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理:2.1《地质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ppt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4664936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2.1《地质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2.1《地质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2.1《地质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2.1《地质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2.1《地质灾害》课件(鲁教版选修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第一节 地质灾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其相关概念。 2.简述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 过程与方法: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结合地图说出世界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灾害发生时的一些求生技能。,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汶川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灾害类型是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由地震引起的。 什么是地震?地震结构是怎样的?,一、地震灾害,1地震概述 (1)

2、定义: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结构:,地震结构,在图中找出: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 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3)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地震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地震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来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根据上面两个定义填下表。,震中,(3)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地震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地震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来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根据上面两个定义填下表。,距离震中远近不同,地震的烈度也不同,小

3、 大,2地震的类型和机制 (1)按照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按照成因机制: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 发地震。,3地震发生过程地震波分为横波(也叫S波,只在固体中传播)和纵波(也叫P波,气、液、固三态均可传播),前者传播较慢。,知识拓展延伸 (1)当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的人们感觉大地如何震动? (2)在湖中小船上的人有什么感觉?,(1)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感觉到左右晃动。 (2)只有左右晃动。,2008年9月8日8时许,山西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新塔公司选矿厂的尾矿库发生垮坝,宽约600米,长约3公里泥石流将下游的一个农贸集市和

4、两个村子的部分房子冲跨。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008年9月10日17时许,已有128人在事故中遇难。,我国西南地区的滑坡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1定义: (1)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2发生机制: (1)滑坡: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 (2)泥石流: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3.发生过程: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课堂小结,一、地震灾害 1地震概述 (1)定义(2)地震的结构(3)震级和烈度的区别 2地震的类型和机制 (1)按照震源深度: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2)按照成因机制: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 3地震发生过程 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1定义:(1)滑坡;(2)泥石流 2发生机制:(1)滑坡: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2)泥石流: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3.发生过程:,再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