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与朱元思书》.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78970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与朱元思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与朱元思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与朱元思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与朱元思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与朱元思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 21与朱元思书 课型 新课 课时序数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授课日期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课标要求】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教学内容分析: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风光。读来音节和谐如一篇文笔清丽韵味隽永的

2、小诗。该文描绘的景物特色鲜明,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情景交融,辞章俱佳,自然流畅。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俱以写景见长,在传神贴切的刻画周围景物里,自然融情于景。故梁书里称赞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知识与技能来源:gkstk.Com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简单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2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3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教学来源:学优高考网目来源:gkstk.Com 来源 :学优高考网标过程与方法1情境导人法: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激发学习趣味。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

3、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的高洁情趣。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结合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对比阅读,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情感 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重点 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2 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2 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媒 体教 具录音机课时 2 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修改栏第 1 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设计(一)有一首赞美富春江的诗歌:自

4、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这首小诗短短明句 28 字,写尽了桐庐风景,写活了富春江的风韵。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仪用 144 字也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旎风光,这篇如诗的短文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骈文家吴均的这篇与朱元思书。二、尝试句读,初读课文1尝试给本文加标点断句。展示: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乌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2)尝试给原文加标点。加标点的过程,就是初步理解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原文的标点。看课本,明确标点答案。(3)认识骈文,了解作者。加标点的过程里,我们有没有发现该文的句式特点?骈文:也称“骈体文“ 骈俪文”或“ 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如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所以本文读起来音节和谐铿锵有韵。吴均就是一

6、位著名的骈文家。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 与顾章书3 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新,韵味隽永。出示吴均简介: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清。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 (4)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讨论探究,师生交流明确。三、理清背诵思路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7、。学生分七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1学生明确:第 1 段!孑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寓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 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教师

8、根据学生讲述板书: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学生齐读第 1 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2学生明确:第 2 段写水,突出 “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急湍猛浪 水之急学生齐读第 2 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3学生明确:第 3 段写山,突出 “奇”。

9、“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商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 ,以“ 竟上”“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宥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 1s 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

10、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奇山 高山寒树 树之奇负势轩邈 山之势泉鸟蝉猿 山之音息心忘反 山之力横柯疏条 林之密学生齐读第 3 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四、学生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课文。板 书设 计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 与朱元思书 。2选

11、择“山” 或“水”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壮丽的景色,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写景文字。教 学反 思来源 :&中教*网#%2014-2015 学年度八 年级 班 语文 教案课题 与朱元思书 课型 新课 课时序数备课人 张春霞 审核人 杨佳芬 授课人授课日期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课标要求】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

12、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教学内容分析: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风光。读来音节和谐如一篇文笔清丽韵味隽永的小诗。该文描绘的景物特色鲜明,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情景交融,辞章俱佳,自然流畅。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俱以写景见长,在传神贴切的刻画周围景物里,自然融情于景。故梁书里称赞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简单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2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3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

13、过程与方法1情境导人法: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激发学习趣味。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的高洁情趣。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结合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对比阅读,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情感 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重点 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2 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2 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媒 体教 具录音机课时 2教 学

14、 过 程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修改栏第 2 课时一、背诵导入找三名学生背诵与朱元思书。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感受作品的意境美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美景,其余同学点评。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水之异、山之奇,突出水的清澈、湍急,突出山的挺拔峻秀。2提问: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一种意境?学生思考,交流。明确:文章第 1 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人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以精练

15、清新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肃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的个性特征。接着写“ 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深幽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倾倒而心旷神怡了。三、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提问: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

16、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学生自由发言。S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S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S 3、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沽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

17、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四、揣摩语言,赏析文章的语言美1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与学生交流,请学生谈谈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学生明确: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本文的语言形象生动

18、,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2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教师展示)(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学生自由选句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明确:(1)“ 共色” 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融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2)“缥碧 ”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 ”是苍青色

19、,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 缥” ,“ 见底” 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3)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丽过的鱼;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 “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谲,成如容易实艰辛”。(4)“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 ,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5)“夹岸 ”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代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 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

20、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6)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 l 且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7)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

21、嘤 ”;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 百叫无绝 ”,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不断的音响特征。3学生齐诵这几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五、探究拓展1马克思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 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涵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山水而淡泊名利。板 书设 计作业布置1请你发挥想象,以朱元思的身份,给吴均回一封信与吴均书。可以用古文言的形式,也可用白话现代文的形式。2你也许去过很多地方旅游,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教 学反 思来&%源:中教网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