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茶 馆 ( 节 选 )教学目标1.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把握走马灯式的结构特点,学习别开生面的创新精神。3.了解剧本独特的、被人称为卷轴画式的结构及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感知剧情和人物形象,认识清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教学难点欣赏老舍的语言艺术。教学课时 3 课时教学过程第 1 课 时一、 导入新课老舍先生的茶馆 ,以旧北京城中的一个大茶馆一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统治三个不同时期的近 50 年的社会画面,诅咒了这三个黑暗年代,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茶馆全剧共三幕:第一幕展示了戊
2、戌变法失败,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末路的社会面貌;第二幕展示了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时期的社会面貌;第三幕展示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面貌。二、 作者作品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 年 2 月 3 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老舍 7 岁进私塾,功岁进市立小学,1913 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古典文学熏陶,开始用文言学习作诗和散文。1917 年毕业后即任小学校长。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 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等 3 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1930 年春回国
3、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 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 ,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一七一七事变,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 年至 1943 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 张自忠 归去来兮等九部。1946 年与曹禹赴美讲学,写完了 1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 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 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 1966 年
4、 8 月 24 日含恨自尽。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 10 多部长篇小说,70 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 多部剧作,一部 4000行的长诗和近 300 首短诗,近 20 部译著等,共 800 多万字。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宝库。2.茶馆第一、三幕剧情简介第一幕: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遣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
5、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 ,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 15 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 70 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
6、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这一幕中,几个主要人物都已老态龙钟并且有了子孙;老地痞流氓不见了,代替他们的是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小辈干起坏事来,比他们的父辈更加无耻。幕启,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的攀谈。这个时候,黑暗势力更加猖撅,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普通百姓呢,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
7、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对此,王利发已失去生活的信心,他让儿子、儿媳、孙女都跟着康妈妈到西山去逃命。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三、初读感知1.从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看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明确:舞台说明所反映的是 1916 年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的社会面貌。 “裕泰”茶馆是北京城内仅存的一家,可见军阀混战时期街市的冷落萧条,茶馆内设置的时装美人广告画和“莫谈国事”的大字,可以联想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渗透,也看到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茶馆的
8、修理门面,预备开张,足见主人王利发的审时度势,随俗为变,善于经营的特点。2.从概括主要场景入手,了解本文“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的特点。本文的主要场景为: 三的困苦 难民的哀告 兵警的敲诈 唐铁嘴的生意 常、松二人的境遇 吴宋两特务的敲诈 康顺子的遭遇 刘麻子的生意 崔久峰的悲哀 刘麻子的悲剧3.通过上述场景的归类、弄清剧本的主要矛盾冲突,了解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可归为下面三类:人民生活的苦难。黑暗势力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劳动人民朴素的爱国和反抗意识;遗老遗少的哀叹。4.俗话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茶馆第二幕中虽然集中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
9、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 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主题又是怎样体现的呢?明确: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种“剪影式”的新尝试,展现了清末社会的民众生活,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
10、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四、 课堂小结茶馆的剧情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言行来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与中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表现人民生活,或揭露黑暗势力,或流露劳动者的反抗意识等,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五、 布置作业1.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2.继续完成课堂练习,梳理情节。第 2 课 时一、 美读吟诵1.温习并检查上节课对情节的梳理。2.分角色朗读课文。剧中的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等角色由平时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担任。二、 主要人物 分析1.该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
11、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之内的。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些邪恶之处。老舍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2.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精明、干练、自私、圆滑、善于应酬。对不同人取不同态度:这一幕,王利发还年轻,看他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话又怎么说,可以看出,他
12、为生计,时时处处都很用心思,他八面玲珑,谨小慎微,他总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唯恐出什么岔子。像唐铁嘴那样的角色,喝茶不给钱,衣着又脏,王利发打心眼里厌恶他,可是他很克制,说话很客气,称他“唐先生” ,说是“你外边遣遣吧” ,还不时送他茶喝。秦仲义喝令唐铁嘴“躲开我去!”王利发的撵法还是挺客气,说是“先生,你喝够了茶,该外边活动活动去”!把唐铁嘴轻轻推开,他不愿得罪任何人。就是乡妇进茶馆,卖小妞,孩子喊,大人哭,秦仲义叫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不是“轰” ,而是劝:“出去吧,这里坐不住!”王利发生怕茶客在茶馆里出岔子,他知道宋恩子、吴祥子是侦缉,当常四爷声称:“我就不佩服吃洋
13、饭的” ,王利发就示意“说话请留点神” 。几个有“铁杆庄稼”的茶客议论谭嗣同问斩,王利发就去劝阻:“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王利发年纪轻轻,已经学会明哲保身,他唯恐引火烧身。宋恩子、吴祥子抓住“大清国要完”的话把要抓常四爷,松二爷从旁说情,说“王掌柜知道:我们都是地道老好人!”在这个节骨眼上,王利发也不出头,缄默无言。王利发是挺会耍嘴皮的。他跟房主秦仲义说话,或者是顺着说,讨好人家,或者是把求人家的话看成有家就有这份好心,真是巧于周旋。对逃难的饥民:强硬、少怜悯(自私)对大兵警察特务:讨好、巧应付、怕得罪(圆滑、世故)对唐铁嘴之流:厌恶仍笑脸相迎(精于处世)这样一个多说好话、到处作揖的小商人,最
14、终仍落个家业破落、悬梁自尽的下场。3.常四爷旗人。对清王朝不满,对洋人痛恨。坐过清朝的牢,出狱后参加义和团。卖菜为生,敢作敢为,有正义感,最后仍穷困潦倒,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常四爷是旗人,他爱大清国,怕它完了,他真是忧国忧民。由刘麻子身上的洋货,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由康六卖女儿,忧虑“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由乡妇卖小妞,忧虑“大清国要完!”常四爷敢憎敢爱,敢作敢当,他有一股硬气,也有一副侠肠。他敢于当面训斥二德子:“尊家吃着官铜,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他痛恨洋鬼子,痛恨洋人的走狗:“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他斥责伤天害理的纤手刘麻子:“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
15、事!”他对受苦受难、啼饥号寒的乡妇小妞是很同情的,叫李三要两个烂肉面,给她们吃。刚正之士反倒被捕入狱,证明政治的黑暗,历史的发展也证明常四爷是有眼光的,他看透了清王朝的腐朽,看透了大清国即将灭亡的结局。4.松二爷一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5.刘麻子一地痞无赖,拐卖人口。6.唐铁嘴一麻衣相士,算命骗人。三、课堂小结老舍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茶馆一剧的创作是一个创新。人物多,头绪多,随着人物的进进出出,有如万花筒一般,演出了一场又一场好戏,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全剧没有一个中心人物,而是轮流出现,剧作家用这样的办法
16、作社会生活面面观。将众多人物比较一下,也有轻重之分,在舞台上的时间有长有短,人物身上的戏也有多有少。分分类,大致可以分几个类型。第一类,人物在舞台上时显时隐,例如王利发虽然一直在舞台上,需要他说话才说话。这样的人物不少,如唐铁嘴、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李三、茶客甲乙丙丁,庞总管,有时有戏有时没戏。第二类,人物出场后,剧情以他为中心展开,例如秦仲义。第三类,人物上上下下,例如二德子、康六、黄胖子、乡妇、小妞。第四类,人物出场时间很短,随之即去,例如马五爷,老人。剧作家又设置了一个后院,让双方打手在这时会面,二德子,黄胖子则出出进进,增加了舞台层次感,增添了剧情的厚重感,增添了热
17、闹气氛。一个个场面的编排是颇具匠心的。虽然没有一个中心事件,但是讲究剧情的波澜。剧作家把常四爷,松二爷出场安排在前面,秦仲义的出场安排在中间,庞总管的出场安排在后面,这样编排,体现了剧作家的匠心。大体上说,秦仲义出场之前,剧情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用马五爷的威风,刘麻子的洋货,反映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二是用康六卖女反映农村经济的破产。秦仲义出场后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开工厂,他的动机是救穷人,抵制外货,救国强国,可以看出是在前面剧情的铺垫上展开的。庞太监出场后,剧情的重点放在封建势力方面,封建顽固派得势,气焰嚣张。先是庞总管居高临下警告秦仲义,茶客们议论纷纷,借唐铁嘴之口,又传来街上兵荒马乱的消息,接着是
18、宋恩子吴祥子抓捕常四爷,最后是表现封建社会的两极对立。这一幕剧情如同有中心事件一样,有波澜,有高潮。常四爷说大清国要完那句话是秦仲义在场时说的,宋恩子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却没有马上采取行动,剧作家将他们的行动安排在庞太监出场之后,就是要在最后一部分集中表现顽固派张牙舞爪。四、布置作业1.做“思考和练习”一、二、三。2.有时间有条件的,看茶馆全剧或原著。第 3 课 时一、 美读吟诵二、 语言欣赏茶馆的人物语言充分显示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造诣。老舍说:“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
19、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茶馆人物的台词高度个性化。第一幕写的时间是清代末年,人物语言有时代色彩。 茶馆中人物是北京人,人物语言有北京话的特点。 茶馆中人物众多,每个人台词不多而个性各异,人物语言有精练之至而异彩纷呈的特点。 茶馆中人物有不少邪恶之徒,无耻之徒,人物台词常有讽刺意味。比较是鉴赏的一种方法。如果比较同一场合两个人的台词,比较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可以鲜明地领略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例如常四爷与松二爷个性不同,面对二德子寻衅,他俩的台词是这样的: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叫谁管着吗?松二爷(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
20、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一个硬,一个软,相比之下,个性鲜明。又如,听过纤手刘麻子与康六对话,松二爷说的是“这号生意又不小吧?”常四爷说的是“乡下是怎么了?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两个人的心思完全不同,常四爷忧国忧民之心又一次表现出来了。后来乡妇进茶馆卖小妞,常四爷嘴里说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完全符合常四爷的思想性格。再比较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二德子动手揪打常四爷,一副凶狠嘴脸:“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一听马五爷声音,马上夹起尾巴:“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由于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即使隐去人物,单看台词,我们也可以判断是谁的台
21、词。例如轰出去!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常四爷不会说“轰出去” ,秦仲义不会说“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足见语言的个性化是多么鲜明。精彩的语言很值得欣赏。秦仲义向王利发提出:“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王利发的答话不是恳求不要提价,也不问提多少,却说“二爷,您说的对, ”还来个“太对了!”还竭力奉承,说“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在秦仲义面前非常顺从、谦恭、竭力奉承,讨人喜欢,可见他的玲珑乖巧,用秦仲义的话来说, “你这小子,比你爸
22、爸不滑!”剧作家用精彩的语言刻画了王利发的“滑” 。三、课堂小结从欣赏老舍作品的角度看作者语言上的幽默风格。明确:作品写了“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这和寓于和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如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起来滑稽可笑,却会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也像一句玩笑话,都表现出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又如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 。表现出松二爷的
23、怀旧情绪,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四、 主题探究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描写了各类人物的言行举止,写他们各自的经历、各自的故事,汇成一个总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常二爷的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松二爷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五、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18 陈毅市长(选场)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着重了解矛盾冲突设置及作用,领会潜台词的意思。2.让学生组织表演话剧,使学生达到“课标”提出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3.透过个性化的语
24、言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特别是通过陈毅市长的语言谈话交际的艺术。教学重点透过个性化的语言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陈毅市长的交际艺术。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由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导入。二、 初读感知1.剧中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分析:全剧主要塑造陈毅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对陈毅的工作、活动、日常生活片断的描写,通过他与各种各样的人物关系以及发生的矛盾冲突,多侧面的展示了陈毅鲜明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思想品格,塑造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艺术形象,歌颂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优良的思想作风。课文这场戏,写陈毅市长为了恢复、发展生产,解决国产西药的问题,抵制帝国主
25、义的封锁,深夜访问化学家齐仰之,说服齐改变看法,接受人民政府的聘请,出来工作。齐仰之是一位爱国的老化学家,政治观念淡薄、性格固执、清高,专心研究化学,深居简出。这场戏成功地塑造了陈毅和齐仰之这两个艺术形象。2.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教师提示:这一选场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是: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明由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青霉素厂。由此来思考分析这里的戏剧冲突。明确: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间政治、闭门治学之间的矛盾冲突。3.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四个部分?并请概括每一部分的
26、内容。教师提示:这场戏中的人物只有两个,而且这两个人物自始至终都在舞台上,因此不能以人物的上下场来确定层次。可联系陈毅在夜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这些难题的解决来划分层次。明确:碰到了被拒门外;谈话限时;难以说服齐仰之;请齐仰之出山四个难题。这些难题都被陈毅巧妙妥善地解决了。据此,这场戏可分为四个层次:矛盾的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进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矛盾的发展:(止于“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 3 分钟的矛盾。矛盾的激化:(止于“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了难以说服齐仰之的矛盾。矛盾的解决:(止于幕闭)解决了请齐出山的矛盾。三、细读理解1.分角色朗读。2.第五幕这
27、场戏的矛盾冲突线索(即矛盾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是什么?分析:市长陈毅深夜去拜访老化学家齐仰之,齐仰之从开始拒绝接待到请陈毅进屋愿意交谈,再到秉烛夜谈、接受聘请,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生、发展、激化和解决、层次线索清楚,充满戏剧性。这场戏的矛盾冲突线索(矛盾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是:打电话、按电铃,夜访被拒(发生);进门后限制谈话时间,大谈“化学”(发展);破例延时长谈,化学家起了“化学变化”(高潮);委以重任,秉烛夜谈(结局)。3.本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是怎样体现的?分析: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话居J 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的思想倾向等等,主要依
28、靠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因此,优秀的剧作,人物的语言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这样才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身份教养和思想作风。课文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作者在成功塑造陈毅和齐仰之的形象中,个性化的语言起了重要作用。陈毅是一个野战军司令员(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他的语言机敏、生动、风趣、幽默、深邃,谈话中常夹些方言和文言,既不失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身份,又给人以诚恳、亲切之感,反映出他的高深修养,显示了他豪爽、直率、坚定、泼辣,富于雄辩的性格特征。例如:陈毅亲自下请帖请齐仰之参加政府召开的会遭拒后,一天深夜到齐府去拜访,第一次按门铃被拒之门外,又吃了闭门羹,这时陈说“我就
29、不相信,借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这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了坚定的性格和倔强的脾气,符合陈老总性格特征。陈再次按门铃,齐看到后说:“又是你!”陈说:“对头!”齐又问他“究竟是干什么的?”陈说:“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 ”这答话,豪爽、风趣中带点滑稽,符合陈毅的性格特征和身份。陈毅在上海任市长期间,卓有成效的做资本家的工作也是有口皆碑的。剧作中也多次写到。第三场,写陈毅和市工业局长到资本家傅一乐(国华纱厂总经理)家,交代政府政策,解除傅的疑虑,让他尽快恢复生产。陈最后说:“今后我们都要以诚相待,都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嗅!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
30、我们共产党是从来不搞什么糖衣炮弹的,要么是糖,要么就是炮弹!”第八场,陈批评傅抽资外逃,置工人死活于不顾。过年时,带傅去工人家拜年。让他看看工人的生活状况。陈对傅说:“共产党是把你当朋友的,你可不要不讲交情哟!我早就对你说过,我这个人从来不搞糖衣炮弹,要么是糖,要么就是炮弹。你可不要惹得朋友对你打炮弹哟!”这两次关于“糖衣炮弹”的谈话,也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陈的身份、性格的。剧中通过齐仰之的语言,表现了他这个爱国、严肃的老科学家,性格固执、清高,最后还是起了“化学变化” 。4.本剧作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分析:描写陈毅的剧作不少,像丹心谱 陈毅出山等等, 陈毅市长就是其中写得比较好的一个。 陈毅市长
31、在选材立意、结构方式、表现手法、人物语言等方面都很新颖独特。陈毅的生平事迹充满戏剧性,可歌可泣的事迹很多。他担任上海市长的八、九年间,事迹也很多。作者以上海解放后的头两年为历史背景,通过工作、活动、日常生活和与各种各样人物的关系的描写,来塑造刻画陈毅这个人物。作者运用冰糖葫芦式的结构和实与虚结合的手法,成功的创作了陈毅市长这一剧作。在结构上,破除了“一人一事”的传统方式,采用了作者称之为“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来组织全剧, “虽然全剧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但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各场;各场之间尽管情节上下不相连贯,各场都独立成章,可是为了不致产生零零碎碎、片片断断之感,仍旧考虑了在每一场的尾部
32、或用几句台词或用一个细节来为下一场的情节开展找个由头或埋下伏线,做个简单的铺垫;最后一场,除了有自己独立开展的故事情节外,还将前面几场各自发生的事件都在这最后一场里有所交代,使之画上句号” 。我期望这样的结构方式使得整个戏分开来可以像一出出折子戏,合拢来又有一定的整体感。这种结构方式也存在弊病, “陈毅的形象虽然光彩照人,但其他人物却相形见细。这一毛病便是结构本身所造成的。 ”(沙叶新(陈毅市长)创作随想)。关于实事与虚构的问题,作者总结说:“像陈毅市长这种带有传记性的作品,它的故事情节不单是一般地要求来源于生活,而且某些重大情节还需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比如第一场陈毅在丹阳的报告,第二场接管国
33、民党上海市政府,第三场陈毅到资本家家中赴宴等等都是当时的实事(当然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 ”他认为,传记性的作品,特别是描写革命领袖人物的传记性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也是可以虚构的。 陈毅市长的夜访化学家一场(第五场便是虚构的。四、 品读赏析1.话剧是一门怎样的戏剧艺术?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讨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形式。2.齐仰之和陈毅的形象特点怎样?(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齐仰之:固执、急躁、清高、朴直、政治观念淡薄、治学态度严肃的科学家。陈毅:豪爽直率、幽默睿智、胸怀开阔、高瞻远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3.这场戏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通过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明并聘请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的
34、故事叙述,表现了陈毅同志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作风。五、 板书设计矛盾冲突 如何解决1.难进门 亮出市长身份2.谈话难、时间短 激将法3.难以说服 动之以情六、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19 *开国大典(节选)教学目标1.毛泽东在建国初期的几个生活细节,了解一代伟人朴实平凡的品格。2.结合剧情展开合理想象。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重点了解毛泽东的朴实平凡的品格。教学难点描写人物言行对人物描写的作用。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一代伟人在他领导的人民和人民的军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迎来了开国的大
35、典,那震撼人心的炮声虽然难忘,那人如海歌如潮的景象固然感人,在这些重大的场面中我们能感受到伟大领袖的非凡风采,但是,伟大领袖魅力,绝不仅仅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中,在他们的一些细小事情上,同样使人感到内心的震撼与不平凡。二、 检查预习 1.字 音 :2.解词: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生命危险。龙盘虎踞:像龙盘着,像虎蹲着。公事公办:按原则办事,不询私情。岂有此理:哪有这种道理。七嘴八舌:形容说话的人多,意见杂。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三、 初读感知1.请大家说说节选的戏剧情节中,共有哪四件感 人的事。讨论后教师总结:(1)吃羊肉泡馍(2)宴请程潜(3)接待乡亲(4)
36、与儿子交谈2.这四个故事表现出毛主席的哪些品质?(1)吃了东西,拿不出钱来,能赖账吗?好尴尬,最后只得由护卫人员把钱交了。这里把他的平凡朴实可亲可爱,与百姓平等的可贵品质表现得十分感人。你看他既不炫耀自己是主席,也不随便骚扰百姓,只想走进民众,了解民众的想法。表现了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的崇高品质。(2)面对自己的乡亲要来打秋风攀亲的时候,毛主席热情接待,却直言拒绝了他们提出的要求,说到成分他强调自家的成分应“公事公办”的划成富农。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一代伟人那种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3)当儿子毛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毛泽东坚决不同意,他要求儿子的权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而不是“浮在上边
37、” ,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他不询私情、严于律己的崇高品质。(4)当他得知率部起义的程潜来京时连忙“亲往车站迎接” 。在与程潜交谈中得知当年要开除自己的张干校长现在过日子艰难,但他是不计前嫌要“把他请到北京来住过一年半载” ,表现了他胸怀宽广的大家风度。总之,这些感人的平凡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不询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革命领袖。四、课文研读1.从每一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毛泽东有哪些特点。建国初期,北平一片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主席要求司机慢点走,想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羊肉泡模馆里人们轻松的风趣谈话深深吸引了他,令他忍俊不禁;这些都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38、;反对标语表现了他反对个人崇拜;在圆明园的沉思,感到自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与程潜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度,不计前嫌;在对待自己的湖南老乡问题上,他热情招待,但决不迁就他们的要求;在与儿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十分重感情,但对儿子要求严格,不搞特殊化。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他站得高,看得远,他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找出一条新路,那就是民主。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典礼开始,毛主席宣读公告一阅兵式一群众游行)3.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山羊胡子老人带着乡亲们大老远的来打秋风攀亲,把毛主席当皇帝
39、“迈出方步,准备下跪” ,把中国革命的胜利看成是“毛家人坐天下” ,还要帮着“看着点” ,并且还关心着“年号” 、 “封官”的事,这些描写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纯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他以毛泽东为骄傲。但又带有狭隘的小农思想。从而鲜明的衬出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五、拓展延伸合理想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毛主席在圆明园“像在思索着什么”的心理活动,不少于100 字。圆明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劳动人民千年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但是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外患入侵,民不聊生,合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惨遭外族蹂晒,现在想来,真是义愤填膺。现在好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以后,我一定励精图治,弹精竭虑,和全国人民一起把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一个真正富强民主的国家,让中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强国之林,再也不能让祖国母亲受到半点委屈了。可能回想中国的百年耻辱,想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从此站起来了,历史将不会再重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