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知识的教育价值.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367945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知识的教育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知识的教育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知识的教育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知识的教育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知识的教育价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探究第 3 卷 2008 年第 4 期论知识的教育价值余文森价值是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属性。知识价值是知识作为客体能够满足其主体需要的属性与功能,也可以说,知识价值所表示的是作为客体的知识与其主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这是一个对知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过程。在我们看来,探讨“知识的教育价值” ,必须对“知识的价值” 、 “教育的价值” 、 “知识的教育价值”这三者的实际所指进行区别。因为这三个方面的价值具有一定的协同性、关联性,而且人们在日常话语中常常交错使用甚至混用,以至于造成诸多歧义。首先,之所以说知识具有价值,是因为它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对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

2、积极意义。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已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智力资源。正如理伯斯(B.Ribes)所言:“那些缺乏知识的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命运操纵在别人的手里,由别人根据自己的利益来任意摆布。无论是对于缺乏知识的个人还是对于缺乏知识的社会团体或人民来说都是这样。成万上亿的人们由于缺乏获得知识的机会而或明或暗地从属于压迫性的统治形式。 ”1这里所强调的主要是知识的一般性、多样性价值,下文将作进一步阐述。其次,之所以说教育具有价值,是因为它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满足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的多种发展需要。一般认为,教育系统对于个人、社会这样两个价值主体

3、的存在与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积极意义,是教育的两项基本价值所在。首先,个体的生存、发展必须依赖于教育,个体所必须具备的适应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只有通过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这一中介才能得以有效的获得,而且高质量的教育会直接而有效地提升个体的创造力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能力,这是教育的个体性价值所在。其次,教育对于特定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是教育的社会性价值所在。具体来说,一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一个并不具有创造性和发展社会能力的自然人,必须经过教育这一“个体社会化”过程之后才能成为一个秉承人类文化成果、具有智慧与力量和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主体,才能成为推动政治

4、、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现实主体,进而使社会存在与发展成为可能。可见,教育的个体性价值(促进人的发展)是其社会性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体性价值的实现,教育的社会性价值也无从谈起。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教育的个体性价值还是社会性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知识的中介作用。同时,作为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根本支点,知识的选择、设计与实施往往直接决定着教育基本价值实现的具体程度。再者,之所以说知识具有教育价值,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知识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阿基米德点” ,教育活动离不开知识,对知识具有绝对的依赖性,没有了知识,教育活动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一点众所周知,它所

5、强调的是知识之于教育活动的依赖性、工具性价值。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在于,知识是个体成长的精神食粮,它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教育的个体性价值得以实现的一个必要条件。这里所强调的是知识之于教育活动的育人性、本体性价值,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所在。这样看来,知识乃是教育实现其自身基本价值的桥梁和杠杆,而知识的教育价值则不过是知识多种价值中的一种特殊(具体)价值而已。下面分别就知识的一般性、多样性价值以及知识的育人性、本体性价值作简要阐释,以便我们对知识的教育价值的实际所指有一个更好的把握。一、 知识的一般性、多样性价值首先,知识是一种控制自然变化、支配社会发展的力量。总体来看,人类对知识的价值性

6、评价活动,总是以对知识的真理性、客观性认识为基础,也就是说,知识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应该是客观真理,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用其指导实践便能够实现既定的目的。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知识具有其天然的认识和驾驭外在世界的工具价值。具体来说, “以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作为对象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更多的普适性,有助于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控制;而以社会历史与人们的精神现象为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更多的个别性、特殊性与情景性,有利于人认识社会、领悟人生、完善自我。 ”2总之,知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其实,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们都一致认同

7、知识在促进人的进化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认识价值” ,这是由知识的本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价值语境中的知识是以真理(度)成分为判断尺度的,它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积极成果,是真理(合规律性) 和价值(合目的性) 的统一。这里,作为真理性的科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在于:“由于知识的创新者、实现者都是人,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本质上所体现的首先是人的存在价值,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这种价值的现实基础和表现形式就是人的实践地存在着。 ”3知识行动化是作为知识行动者的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其次,知识可以作为个体生活的手段和资本。如前所述,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是知识性劳动的结果。众所周知,在信

8、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具备了商品的属性,进而表征为一种具有神奇力量的东西,即通过参与交换可以招徕巨额的利润,进而直接决定着个人、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从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越来越清晰地表征为一种资源、一种财富、一种资本,已经成为各类劳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知识能赋予心灵以理智的形式,给认识者提供进行知觉、解释和判断特定情景的意义框架和概念基础;而职业知识却为人们就业谋生以有效的指导。 ”4这里,知识的价值是凝结在知识产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已经上升为第一生产要素。有人预言,在 21 世

9、纪里,知识将取代权力和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力量。同时,就最日常的现实生活而言,一个没有知识或者说“无知”的人更是极其可怕和不可思议的。这正是个体学习以及学校之所以以传递公共知识为主旨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由此所看到的是知识的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再者,知识作为一种生活的智慧和态度,为人的充分、全面、自由发展奠定了基础。人是一种具有理性的存在者,这是其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根本性特征。在西方哲学传统中,追求知识的生活被视为一种哲学的生活,是所有生活中最好的生活。对哲学家来说,哲学归根到底是一种生活方式,知识是一个人支配自我的力量,其价值在于自我审视和自我把握,即依靠知识来引导生活。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一

10、种不值得过的生活” ,这是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所留下的一句哲学经典。康德也曾经发表过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人是有道德、有理性的动物,道德、理性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点,只有当人在理性的帮助下接受了道德规律,才能真正成为有德性的人。这里,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自我的成长,知识的效果表现于人的内在层面,所强调的是知识的个性化特征及其意义。而这些正是知识的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和信仰价值之所在。二、知识的育人性、本体性价值通过不同种类的知识教学,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内化为新生一代的文化心理素质,并通过指导和训练使受教育者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最早对不同种类知一般来说,判断一个

11、事物有无价值,是看它是否符合个人及社会的某种需要,而判断其价值大小,则看它满足个人及社会需要的程度以及这些需要本身的重要性如何。这里并不否认,知识的价值性还表现在它是主体能力的基础,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必要条件。人掌握的知识愈多,能力愈强。苏格拉底曾说过, “无知是认识自己的唯一途径。 ”相比于古代人,现代社会的知识总量远远大于古代社会。但是,就我们单个人的个体知识而言,相比于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依然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商品的知识,其价值由生产知识过程中所凝结的社会劳动量来决定,这是知识本身的内在价值。知识的使用价值则是知识在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经

12、济价值,它是知识被消费的一种表现,是知识产品投入生产后的价值转移。知识的学术价值,也是知识使用价值的形式之一,表现了它在特定领域中的适用性、创造性。识的育人性、本体性价值问题作出系统探讨的当数斯宾塞,他通过比较各种形式的知识价值,最后宣布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因为它对个人完满的生活价值最大。就不同种类知识的育人性、本体性价值而言,培根也曾经有过极其精彩的表述:“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5我们认为,知识的育智价值、育德价值、育美价值等是知识育人性、本体性价值的最主要表现:首先,知识具有育智价值。之所以说知识具有育智价值,是因为

13、它对个体的智力开发及智慧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知识是人类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是通过众多头脑长期的、反复的、曲折的、深入的思维,并且最后通过人类的一些最杰出头脑的悉心研究和思维才产生出来的。任何知识(真理)不仅反映着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且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它不仅是外部现实及客观规律的反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知识中凝聚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积淀了生产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才华、能力和追求,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新事物的方式亦浓缩其中。 ”6就具体的教育教学而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接受、领会知识本身的内容外,还

14、会主动吸收积淀在知识中的智慧、才能和思维方式等,实现知识内在的育智价值。具体来说,凝聚在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是与个体的学习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的育智价值总是体现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总体来看,为了获得真知,个体的思维必须卷入到知识的原生产过程中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就是智力活动的过程。从知识内容本身的角度来说,学习是知识的智力价值展开的过程;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学习是个体智力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过程。两者结合来说,学习就是将人类(他人)的智慧转化为学习者个体的智慧。可见,学习知识,一方面有助于充实和丰富个体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个体的智力发展。这里蕴涵着知识

15、实现其育智价值的内在机制。其次,知识具有育德价值。知识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且具有丰富的道德因素,体现着人类的道德理想和精神品质。就知识的育德价值而言,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这一命题最为经典。在他看来,知识与道德是统一的,人的一切品德,包括勇敢、公正、正义、慎私、友谊等,如果没有真知识,都可能是恶的,他主张用知识去照料人的心魄、改善人的灵魂,强调通过知识去除人生的愚昧与遮蔽,达成善的品性和高贵的精神。不仅苏格拉底,历史上的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柯尔柏格等教育家都或明或暗地认同这种观点,并都分别作过相关论述。但是,就我国基础教育(德育)发展的实际而言,目前,在探讨知识的育德价值时,人们关

16、注最多、批评最多的却是德育内容与形式、认知与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割裂问题,即将更多的目光用来打量“知识德育”的实际效用问题。所谓“知识德育” ,是指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与习得来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方法上偏重于理论说教与灌输,贯穿于德育过程的是认知、概念、记忆、机械训练等等。这种德育模式遭受最多的批评是,在实践中极易造就明知故犯、言行脱节的空头“道德家” ,造成受教育者“有理想而缺行动、有知识而缺修养、有文化而缺能力、有理论而缺实践” 。我们对此恶果并不否认,也不否认应该把德育的中心引向儿童、引向生活,引向生活中的儿童。但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德育不仅不可能摆脱关于知识的认知性教育,而且可以说关

17、于知识的认知性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形式、基本载体和前提条件。其实,就所谓的“知识德育”的恶果而言,苏格拉底早有阐释。在他看来, “明知故犯”只是表象,而实际上是因为不知不应犯而犯。譬如,一个人之所以盗窃,是因为他认为盗窃是好的,能给他带来好处,尽管在面对法庭时他也会说出“盗窃不好,不道德”之类的话来,但这只是敷衍之词。如果他真的认识到了盗窃不好、不道德,就根本不会去盗窃了。有研究者指出, “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道德认知的提升对道德过程的良性推动具有关键意义。道德认知规导道德情感,没有理性的规导,情感的发展会步入盲目之境;道德认知是道德意志实现的基础,有没有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是判断个体的

18、行为是否成其为真正的道德行为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之,道德是人的一种社会规定性,知识是德育的必要条件,知识教育对于道德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任何时候,正确的逻辑推理和高水平的思维能力与合理的行为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不仅如此,人们探索真理的艰难过程、科学精神以及勤奋刻苦的意志品质等都会在知识中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知识包含着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崇尚真理、热爱生活、追求人生幸福美满的道德情感,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自然可以提高人的精神文化修养,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总之“知识的精神化育价值表现在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而且是人类道德理想、精神品质的体现,人类在

19、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尊重事实、依据事实、反映事实、敢于冲破教条的束缚、批判谬误、破除迷信的科学精神,为人类自由和解放、为维护真理而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谦虚诚实的品格以及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对于知识的学习者来说具有深刻的、能够触及心灵的精神化育作用。 ”8一句话,知识能够充实人生、克服无知和偏见、完善道德人格,而一个人的无知必然造成精神的空虚、思想的偏见和人格的堕落。再者,知识具有育美价值。个体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与教育,才能被真正地激发出来,人们习惯上将这种对个体的审美能力进行教育的活动称为美育。知识具有其陶冶价值,美育离不开知识。知识能

20、够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能力,使人不仅能够发现美、鉴赏美,也能自觉去追求美和创造美,这是知识的育美价值所在。一方面,人类的文化知识是个体审美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任何形式的审美活动都将是空中楼阁而难以展开。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说,美育首先需要智育的参与。一般情况下,审美教育包括审美知识、审美技能、审美趣味与审美精神等多方面内容,而其中审美知识与审美技能显然要靠智育来完成。另一方面,知识本身不仅具有认知价值,也具有审美价值。 “知识不仅是认知的媒介,更是精神态度、价值伦理的载体,传导着人类千百年来对世界的认识,也运载着人类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审美情怀和价值追求。即使认知价值十分明显直接的科学知识,也具有精神培植、人性发展的价值,因为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产物,但人类在探寻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所展现的人的本质力量,能够让人受到心灵的震撼、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