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整理: 知识点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指 。(2)化学变化指 。 (3)化学变化中常伴随 、 、 、 、 等现象。 知识点2:科学探究 (1) 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2)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识点3:几种仪器的使用要点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量筒必须 ,视线要与量筒内 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会导致比实际值读数 ,选择量筒时,要选择与所量液体体积最接近的量程的量筒,量筒 (能、不能)加热或量取热的液体, (能、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托盘天平:常用于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一般精确
2、到.g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时,所称药品的实际质量等于 。,知识点4:物质的加热 (1)实验室中一般用酒精灯作为热源,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三部分, 部分的温度最高,加热时应把受热物质放在 部位加热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一般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熄灭酒精灯时应用 。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夹应从试管的 部往 套,夹在试管的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加热时试管要 ,试管口不能 ,并且先使试管 ,然后 。 知识点5: 过滤 (1)过滤用于分离 的混合物。 (2)常用的仪器有 、 、 、 。 (3)注意的事项:“一贴”、“二低”、“三靠”。内容分别是:“一贴” ;“二
3、低” ;“三靠” 。 知识点6:蒸发 (1)常用的仪器有 、 、 、 。 (2)注意事项: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 停止加热的时刻:当 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二练一练: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食物的腐败水结成冰灯泡发光汽油燃烧钢铁生锈酒精挥发金属导电气球爆炸火药爆炸葡萄酿成酒 2小明在厨房里看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这是科学探究中的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 究中的 。 3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初次读数时仰视,读数为1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5ml,
4、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等于5ml B.大于5ml C.小于5ml 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将食盐放在了右盘中,读数为10.5g,则该同学实际 称取食盐的质量为 (1g以下用游码)。 5手持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应 ,倾倒完毕后立即 _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应_。,三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整理: 知识点1:水分子的运动 (1)分子的基本性质有 , , 。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 ,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 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 等。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都是由 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 变化中, 可分,不可分。 (4)原子和
5、离子的联系是:原子失去电子变成 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变成 离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是:不带电, 带有电荷。 (5)水的分解: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放出的是 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放出的是 气,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6)水的合成: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 的燃烧,发出 火焰,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有 ,并放出 。如果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则有可能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所以点燃或加热氢气前一定要 。 (7)氢气作为未来理想燃料的优点有() 。() () 。 目前认为制取氢气最理想的方法是 。 (8)电解水和氢气在空气
6、中燃烧两个化学变化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的重新组合,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同时,还说明水是由 和 组成的。,知识点2:卢瑟福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该实验中大多数粒畅通无阻地穿过金箔说明_; (2)少数粒子发生偏转说明_; (3)极少数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核的质量比粒子_。 知识点3:原子的组成 (1)原子. (2) 原子中的几个等量关系: 质子数=原子序数=_=_ (3)电子:在原子中,电子的数目决定原子的_,最外层电子数目决定原子的_。有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_离子,带_电荷,如_。因此,在该离子中,质子数_核外电子数;有的原子在化学
7、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_离子,带_电荷,如_。因此,在该离子中,质子数_核外电子数。 (4)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图中小圆圈表示_;圈内的数字表示_。弧线表示_,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_ 每个_带_单位的_电荷,_ 不带电,_,_ 每个_带_ 单位_电荷,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知识点4:微观粒子的总结与比较:(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_、_、_;它们的基本性质具有相似性,即都很_,总在不停地_,相互间_.但三者之间又有区别,原子即可直接构成物质,也可以先构成_,再由_构成物质;原子还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_,再由_离子和_
8、离子结合构成物质。 (2)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有:_和_(或者_、_和_)。 a.结构方面:原子核是由_和_构成,原子核体积_,因此,原子内部有一个相对_的空间,_在原子核外_排布,并围绕其作高速运动。 b质量方面:在原子中,质量最大的微粒是_,质量最小的是_;另外_和_的质量差不多相等,都大约是_质量的1836倍。 c.电性方面:在原子中,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不显电性的有_。,知识点5: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概念:_。 (2)计算公式:_ 。 (3)相对原子质量_+_ (4)相对原子质量表示原子的相对质量,不是它的真实质量,但是两原子的实际质量之比_(等于、不等于
9、)其相对质量之比。 知识点6:溶液 (1)溶液的概念:_。 (2)溶液的基本征:_、_的混合物。注意:(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_。(2)溶质可以是_、_、_三种状态。_是最常用的溶剂。(3)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_溶剂的质量。 (3)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_溶液的质量100% (4)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有_、_、_、_、_、_ (5)配制溶液的步骤 1._2._3._4._。,四练一练: 1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 )A原子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2. 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体积大小不同 B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C质量不同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
10、.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因为( ).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 .分子在不同的运动 4.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氧原子的核内有_个中子,核外有_个电子。 5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的名称:澄清的石灰水_,氢氧化钠溶液_,白酒_,盐酸_。 6把50克98%的浓硫酸缓慢地加入到20克水中,并不断搅拌,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49% B.14% C.19.6% D.70% 7为监测某厂排放的污水中银离子的含量,需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d的NaCl溶液,下面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A.用药匙取食盐 B.用天平称取食盐C.将食盐倒入烧杯中 D.用量筒量取水并倒入烧杯中 E.用玻璃棒搅拌 F.存放(1)B操作中应称食盐的质量是_g,称量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_,(2)D操作中量筒的规格应为_(填10ml或100ml),读数时应视线与_保持水平。(3)E操作的作用是_(4)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填序号)_(1)、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 (2)、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3)、D操作时有少量水溅出 (4)、F操作中溶液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