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上册22课分课时导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08756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22课分课时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课分课时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课分课时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课分课时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22课分课时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课分课时导学案篇一: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22 课爱莲说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22 课第二篇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执教:四川省武胜石盘初级中学校 雷秀文爱 莲 说周敦颐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2、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辨识“之”“焉”的不同用法。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2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吗?它是以哪种花来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同胞为什么要以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呢

2、?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也写了爱莲说 。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甚蕃(fn) 淤(y)泥 濯(zhu) 清涟(lin) 不蔓(mn)不枝亵(xia) 噫(y) 鲜 (xin)有闻2指名口译本文大意。教师订正误处。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只作点拨。1讨论文体:爱莲说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是古代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2作家简介: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

3、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晚3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在周元公集 。四、内容分析。1莲的美让作者深为喜爱,那么莲的可爱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用原文回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这里从几个方面对莲进行描写?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清高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是从“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 清高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

4、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 “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3以莲花比喻了君子哪些美好的品行?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44以莲花比喻了君子哪些美好的品行?内心通达,行为正直;特立独行,纯正无邪;资质美好,声名 远扬。5以莲花比喻了君子哪些美好的品行?卓然挺立,坚守节操;端庄严肃,被人敬仰。6本文题目是爱莲说意在表达对莲的喜爱,但除了写莲花外,还三次提到了菊和牡丹,这对写莲有何作用?引导学习映衬及托物言志的手法。本文

5、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要淡到菊花和牡丹?从文中找出写菊与牡丹的句子。明确:“晋陶渊明独爱菊”, “世人甚爱牡丹。 ”(第一段)“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第二段)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明确:因为菊花不臣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这又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有某种类似之处。由此我们知道作者对菊也是肯定的,菊是正面形象。它对写莲有何作用呢?明确:正面衬托莲的形象。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

6、,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5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明确: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7、?理解:排比(如第句);比喻(如第句);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反问(如第句)。五、学以致用。模仿例句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我爱?, 因为它?。6六、结束。莲蓬人鲁迅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七、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本文2积累关于莲花的诗句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 _ (2)濯清涟而不妖 _ (3)中通外直 _ (4)不蔓不枝 _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 (6)予谓菊 _ 篇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22

8、 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短文两篇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陋室铭 ,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7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4初步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二、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2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三、学法指导1朗读教学法。 陋室铭为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好材料。 爱莲说也讲究骈句、散句交错运用,读来顿挫有致,铿锵悦耳。注意骈句的节奏特点,四字句一般为二二节拍,五字句多为二一二节拍,朗读时要努力以声表情,以音达意,声情并茂

9、,在朗读中感受到“美”与“乐”,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2讨论法。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四、问题导引同学们,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发现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8明月。也创造了很多这种类型的脍炙人口的篇章, 陋室铭爱莲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陋室铭这篇美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五、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填空(1)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作者是 唐 代著名诗人、哲学家 刘禹锡 ,字 梦得 ,人称“ 诗豪

10、 ”, 与柳宗元并称“ 刘柳 ”,与白居易并称“ 刘白 ”。1(2)陋室铭的体裁是 铭,它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 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需要押韵。2朗读课文。(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德馨( xn )苔痕( hn) 鸿儒( r )案牍( d )西蜀( sh )何陋(l?u)(2)朗读时要注意句尾的字押韵。把押韵的字找出来,并注音。名(mng ) 灵(ling) 馨(xn)青(qng) 丁(dng)琴(qn) 经(jng) 形(xng) 亭(ting)9(3)朗读时要注意句子的节奏,为句子划分节奏。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陋室

11、,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3解释加点词语有仙则名 (名词用作动词,出名) 有龙则灵 (名词用作动词,显灵) 惟吾德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 (调弄,这里指弹琴) 无丝竹之乱耳 (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形容词使动用法, 使?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4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

12、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简陋了) 。10(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碧绿的苔藓长上台阶,青青的草色映进帘中。(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过:“(君子居住在这里) ,有什么简陋的呢?”5试背课文。六、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 ,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找出句子,并分析其写法特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隐喻陋室具有“名”和“灵”的性质,这种方法叫比兴。(2)本文的中心句

13、(文眼)是: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这句话所起的作用是:统领全文,概括全文主旨。(3)文章用“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 ”写陋室环境之雅;用“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写平时交往之雅;用“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11形”写生活情趣之雅。(4)作者以自己的陋室比古代圣贤的居室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用意何在?作者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如此吗?隐含着自己的远大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意在以古代名贤

14、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5)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何用意?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而刘禹锡引孔子的话,是表明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32. 陋室铭这篇短文借陋室言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安于清贫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3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12这与时代是密切相关

15、。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权;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轧,妒贤害能,任人惟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独善其身,保持自己高洁的人格,特立独行,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爱莲说 ,疏通文言语句,积累文言知识,分析文章内容。2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3进一步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二、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分析文章内容。2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三、学法指导学习爱莲说 ,应该通过理解莲花的象

16、征意义,以及文中菊花、牡丹对莲花的映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四、问题导引同学们,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哪种花构成的?莲13花,那是因为澳门莲多、莲美,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大家想知道这其中的缘故吗?请让我们一同走进爱莲说 。五、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填空4(1)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是 北宋 (时期)著(本文来自:WWw.DXF 东 星 资 源 网: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课分课时导学案)名哲学家 周敦颐 ,字 茂叔 ,晚年曾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 濂溪先生 ”。(2) 爱莲说的体裁是说,它是一种 发表 议论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

17、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2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读音。蕃( ) 濯 ( ? )亵( ) 玩 淤( )泥清涟( )噫 ( ) 隐逸 ( ) 鲜( )有闻3解释词语可爱者甚蕃 ( 繁多 ) 濯清涟而不妖 ( 洗涤 ) ( 妖媚,不端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玩弄 ) 陶后鲜有闻 ( 少 14)宜乎众矣( 应当 )亭亭净植( 立 )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 ( 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 ( 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清幽 )4借助注释,逐句疏通文意。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5篇三: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 22 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15人教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