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 朱 元 思 书,吴 均,制作者:袁安,目 录,课文朗读,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字词解释,文析板书,课文译文,写作特点,比较阅读,随笔赏析,自我检测,历代名句,文体常识,页末,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自糼聪慧好学,撰齐春秋,未完而死。擅长诗歌、散文,文体清拔,时人效之,号“吴均体”。著作大多散失,留世之作主要是一些短札,如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返回,写作背景,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动荡,经济蕭条,统治阶级贵族生活荒淫奢侈,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在文学方面表现为轻靡腐烂的形式主义文风。 吴均曾官至奉朝请,但后因撰写齐春秋未成,便被梁武
2、帝罢黜。,返回,与朱元思书 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pio)青白色,轩(xun) :高处 邈(mio)远处。作动词。(形容树)往高处和远处伸展。,湍(tun),甚:比、还、,长久不停地叫。转通“啭”,鸟叫声.,鸢(yun) :一种凶猛的鸟,戾(l) :至。比喻
3、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窥(ku) :看到,返:通“返”,从:顺,随。,凭借(高峻的)山势。,筹划,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偶尔,若:好像。奔:飞奔的马。,与前文的“不穷”同义。,行文思路 写景状物 感知角度,富春江美景,( )水 ( )山缥碧 寒树 负势竞上千丈见底 互相轩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甚箭,若奔 千百成峰,异,奇,总:,分:,静,动(比喻),景,情:,视,听,( )者,望峰息心;( )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对富阳至桐庐一带风景的喜爱,抛弃世俗功名利禄,息心忘返,消极避世,陶醉其中),追写寒树,(文眼),经纶世务,鸢飞戾天,泉
4、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返回,绿:,深:,清:,急:,险:,奇:,密:,比较阅读 此文与三峡有哪些相似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见不以疾也。,猿则百叫无绝,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返回,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写富春江总的特征:奇山异水;后分别写了水之异(水的绿、深、清、急)以及山上的寒树(山的险、奇、密)和山上的泉声、鸟声、猿声、蝉声等来表现山之奇。,2、
5、运用了比喻、夸张、摹声等修辞手法,光与声的映衬;动与静的结合;视与听的感知。使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淋漓尽致。,3、在语言上,多采用四、六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如行云流水一般。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返回,如烟的云雾随风而逝,一切都变得十分明净,天空和山川仿佛变得如同样的颜色。我乘舟顺流而下,随意(向东向西)飘荡,看到从富阳到桐庐一带一百多里的风光,觉得那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奇异山水。 那里的水都是青绿色,似乎有千丈深,却能直视河底,看!那鱼儿在细小的石头上游来游去,毫无障碍,非常清楚。仰望上头,只见那急流而下的湍流比箭还快,(撞到石头上)所激起的浪花像奔跑的骏马。两岸的高山都长着
6、参天大树,让人顿生寒意。树沿着山势争着向上生长,相互向高处或远处伸展,好像争着指向天空,或千或百形成连绵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击打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唱着宛转的歌曲,相互应和着;山上传来低沉无穷的蝉鸣和悲哀不绝的 猿啸。参天横贯的大树在上面遮挡着太阳,虽是白天却(让人觉得)好比是傍晚,树枝稀疏交错但偶尔也能看得见阳光。,返回,文 译,骈体文 骈文,又称“骄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骄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
7、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返回,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回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