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中考思想品德(课件)专题五 分析说明题专题训练.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22950 上传时间:2019-01-3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思想品德(课件)专题五  分析说明题专题训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广东中考思想品德(课件)专题五  分析说明题专题训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广东中考思想品德(课件)专题五  分析说明题专题训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广东中考思想品德(课件)专题五  分析说明题专题训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广东中考思想品德(课件)专题五  分析说明题专题训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分析说明题专题训练,1.分析说明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因此,它具有“考查能力、信息量大、开放性强和区分度大”的特点。2.近几年广东中考分析说明题的设问相对比较稳定,总分12分,其中综合评价1分。共设三问,第一问“是什么”,要求同学分析材料说明(体现)了什么;第二问,“为什么”,要求同学结合材料分析原因;第三问“怎样做”,要求针对材料问题提建议、谈做法。3.从考查的内容来看,2009年考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相关内容;2010年考查环保等相关内容;2011年考查文化建设;2012考查理解、责

2、任、宽容等相关内容;2013年考了资源、环境等相关内容;2014年考了科教、人才等相关内容;2015年考查对外开放、中国地位、和平发展、文化交流等太多了;2016年考了网络安全、隐私权、自我保护、责任、维权等相关内容。,4.从规律来看,分析说明题三个部分都可以考,但主要还是偏重考查第三部分的内容尤其是战略国策等;分析第一轮复习中的十二个专题,专题一认识自我认识法律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专题二自立自强自尊自信则以简答题形式考过;专题四交往沟通、专题五交往品德、专题六权利义务部分,主要以简答、辨析题来考;专题九依法治国、正确对待网络部分在2016年考试中已考过、2013年考察过监督权利;专题十二满怀

3、希望迎接明天不考。因此我们可以从专题三生命自救自护、专题七文化民族精神、专题八公正、责任、专题十基本国情与国家制度中选择能与时政热点结合的考点去重点备考。,解题基本步骤和思路:“审、联、构组”“审” :一是审读设问。首先,要审清题目设问类别、类型。类别比较简单,上面题型分析说到,广东省分析说明题的设问比较稳定,都是三个问题,第一问“是什么”,第二问“为什么”,第三问“怎样做”。但类型要分清,第一问通常是归纳概括类设问(材料说明什么问题,体现了什么等),除了归纳概括类设问,会出现在第一问的可能还会有“谈xx与yy的关系”=xx是什么+yy是什么+关系;,如何体现(贯彻)=材料概括+体现的观点(观

4、点要写具体,与材料一一对应);体现学过哪些知识点:可以直接写出体现的知识点(一般从为什么角度思考得出);后面这三种类型的设问分值会高一些,所以在广东省的中考中出现较少,我们在复习时可以拓展。第二问的类型通常是“为什么(原因)”类=必要性(原因、依据,未实施前,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必要性)+重要性(实施后的意义);重要性、意义、作用=“有利于”开头,经济、政治、社会意义或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等;,可能还会出现难度高一点的类型,如:思辨式设问评析、评论、评价;发散性设问谈理解、认识、感想、感悟、体会、看法、理由等=What(说明什么观点、问题;判断加行为定性)+Why(结合课本内容谈,代入法)+

5、How(注意主语角度),谈必要性、正确性=原因+意义。第三问的类型通常是建议类设问谈办法、建议、措施、打算、行动、责任等:一要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二要确定主语,分清谁给谁提建议;三要具有可行性,不是泛泛之谈;四要多角度。,践行类:思想+行动。例如:个人角度:向亲友、朋友(配合政府)宣传,树立意识(观念);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至少3个具体例子);积极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与行为作斗争及时制止行为)或向有关部门就提出合理的建议。政府角度:大力宣传,使公民树立意识(观念);完善和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大财政投入,用于(结合材料对应回答)。对于不同类型,要有针对性的结合

6、该类设问题型的解题基本步骤和思路,规范答题。,其次,审设问的主语:主语的主体一般可分为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四类,主语不同限定了答题的角度和目的要求。只有弄清题目的要求和答题角度,才能为准确作答奠定基础。再次审设问的限定条件:提示我们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或按一定的方向答题。例如,“分别说明了”“共同说明了”“联系材料”“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联系身边所见所闻”“结合运用的知识”“假如”等等。,二是审读材料,就是对以漫画、图表、文字材料等为载体的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精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第

7、三遍重点读,带着所要解答的问题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及答题考查方向。,“联”这是解题的关键。一是从材料内容本身找有效信息。要特别注意抓取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从中解读答题重点。二是从材料与教材之间找关联点。在这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非常重要,尤其近三年的中考题,综合性非常强,考查的范围很广,可以涉及三个年级所学知识点,三个部分、心理、道德、法律、社会常识、经济、政治、 文化都可以在同一个题中进行考查,所以要求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课堂中,一定要注意训练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分析说明题的问题选材都把近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政作为必选内容,尤其是国内重大时政,往往就是材

8、料分析题的素材。考生只有平时积极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并能把教材所学知识有机地与时政大事结合起来,善于思考,揭示材料反映的相关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做到有备无患。 “构”“组”,这是解题的落脚点。科学合理地组织答案。明确解答本题需要利用教材中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根据试题要求需要做出哪些调整,做到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观点科学。,【典例1】 材料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涵盖44亿人口,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 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它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让沿“带”沿“路”的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

9、展的成果。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的格局。“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材料三 “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夯实了民意基础。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理念?(2分),(2)结合三则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5分)(3)结合材料三,谈谈青少年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丝绸

10、之路友好合作精神?(4分),【分析】考查点:直接考查的是考点47对外开放,其他考点很多。“审”1.审设问:第一问“是什么”为体现类,其规定性词语:“材料一”“发展理念”。第二问“为什么”,其规定性词语:“结合本题材料” “我国”。第三问“怎么样”,其规定性词语:“结合材料三”“传承与弘扬”“友好合作精神”“青少年”。2.审材料:“画”题,材料一中“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均可参与进来”、“共享中国发展”,材料二中“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材料三 “友好合作” “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

11、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联”: “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 开放“均可参与进来” =包容“共享中国发展”=合作、双赢“东快西慢、沿海强内陆弱”=发展不平衡“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中国梦。“文化交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文化交流“友好合作”=合作与竞争,双赢 “志愿者服务”=亲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构”:第一问是比较难的,因为超出了教材内容,是从习近平的“丝路新语”中来的,这考查了学生对时政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把材料一“画”出来的关键信息与教材的知识相联系,进行组织答案。看评分细则与要

12、求:第一问:答出“开放、包容、合作”等符合题意的两个内容,可赋2分,多答不多赋分。,第二问:必要性(原因、依据,实施前解决现状不足的必要性)+重要性(实施后的意义) “必要性”明显是“发展不平衡”,“重要性”有很多,对外的“全球化” “文化交流”“和平与发展”“中国地位”等;对内的“对外开放”“传承文化”“全面小康”“中国梦”等。看评分细则与要求:第二问:能从“国内原因、国外原因、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分析原因和意义,答对一个角度赋2分,两个角度赋3分,三个角度赋4分,四个角度赋5分。其它言之有理且正确的可酌情赋分,但同一角度回答则不重复赋分。能正确回答四个不同角度即可加综合评价1分。,第三

13、问:“青少年”属于个人角度,践行类=思想+行动;“结合材料三”,也就是根据“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互通、媒体合作、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这句话。意识当然是国际观念和全球意识,行动是对外学习外国优秀文化、对内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志愿者服务”=亲社会行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人才互通”努力学习,成为21世纪需要的人才。,“组”:按规范答题表述的规范、格式的规范。注意尽量按照题型的答题模式来组织答案,在答案合适的地方插入一些词语,使答案逻辑通顺;学科术语要准确使用;从不同主语角度或不同知识角度分析时,要注意分点、分段。,参考答案: 答:(1)开放包容、平等

14、合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2分)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建设“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1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建设“一带一路”符合我国国情,也是落实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体现,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选择。(1分),建设“一带一路”,对内有利于加快我国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对外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经济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1分) 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全方位、多渠道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共享文明成果;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

15、中华文化;有利于增进与周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1分) 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不同制度的国家存异求同,共谋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1分),(3)树立平等、开放、合作、参与的国际观念和全球意识。(1分) 尊重文化差异,平等交流,相互包容,保护优秀文化。(1分) 善于虚心学习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优点、长处。(1分) 保护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服务社会,热心公益。(1分),【练习1】阅读下面漫画今天与明天绝望与希望,回答问题。(1)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哪些问题?(2) 人无远虑,今天的希望,可能变成明天的绝望。什么原因造成了两幅漫画中的绝望?(3) 痛定思痛,今天的绝望,可能变成明天的希望。,怎样做让人类永葆希望? “审”1.审设问:第一问 ;第二问 ;第三问 。2.审材料:“画”题, “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构”第一问 ;第二问 ;第三问 。“组”把答案写下来。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