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痛风病的症状及饮食痛风()是一 组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是种古老的疾病,也是近年来的一种多发病,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痛风病是先天遗传基因(体质)的及后天饮食环境两个因素共同造成。若有遗传痛风体质,加上饮食过度,则容易引发痛风病。尿酸过多是痛风病的起因。尿酸是嘌呤(Purine )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过高也不一定马上会得痛风。一般来说,尿酸值愈高或持续时间越久,越容易得痛风病。过多的尿酸容易形成尿酸纳结晶,沉积于关节及附近软组织部位,引起全身关节,特别是指、趾、腕、踝、膝关节红肿疼痛。首次发病常侵犯一个关节,以脚趾关节居多,疼痛难以忍受,尤其每一百 CC
2、血中尿酸持 续超过九毫克者,有 7090的机会得痛风。在发作的起因中,多因平素过食膏梁厚味,啤酒最为常见,约占 60,海产食品约占18,动物内脏食品约占 14,其他食品约占 8。痛风虽然表现在关节,却属于全身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严重时甚至连走路都有困难。长期下来通常会引起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肾脏病变、形成“痛 风石” 、肾结石等并发症。痛风病人的肾脏很容易发生病变,大约有 1/4 的肾脏病变和肾结石患者最终死于尿毒症。痛风病好发于成年男性,男女发病比例是 20:1。病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最常见的是 40 岁以上的中年男人,近十几年来,有年轻化倾向。通常一次只一个关节,但少数会波及整个关
3、节。大拇趾基部为最常发作的关节,有5070的病人为第一发作部位。其次为足背、足踝及膝关节,偶尔手部关节也会发作。身体任一关节均有波及可能。中医认为痛风一病,虽属痹症,但其疼痛 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别于一般痹症。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邪2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瘀痰阻而致。(1) 湿热痹阻: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与湿相并,合邪为患,或湿热之邪侵袭筋络,或风湿寒邪郁而化热,痹阻经络关节,或素有内热复感风湿寒邪等,致使风湿热邪留恋于肢体、经络、关节,闭阻不通而为热痛。朱丹溪格至余论? 痛风论曰:“彼痛风 也者,大率因血受 热,已自沸 腾,
4、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 ”金匮翼:“脏腑 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 风湿寒之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痛痹,火翁然则闷也。 ”顾松园医镜:“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 ” (2)血瘀痰阻:多因风湿寒热之邪留着关 节经络日久,寒邪凝滞,湿邪阻痹,热邪煎灼津液;或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而瘀阻等。致使肢体、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深入筋骨,停留关节骨骱,固结根深,难以逐除,痰瘀胶结,痹阻加重,疼痛剧烈,关节僵硬变形而成顽痹。 (3)肝肾亏虚:多因正气不足,肝肾亏
5、虚;或外感风湿寒热之邪,日久不愈,耗气伤精,累及肝肾。肾主骨藏精,肝主筋藏血,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筋骨不利,而发为痹。总之,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外感风湿寒热之邪,留而不去;或血瘀痰阻;或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经络、关节闭阻,不通则痛。西医认为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 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了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积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除少数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遗传性疾病外,大多数尚未阐明。继发性痛
6、风的病3因可由肾脏病、白血病,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本病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妇女,男性多于妇女,男女之比例约为 20 比 1。痛风的临床表现痛风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 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除少数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遗传性疾病外,大多数尚未阐明。继发性痛风的病因,可由肾脏病、白血病、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本病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妇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根据本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
7、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 ”范畴。 医学准 绳六要 痛风:“痛风,即内经痛痹” 。血证论“痛风,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曰痹证”。痛风病发作时往往剧痛难忍,严重时连走路都有困难。典型的发作是在下肢单一关节(大拇趾基部最为常见)无缘无故突然轻微肿痛,起初不以为意,或以为是扭伤。入夜后疼痛加剧,即使棉被也无法承受。往往不能成眠。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仅有尿酸持 续或波动性增高。从尿酸增高到症状出现时间可长达数年至几十年,有些终生不出现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一般最终 5%-12%的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 2、急性痛风关节炎:典型的首次发作常在夜 间突然发病因足痛而惊醒。疼痛高峰在 2
8、4-48 小时,如刀割或咬噬状。关节周围及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或周围震动。初为单关节炎,以拇指、大脚趾多见,其次顺序为足背、跟、膝、腕、指、肘等关节。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作。关节红肿热剧痛和活动受限,可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容易被误诊为蜂窝组织炎或4丹毒)。一般在三天或几周后可自然缓解。此时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可出现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特有的症候。开始痛风与炎症发作间歇可达数月或数年,但以后发作越来越频繁,症状越来越重,侵犯的关节也愈多。受寒、劳累、饮酒、食物过敏或吃高嘌呤食物,感染、创伤和手术为常见诱因。 3、临界间痛风:两次痛风发作的间歇期称 为临界间痛风。多数病人
9、第二次发作是在个月至年之内。发作次数逐渐增加,常为未治疗的病人,呈多关节性,在多关节发作者中约 80%累及下肢关节,但同时累及两足者罕见。在次期间通常无症状,关节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4、慢性结石性痛风:从痛风首次发作至 显著性痛风石出现的平均时间为 11年。痛风石最典型的沉积部位是耳轮、脚趾、指间和掌指等处,可因尿酸盐沉积增多而增大。关节会因痛风石增大,关节结构及软组织破坏,纤维组织及骨质增生而导致畸形和活动受限。关节畸形表现为以骨质缺损为中心的关节肿胀,无一定形状但不对称。痛风石上的皮肤多紧绷光亮而菲薄,可形成溃疡且有类似于白垩或面糊样的白色物质挤出,所形成的溃疡不易愈合,但继发感染少见,有
10、效治疗可改变本病的自然发展规律,早期如能防治得当,病者可没有本期表现。 5、肾结石:痛风患者肾尿酸结石的发 病率为 10%-25%,若每日尿酸排出在1100 毫克以上时,或血尿酸=13 毫克/分升时,尿酸结石发生率大于 50%。临床特点有:肾绞痛和血尿。长期慢性尿路感染,随治疗时轻时重。尿内有形成分不多,长期蛋白尿。部分患者有排砂和关节痛,或炎症史。长期酸性尿。可有家族发病史。 6、肾病变:为尿酸盐在肾间质组织沉淀所致,病情 为慢性经过,病者会有间歇性蛋白尿、高血压、尿素氮升高。晚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痛风的种类 5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大 类。原发性痛风除少数由于遗传原因导致体内某
11、些酶缺陷外 ,大多病因未明 , 并常伴有肥胖、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继发性痛风主要因肾脏病、血液病等疾病或药物含嘌呤类食物等所致。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 肿瘤、慢性 肾功能不全。此外,酗酒、 铅中毒、钵中毒及乳酸中毒等也可并发继发性痛风。友情忠告:经常性的参加医学检验将疾病尽早控制。 防痛风病要忌的饮食因素(1)不要吃富含 嘌呤类物质的食物: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来的,因此痛风病患者不要吃这类食品,以免诱发痛风病。富含嘌呤的食物有:各种动物内脏、肉类汤汁、各种肉食、骨髓、海鱼( 特别是风尾鱼、沙丁鱼等) 、虾、蟹、海
12、菜;各种豆类(特别 是豌豆) 、花生米、菠菜、菜花、蘑菇、糙米、粗面粉、全麦片等均 应禁止食用。 (2)控制蛋白 质及脂肪的摄入:痛风病与肥胖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所以,积极地 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对于预防痛风发作,有着积极地意义。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的碱性素食为主,可以多吃一些含嘌吟较低的奶类和蛋类。痛风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公斤体重每日 0.81.0 克以下。脂肪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 60 克以下,禁止吃动物油。 (3)多饮 水和忌辛燥刺激食物:痛风病患者在平时应注意多喝水,不要等渴了再喝,这样有利于尿酸的排出。因为烟、酒、浓茶、咖啡、辣椒等食品可以诱发或加重痛风,应禁止食用。 痛
13、风病饮食食疗方痛风患者对饮食一定也要有所讲究,但痛 风患者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吃,像蔬6菜水果类则多吃无妨,以下也介绍两道有助于痛风患者的食疗方:一、薏仁粥取适量的薏仁和白米,两者的比例约为 三比一,薏仁先用水浸泡四、五个钟头,白米浸泡三十分钟,然后两者混合,加水一起熬煮成粥。二、冬瓜汤取冬瓜三百克(不连皮),红枣五、六颗 ,姜丝少许。先用油将姜丝爆香,然后连同冬瓜切片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及适量的调味料煮成汤。痛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脑力劳动者。因此,每年做健康检查时,要注意检测血液的尿酸浓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痛风患者宜戒酒。 痛风的症状 大多数痛风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急性痛 风
14、性关节炎。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多发生于下肢小关 节,特别是第一趾跖关节。而且,常在夜间突然发病,患处关节局部红肿、剧烈疼痛,对温度、触摸、震动极为敏感。 痛风发病急骤,消退也快,可在一周左右自行 缓解。由于这种关节炎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所以一般不伴有发烧,使用抗菌素治疗无效。 痛风易复发,反复发作后,可累及多个关 节,并导致关节畸形,还可引起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少数患者以肾结石起病,可有腰痛、血尿等症状。 10 大饮食原则 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 应遵守饮食原则如下: 1. 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 减轻体重。不过,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15、。 2. 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 73. 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 公斤体重应摄取 0.8 克至 1 克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4. 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 20%至 25%以内。 5. 大量喝水,每日应该喝水 2000ml 至 3000ml,促进尿酸排除。 6. 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 2 克至 5 克以内。 7. 禁酒!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 8. 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
16、料。 9. 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患者禁食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等。 10. 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痛风的临床表现 痛风在我国过去认为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西方成年人中为0.51% 。因关 节炎就 诊者 5%为痛风,而特 发性高尿酸血症为 520% 。男性多见,好 发年龄 3040 岁,约 50%有遗传家族史。国内浙江医院报告 40 例中 39例(97.5%) 发病于 50 岁以后。多见于肥胖、脑力劳动者。发病似与啫酒、盛餐、过敏体质有关。女性痛风仅占 5%,多数在更年期后发病。 痛风主要分以下
17、几个阶段: (一)无症状期 这一阶段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远较痛风为高。美国统计为 13.2%。高尿酸血症的上限男性为 417molL-1,女性为 357molL-1。儿8童期血尿酸盐的均值是 214molL-1,在青春期后男性开始增高,而女性尿酸增高主要在更年期后。无症状期仅有高尿酸血症,而无关节炎、痛风石、肾结石等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例,急性痛风的发作在持续高尿酸血症后 2040 年,其1040% 患者在第一次痛风发作前有过一次或数次肾绞痛发作史,也可有肾功能损害如蛋白尿、血尿,显微镜下白细胞尿。但诊断痛风应有尿酸盐沉着和组织炎症反应,而非仅有高尿酸血症及/ 或肾结石。大部分病
18、人终生停留于高尿酸血症,仅小部分发生临床痛风。如未作实验室检查,往往漏诊。 (二)急性期 以急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第一次发作在大足趾的跖趾关节者占 60%。 (1)促发因素 85%患者能找到促发因素,如饮食如度、局部外伤、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受冷潮湿、过度激动、感染、外科手术及某些药物应用(如丙磺舒、利尿剂、皮质素、汞剂、酒石酸麦角胺)等。 (2)前驱症状 第一次 发作较为突然,以后 发作时 70%患者有前驱症状。如局部不适感、下肢静脉曲张、头痛、失眠、易怒、疲劳、不能胜任工作、腹胀、嗳气、便秘或腹泻、肾绞痛发作等。 (3)急性关节炎 第一次 发作多数起始于凌晨 12 点钟,94% 在单个关节
19、,累及下肢达 9598% 。远端关节占 90%,半数以上患者第一次累及大足趾的跖趾关节内侧面,极度过敏,盖上层被褥即可有疼痛感,往往夜间突然发作而痛醒。局部有红、肿、痛、 热 、静脉曲张,触之痛剧,向下肢放射,至白天可主诉好转,但局部体征反而加剧。第二天凌晨疼痛重新加剧,局部皮肤由红色转为紫蓝色,有凹陷性水肿。一般持续 320 天左右,症状渐渐减轻,局部体征好转,肿退,皮肤出现皱纹、脱屑。全身情况和局部体征发展平行。一般体温正常或低热,但也可高达 39以上,伴有寒颤、全身不适、头痛易怒、心动过速、腹痛、肝脏肿9大、明显多尿,尤其在急性期发作后。尿尿酸在发作前数天降低,发作末期明显增高,发作停止
20、后进一步升高,然后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发作期血沉增高,一般为 3050mmh-1,偶见 50100mmh-1 白细胞增高伴中性白细胞增多。 (4)病程 如及时给予秋水仙碱治疗。13 天完全缓解,若任其自然发展,则病程延长,但大部分能完全恢复。有 1/10 病人可累及关节,留下不适感。 (三)间歇期 即两次发作之间的一段静止期。大多数病人一生中反复发作多次,某些患者发作一次后从未再发。多数患者发作间隔时间为六个月至一年。少数患者间隔时间可长达 510 年。据 Gutmans 报道,在第一年内复发的为 62%。第 12年复发者 16%;第 2 5 年复发约 11%,第 510 年复发为 4%。7
21、%病人随访 10年或 10 年以上未见复发。在未用抗高尿酸药物治疗的病人,发作次数渐趋频繁。病程越是晚期,常累及多关节、病情重,持续时间长、缓解慢。在间歇期仅根据病史和高尿酸血症疹断比较困难,但抽取跖趾关节液体,如能找到尿酸盐结晶,有助于诊断。 (四)慢性期 慢性期的主要表现为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尿路结石及痛风性肾炎。 (1)痛风石 由于尿酸沉积于结缔组织,逐渐形成痛风石。过程隐袭,小的仅能触及,大的肉眼可见。痛风石出现的时间在发病后 342 年。平均出现时间为 10 年。少于 5 年有痛风石者少见。10 年后约 1/2 患者有痛风石。以后逐渐增多,20 年后只有 28%无痛风石。下肢功能障碍
22、达 24%。尿酸沉积于关节内和关节附近,与血尿酸浓度密切有关。出现的部位按频率依次为耳轮、手、足、肘、膝、眼睑、鼻唇沟。比较少见的部位尚有脊椎关节、心肌、二尖瓣、心脏传导束及咽部等。初期形成的结石较软,表皮红色,内含乳白色液体。其中有尿酸钠结晶。10数周内,急性症状消失,形成肾硬痛风石,并逐渐增大,使关节受到破坏,关节强直,畸形,关节活动受限。痛风石可以溃烂,形成瘘管,化脓较罕见。 (2)慢性关节病变 经过 1020 年演变,累及上下肢诸多关节。由于痛风石的不断增大增多,软骨及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尿酸盐沉着,纤维增殖,骨质破坏,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可出现假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样关节,使功能完全丧失。
23、(3)肾脏病 痛风的肾脏病变可分为尿酸盐性肾脏病和尿酸性肾脏病。它们的发生与长期高尿酸血症有关。 尿酸 盐性 肾脏病变 :慢性肾脏病变是痛风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占痛风患者的 2040%。临床表 现有两种类型: 一是以 肾小球病变为主,即所 谓痛风性肾炎。这 些患者的间质损害相对较轻,平均发病年龄 55 岁。在急性痛风发作后1525 年多见,也可见于痛风发作前。早期的表现为间歇性微量蛋白尿。浓缩功能减退是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表现。1/3 患者伴高血压,最后导致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第一次就诊有时难以决定痛风与肾炎之间的因果关系。但以前的痛风性关节炎病史能提示痛风属原发性。慢性肾炎罕见能引起痛风,但可加
24、重原已存在的痛风。其机理与传统的观点有别。最近认为一是由于尿酸盐的沉积损害了亨利攀上皮及其周围的间质组织,同时伴有肾小球毛细血管玻璃样变性及较大血管中层内层的增生。从间质得到的晶体,经 X 光衍射分析,证实为尿酸盐(而非尿酸)结晶。痛风者高尿酸对肾脏的损害已得到公认,但并非肾脏损害的唯一因素(甚至并非主要因素)。痛风病人中常见的共同存在的其它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铅中毒、缺血性心脏病,原已存在的隐性肾脏病变)可能在痛风性肾炎中比尿酸更起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老年痛风患者;二是由于间质性肾脏病变。这 一类肾小球损害相对较轻,可有反复尿感,白细胞尿,病程相对长,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此可能与尿酸盐阻塞肾小
25、管有关。 11尿酸性 肾脏 病:也可分为争性尿酸性肾肘病和尿路结石。前者由于严重高尿酸血症。一次大量的尿酸沉积于集合管和输尿管,引起尿闭,急性肾功能衰竭。这类 病可见于痛风患者中嘌呤代谢明显增加者,剧烈运动和癫痫大发作后。但更多见于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病人的核酸代谢加速,尤其同时进行化疗(细胞毒性药物)和放射治疗,加速了细胞破坏,更增加肾的尿酸负荷,使尿酸排泄增加 35 倍。在化疗过程中,病人因厌食、恶心、呕吐以致脱水,因而造成高浓缩低容量尿。同时因为有酸中毒,使尿酸沉着于集合管,而阻塞了管腔。该病的发生与尿尿酸(而非尿酸盐)排量相关。最后导致近端肾单位扩张,小管上皮变性。动 物实验证实了上述
26、观点。临床表现和诊断:高尿酸血症患者,平均血尿酸盐为 1190molL-1(7142140molL-1)、最高记录4760molL-1。有少尿或无尿及氮质血症。如有尿,则在尿中可见结石或大量尿酸结晶,尿中尿酸/肌酸大于 1。而其它原因肾衰则小于 1。后者结石在痛风病人中比较常见。在一般人群中尿酸盐结石的发生率为 0.01%,而在痛风病人中尿酸盐结石为 1025%。较健康人群大 1000 倍。在痛风病人,每年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为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则为 0.2%。尿路结石的发生率与血尿酸浓度及尿尿酸排泄相关。当血尿酸774molL-1,则尿路结石的发生率达 50%。有 40%病人尿路结石出现先
27、于痛风。少数病人结石的发生先于痛风 10 年。结石的化学分析证实 7080%为纯尿酸结石,其余为尿酸盐及草酸盐混合结石、纯草酸钙或磷酸钙结石。出现结石的平均年龄 44 岁,比初次痛风发作年龄迟 2 年。在继发性痛风尿路结石的发生率较高,如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统计可达 42%。相反,铅中毒痛风患者尿路结石罕见。机理是有促使尿酸结晶形成的因素,尿尿酸量增多,pH 低,尿液浓缩,尿的质和量改变,均可影响尿酸的溶解度。尿酸是弱酸, (pK5.75),在尿pH6.75 时,91%呈尿酸盐形式存在。尿 pH4.75 时 91%以尿酸形式存在。尿酸的12溶解度较尿酸盐低(pH6.82 时,尿酸 盐溶解度比尿酸
28、大 10 倍)当 pH 降低,大量以尿酸形式存在时,就出现尿酸的过饱和。高有机质核心存在即可形成结石。当尿 pH5.55.7,尿中尿酸总是呈过饱和状态,特别是在应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可以使尿中尿酸增加,而导致尿路结石形成。约 16%结石是在应用促尿酸排泄药物以后发生。结石的产生是在用药的早期,因此,应投予碱化尿液的药物(如碳酸氢钠),增加入水量等预防措施。 继发性痛风的临床表现: 以高尿酸血症为主,痛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被原发病所掩盖,大多继发于肾脏病、高血压和骨髓增殖性疾病。尤其是白血病和淋巴瘤。由于病程短,痛风的临床未及表现。由于核酸代谢旺盛,或排泄受阻,所以血尿酸往往较原发性痛风为高
29、。 痛风的并发症: (1)肥胖常见 体重平均超过标准体重的 1030%。 (2)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中 250%有糖尿病,痛风病人中糖耐量减退者占774%, 有 临床糖尿病表现者一般为型糖尿病。 (3)高血脂 痛风病人中高甘油三 酯达 7584% 。在高甘油三酯病人中,高尿酸达 82%。 (4)高血压 在未经 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中, 2238% 有高尿酸血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中的高尿酸发生率。在高血压病人中,痛风的发生率为 212%,血尿酸盐浓度与肾血流量及尿酸盐清除成反比。因此,高血压伴高血压尿酸可能与高血压病人肾血流量减少有关。 (5)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病人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高尿
30、酸血症看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3从上述统计数字看,痛风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似乎相关,但根据性别、年龄、体重矫正后,二者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似乎在高尿酸血症病人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高尿酸血症和动脉硬化。 痛风的诊断 典型的痛风容易诊断。有痛风素质,家庭史,常见于下肢远端的跖趾齹内侧面,半夜发作,剧痛,白天好转,秋水仙碱有特效。尿路结石史,高尿酸血症和高尿酸酸尿症。慢性痛风的诊断依据是病史和痛风石,但很少有痛风患者均有上述症状。可采用下述诊断标准: (1)血尿酸男性417molL-1;女性357molL-1。 (2)有痛风石。 (3)关节内找
31、到尿酸钠结晶或组织内有尿酸钠沉积。 (4)有两次以上发作。 (5)有典型的发作突然起病,夜剧昼缓,局限于下肢远端。 (6)秋水侧碱治疗 48h 内缓解。上述标准中有两项符合即可诊断为痛风。 痛 风 治 疗 与 调 养 ( 20 问 )1、确诊为痛风后该怎么办?一旦被确诊为痛风,首先应该到综合性医院的痛风专科就诊,做适当的检查,来找出痛风的原因及是否有相关疾病。临床上痛风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痛风原因去除之后尿酸值通常会回复正常。而原发性痛风则找不到原因,并且占绝大多数。其次是与医师讨论何时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只要长期耐心接受专科医师14的治疗,预后是良好的。即使痛风发作也不用担心,
32、目前已有效果非常好的药物治疗痛风。关键是要坚持正规治疗和坚持随访,千万不可迷信电线杆上的“医生”。痛风是一种比较容易治疗的疾病,但这是建立在有专科医师指导和合理治疗的基础上的。如果长期误诊或不正规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广泛形成、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痛风性肾病、肾功能不全和尿路结石等多种并发症。疾病晚期往往失去了痛风治疗的最佳时期,治愈的难度会大大增加,有时甚至临床症状也难以控制。但如果早期进行合理治疗,一般均能得到良好康复,极少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发达国家痛风己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但国内巨大痛风石还很常见,甚至发生残废,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误诊漏诊和不正规治疗外,无其他原因可解
33、释,也使我们专科医师感到痛心。2、治疗痛风的总体原则与目的是什么?痛风治疗的总原则是: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水份摄入,规律的生活制度,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随访复查。痛风治疗的目的是:(1)减少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纠正高尿酸血症。 (2)阻止痛风急性发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发作次数。 (3)防治痛风石、痛风性肾病与痛风性尿路结石。 (4)防治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 (5)科学地进行健康指导,提高生活质量。3、痛风的治疗措施主要有哪些方面?痛风治疗要个体化和分阶段,在痛风的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也不尽一样,包括:(1)一般治疗:饮酒必须限制, 尤其
34、是啤酒和葡萄酒。应采取低嘌呤和低脂饮食。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碱化尿液可选用苏打片。适当锻练,避15免超重与肥胖。(2)初期关节炎发作的治疗:在痛风发作时,治疗目的是控制发作。所以止痛为主。可采取的措施有让受累关节停止活动和服用医生建议的抗痛风药。最快在 24 小时内可以控制痛风发作,最迟一般来说不超过 2 周。但有广泛痛风石者治疗难度较大。有关节炎发作先兆时即可用药治疗,痛风关节炎发作时可选用能迅速控制炎症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有英太青、芬必得、瑞芝利、戴芬等)、秋水仙碱和强的松等。例如服 0.5mg1mg 秋水仙碱或 12 片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果有关节炎严重发作,药量可适当增
35、加。若进入恢复期,可减为小剂量。关节炎发作完全控制后即停用止痛药。(3)控制尿酸的初期治疗:约需 36 个月。痛风性关节炎平息后,进入间歇期,此时就要控制高尿酸血症。但为了防止开始治疗时血尿酸的突然下降诱发转移性痛风关节炎发作,先用较小剂量,逐渐增加到足量,血尿酸达理想水平后再减到维持量。(4)控制尿酸的终生治疗:控制尿酸的初期治疗 6 个月以后。由于高尿酸血症不用药物治疗一般不会下降的,只有坚持服用才能血尿酸保持在正常水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需要终生治疗。但随着长期的治疗,体内尿酸池也会不断减少,此时药物剂量需由专科医师的指导。(5)慢性关节炎期及痛风石的治疗:进入慢性期的病人大多数是没有
36、得到早期治疗或不正规治疗造成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治疗原则仍然是避免关节炎反复发作和保护关节功能。(6)痛风性肾病与痛风性尿路结石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是关键,避免有害肾脏的不利因素,防治尿路感染,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合并证。4、饮食控制很重要吗?能否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16痛风饮食控制是治疗痛风的基本治疗措施,这一点医学界没有人怀疑。饮食控制的理论依据是减少饮食中嘌呤摄入量,可以减少体内嘌呤的负荷,有利于血尿酸的降低。严格的饮食控制能使血尿酸下降 60unol/L 左右,24 小时尿中尿酸排泄量减少 1/4 左右,可见饮食控制可使血尿酸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它不能作为痛风的主要治疗手段
37、。因为血尿酸的升高主要来源于内源性生成过多,由外源性食物产生的尿酸只占少部分。一个正常人每日嘌呤摄入总量大约为150mg200mg,而每日体内代谢产生的 嘌呤总量大约为 600mg700mg,远远超过了食物中的来源。大多数情况下,饮食控制并不能完全纠正高尿酸血症。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嘱病人无嘌呤饮食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总的来说,饮食控制只能作为一项辅助治疗手段。饮食控制效果较药物治疗差,是否可以放弃,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因为长期的高嘌呤饮食会使已经存在的高尿酸血症更加严重,会加重和促进痛风的病情进展。另外,如果暴饮暴食会使血尿酸在短期内突然升高,这种血尿酸在短期内的显著波动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
38、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适当的饮食控制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在适度饮食控制下,同时服用降尿酸药物。我们遇到的情况是患者对饮食控制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人过分饮食控制导致营养失衡,反而加重痛风。有的人对饮食毫无顾忌,肉照吃,酒照喝,结果痛风进展特别快。笔者认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给予不同的饮食控制。例如痛风发作时, 应严格控制饮食。如果经过较长时期的降尿酸治疗,血尿酸一直能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饮食控制不需太严格,当然如果有营养医师或专科医师的指导则更好。5、痛风病人饮水应注意哪些事项?17痛风病人要求多饮水,以便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适当饮水还可降低血液粘度,对预防痛风合并症(如心脑血
39、管病)有一定好处。但要讲究科学饮水,合理饮水。以下几点可供参考:(1)饮水习惯:要养成饮水习惯,坚持每日饮一定量的水,不可平时不饮,临时暴饮。(2)饮水时间:不要在饭前半小时内和饱食后立即饮大量的水,这样会冲淡消化液和胃酸,影响食欲和妨碍消化功能。饮水最佳的时间是两餐之间及晚上和清晨。晚上指晚餐后 45 分钟至睡前这一段时间,清晨指起床后至早餐前 30分钟。(3)饮水与口渴:一般人的习惯是有口渴时才饮水,痛风病人应采取主动饮水的积极的态度,不能等有口渴感时才饮水,因为口渴明显时体内已处于缺水状态, 这时才饮水对促进尿酸排泄效果较差。(4)饮茶:我国有许多人平时喜欢饮茶,痛风病人可以用饮茶代替饮
40、白开水,但茶含有鞣酸,易和食物中的铁相结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影响铁的吸收。别外,茶中的鞣酸尚可与某些蛋白质相结合,形成难以吸收的鞣酸蛋白。所以如果餐后立即饮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易造成缺铁性贫血等。较好的方法是餐后 1 小时开始饮茶,且以淡茶为宜。6、体育活动对痛风病人有益吗?如何选择锻炼方式?痛风患者完全可以适当运动。痛风病人大多数有肥胖、超重、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许多病人年龄己在 50 岁以上,心血管功能不是十分健全,故应该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功能。体育运动还有利于维持理想的体重,防止肥胖。所以应将它作为痛风有益的辅助治疗措施。体育运动分无氧运动与有氧运
41、动。无氧运动主要是剧烈的运动,不能长时18间持续进行,不能像想象的那样消耗大量热能,消耗的主要是糖份,几乎不动用脂肪。有氧运动是通过运动中的呼吸,有效地吸入和利用氧气并产生热量的运动。有氧运动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能增强耐力,消耗多余的脂肪,而不积累疲劳。目前还没有专门降低血清尿酸值和预防痛风发作的运动,只能推荐几种最能达到减肥和增强全身耐力的运动。痛风适宜有氧运动,而不适宜做无氧运动。具体的方法如:散步、快步行走、慢跑、健身操、健身舞、自行车运动、游泳等。7、正在用降尿酸药物治疗,为什么还会有关节炎发作?这是一个转移性关节炎的问题,降尿酸药物治疗初期血尿酸水平的急剧下降,可使关节组织释放出不溶
42、性针状尿酸钠盐,使关节腔内的尿酸浓度显著升高,从而激发炎症反应。一般来说,关节内外尿酸浓度的平衡需要 13 个月,待这种平衡基本建立后,继续 用降尿酸药,关节炎极少再发生。很多病人因为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初期有急性关节炎发作而误以为降尿酸药无效,甚至怀疑或否定痛风病的诊断而终止治疗,以致延误病情。8、当血尿酸降至正常后,是否就可以停用降尿酸药物?痛风第一发作以后,如果不治疗会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以后经常发作,病情越来越重。二是以后虽有发作,但不是很频繁。三是以后很少再发作。前二种情况较多见,占极大多数。另外,关节炎发作与内脏损害并不一致,有时关节炎较轻,但内脏损害可能会很重。所以只要有高尿酸血症的
43、存在,就需要坚持降尿酸治疗。而对原发性痛风而言,由于病因未明,引起血尿酸升高的病因难以去除,可以说是终生存在,只要停用降尿酸药物,大多数病人血尿酸又会升高,这对彻底控制病情很不利。合理的措施是血尿酸降至正常后,继续服用维持量的降尿19酸药物。还需定期检查血尿酸以及注意有无肾脏损害和尿路结石,因为痛风肾损害往往是不知不觉的,很容易被忽视,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就为时已晚了。9、秋水秋碱能预防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吗?对这个问题有二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在平时服用小剂量的秋水仙碱(0.5mg1mg/日),可以预防痛风性关 节炎发作,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它不能有效地防止痛风急性关节炎发作。笔者认为,在降尿酸
44、药物治疗早期,秋水仙碱可以预防转移性关节炎发作,使用时间最多 12 个月。除此之外,用秋水仙碱预防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弊多利少。而且秋水仙碱必须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10、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需要作局部处理吗?痛风的发作是白细胞呑噬尿酸盐微结晶所诱发的急性炎症,针炙外治和局部冷敷、热敷等对控制痛风性关节炎帮助不大,但用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药膏外敷有助于炎症的控制,这尤其适用于不宜用内服药或对内服药有禁忌症者。民间医生采用针刺破痛风石挤出尿酸盐结晶的方法不可取。因为痛风石的治疗在没有形成包裹前,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可望使痛风石消退,但这需较长时间。如果已形成包裹,则需手术才能清除。由于尿酸结晶沉积是
45、弥漫性的,针刺皮肤,挤出尿酸结晶的方法是不能彻底清除痛风石的。11、痛风石破溃后应如何处理?痛风石破溃后,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则很难愈合,而且易发生细菌感染。治疗措施包括:(1)保持局部创面的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和消毒液清洗创面,尽可能将结节内的尿酸盐清除干净,可加快伤口的愈合。 (2)因较大的痛风石破溃,范 围广、破溃时间长者,很难自行愈合,需给予手术切除治疗。 (3)如已并发感染,有发热、白细胞升高时,应入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对局20部有脓性液体者需取之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以指导选择使用何种抗生素。12、痛风性肾结石可以用激光碎石治疗吗?激光碎石治疗具有损伤小、无痛苦和
46、简便经济的优点,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效果是很好的。激光碎石治疗的适应证主要包括:(1)结石直径在 20mm 以内,太大的结石不易被激碎。 (2)结石数量以单个为最适宜,数量太多,接受激光量较多,容易造成肾脏损害。 (3)肾功能应正常。13、痛风病人如何检测与调节自已尿液的酸碱度?了解尿液酸碱性,简单的方法是用 pH 试纸,可选用 pH 精密试纸5.07.0,上海试剂三厂生产。标准色带 pH 值分别为:5.4 以下、5.4、5.8、6.2、6.4、6.7、7.0、7.0 以上。用法:将少量尿液放入试管或其他器皿内,然后取试纸一条,浸入欲测之溶液中,半秒钟后取出与标准色版比较之,即得pH 值。一般控
47、制在 6.26.8 之间为宜。如果尿液偏酸性,可口服碱化尿液的药物。常用的有小苏打片和 10%的枸椽酸钾溶液。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尿液的酸碱度来调整用量。14、促尿酸排泄药物能否使肾内结石排出和溶解消失?促尿酸排泄药物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脏排泄尿酸,使尿中尿酸含量增加。所以对已存在痛风性肾病和痛风肾结石的病人是不利的,服用促尿酸排泄药物常需碱化尿液和多饮水,以增加尿中尿酸的溶解度。如果有尿路梗阻和肾孟积水,或饮水量不足造成尿量减少,尿液呈酸性,则促尿酸排泄药物反而有助于肾结石的形成和使痛风性肾病加重。所以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需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病人肾功能必须正常。如果有以下三种肾功能异常的情况,
48、不宜使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1)病人有氮质血症;(2)肌酐清除率低于 30ml/min;(3)肾小球滤过率低于 20ml/min。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别嘌呤醇作为主要治疗手段。2115、痛风病人如何预防肾脏损害的发生?痛风病人最易损害的内脏器官就是肾脏,严重者可发生尿毒症,甚至导致死亡。所以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肾脏至关重要。具体方法主要有:(1)控制高尿酸血症。 (2)积极防治泌尿系统感染。 (3)有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4)避免有损肾脏的药物及造影剂。16、判断痛风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有哪些?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如能达到以下指标,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1)痛风性关节炎不再发
49、作,关节功能及形态均保持正常。 (2)无痛风石和泌尿系统结石。 (3)常见合并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能得到有效控制。(2)血尿酸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最好达在 360umol/L 以下),尿常规和肾功能正常,关节 X 线检查 正常。17、如何预防痛风发作?得了痛风病以后,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具体方法有:(1)首先要节制饮食,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严格戒酒,多喝碱性饮料。 (2)要多饮水以助尿酸排出。 (3)防止肥胖。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寒冷潮湿、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5)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 (6)接受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尿酸,并积极防治合并症。 (7)接受定期随访和定期复查血尿酸。 (8)继发性痛风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病等原发病。18、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痛风有效吗?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对痛风没有治疗作用,但为什么许多患者多有有效的经验呢?这是早期痛风发作常有自限性的缘故。早期痛风发作即使不治疗也会22在数日内缓解,这就易误为是抗生素有效,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