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几何图形课题: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1 几何图形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 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 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能力目标: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教学目标 情感、态 度、价 值观 :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 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 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 动 ,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向教学重点:
2、识别简单几何体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教学方法: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 类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探索 1】2001 年 7 月 13 日北京申奥成功,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 (出示章前 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图形吗?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的是它 们的形状(如方的、 圆的等)、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和位置(如相交、垂直
3、、平行等),而它们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长方体、 圆柱、球、长(正)方体、圆、线段、点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探索 2】思考:看 118 页课本上面的图形,并出示实物(如茶叶盒、地球 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 篷、金字塔等),它 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出示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模型)看一看再动手摸一摸,说说它们 的异同。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小结】1、 了解什
4、么是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2、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有些几何 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圆锥 、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 图形。必做 【练习】P123 习题 4.1 第 1,2 题作业设计 选做教学反思课题: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知识目标:1、经历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 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能力目标: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 圆锥 、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 间观念, 发展几何
5、直 觉。教学目标 情感、态 度、价 值观 :激发学生对学 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 动 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 识。教学重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教学难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 圆柱、 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探索 1】提问:像长方体、圆柱、球等叫做立体图形,那么,长方形、圆,三角形等叫做什么图形呢?引出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6、思考:P118 图 4.1-5 的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平面图形?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立体 图形的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 长方体的侧面是 长方形。比一比: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 球、 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探索 2】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从不同方向看例 题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在建筑、工程等设计中,也常常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我们要研究立体图 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说一说:分别从正面、左面、
7、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画一画: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 图 形?试着画一画。 (出示实物)这样,我们将立体 图形转化成了平面 图形探究活动 1:P119 图 4.1-8,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物体的摆放位置,你还 能解决吗?补充练习:画一画:埃及金字塔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小结】学会从不同方位看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会画立体图形的正面图,上面图和左面图。必做 【练习】P120 练习 1作业设计 选做教学反思课题:4.1.1 立体
8、图形与平面图形(3) 知识目标:能直观认识立体图形和展开图,了解研究立体图形方法。;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 经历 和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培养 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 觉教学目标 情感、态 度、价 值观 :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 动,主 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一个立体按照不同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 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到许多数学研究
9、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探索 1】你还记得圆柱、圆锥 的侧面展开图吗 ?学校陶艺兴趣小组的同学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批陶艺作品想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急需 长方体形状的纸制包装盒,你能帮帮他 们吗?把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沿一 边剪开, 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你有什么体会 ?探究活动:P 120 探究 :你还记得长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吗?图 4.1-10 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看看得到的 图形和你想象
10、的是否相同。先请学生猜测结论,再动手操作,看看自己的猜测对不对。【练习】补充练习: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其中三格已经填人三个数, 请在其余三个正方形内填人所有可能的数,使得折成立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个数 绝对值相等, 则填人正方形 A,B,C 内的数依次为 .【小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 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是一个逐步内化的 过程,它是发展性的思维活动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 兴 趣;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创设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真实教学情境,把 问题提出后 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变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边讲边操作实验,通过动手试 一试、做一做、比一比、 说一说,不仅让学
11、生认识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平面图形经过折叠成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沿某些棱剪开成平面图形),而且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感悟,促使学生自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必做P121 练习 2P124 习题 4.1 第 6 题。作业设计 选做教学反思课题:4.1.2 点、线、面、体 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概念。能力目标:明确点、 线、面、体之 间的关系教学目标情感、态 度、价 值观 :1、.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2、.养成 认 真计算的 习惯.教学重点:点、线 、面、体之 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
12、教学方法: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类比思想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1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探索 1】(1)举一些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举例学生回答问题(1)时所提到的几何体的模型(或图片)教师给出体的概念.(2)你们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线与线相交处又形成了什么?得出结论:1、体是由面围成的;面有两种,平面和曲面。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 线 有直线个曲线。3、线 与线 相交的地方是点 .。对结论加以总结,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即 “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3)举出生活实际中体
13、、面、线、点的形象的例子.【探索 2】(1)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 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通过上述运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2)汽车雨刷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它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有什么 现象?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点动成线。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3)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线动成面。 )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举例,如:夜晚街 头闪烁的霓虹灯、利用竹条编织的凉席、用扫帚扫地、用刷子刷油、钟表上时针分针的运动【小结】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 图形,又进一步抽象出体、线、面、点等基本元素,研究了它们之 间的关系,最后,又由 这些基本元素得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必做 【练习】P122 练习 1,2作业设计 选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