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CECS -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标准.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4911495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50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ECS -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CECS -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CECS -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CECS -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CECS -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标准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port terminal building(征求意见稿)二零一七年七月前 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标协字2016038 号的要求,制定本标准。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 编制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节地与室外环境;5.节能与能源利用;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7.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8.室内环境质量;9.施工管理;10.运营管理;11.提高与创新。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负责

2、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 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编:100013;邮箱:cecs_)。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0目 次1 总 则 12 术 语 33 基 本 规 定 43.1 一般规定 .4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54 节地与室外环境 104.1 控 制 项 .104.2 评 分 项 .115 节能与能源利用 255.1 控 制 项 .255.2 评 分 项 .25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386.1 控 制 项 386.2 评 分 项

3、 40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17.1 控 制 项 .517.2 评 分 项 .528 室内环境质量 628.1 控 制 项 .628.2 评 分 项 .679 施工管理 799.1 控 制 项 799.2 评 分 项 8010 运 营 管 理 8910.1 控 制 项 .8910.2 评 分 项 .9211 提 高 与 创 新 10611.1 一般规定 .10611.2 加 分 项 .106本标准用词说明 11001 总 则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的政策导向,规范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评价,制定本 标准。【条文说明】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

4、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路线图正式公布, “路线图” 明确列出了16 座沿海城市或称为 15 个港口组团,并明确指出要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 线 和班次,加 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这对全面提升港口客运站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构建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建设,科学 规划港口客运站多 层次复合能源结构等发展内容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发展绿色港口是当前港口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港口是新时代港口的重要特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因素。港口客运站是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港口客运站的建设在站区规划、功能布

5、局、能源 规划、建筑 单体设计上亦应融入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港口客运站作为大型公共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空间高、人流量大、运 营时间长、能源消耗大、海运陆运协同运行、对城市规划及交通影响大等,其特点显著区别于现行国内外绿色标准中所涉及的建筑类型。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由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中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 公建筑、商 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进一步扩展至民用建筑各主要类型,但尚未涵盖港口客运站类建筑,其直接用于绿色港口客运站评价存在诸多不适用之处。因此有必要编制适用于港口客运站1的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标准,用于

6、规范和指导现代化港口客运站建设,这也是现代化港口客运站建设发展的必然需要。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设计及运行评价。【条文说明】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评价,包括站前广场、站房、室外 营运区和其他附属建筑及设施。当 单独评价港口客运站附属建筑和设施时,应采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或与其建筑类型相对应的绿色评价标准进行评价。1.0.3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应根据港口客运站的使用功能,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 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条文说明】我国各地区在气

7、候、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而因地制宜又是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建设的基本原则。对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评价,也应综 合考量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 资源、经济及文化等条件和特点。建筑物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行使用及最终的拆除,构成一个全寿命期。节地、节能、 节水、 节材和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是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发展和评价的核心内容。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同 时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结合港口客运站的使用功能,对港口客运站建筑的四节一环保性能进行评价时,要综合考虑,统 筹兼顾,总体平衡。1.0.4 绿色

8、港口客运站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条文说明】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是参与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本标准重点在于对港口客运站建筑的四节一环保性能进行评价,并未涵盖通常港口客运站建筑所应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如结构安全、防火与疏散等,故参与评价的港口客运站建筑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2 术 语2.0.1 港口客运站 port terminal办理水路客运业务,为旅客提供水路运输服务的建筑和设施,一般由站前广场、站房、室外 营运区等部分组成的建筑和设施的总 称。2.0.2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 green port termin

9、al building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 节水、节材)、减少污 染、保护环境,提供适用、健康、安全、高效使用空间的港口客运站建筑。2.0.3 站房 station building交通客运站内候乘、售票、行包、驻站和办公等主要建筑用房的总称。2.0.4 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annual average daily passenger delivery volume港口客运站统计年度平均每天的旅客发送量。2.0.5 客运码头 passenger wharf供客轮停靠、上下旅客的码头。2.0.6 客货滚装码头 passenger-freight Ro-Ro

10、wharf供滚装船停靠,旅客、滚装车辆上下船的码头。2.0.7 综合客运枢纽 multimodal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hub将两种及以上对外运输方式与城市交通的客流转换场所在同一空间(或区域)内集中布设,实现设施设备 、运 输组织、公共信息等有效衔接的客运基础设施43 基 本 规 定3.1 一般规定3.1.1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 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条文说明】建筑单体和建筑群均可以参评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评价,首先应基于评价对象的性能要求

11、。当需要 对某工程项目中的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时,由于有些评价指标是针对该工程项目设定的(如绿地率、容积率),或该工程项目中其他建筑也采用了相同的技术方案(如再生水利用),难以仅基于该单栋建筑进行评价,此时,应以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为基准进行评价。3.1.2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条文说明】规定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评价应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侧重评价建筑的实际性能和运行效果。根据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目前有关管理制度,将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

12、运行评价,增加了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四节一环保性能评价。考虑大力发展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需要,同时也参考国外开展绿色建筑评价的情况,将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明确划分为“ 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 价的重点在评价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方方面面采5取的“绿色措施 ”和预期效果上,而运行评价则不仅要评价“绿色措施” ,而且要评价这些“绿色措施 ”所产生的 实际效果。除此之外,运行评价还关注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留下的“绿色足迹” ,关注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正常运行后的科学管理。简言之, “设计评价” 所评的是港口客运站建筑的设计, “运行评价”所评的是已投入运行的港口客运站建筑。3.1.3

13、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条文说明】申请评价方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本条对申请评价方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注重全寿命期内能源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性能,申请评价方应对港口客运站建筑全寿命期内各个阶段进行控制,综合考虑性能、安全、耐久、经济、美 观等因素,优化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选用,综合评估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总体平衡,并按本 标准的要求提交相应分析、 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3.1.4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

14、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进行现场勘验。【条文说明】绿色建筑评价机构依据有关管理制度文件确定。本条对绿色建筑评价机构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机构应按照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审查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档,并在评价报告中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机构还应组织现场勘验, 进一步审核规划设计要求的落实情况以及6建筑的实际性能和运行效果。3.2 评价与等级划分3.2.1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 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 营管理7 类指标组成。

15、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 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条文说明】本标准增加了“ 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 实现标准对港口客运站建筑全寿命期内各环节和阶段的覆盖。本 标准参照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将条文分为“ 控制项” 、“评分 项” ,增 设了“ 加分项”。 为了将鼓励性的要求和措施与对绿色建筑的七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区分开来,本标注将全部“ 加分项”条文集中在一起,列成单独一章。3.2.2 设计评价时,不 对施工管理和运 营管理 2 类 指标进行评价,但可预评相关条文。运行评价应包括 7 类指标。【条文说明】运行评价是最终结果的评价,检验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投入

16、实际使用后是否真正达到了四节一环保的效果,应对全部指标进行评价。设计评价的对象是图纸和方案,还未涉及施工和运营,所以不 对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进行评价。但是,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的部分措施如能得到提前考虑,并在 设计评价时预评,将有助于达到这两个阶段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目的。3.2.3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分值。【条文说明】7控制项为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必备条件,评分项的评价,依据评价条文的规定确定得分或不得分,得分时根据需要对具体评分子项确定得分值,或根据具体达标程度确定得分值。加分 项的评价,依据 评价条文的规定确定得分或不得分。本标准中评分项的赋

17、分有以下几种方式:1 一条条文评判一类性能或技术指标,且不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赋以一个固定分值, 该评分项的得分为 0 分或固定分值,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评 价分值为某分 ”,如第 4.2.5 条;2 一条条文评判一类性能或技术指标,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评价分值为某分”,同时在条文主干部分将不同得分值表述为“得某分 ”的形式,且从低分到高分排列,如第 4.2.15 条,对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采用这种递进赋分方式;递进的档次特别 多或者评分特别复杂的,则采用列表的形式表达,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按某表的 规则评分”,如第 5.2.21条;3

18、 一条条文评判多个技术指标,将多个技术指标的评判以款或项的形式表达,并按款或项赋以分值,该条得分为各款或项得分之和,在条文主干部分表述为“按下列规则 分别评分并累 计” ,如第 4.2.4 条;4 一条条文评判多个技术指标,其中某技术指标需要根据达标情况不同赋以不同分值时,首先按多个技 术指标的评判以款或项的形式表达并按款或项赋以分值,然后考虑达标程度不同 对其中部分技术指标采用递进赋分方式。可能还会有少数条文出现其他评分方式组合。本标准中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主干部分给出了该条文的“评价分值” 或“评价总分值”,是该条可能得到的最高分值。各 评价条文的分值,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试8评价后综合调整确定

19、。3.2.4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应按总得分确定等级。【条文说明】本标准参照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依据 总得分来确定绿色建筑的等级。考虑到各类指标重要性方面的相对差异,计算总得分时引入了权重。同时, 为了鼓励绿色建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提升和创新, 计算总得分时还计入了加分项的附加得分。设计评价的总得分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五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经加权计算后与加分项的附加得分之和;运行评 价的总得分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 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七

20、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经加权计算后与加分项的附加得分之和。3.2.5 评价指标体系 7 类指标的总分均为 100 分。7 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 Q2、 Q3、 Q4、 Q5、 Q6、 Q7 按参评建筑该类 指标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 100 分计算。【条文说明】本次标准按评价总得分确定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等级。对于具体的参评建筑而言,它们在所处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客 观上存在差异,对不适用的评分项条文不予评定。这样,适用于各参 评建筑的评分项的条文数量和总分值可能不一样。对此,计算参评建筑某类指标评分项的实际得分值与适用于参评建筑的评分项总分值的比

21、率,反映参评建筑实际采用的“ 绿色措施”和(或)效果占理论上可以采用的全部“ 绿 色措施” 和(或)效果的相 对得分率。93.2.6 加分项的附加得分 Q8 按本标准第 11 章的有关 规定确定。3.2.7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 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 行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 7 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 w1w 7 按表 3.2.7 取值。(3.2.7)=11+22+33+44+55+66+77+8表 3.2.7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节地与室外环境W1节能与能源利用W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W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W4室内环境质量W5施工管理W6运营管理W7设计评价 0.18 0.28

22、0.16 0.18 0.20 运行评价 0.14 0.23 0.13 0.14 0.16 0.10 0.10注: 1、 表中“”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条文说明】本条对各类指标在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中的权重作出规定。表 3.2.7 中给出了设计评价、运行评价 时港口客运站建筑的分项指标权重。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各类指标的权重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试评价后综合调整确定。3.2.8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 3 个等级的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 40 分。当绿色港口客

23、运站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 50 分、60 分、 80 分时,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 级。【条文说明】10控制项是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必要条件。控制项为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的必备条件,评分项的评价,依据评价条文的规定确定得分或不得分,得分 时根据需要对具体评分子项确定得分值,或根据具体达标程度确定得分值。规定了每类指标的最低得分要求,避免仅按总得分确定等级引起参评的绿色建筑可能存在某一方面性能过低的情况。在满足全部控制项和每类指标最低得分的前提下,绿色建筑按总得分确定等级。评价得分及最终评价结果可按表 1 记录。表 1 绿色港口客运站建筑评价得分与结果汇总表工程项目名称申请

24、评价方评价阶段 设计评价 运行评价评价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评定结果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控制项说明权 重 wi适用总分实际得分评分项得分 Qi得分 Q8加分项说明总得分绿色建筑等级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评价结果说明11评价机构 评价时间124 节地与室外环境4.1 控 制 项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镇规划和港口规划,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应具有足够的水域和陆域面积,具有适宜的码头岸线长度和水深。【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城乡规划法规定

25、,任何建设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各类保护区是指受到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划定有明确的保护范围、制定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的各类政策区,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条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街区(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文物古迹是指人类在历 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主要指文物保 护单位、保 护建筑和历史建筑。交通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T 60-2012 第 4.0.1 条要求

26、:港口客运站选址应具有足够的水域和陆域面积,适宜的码头岸线和水深。足够的陆域面积、 码头岸线和水深这样可以满足站房、站前广场、停 车场等 设施的布置及发展要求;具有掩护条件良好的水域,可以 满足客船靠码头及安全停泊的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项目场地区位图、地形图以及当地城乡规划、国土、文化、园林、旅游或相关保护区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法定规划文件或出具的证明文件;运行评价在设计评价方法之外还应现场核实。134.1.2 场地应安全,应无洪 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 氡土壤等危害。有台风灾害的地区,应有可靠的防台风措施。【条

27、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本条对港口客运站的场地安全提出要求。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要求,对场地中的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应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护 或控制、治理等措施,对场 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有效的治理与防护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各项安全标准。港口客运站场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S105-1 和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1 的规定;防洪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 及城市防洪工程 设计规范GB/T50805 的规定;抗震防灾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

28、准GB50413 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的要求;土壤中氡浓度的控制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的规 定;电磁辐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 的规定。海港客运站,可能有台风灾害的地区,应有防台风的可靠措施,如玻璃防风构造、室外设备锚固、防台风物资储备、报警系统、自然灾害信息管理平台等。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地形图、环评报告,审核应对措施的合理性及相关检测报告;运行评价在设计评价方法之外还应现场核实。4.1.3 场地内应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港口客运站的场地污染物排放

29、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14评价规范JTS105-1 和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S149-1 的规定。场地内不应存在未达标排放或者超标排放的气态、液态或固态的污染源,例如:易产生噪声的运动和营业场所,油烟未达标排放的厨房,煤气或工业废气超标排放的燃煤锅炉房,污染物排放超标的垃圾堆等。若有污染源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并达到无超标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环评报告,审核应对措施的合理性;运行评价在设计评价方法之外还应现场核实。4.2 评 分 项 土地利用 26 分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评价总分值为 12 分,站房及站前广场的容积率达到0.5,得

30、 6 分;达到 1.0,得 9 分;达到 1.5,得 12 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容积率是体现土地利用强度的重要指标,港口客运站一般建在城镇或交通便利地区,由于人口集中、建筑密集,城镇用地更为紧张,因此应充分利用站址的地形条件,布置紧凑,减少拆迁, 远、近期 结合,并留有发展余地。港口客运站站房的层数一般不多,站房和站前广场用地内的容积率偏低,因此本条将得高分的容积率要求适当降低。如果有商业、办公、酒店建筑等与站房紧密相连,如在一个单体建筑内,或有室内通道连接在一起,或为一个综合体建筑,也可和站房、站前广场一同计算容积率。本节中与场地相关的指标,都是将站房和

31、站前广场放在一起计算,不含室外营运区,以便与普通民用建筑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接近,体现客运站土地利用的真实情况。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15计算书。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评价总分值为 8 分,站房及站前广场的绿地率达到 10%,得 4 分;达到 20%,得 6 分;达到 30%,得 8 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合理设置绿地可起到改善和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绿地率指建设项目用地范 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绿 地率的计算应符合当地规定, 绿地率以当地

32、规划部门批准的绿地率为依据,即建筑总平面图对应 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中的绿地率。港口客运站的站前广场以集散功能为主,且通常有公交车站、地面停车场等场地,因而绿地率偏低,因此本条适当降低了 绿地率要求。本条鼓励港口客运站优化站前广场布局,提供更多的绿化用地或绿化广场,创造更加宜人的公共空间,降低热岛效应;鼓励绿地或绿化广场设置休憩、娱乐、健身等设施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以给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书;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 计算书,并现场核实。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 6 分,站房及站前广场的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33、达到 0.3,得 3 分;达到 0.5,同时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小于 70%,得 6 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由于地下空间的利用受诸多因素制约,因此未利用地下空间的项目应提供相关说明。经论证, 场地区位、地质等条件不适宜开发地下空间的,本条不参 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地下空间的开发16利用应与地上建筑及其他相关城市空间紧密结合、统一规划,但从雨水渗透及地下水补给,减少径流外排等生态环保要求出发,地下空间也应利用有度、科学合理。考虑到小型的港口客运站利用地下空间难度较大,且滨水建筑地下空间开发成本较高,资源耗费较大,

34、本条降低了站房及站前广场地下建筑面积比的要求。有些港口客运站的站前广场下有大面积地下车库,应避免地下一层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过大,从而影响雨水渗透,增大地表径流。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书;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 计算书,并现场核实。 室外环境 24 分4.2.4 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 值为 4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 0.2,外墙面不采用反射系数大于 0.7 的金属材料,得 2 分;2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 的规定,得 2 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

35、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如果港口客运站的外立面没有使用玻璃幕墙和金属材料,则第 1 款直接得 2 分。建筑物光污染包括建筑反射光(眩光)、夜间的室外夜景照明以及广告照明等造成的光污染。光污染产 生的眩光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还会使人降低对灯光信号等重要信息的辨识力,甚至 带来安全隐患。光 污染控制对策包括降低建筑物表面(玻璃和其他材料、涂料)的可见光反射比,合理 选 配照明器具,采取防止溢光措施等。17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 将玻璃幕墙的光污 染定义为有害光反射,对玻璃幕墙的可见光反射比作了规定。室外夜景照明设计应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 第 7 章关于光污染控制

36、的相关要求,并在室外照明设计图纸中体现。根据港口客运站的特点,本条增加了对装饰性夜景照明使用时间的要求,以鼓励控制装饰性夜景照明的使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光 污染。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光污染分析专项报告;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光 污染分析专项报告、相关检测报告,并 现场核实。4.2.5 场地环境噪声控制, 评价总分值为 4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场地环境噪声昼间不大于 70dB,夜 间不大于 55dB,得 2 分;2 对高噪声的噪声源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得 2 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港口客运站设计应对场地周边的噪声

37、现状进行检测,并对建设实施后的环境噪声进行预测,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噪声状况,使之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中对于不同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标准的规定。噪声监测的现状值仅作为参考,需 结合场地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港口运行、道路车流量的增长)进行对应的噪声改变情况预测。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港口客运站属于 4a 类声环境功能区,对应的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不大于 70dB,夜间不大于 55dB,本标准中直接引用了限值指标。根据港口客运站的特点,很难避免船只鸣笛、大型装卸机械设备等噪声源,本条强调对高噪声的噪声源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避免对客运站

38、人员的噪18声干扰。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环境噪声影响测试评估报告、噪声预测分析报告;运行评价查阅环境噪声影响测试评估报告、现场测试报告。4.2.6 站前广场的室外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 6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站前广场的人活动区风速低于 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 2,得 3 分;2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站前广 场的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 3 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冬季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 1.5m 高处风速 V5m/s 是不影响人们正常室外

39、活动的基本要求。夏季、过渡季通风不畅在某些区域形成无风区和涡旋区,将影响室外散热和污染物消散。港口客运站的站房一般体量较大,风压差的要求意义不大,本条取消风压差的相关要求。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定义为:建筑物周围离地面高 1.5m 处风速与开阔地面同高度风速之比。计算宜采用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手段通过不同季节典型风向、风速可对建筑外风环境进行模拟,其中来流 风速、 风向为对应季节内出 现频率最高的风向和平均风速,可通过查阅建筑设计 或暖通空调设计手册中所在城市的相关资料得到。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风环境模拟计算报告;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风环 境模

40、拟计算报告、 现场测试报告。194.2.7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站前广场的人员休息等候区有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达到 10%,得 1 分;达到 20%,得 2 分;2 室外排队区、候乘区、登船廊道有遮阴避雨措施的面积达到 80%,得 2 分;3 地面机动车停车位有乔木、构筑物遮阴措施的面积达到 70%,得 2 分;4 超过 70%的硬质铺装地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为不低于 0.3 且不高于0.7,得 2 分;5 超过 70%的建筑非绿化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 0.4,得 2 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

41、评价。港口客运站的站前广场人流量较大,应设置供人员休息、等候的区域,并 设置遮阴设施,提供宜人的室外 环境。遮阴措施包括 绿 化遮荫、构筑物遮 荫、建筑自遮挡。 乔木遮荫面积按照成年乔木平均遮荫半径取为 4m,棕榈科乔木平均遮荫半径取 2m;构筑物遮荫面积按照构筑物正投影面 积计算。建筑自遮挡面积按照夏至日 8:0016:00 内有 4h 处于建筑阴影处 于建筑阴影区域的户外活动场地面积计算。港口客运站的室外排队区、候乘区、登船廊道等在下雨时也必须使用的地区,则应设置能避雨的顶盖,以免旅客日晒雨淋。本条第 3、4 款改为硬质铺装地面反射系数和屋面反射系数分别得分。硬质铺装地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

42、过高会有光污染,因此规定了上限不超过 0.7。硬质铺装地面包括广场、步道、停车场、活动场地等,不含车行道和镂空的植草砖。绿化屋面面积不计入第 4 款中。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20检测报告并现场核实。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28 分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 总分值为 8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站房主要出入口步行距离 500 米范围内设有公共汽车站,或 800 米范围内有轨道交通站,得 2 分;2 站房主要出入口步行距离 800 米范围内的公交站点线路条数满足表 4.2.8的要求,得 2 分;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A

43、(人次)公交线路数(条)A3000 43000 A2000 32000A 23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 2 分。4 公共汽车站、轨道交通站或出租车等候区与站房建筑一体化,得 2 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港口客运站是重要的交通设施之一,人流集散量大,与其他公共交通便捷联系十分重要。为方便旅客出行,并鼓励旅客尽量 选择 公共交通,减少 污染排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应临近 设置公共汽车站或轨道交通站,与站房出入口在合理的步行距离之内。第 2 款按照港口客运站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分别要求线路条数,公交线路条数包括公共汽车线路和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中 2 年内

44、投入使用的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允许计入交通线路,需提供交通规划证明。“有便捷的人行通道 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包括:建筑外的平台直接通 过天桥21与公交站点相连,建筑的部分空间与地面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直接连通,为减少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绕行距离设置了专用的人行通道,地下空间与地铁站点直接相连等。本条鼓励港口客运站与其他交通站点一体化设置,以便旅客迅速便捷地进入其他交通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如站房或站前广场 的地下室设置了公共汽车站、轨道交通站或出租车等候区, 实现近距离换乘。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并现场核实。4.2.9 场地交通流线组织合理顺畅,评价总分值

45、为 6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站前广场合理划分车行和人行道路,旅客流线与车辆流线不交叉,车辆进站和出站通道不交叉,得 2 分;2 合理设置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的停靠下客区域、集散区域及服务区域,出租车换乘站独立 设置并靠近旅客出站通道,得 2 分;3 站前广场设置清晰明确的标志标线,引导人车分流,得 2 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港口客运站的交通流线组织十分重要。站前广场是人流车流集散的公共区域,交通客运站与城镇交通的 衔接点,由于站前广 场车 多人多, 为保证旅客活动区不受行车影响和旅客的行走安全,应保证旅客流线与车辆流线不交叉,为让公

46、交车辆、社会车辆流线组织 有序, 应让车辆进站和出站通道不交叉。需要将公交车站与出租车站靠近旅客出站口一侧,以便合理组织交通,充分利用公共交通设施,使旅客能迅速、安全地到达和离开客运站。22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阶段查阅相关竣工图,并现场核实。4.2.10 场地内人行通道应有完整连贯的无障碍系统 ,且场地内外人行通道的无障碍系统有良好的衔接,并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 4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 站房主要出入口设置平坡出入口,得 2 分;2 在售票、 问询 、安 检、候乘、验票、 卫生间等处充分考虑残疾人以及老幼人员的使用便利

47、性,得 2 分。【条文说明】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港口客运站场地内人行通道的无障碍设计是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各类人群方便、安全出行的基本设施。本条除要求满足相关规范外, 强调无障碍系统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站前广场的无障碍设计重点关注人行通道、室外活动场地、停 车场、建筑出入口的无障碍系统,以及场 地内外人行通道的无障碍衔接。港口客运站的站房人流量很大,设置无障碍平坡出入口更为便捷,方便各种行动不便的人群,因此增加 对平坡出入口的要求。站房内应有完善的无障碍设施,设置无障碍售票窗口、无障碍厕位、低位安检台、低位问询台、无障碍通道等,体 现对行动不便者的关 怀。候乘厅内

48、应设无障碍候乘区,并应邻近检票口,候乘厅与站台或上下船廊道之间应满足无障碍通行要求。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并现场核实。4.2.11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 5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231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得 2 分;2 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 2 项,得 3 分:1)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2)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3)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合理划分大型车和小型车的停车区域。【条文说明

49、】本条适用于各类港口客运站的设计、运行评价。本条鼓励使用自行车等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绿色出行。自行车停车场所应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符合使用者出行习惯。机动车 停车应符合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地面停车位应 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适度设置,并科学管理、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不应对人行、活动场所产生干扰。港口客运站一般有大面积的社会停车场,有部分货车、大型客车的停车需求,本条增加了合理划分大型车和小型车的停车区域的要求,以免停车场混乱低效。本条的评价方法为:设计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运行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并现场核实。4.2.12 为旅客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评价总分值为 5 分。满足下列要求中 3 项,得 3 分;满足 4 项,得 5 分:1 设有商业、餐饮、娱乐、宾馆等不少于三种的公共服 务功能;2 设有免费开放的阅览空间、儿童游乐空间、健身空间等不少于二种的文化活动场地;3 设有医务室或医疗紧急救援设施;4 候乘厅有充足的座椅,座椅数量不少于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 50%;245 有充足的卫生间,旅客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