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波,教学设想: 教学这篇小说,我们想打破以往小说教学的常规模式,充分利用附录文章和相关资料,将综合阅读纳入到传统的小说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对作者和文本有更丰厚的认识,另一方面,将综合阅读的训练点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以适应新题型,提高应考能力。,鲁迅生平 (1)简历。鲁迅(18811936),终年55岁,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与其胞弟周作人以“周氏兄弟”而闻名于“五四”时期。“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 (2)童年时代。 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做过江西一个县的知县老爷,后来又到
2、北京当上内阁中书,成为标准的京官。绍兴城并不大,像周介孚这样既是翰林,又做京官的人,自然能赢得一般市民的敬畏。 就在鲁迅十三岁那年,一连串打击突然降落到他的头上。首先是祖父周介孚,替亲友向浙江乡试的主考官行贿赂,被关进了杭州监狱。周介孚入狱的第二年,鲁迅的父亲周伯宜突然吐血,一病三年,终于在鲁迅十五岁那一年,留下寡妻和四个孩子,撒手归天。 祖父入狱,断了官俸,还要不时往狱中送钱;父亲请的都是城里有名的中医。最后,周家弄到不断去跨当铺的高门坎的地步,败落也就相当彻底了。,(3)青年时代。 十八岁,鲁迅求学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和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21岁)鲁迅到日本学医,想用新
3、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当时,日本的国力正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日本报纸就公然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 他一到东京,就剪掉了辫子,除去那奴隶的可耻的标志。接着更沉入“如何救国”的庄严的思考。 1906年,受到“幻灯片”事件的影响,其中,茁壮而麻木的“看客”给他留下了终身不灭的印象,遂“弃医从文”,立志改变人的精神,致力于批判国民性。在与
4、许寿裳、周作人等筹办新生杂志因经费等原因而失败后,一方面翻译外国小说,与周作人合译有域外小说集(1、2),一方面介绍西方的哲学、文学思想,著有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 1909年(28岁)回国,在浙江当中学教员,讲授化学、生物学等课程。1911年开始小说创作,最早的作品是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怀旧。,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熟读全文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七斤剪了辫子后引起的风波。,本文仅仅只描写了这一场风波吗?,再读课文、熟悉内容,风波有:,九斤老太与六斤,九斤老太与七斤嫂,七斤与七斤嫂,赵七爷与七斤、七斤嫂,七斤嫂与八一嫂,赵七爷与八一嫂、众人,(
5、豆子),(孩子),(辫子),(辫子),(辫子),(辫子),真正引起本文轩然大波的是辫子,我们猜测一下作者选择辫子的原因?,辫子是本文的线索。,一条辫子折射出一个时代,一个村庄照出整个中国,作者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示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深刻的社会矛盾。,精读课文、赏析情节,我来当导演:,我会挑选哪段场景,会给这部小话剧起个什么名字?,剧名是:,场景是:,精读课文、赏析情节,我来做演员:,文中的哪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我扮演他,我会怎样让这个人物的形象更丰满?,扮演的人物是:,对这个人物的理解是:,我理解的依据是:,我将给他设计的动作或台词:,抓住要素、欣赏小说,自读教材161页谈谈小说欣赏,
6、根据所说的方法来分析本文。,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故事情节、人物。,抓住要素、欣赏小说,环境:,(以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为例),开头描写的作用:,一、描绘了一幅江南农村的风俗画,点明了风波发生的时间、地点。,二、表现农村中一幅停滞、落后的画面。,临河土场上蚊子的猖獗,农家就餐的简陋节省习俗,吃食的单调粗糙等等描写,说明辛亥革命没有给农村带来变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突出了主题。,三、以静衬动。,四、点明故事的历史背景。,抓住要素、欣赏小说,环境:,(以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为例),结尾描写的作用:,一、首尾呼应。,二、平淡中寓深意。,三、卒章显志。,交待了故事的结局:风波过去,一切照旧,人们
7、又回到原来平和、宁静、安适的生活中去。,小说的主旨在尾声中得到显示,作者虽然一再描写风波过后土场上一切依旧,这样的结尾含蓄深刻,发人深思。,抓住要素、欣赏小说,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皇帝坐了龙庭又要辫子,七斤的辫子却被剪了。,赵七爷来向七斤“细说”辫子的重要性。,人们对没有辫子的恐慌。,皇帝不坐龙庭,辫子不重要了。,尾声:,一切“照旧”。,(灾难的开始),(灾难的结束),预示着更大的灾难:,社会更加黑暗、愚昧、落后。,抓住要素、欣赏小说,小说的人物:,七斤:,愚昧、落后、麻木、胆怯、本分而毫无觉悟的农民典型。,七斤嫂:,落后、愚昧、自私、生活在浑浑噩噩的不觉悟状态之中。,
8、九斤老太:,是老一代保守思想的代表人物,对周围社会景况的变化既不关心也无从感知。,村民:,是一群不觉悟的,自私、冷漠、势利、封闭的人。,赵七爷:,是文中唯一的反面人物。他顽固守旧、不学无术、外强中干、时刻梦想复辟的遗老,是封建复辟势力在农村的代表。,(勤劳、敢于反抗、乐于接受新事物),抓住要素、欣赏小说,小说的人物:,由以上人物性格的分析,我们来猜测一下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再如他的小说中还有很多人物也是如此,如:, 中的_, 中的_, 中的_,故乡,中年闰土及父亲,阿Q正传,阿Q,药,华老栓,小说主题的探讨,本文以张勋复辟的闹剧为背景,围绕船夫七斤辫子的有无引起的一场
9、风波,反映了辛亥革命并没有革掉农民头脑中的封建观念,农村存在着帝制复辟的思想基础,从而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课文小结,本文以小见大,以一条辫子突显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其中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一、典型事物的选择。,二、特定环境的描写。,三、完整多变情节的的铺叙。,四、讽刺手法的运用。,思考:文中还有哪些类似辫子的东西?,课堂练习,综合阅读鲁迅自传、论鲁迅和有的人三篇诗文,回答问题:,一、读鲁迅自传找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有关内容。,二、读论鲁迅回答,为什么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三、从论鲁迅中找出与“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关内容。,课堂链接,一、课内听孔乙己的朗读录音。,二、课外自己朗读药。,试分析以上两篇小说的人物和主题。,心得交流,学习了风波及链接材料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今天我们又应当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