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基础过关1.膝跳反射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B.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答案 C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的传递途径是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2.下图为突触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 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c 的释放与 b 的流动性有关C.d 对 c 的识别具有特异性D.若 c 为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 ),则在 e 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答案 D解析 若 c 为乙酰胆碱,则在 e 处膜
2、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3.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 e 的局部放大图像C.图乙中 b 受损的情况下,刺激 a 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 X 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答案 C解析 图乙中,刺激 a 神经冲动不能传到脊髓,也就不能传到大脑皮层,无感觉。b 受损,神经冲动不能传到肌肉,肌肉不能收缩。4.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 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 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
3、的传递C.刺激 d 点,在 e 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 c 处,刺激 e 点,d 处没有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答案 B解析 根据突触的结构,a 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 端与效应器相连接;C 项缺少对照组,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 项中即使无药物,刺激 e 点,d 处也没有电位变化,因为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5.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处
4、,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答案 C解析 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 “神经肌接头”处类似于突触,在突触上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图示的神经末梢和腓肠肌构成效应器,在处给予刺激,腓肠肌会收缩。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故在处给予刺激,灵敏电流计指针可以发生偏转;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不能反向传递。电刺激处,兴奋不能由腓肠肌传向神经纤维,灵敏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的变化;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未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从兴
5、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6.有机磷农药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 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关闭突触后膜的 Na 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答案 C解析 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故 A、D 错误;有机磷农药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使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就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故 B 错、C 正确。7.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6、.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答案 B解析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合成并分泌,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的作用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说明没有兴奋的传递;突触小体为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的杯状小体,即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8.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C.记忆是
7、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D.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答案 D解析 学习和记忆是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和记忆的生物学基础也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所以与脑内神经递质以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同时还与某些蛋白质合成有关,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大脑皮层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脊髓A. B.C. D.答案 D能力提升10.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
8、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答案 D解析 成人和婴幼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幼儿因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排尿次数增多。而无意识排尿,也涉及大脑皮层的功能。11.结合下面排尿反射的示意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请写出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用字母表示)_。(2)成人能“憋尿” ,但在医院尿检时,也能主动排尿,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主动排尿的过程_。这个过程是反射吗?_。(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_。答案 (1)abc d
9、e (2)ghcde 不是(3)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解析 从上述探究可以看出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12.图 A、B 分别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 C 为图 A 中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 A 中, 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 _。(2)图 B 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 a、b、c 中兴奋部位是_。(3)图 C 中兴奋传递方向只能是 MN ,原因是_ ,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
10、为_。(4)当一次兴奋传递完成后,M 释放的物质( 兴奋性递质)会立即被分解。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的作用结果是_。答案 (1)感受器 (2)b (3) 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使 N(后膜)持续兴奋解析 参照神经节的位置,准确识别为感受器。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一旦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很快就会被分解,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发挥作用,即这种药物的作用结果是
11、 N 持续兴奋。13.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图。(1)图中神经元 a 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的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 b 细胞膜上的_结合,使神经元 b 兴奋。神经元 b 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 c 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 M 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若 N 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 b 上_( 填“有”或“无”) 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答案 (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 突触小泡 (特异性) 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
12、能单向传递解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 或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2)M 点在静息电位时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变成动作电位,其膜两侧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由图可知,手指皮肤内感受器产生的兴奋,经 M(传入神经) 传入脊髓,再由 N(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屈肌和伸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可由 b 传到 c,不能由 c传到 b,故刺激 N 点,c 处可检测到兴奋,b 处检测不到。走进高考14.(2015江苏,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
13、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 和 Cl 同时内流答案 D解析 A 项,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后,储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所破坏;B 项,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电信号)传来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 项,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 Na 或 Cl 的通透性;D 项,若为兴奋性化学递质
14、与后膜受体结合,Na 内流,若为抑制性化学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 Cl 内流。15.(2014江苏,1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 Na 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答案 B解析 A 项,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只有当兴奋传导到轴突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才能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 项,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 项,由于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决定了兴奋在
15、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 项,神经元细胞膜外 Na 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静息电位形成的基础是 K 的外流。16.(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 a 到 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 正确。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在灰质以外, 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 正确。从 a 到 d没有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有神经兴奋的传递,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