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背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作者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2、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2、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
2、同层面的收获。二、走进作者:朱自清(1898 年 11 月 22 日1948 年 8 月 12 日)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1948 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 月 18 日,他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 月 12 日,朱自清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毛泽东则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说朱自清是不吃美国救济粮饿死的。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 、 春 、 荷塘月色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背景链接本文写于 1925 年 10 月,另说为 1927 年(见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 。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
3、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1947 年 7 月 1 日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惟其“写实”,才体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文章写的是 1917 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 25 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 “光景
4、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 ,乃至老境“颓唐”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三、预习检测:生字词检查。 狼藉 簌簌 橘 逛 踌躇 蹒跚 颓
5、唐 琐屑 举箸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无私。 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2、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味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课文后,请你用“文章_最感人,因为_”的句式说话。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通过哪些事情来表现父亲的性格?五、合作探究:(一) 、跳读课文,找出作者流几次流泪的句子,说一说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小组讨论交流) (四 次) 进一步思考:课文中对于“我”面对父亲的“背影” , “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 “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
6、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 ,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 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
7、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以上答案视学生具体情况解答) (二) 、聚焦“背影”1、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几次背影的出现个各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细细品味。2、探究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1)满怀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2)请你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首先写了父亲的穿戴衣着,接着描写了父亲走路蹒跚的姿势,最后写父亲艰难努力地爬月台的一系列动作。并体会这些词语所蕴含的信息。父亲的穿戴: 走路的姿势:爬月台动作:3、这篇散文突出背影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8、六、精读品析:1、请你品味父亲朴实无华的语言。(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5)“进去吧,里边没人。”2、谁不爱自己的父亲,用那火热的赤子之心。在这篇文章中父亲是那样爱儿子,儿子又是那样的关爱父亲,这是一种交互的爱。请你从字里行间寻找爱,说一说哪些词语真切地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爱。(重点关注两个“自然”。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在发之于外。)七、拓展延伸:世间的爱千万种,唯
9、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背景音乐懂你你静静地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的爱你/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
10、诉你我一直都懂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心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板书设计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第一次流泪:悲伤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二次流泪:感动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三次流泪:惜别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流泪:思念教学反思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科学)见长。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 (一)抓住背影 文章的标题是“背影” ,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视作贯穿文章的主线。 “背影的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 (凌焕新) ,分析课文时,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
11、键。(二)分析流泪 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 ,可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文中竟然出现四次流泪,是什么原因使得堂堂男儿的朱自清先生数次泪流满面呢?从这一角度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易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疑问开始对文本的解读。 (三)对比服装 “衣服是人的第一生存环境” ,从着装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我的关心程度。父亲穿着很朴素,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布料廉价,颜色普通。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就连给脚夫的小费,父亲也要讲价,家境惨淡可见一斑。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外出读书的朱自清先生,穿的是皮大衣,父亲为儿子做的是紫毛大衣,很贵重,也很时髦。通过父子服装的
12、对比,不言自明: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远远胜过自己。从父子服装对比这一角度来分析课文,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反馈检测:一、注音或书写有误的改在括号内。A、妥贴 晶莹 ( )B、颓唐() 簌簌() ( )C、惨淡 狼籍 ( )D、琐屑( ) 奔丧( ) ( )E、蹒跚( ) 踌躇() ( ) 二、分别写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1、蹒跚( ) 2、琐屑 ( ) 3、踌躇 ( ) 4、勾留 ( ) 三、选择正确义项。1、惨淡 ( )A、悲惨、凄凉。 B、悲惨、暗淡。C、凄惨、暗淡、不景气。 D、凄惨、悲哀。 2、情郁于中( )A、感情聚积在心中。B、心中有许多感想,不得发泄。C、聚积在心中的感情。D、感情聚积在心中,不得发泄。 3、不能自已( )A、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B、思绪得不到控制。C、总是思考不停止。D、不能改变自己的想法。 4、琐屑 ( )A、许多琐碎的小事。B、细小而繁多的事。C、许多杂乱的事。D、细微、杂乱的小事 5、触目伤怀 ( )A、心里 B、怀抱 C 、怀疑四、指出四次“ 背影” 出现的背景和在文中的意义第一次是_,其意义是_。第二次是_,其意义是_。第三次是_,其意义是_。 第四次是_,其意义是_。五、选择正确的理解.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a、 表现父亲很坚强 b、 父亲体帖儿子,宽慰他 c、 表现父亲的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