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 第九章 第二节 巴 西(第二课时)教 学 过 程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来源:gkstk.Com二次备课 来源:学优高考网导入新课方法 1:请同学们看一段热带雨林录像,注意 观察热带雨林的景 观, 倾听解说中有关热带雨林的作用及现状(没有条件可以展示一些 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 。让学生对热带雨林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 强调这一关系到全球生态环 境的热带雨林正在不断缩小。方法 2:同学们,请大家听一个故事:在世界最大的 亚马孙 平原上,奔 腾着世界上最大的亚马孙河,在亚马孙河流域又覆盖着地球上面 积最大的 热带雨林,其中 60%在巴西境内,它不仅有着丰富的
2、 动植物资源,而且 还是具有世界意 义的环境资源,但是,目前这一片森林正遭到人类的严重破坏。板书:三、热带雨林的危机讲授新课三、热带雨林的危机教学活动设计1.设疑比较:被称为“河流之王”的是哪一条河流?(学生议论 :亚马孙河)为什么被称为“河流之王 ”?电脑展示下面 资料,引导学生与世界其他大河比较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阅读材料:世界四大河流的比较亚马孙河 尼罗河 长江 密西西比河河口平均流量(万 m3/秒) 12 0.23 3.2 1.9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622 288 181 322长度( 千米) 6400 6600 6300 6200板书:一、世界上最大河流 亚马
3、孙河2.读图设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90图 9.18“巴西的地形”,了解亚马孙河的源流概况。继而指出亚马孙流域的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因此这里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一望无际。宛如绿色的海洋。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而这片热带雨林就是这个总调度室的“心脏”, 为什么?3.读图分析:电脑展示课本 P95图 9.25“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和下面的数据与示意图。阅读材料:森林作用的数据每天每公 顷阔 叶林可吸收 1000 千克二氧化碳,放出 730 千克氧气。5 万公 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为 100 万立方米的小水库。每年每公 顷 松林能滞留粉尘 34 吨。有林
4、地比无林地每亩多蓄水 20 立方米。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 70100 吨水,化为水蒸气。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 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看 图 上 护 田 林 带 是 怎 样 降 低 大 风 和 沙 尘 暴 的 危 害 的 。 看 图 上 护 坡 林 带 是 怎 样 防 止 水 土流 失 的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让学生 总结出亚马孙热带雨林对 人类的作用:提供自然资源,有经济效益;保护改善环 境,有 环境效益。教师要强调森林对保护改善环境作用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 这片最大的热带雨林对全球气候和生 态环境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4.阅读资料:电脑展示下面资料(或印发给学生) ,指
5、导学生 阅读,进一步认识热带雨林的价值。阅读材料: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其面 积比欧洲 还要大,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氧气 总量的 1/3,被称为“地球之肺 ”。林区蕴藏的木材占全世界木材总蕴藏量的 45%,蓄积着 8 亿立方米的木材价值超过了 7000 亿美元。生物物种占全世界 总数的 1/5,是人类非常珍贵而丰富的生物资源宝库。许多林区至今 还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还有更多的物种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5.阅读分析:电脑展示课本 P95图 9.
6、26“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的迁移农业”。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并 让学生阅读课 文第 2 自然段, 进一步总结出当今巴西国内有哪些破坏热带雨林的主要现象和原因。如有外国的掠夺、无序采矿、修路的毁林、国家的贫困、 环保意识的淡薄等。使学生明确巴西的 亚马孙热带雨林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正在遭到 严重的破坏。 热带雨林面 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6.讨论探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P96 所设计的活动。结合亚马孙雨林遭到破坏的现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后果?(2)巴西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3)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通过组织学生对亚马孙热
7、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探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以破坏环境为 代价。 21 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 时代,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使学生初步树 立人、 环境、经济、社会相互统一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7.点拨小结:在学生探讨后,电脑 展示下面的示意图。教 师边 引导、边点拨、边用电脑演示:板书:三、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 护8.承转过渡:巴西在摆脱殖民统治以后,在 发展经济过程中不 仅遇到了热带雨林的开发与 保 护 问 题 ,而 且 还
8、 面 临 着 城 市 化 的 问 题 ,这 也 是 广 大 发 展 中 国 家 共 同 面 临和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板书:四、城市化问题四、城市化问题教学活动设计1.读图分析:电脑展示课本 P97图 9.28“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让学生找出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找出巴西几个大城市的位置,总结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全国 90%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特别是东南部,为巴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里的圣保 罗和里约热内卢是拥有 1000 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电脑闪烁) 。而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少。板书:1.东南沿海是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地区2.小组讨论:教师进
9、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 P90 图 9.18“巴西的地形”,以学习小组探讨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状态与巴西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巴西 绝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占有 热带面积 最大的国家,境内 1/3 为亚马孙平原,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开发困难。巴西国土的 2/3 为巴西高原,其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比较温和。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综合归纳 出影响巴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 东部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这里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湿润,资源丰富;加之欧洲殖民者利用便利的海上交通,从非洲劫掠黑人首先到达这里
10、种植甘蔗、咖啡、开矿、杂居通婚,随着经济 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而人口稀少的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不仅交通不便,而且为山地高原和热带密林,自然条件均很差,只有印第安人散布其间,人口少,甚至无人。3.读图思考:电脑展示课本 P97图 9.29“圣保罗城市发展三步曲” 。引 导学生分析圣保罗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的人口数量及其聚集的原因都有何不同。(1)鼠标点击出第一阶段建市阶段,圣保罗适宜的气候使 2 万印第安人定居于此。(2)鼠标点击出第二阶段咖啡繁荣阶段,主要是因为咖啡的生产与销售需要便捷的交通,也需要大量劳动 力与商人。使不同的人种 汇集于此达 24 万人之多。(3)鼠标点击出第三阶段工业化
11、阶段,主要因为圣保罗经济繁荣、城市发展扩大,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最终达 1600 万人。(4)引导学生分析三个阶段,确认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哪一个阶段?(工业化阶段)(5)请学生思考:快速城市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处 于何种状况?( 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4.提问列举:巴西总人口的 3/4 居住在城市,由于城市的 规模太大且过于集中而出现了哪些“城市病” ?请学生观察课本 P97图 9.29 中的图片,并 联系所生活的城市以及中国大城市的现状,讨论总结出快速城市化所 带来的问题:如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污染严重、犯罪增多等。5.实例分析:让学生阅读课文第
12、 3 自然段和课本 P98阅读材料“巴西利亚新型首都”。并以巴西迁都 为例,了解巴西政府解决城市化 问题 的具体措施,了解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现代建筑世界文化遗产的巴西利亚。6.扩展探究:请学生阅读课本 P98 活动 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分析、 讨论巴西在城市布局、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之 处?你能否针对城市化过程带来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合理的建议。 (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环境、建立卫星城,城市中工业和人口向郊区分散,加强城市管理、重视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等)板书:2.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课堂小结电脑展示本节知识要点,引导 学生共同边思考, 边归纳。板
13、书设计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二节 巴西三、热带雨林的危机1.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四、城市化问题1.东南沿海是人口、城市的主要分布地区2.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课后活动1.写一篇地理小论文由热带雨林的危机想到的。(教师提示分析思路,重点指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2.由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结合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谈谈自己的体会。教学反思教学内容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 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力目标1.初步
14、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 综合分析的能力。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 读图、用 图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 强学生的环境意 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3.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 续发
15、展的 观念。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谈话、阅读与讨论、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方法 1:放录音(配上雄壮的国歌音 乐) :“各位听众,我是 人民日报记者,现在在遥远的南极长城站向您发回报道, 现在是当地时间 1985 年 2 月 14 日晚 22 点,北京时间 2 月 15 日上午 10 点,我国南极 长城站的建设已全部完成,这是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它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又 迈上了一个新台 阶,南极洲正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16、所有考察队员 都肃立在旗杆下,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都闪动着自豪而激动的泪光,他们仿佛向祖国宣誓,要为南极考察事 业竭尽全力以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望。 ”教 师接着叙说:我国的南极考察已经有了激动人心的开端,而后又于1997 年 7 月,首次派出国家北极考察 队赴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但今后的历程会更加艰难和漫长,极地事业需要后 继有人,需要我 们大家踏着先人的足迹,勇敢地走下去。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 习极地地区的有关知识。方法 2:教师出示地球仪。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 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 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 仪, 讨论辨别:地球最
17、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讲授新课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 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 交流后,教 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第五,需要考虑人类考察的最 终目的。第六,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 应注意的问题。投影展示:课本 P100图 10.1“北极地区”和 P101图 10.2“南极地区”( 也可
18、用挂图或教师画板图)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 A、B 两 组, 请 A 组同学观察“ 南极地区”图,B 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 图 10.1北极点;图 10.2南极点)(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 经线)(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 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 )(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 ;图 10.2内南外北, 顺东 逆西)(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 图 10.1 呈逆时针方向;图 10.2
19、 呈顺时针方向)(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 图 10.1面向南, 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 侧为西经度;图 10.2 正好相反)(7)在北(南) 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8)找出北(南) 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9)指出北(南) 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均跨越了 360 个经度
20、,位于东西两半球 )(10)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讨论交流:先组织、指导 A、B 两组各以学习小组分别就上述 问题展开讨论,并作好记录。然后 A、B 两组各推荐一个代表同时上讲台就上述同一个 问题分别逐个边指图、 边汇报,其他同学分别边补充,教师边点拨, 进行全班交流研讨。小结板书:教师在肯定、评价学生的 讨论、交流活 动表现后,重点强调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板书:1.位置与范围(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圈以南中心南极大 陆。(2)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圈以北中心北冰洋。承转过渡:从以上对两极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分析
21、中可知,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其纬度最高,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必然对两极地区的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观看录像:组织学生看录像,感性 认识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 (或者展示几幅有关两极地区冰雪世界的景观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录像,两极地区的自然景 观以什么颜 色为永恒的基色?(白色)与其他地区在景观上最显 著的区别是什么?( 冰雪覆盖 )点拨板书:大家说得很对,白色是两极地区永恒的基色,这里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的景观;雪的世界,冰的海洋,终年银装素裹,并板书:一、冰雪覆盖的地区实 例 感 知 :让 学 生 说 说 学 校 所 在 地 冬 季 的 最 低
22、 气 温 大 约 为 多 少 度 ? 先 有 一 个“冷 ”的 意 识 。建构想象:在我们的印象中,两极地区冰天雪地,气温很低,而且风大,究竟冷到何种程 度 ,风 有 多 大 ,让 学 生 进 入 遐 想 ,在 头 脑 中 构 造 出 从 未 经 历 过 的 ,但 现 实 又存 在 的 严 寒 景 象 。指导阅读: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以后,先让全班有声有色地朗 读 P102阅读材料“南极的大风”,然后指 导 B 组学生阅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A 组学生阅读课文第 4 自然段。组织讨论:由感性想象理性,引 导各组学生分别讨论 交流,得出两极地区气候的特点:寒冷、少雨、多风。比较小结:先引导学生
23、观察课本 P104 活动 2 中图 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的数据,并与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 环 境的恶劣程度。然后再让学生列举出南、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数据进 行比较,使学生 进一步明确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状况 )的异同,以及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2.自然环境(2)北极地区: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提出问题: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 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你能否说说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 P103图 10.3“南极的暖季”和图 10.4“北极景观”景观
24、上的差异。再 让各组 1 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 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各组选派 1 名代表在全班 进行汇报交流。点拨板书:教师对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点拨。使学生知道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构成了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板 书:企鹅南极的主人(北极)北极熊的故乡扩展探讨:把学生分成 4 个小组,每 组讨论下列一个问题:(1)南极地区降水很少,为什么会有巨厚的冰层?(2)假设你在南极地区生活,清晨直接操斧头砍柴,会出现什么现象?(3)有人称南极地区为“白
25、色沙漠”这是为什么?(4)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固定在南极地区的旷野,会发生什么变化?汇总点拨:在各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后, 汇总点拨讨论结 果。(1)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以降雪为主,蒸发极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 层,平均厚度达 2000 多米,因而南极地区素有“ 冰雪高原” 之称。(2)斧头会折断。因为南极地区非常严寒,这时斧头失去了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很容易折断。南极地区平均气温在50,最低气温达 88.3,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 ”。(3)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55 毫米以下,和撒哈拉沙漠不相上下,在内陆极点附近,降水量
26、只有 35 毫米,比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少,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地表又被冰雪覆盖,因而南极地区不是沙漠,胜过沙漠,被称为“白色沙漠”。(4)不到第二天就会被大风吹得光亮如新。南极地区, 风速常达 30 米/ 秒至 50 米/秒,这已经比我们所知道的最大 风力 12 级台风(32.6 米/ 秒) 大得多了,而其最大风速可达 100 米/秒,这是目前世界上的最大风速,这种风可以把 2000 千克的大石头吹得满地乱滚,把装满汽油的油桶卷到 10 千米外的冰山上去,是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库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共同比较、归纳本节课 知识要点。板书设计课后活动 比较两极地区的自然条件,简 要说明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