,排版清晰。除“研究基础”填在表三外,本表内容与活页内容一致。 1. 选题依据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2. 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3 思路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4 创新之处 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5 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 6 参考文献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 一、
9、选题依据 研究表明,“国家认同( national identity)是现代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任重道远的复杂系统 工程,是国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王卓君、何华玲: 2013)。原因 主要在于:从国内民族构成 看, 绝大多数 现代民族国家 都 是多民族国家。国 内不同民族在历史记忆、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利益诉求 的分殊,导致多民族国家内部族际关系存在张力,容易引发民族矛盾与冲突,甚至出现民族分离运动,危及国家统一 。 而对多民族国家中的 少数民族 而言,无论在国家认同的观念 还是行为层面 ,都更容易受到全球化、族裔民族主义、发展差距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干扰, 从更为极端的后果分析,“一旦
10、少数民族认为他们的利益无法在现存国家中得到安排,他们就会考虑分离”( Will Kymlicka: 2001)。因此,怎样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进程中 确保少数民族认同统一多民族国家,成为维系国家合 法性、 保障国家存续发展的重大命题。 本课题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出发,在搭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视野 下 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 进行“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分析,探索建立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策略体系。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现代 民族国家 的建构 原则 和国家合法性来源是民族(一个或多个)认同国家,而全球化正在销蚀国家认同,深
11、刻 影响民族国家 前途 命运 。由此,“国家认同”成为中外学界持续关注的 重大理论 命题和现实 问题。 1.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 1) 20 世纪上半叶, 西方一些国家推行同化主义政策 导致国内少数族群意识觉醒,要求获得平等权利并付诸集体行动。这让很多学者注意到少数族群与国家的复杂关系, B. Dubois 在黑人的灵魂、Ruth Benedict 在 文化的类型种族:科学与政治 菊与刀中开始了对 国家认同 问题 的最初讨论。 ( 2) 20 世纪 60-80 年代, 伴随“行为主义革命”, 国家认同 概念得以出现, 提法为“国家的认同意识”( Gabriel A. Almo
12、nd、 G. Bingham Powell: 1966)和“认同危机”( Lucian W. Pye: 1966),研究 共性 在于国家认同被放置在政治文化层面 讨论 , 用来描述政治发展中的冲突和危机 ,主要关注多民族国家6 的少数群体。 ( 3) 20 世纪 90 年代, 随着后冷战时代的到来, 分裂性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扩散,全球化图景系统展现。民族主义和全球化成为 国家认同 问题 研究的两个视角,大量著述涌现。 就民族主义视角而言,Ernest Gellner、 E.Hobsbawm 和 Gil Delannoi 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Anthony D. Smith 的民族主义:理论、意
13、识形态、历史、 Benedict Anderson 的想象的共同体 等是 代表作; 就全球化视角而言, Charles Taylor 的自我的根源、 Manuel Castells 的认同的力量、 Jrgen Habermas 的 后民族结构、 Alain Touraine 的我们能否共同生存、 Jonathan Friedman 的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 Feliks Gross 的公民与国家、 P. Huntington 的我们是谁 等是 代表作。 学者对国家认同 问题的关注与该时期西方 研究旨趣转向息息相关 : 由之前关注意识形态、热衷社会运动,倾心种族、阶级、性别 问题研究,转向族群、
14、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以及民族与国家关系 研究。这 一转向既是对民族主义和全球化带来现实问题的 回应,也是对以往政治学、民族问题研究不足的修正。 ( 4) 进入 21 世纪, 随着 Will Kymlicka 的少数的权利 、 J. Kaufman 的象征主义民族政治学、N.Posner 的非洲的制度与民族政治 等著作 问世,族群 权利、文化差异、民族政治成为研究热点。从学科视角考察,该阶段 主要 从历史学和心理学角度描述国家认同生成机制及 发展脉络 ,从民族学和人类学角度分析族群、文化与国家多维认同关系及调适,从哲学和 政治学角度讨论国家认同与 国 家建构、全球治理、地方主义 的关系。 2.国内
15、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 1) 20 世纪 90 年代, 中国台湾学者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代表作有葛永光的文化多元主义与国家整合、张茂桂的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石之瑜的后现代的国家认同、江宜桦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等 。 加上中国大陆学者郑晓云的文化认同论,共同构成该领域研究的早期文献。 ( 2) 进入 21 世纪, 国家认同成为 引人注目的学术增长点,研究文献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见图1)。 图 1: 21 世纪国内学术期刊“国家 认同”发文 趋势 图示 21 世纪 以来, 国内对于国家认同 问题 研究的总体情况如 表 1 所示。 表 1:国内 21 世纪以来国家认同 问题
16、 研究概要 7 研究取向 研究内容 抽象理论 /学说建构 (规范研究) 具体个案 /样本分析 (经验研究) 国家认同 的内涵 核心论(沈桂萍, 2010);目标论(郭艳,2010;黄岩, 2011);危机论(王卓君、何华玲, 2013);结构论(金太军、姚虎,2014) 民族认同 与国家认同 的关系 共生论(钱雪梅, 2006;张友国, 2008;高永久、朱军, 2010;金志远, 2010);趋 向论(贺金瑞、燕继荣, 2008);冲突论(徐黎丽, 2011);治理论(陆海发、胡玉荣, 2011);一体论(陈茂荣, 2011);多重性、流动性和情境 性(周竞红, 2015) 马来西亚(陈志明
17、、罗左毅, 2002);朝鲜族(王纪芒, 2008);云南民族地区(郑晓云, 2011);印尼亚齐民族问题(张洁,2012);云南沧源佤族(袁娥, 2012);京族(吕俊彪, 2014);边疆社会成员(刘永刚, 2016) 跨界(境 /国) 民族国家认同 跨境民族问题的核心是国家认同问题(郝时远, 2005) ;和平跨居论(周建新, 2008);理论综述(马曼丽、张树青, 2009) 跨国苗族(石茂明, 2004);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周建新, 2006);德宏州中缅边境跨境民族(和跃宁, 2011) ;伊犁跨界民族( 肖锐 、 胡琦 , 2011) 国家认同 的建构 /培育 民族整合(严庆 ,
18、 2006); 教育途径(马文琴, 2008;贾志斌, 2011);边疆治理中的国家认同建构(周平, 2009);多主体良性互动(解志苹、吴开松, 2009);政治整合(常士訚 , 2009); 构建“中华人民共同体” (都永浩, 2010); 包容多样、尊重差异(王建娥, 2011;金炳镐, 2013) ;政治逻辑(林尚立, 2013); 多元一体主义(王希恩, 2013) 台湾(蔡石山, 2007;郭艳, 2010;刘红, 2013);新加坡青少年(吴玉军、吴玉玲, 2008);欧洲(洪霞, 2010);边疆民族(何明, 2010);少数民族大学生(陈达云, 2010);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
19、(吕芳, 2010);新疆大学生(杨海萍,2010);泰国北部美良河村(张锦鹏,2014);新加坡(李志东, 2014) 历史文化记忆 与国家认同 文化论述(施正锋, 2006); 两种国家认同观(许纪霖, 2006); 民族历史记忆与多民族国家认同 比较(王文奇, 2015) 中国人(张海洋, 2006);云南回族社区(桂榕, 2012);历史文化记忆与中国国家认同(瞿林东, 2013) 传播、媒介 与国家认同 媒介身份重建(刘国强, 2009);媒介使用(陆晔, 2010);社会传播(龙小农,2012) 媒介体育(刘红霞, 2006);新马华文报(彭伟步, 2009); 战争 电影(侯微,
20、2013);“和亲故事”电视剧(刘晓伟,2016) 公民身份 与国家认同 两种身份下的双元结构(肖滨, 2010);多民族国家视域(莫红梅, 2010); 动态匹配、双向 建构(郭忠华, 2011) 少数民族地区(祁进玉, 2009);新加坡(常士訚 , 2010) 少数民族 /族群 的国家认同 公民权利与爱国主义(陈联壁, 2001);民族共治(朱伦, 2001);去政治化(马戎, 2004);族际政治民主化(王建娥,2006);族际政治整合(周平, 2009);互守尊严、重叠共识(纳日碧力戈, 2014) 赣南的族群关系(黄志繁, 2002);维吾尔民众(李晓霞, 2009);巴尔虎蒙古人
21、(张宝成, 2012); 五个自治区 ( 徐平、张阳阳 , 2013); 西南民族地区(任勇,2014);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张勇、高岗仓 , 2015) 总体而言,国内对 国家认同 问题 的研究内容涉猎广泛、视野开阔、方法多样、新意频出。规范研究站位高远、学术自主性鲜明,颇具理论建树;经验研究因其强烈的问题意识而颇具 现实观照 和学术关怀。8 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 1) 往往带有“国家主义”取向,片面夸大国家利益 /公民权利而忽视少数 民族 利益 /权利 ;( 2) 微观与宏观层面研究较多,中观层面研究较少 ;( 3)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多停留在现状描述和学理阐析层面 且缺乏少数民族主体性分
22、析向度。 这些不足也是本课题力图突破的地方:从尊重少数民族主体性及其利益 /权利正当性入手, 拓 展中观层面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探索建立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 策略体系。 (二)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学术价值。 ( 1)搭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 基础理论 分析框架;( 2)从“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这一国家认同的中观层次上拓展研究 领域 、丰富研究内容。 2.应用价值。 “多民族、大一统”的历史基础 ,加上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大家庭 的 现实国情 ,决定了少数民族 认同统一中国的正当性。本课题 研究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3、中国梦提供 增强 少数民族认同 统一中国 的策略 参 考、 建议与启示。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 旨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系统展现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现状、挑战与问题,探索建立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策略体系。 (二)总体框架 1.研究 选题缘起 (出发点)。 在全球化势不可挡、族裔民族主义浪 潮化发展 时代背景下,怎样确保少数民族认同统一多民族国家,成为维系国家合法性、 保证 国家存续发展的关键。少数民族 认同统一国家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此内容的学理分析构成 本课题 选题缘起和 出发点。 2.基础理论准备 (
24、支撑点)。 本课题研究需要必要的基础理论准备,廓清研究 框架。至少包括: ( 1)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危机的生成逻辑 。 全球化时代,个体身份认同在纵向朝超国家、跨国家和次国家层面转移,横向朝 社会组织、社群集团分散,国家认同日渐式微。 透析 国家认同危机 何以发生 ,对研究 开展 有重要支撑作用; ( 2) 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与国家认同的内在关联。 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是维持国家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无论多国实践路径有多大差异,目的都为实现多民族认同统一国家。 廓清 两者 内在关联,是研究的必要准备; ( 3) 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身份认同谱系分析。 个体身份认同的 纵向转移与横向分散是全球化时代社会个体
25、 的普遍命运,而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则在这一普遍基础之上具有 特殊性。本课题将遵循从普遍到特殊的分析理路,系统展现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谱系结构。 3.具体语境分析 (关注点)。 该内容将研究视野聚焦当代中国,在中观层面展开 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中国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现实分析。具体包括 : ( 1) 当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分期、成就与问题 。 伴随改革开放而出现并愈演愈烈的全球性与本土性冲突及其协调,构成当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内在逻辑。 对这一进程的回顾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国家 认同问题的必要基础 ; ( 2)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 国家9 认同 的挑战及其影响因素。 该挑战 在
26、 本质上可以概括为认同的多元多样多层发展对 一体国家认同的冲击 ,具体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乃至社会生活 方方面面 ,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世界范围的全球化进程和 分裂性民主主义散布,造成 诸如结构性、地域性发展失衡 ,国家自主性 削弱,地方治理兴起等后果; ( 3)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状况评估与问题归因 。 只有在 完成系统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存在问题及其 发生范围、程度、影响、后果、原因的后续分析 。 通过 个案分析、 实证调研 和 文献梳理 对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 状况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 以此作为探索建立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策略体系的立论 依据 。 4
27、.应用策略探索 (落脚点)。 分析 少数民族(个体、群体与类群体)主体性 、 少数民族利益 /权利正当性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 内在 契合逻辑 ,并以此作为 策略 探索的总 原则, 建立 一套完整 和 有机统一的、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操作性的意识形态共识、制度安排、政策实施和治理运行的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策略体系。 (三)重点难点 1.研究重点 : ( 1)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身份认同谱系分析。 该内容对课题研究主旨的达成和研究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国家认同在少数民族身份认同 中的序列与层次,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状况评估、问题归因、策略探索等,都建立在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身份认同 谱系分析基础之上;
28、 ( 2) 当代 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策略体系。 该策略体系是否切中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要害、是否符合中国具体国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指导意义,都极大影响课题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效用。 2.研究难点 :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状况评估。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悬殊, 地域分布广泛且居住 形态各异, 历史记忆与族体意识分殊, 经济 文化发展状况迥异。 这一现实 致使每个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 状况各具特色,整体表现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层次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增加了 该内容 的研究 难度。 本课题力图在点(个案分析)、线(实证调研)、面( 文献梳理 )结合 的基础上 ,确保 评估结论的信度效度 和
29、普适性 。 (四)主要目标 1.搭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视野下 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基础理论分析框架; 2.完成“当代中国”具体语境中的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状况评估; 3.分析 少数民族主体性、少数民族利益 /权利正当性与国家认同的契合逻辑; 4.探索 建立 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策略体系。 三、思路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从少数民族国家认 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出发,基于文献梳理与研究综述形成选题。之后 通过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危机的生成逻辑、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与 国家认同的内在关联、多民族国家少10 数民族身份认同谱系分析形成研究的基础理论分析框架。进而 将 研究视野聚焦于 当代中国进
30、行具体 语境中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与少数民 族国家认同问题分析,形成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状况的评估结论。最后从少数民族主体性和少数民族利益 /权利正当性角度入手, 完成 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策略体系的搭建( 技术路线 见图 2) 。 图 2:课题研究技术路线图 (二)具体研究方法 1.文献分 析法。 用于研究全程,中外学界相 关成果为研究 顺利 展开 提供了宝贵的 文献准备与智力支持 ; 2.规范分析法。 用于研究全程, 包括搭建研究的基础理论分析框架,在“当代中国”具体语境中进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的学理分析, 进 行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状况评估,回答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策略“
31、应该是什么 ” 等 问题; 3.历史分析法。 主要用于当代中国 民族国家建构的历时性梳理 ; 4.个案分析法。 主要用于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状况评估,提供个案支撑; 5.实证分析法。 主要采用 田野 调查和 深度 访谈方法 , 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状 况评估提供定量研究数据资料 。 (三)研究计划 (见表 2) 表 2: 课题 研究计划 进度 表 阶段划分 主要工作内容 前期准备阶段 ( 2016.7 2017.2) 根据评审专家提出的改进建议,对研究总体框架、研究设计、思路与方法进行修改完善,敲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购买图书资料、检索电子文献、收集相关数据材料备用;确立实证调研方式
32、、田野点 、访谈对象 与 调研 实施步骤。 11 全面展开阶段 ( 2017.3 2018.6) 从文献、田野和个案三个层面获取研究资料,对取得的文献、统计数据、访谈录音、调查问卷等进行分析;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成果进行梳理,发表学术论文以备项目中期检查使用;有选择地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交流活动。 成果产出阶段 ( 2018.7 2018.12) 将前一阶段形成的阶段研究成果集中整理发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报告撰写;对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查补,确保完成预期 研究目标 。 总结收尾阶段 ( 2019.1 2019.6) 总结成功经验,查找不足之处 ,撰写项目鉴定结项审批书和最终成果简介,进行
33、研究成果的交流、 宣传、推广等工作。 (四)可行性分析 1.申请人多年开展课题相关领域研究,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出版/发表高质量学术专著 /论文经验 ; 2.课题依托单位对一线科研人员从事 学术研究 工作 高度重视,能够为研究团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承担项目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 3.申请人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在站单位位于国内一线城市著名 985 高校,该平台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资源保障 ; 4.研究团队中的四位核心成员都是近年活跃在国内民族理论、民族政治学领域的学术新锐, 其中三位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 历,两位还在本专业权威期刊发表过多篇重要
34、论文。申请人 与这四位成员 建立 了稳定的学术合作关系。 四、创新之处 (一)拓展少数民族主体性视角研究维度 目前国内对于涉及少数民族问题的研究多是将其视为研究客体,在客体性视角下进行客观描述、外部观察和学理分析,并且存在强调国家利益 /公民权利、淡化少数民族利益 /权利倾向。本课题强调少数民族主体性,从少数民族的个体 主体 、群体 主体 和类主体三个层次分析阐释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重视少数民族利益 /权利的正当性,并以此探索建立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策略体系。 (二)从中观层面推进国 家认同问题研究走向深化 目前国内有关国家认同问题的研究,或者追求宏大叙事和宏观理论建构,或者聚焦个案分析和微
35、观描述, “缺失的恰恰是中观层次的学术考察”(金太军、姚虎: 2014)。本课题立足“当代中国”这一具体语境分析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是从中观层面推进该项研究走向深化的一种努力。 五、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 1.中期成果: 公开发表内容与课题总体研究框架高度相关的 6-8 篇 CSSCI 期刊论文。 2.最终成果: 不少于 18 万字的高质量研究报告。 (二)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 1.通过阶段研究成果的发表,让国内外同 行、相关教学科研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了解本课题的研究进12 展和研究结论; 2.为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人员与各学历层次学生提供 参考 文献; 3.争取在国内四大学术文摘杂志转载课
36、题研究成果,引起 同行 关注和讨论,提升研究成果影响力; 4.研究报告 (特别是其中的策略体系部分) 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策略 参考、 建议与启示。 六、 参考文献 (注:在“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中提及的文献,这里不再重复开列。 ) (一)中文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9 年版。 2.复旦大 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版。 3.关凯:族群政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4.郝时远、朱伦、常士訚:热话题与冷思考 关于“国族 -国家”建构与民族政治发展
37、理论的对话,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3 年第 5 期。 5.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8 年第 3 期。 6.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历史研究 2011 年第 3 期。 7.吕普生:多元文化主义对族裔少数群体权利的理 论建构,民族研究 2009 年第 4 期。 8.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民族出版社 2000 年版。 9.庞金友:族群身份与国家认同,浙江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4 期。 10.王建娥、陈建樾:族际政治与现代民族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 11.徐平、张阳阳 : 五个自治区国家认同的调查与
38、研究 , 民族研究 2013 年 第 4 期。 12.张雪雁 : 主体性视域下少数民族的 国家认同建构逻辑 , 民族研究 2014 年 第 6 期。 (二)外文文献 1.A Dieckhoff, C Jaffrelot, Revisiting Nationalism:Theories and Processes,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2.Erika Harris, Nationalism: Theories and Cases,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5. 3.Marx, Anthony W., Faith in Natio
39、n: Exclusionary Origins of National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4.Paul Lawrence,Nationalism: History and Theory, Pearson Education,2005. 5.Umut Ozkirimli, Theories of Nationalism: A Critical Introduction,Palgrave Macmillan,2010. 13 三、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 本表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填写内容真实准确。 1 学术简历 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简历、学术兼职,在
40、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贡献等。 2 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及社会评价等。 3 承担项目 负责人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情况,包括项目名称、资助机构、资助金额、结项情况、研究起止时间等。 4 与已承担项目或博士论文的关系 凡以各级各类项目或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的课题,须阐明已承担项目或学位论文(报告)与本课题的联系和区别。 5 条件保障 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一、学术简历 (一)课题负责人主要学术简历、学术兼职情况 1.学术简历: 中国共产党党员, 现任 。 学术旨趣集中于现代民族国家中的民族政治问题,主要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
41、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多民族发展中国家政治整合、族际政治等问题进行基础理论研究。 2.学术兼职: 现任中国政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 (二)课题负责人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贡献 2004 年进入高 校开始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内蒙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重点项目、内蒙古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各 1 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1 项(详见“ 三、承担项目”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42、、一般项目研究多项。出版学术专著 1 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另有 1 部已签订出版合同即将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民族政治学、民族理论与政策、发展政治学、教育 教学改革等,多次应邀参加国内民族理论、政治学、世界民族问题相关学术会议并做专题发言。 二 、 研究基础 (一)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课题负责人在本选题相关领域出版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 ,其中发表在 CSSCI 期刊 22篇, CSSCI 扩展版期刊 3 篇,北大核心期刊 8 篇 。这里仅列举 2012 年以来课题负责人出版 /发表的直接相关
43、研究成果中的代表作 (见表 3) 。 14 表 3:课题负责人 2012 年以来出版 /发表相关代表性成果一览表 序号 成 果 名 称 出版社 (时间) / 期刊名称 (年期) 本人 职责 /等级 1 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历史与现实( 22 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4 独作 /国家 A 类 2 民族政治发展导论( 32.5 万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4 独作 /中央二级 3 英国民族国家的历史建构与身份认同困境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 版) /2016.2 独作 /CSSCI 4 全球化时代何以“重构民族国家” 甘肃社会科学 /2016.1 独作 / CSSCI
44、5 全球化时代何以“反对民族国家” 社会科学研究 /2015.2 独作 / CSSCI 6 外观与内核:论现代民族国家 的双重建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 社版) /2013.4 独作 / CSSCI 7 论族际政治整合:研究取向与实践模式 天府新论 /2012.6 独作 / CSSCI 8 论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 社版) /2012.2 独作 / CSSCI 9 论民族政治发展基本概念的界定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2.2 独作 / CSSCI 10 中美民族政策价值比较(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广西民族研究 /2014.1 一作 / CSSCI 11 论民族政治学视野
45、中的民族国家 贵州民族研究 /2012.6 一作 / CSSCI 12 论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 广西民族研究 /2013.1 一作 / CSSCI 13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广西民族研究 /2012.4 一作 / CSSCI 14 论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社版) /2013.11 二作 / CSSCI 15 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内在关联 新疆大学学报(哲社 版) /2016.2 二作 / CSSCI 16 西方学术视野中的民族国家建构类型评析 理论与改革 /2015.6 二作 / CSSCI 17 世界政府的限度与全球治理的可能性 江西社会科学 /2014.11 二作
46、 / CSSCI 18 现代民族国家遭遇“去国家化”挑战评析 学术论坛 /2014.9 二作 / CSSCI 19 论民族、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人大复印资 料全文转载) 广西民族研究 /2014.4 二作 / CSSCI 20 民族、宗教与国家:多元认同视野中的考察 新疆社会科学 /2013.3 二作 / CSSCI 21 双分与多层:民族国家历史演进的类型学阐释 学术探索 /2015.6 独作 / CSSCI 扩展 22 论民族个体身份的双重性(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理论与现 代化 /2013.1 独作 / CSSCI 扩展 23 试论民族个体的政治角色 山西师大学报( 社科 版) /
47、2013.3 一作 /北大核心 24 对于国家建构理论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考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5.5 一作 /北大核心 25 论后发形态民族政治发展模式 理论 月刊 /2013.4 一作 /北大核心 (二)前期研究成果代表作的核心观点 1.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历史与现实(专著): 通过理论、历史与现实三个维度的系统考察,对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当代境遇和发展前景做出解答。通过理论考察,系 统理解民族国家建构的基本线索、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形成对于民族 国家及其发展 规律的理性认识;通过历史考察,全面展现民族国家建构在全球范围的演进历程,为理解民族国家当代境
48、遇提供历史关15 照和逻辑线索;通过现实考察,深度展现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遭遇的内外挑战, 评析“反对民族国家”理论主张, 探索“重构民族国家”的路径选择,形成对民族国家发展前景的理性瞻望。 2.民族政治发展导论(专著): 从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理论渊源入手,重点探讨民族政治发展的概念界定、主要模式、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分析作为民族政治发展载体的民族国 家与民族地方发展,以及作为民族政治发展主体的民族群体与个体成员发展;讨论对于民族政治发展构成重大影响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关系协调发展问题。 3.外观与内核:论现代民族国家的双重建构(论文 ): 现代民族国家建
49、构包含国家建构与民族建构两个面向,前者属于外观建构,旨在推进国家政治制度体系 现代化,建立现代国家民主制度;后者属于内核建构,旨在把全部国内族群整合为拥有共同政治文化特质的国家民族努力过程,实现统一的民族国家认同。 4.论族际政治整 合:研究取向与实践模式(论文 ) : 族际 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运用国家权力 使国内不同族群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实现政治一体化的过程。目前 学界主要形成 “少数群体权利”和“族际政治民主”两种 研究取向 ,初步产生三种实践模式,分别是 以中国为代表的集权干预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平等融合模式和以加拿大为代表的联邦多元模式 。 5.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文 )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民族国家最具实质意义的两种认同形态,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分立,既相辅相成又彼此冲突,其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