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核舟记教案【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重点、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难点: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程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了解作者由口技一文复习导入,介绍“苏东坡夜游赤壁”的核舟。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 (这一则新闻出现在 1995
2、 年 10 月 27 日文汇报上)今天,虽然我们没有一睹尊容,但我们可以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开开眼界。二、听读范文 感受精巧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视频,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字词读音和停顿。(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罔(wn)膝(x)褶(zh)髻(j)倚(y)戌(x) 篆(zhun) 八分有(yu) 奇(j)诎右臂支船(q) (2)注意以下句子的正确读法: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2、寻找核舟上所雕刻人、事、物,感受在“曾不盈寸”的桃核上进行雕刻,难度之大,技艺之奇巧。三、精读课文 整体把握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
3、理解文句,把握文意。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弄清作者的说明顺序。(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 1 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最后(6 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2)辨明说明顺序。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明确:按
4、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四、研读课文 品析语言1、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课文哪些地方说明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教师点拨:至少有三个地方说明是“泛舟” 。第一,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浆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 ;第三,从“舟子”“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可知“泛舟” 。从小窗的对联上暗示了是在“泛赤壁” 。2、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5、是什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 教师点拨: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这个小小核舟的船舱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东西。船舱的舱顶有篛竹叶做的船篷覆盖,舱两旁各有四扇小窗户,这八扇小窗户能打开能关上,打开了便可看见雕花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后那就能看见右边窗户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户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八个字,这 16 个字是用石青上的色。长仅八分多一点,高仅两粒黄米的核舟,它的船舱部分就雕刻了 1 顶船篷(能看出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8 扇窗户(能开能关) 、左右栏杆(上有花纹) 、16 个字(字字清晰可见) 。 3、第二段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教师点拨:这段主要采用数字
6、说明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两相对比,其意晓然。4、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从苏轼、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着墨最多的当然是“东坡” 。三人中,苏轼居中,作者起笔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髯者“,因为刻得用心刻得仔细,作者也就说得真切细腻。所以如此,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当然不能违背其“初衷” ;二
7、是核舟的雕刻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 ,这样说明,才能与其主题吻合。否则,松散割裂,不知所云。5、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无微不至呢?教师点拨:表现这一点的地方较多,如对东坡外貌的刻画,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6、第四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说明效果?教师点拨:拟人、比喻、顶真作者借用上述种种修辞,正是为了使抽象的说明更为具体逼真,更便于表现其雕刻技艺的精妙绝伦。这一段, “舟尾” 、 “楫左右” 、 “居右者” 、 “左手” 、 “右手” 、 “居左者” ,紧相照应,充分体现了语言周密。7、学生自选其他一些说明生动的语句,自
8、主品评揣摩。教师总结: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不为原作所囿,在细节上又大胆想像,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创造,赋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这启发我们说明事物时不应是呆板平实的,而应该是能打动人的,给人以想像的。五、课堂总结 课外练笔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六、板书设计核舟记魏学洢总说: 奇巧分说: 船尾船顶总结: 通计 照应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