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 步教学目的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2 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反复朗读文章,理解大意,在笔记本上做好词语解释,扫清文字障碍。查找有关写作背景资料,以便对课文有更深入了解。教师: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文章可研讨的方面很多,比如语言,写景,情节等,但一节课时间很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这节课中重点讨论人物
2、,即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讨论过程中立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言,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朗读也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所以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朗读。也即是在朗读中分析人物,在分析人物中有感情的朗读。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预习试朗读课文。提出预习要求1、初读课文后,找出文中生字词、注音、释义,并学会运用。散步(sn) 熬 (o) 咕咕(g) 分岐(q ) 霎时(sh ) 粼粼(lnln) 蹒跚(pn shn) 讷讷(n) 履 (l ) 信服:相信并佩服。各得其所:指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东西;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委曲:(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
3、。书事情的底细和原委。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2、莫怀戚简介重庆作家。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1992 年 6 月) ,小说记录了一个自称大律师的奇人(本是中学教师)依靠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智,将生活中一些法律管涉之外的社会问题层层剥开,如汽车司机戏耍路人、匿名恐吓电话、弃婴收养、金钱婚姻、婚外奸情等问题,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作品中,涉及到大量中外学术理论,包括哲学、医学、心理学、精神学、刑侦学、法医学、社会学、遗传学、伦理学、佛学等等,可见作者之博闻强志。作品描写入情入理,且颇富人情味,
4、可读性很强,在当代推理小说中可谓上品。 主要作品:作品目录:透支时代 陪都旧事 。3、再读课文后,写出自己最强烈的第一印象或感受。4、三读后,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备课堂上交流。二、导入新课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板书课题)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课前预习,扫清了文字障碍,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让大家朗读了课文,相信你们对文章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
5、么我们现在就先让三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一下文章。刚才我们听了几个同学的朗读,现在谁来说说文章讲的是什么事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初春散步,温馨,甜美。这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是透过优美而朴素的语言传递给我们的,所以下面老师将配上动情的音乐给大家再次朗诵这篇散文,希望你们能用心去感受这份温情。三、正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散步一文的线条比较明晰:(1)“ 我” 劝母亲散步;(2) 全家一起散步;(3) 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 决定委屈儿子;(5)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6) 在不好走的地方, “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
6、和儿子。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1)缘由。 (第 13 自然段)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提问:怎么朗读第 l3 自然段?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 对母亲的孝心。提问:试读出第 2 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顿挫。讨论并归纳: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
7、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2)过渡。(第 4 自然段)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提问:怎样描写?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3)人题(第 5 段)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
8、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昂,如有新发现。(4)波澜(第 6 段)提问: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 什么性格?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 ”走大路。表现“我” 爱幼,更尊老。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 、“不过”、“ 一霎时”、“我想”、
9、“ 我想”、“我决定” 、“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 几个层次。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 2 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
10、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
11、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5)一波又起(第 7 段)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
12、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 ”、“摸摸” 、“变了”、“ 还是”、“ 金色”、 “整齐” 、“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 、“那里”、“ 我走,” 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6)收结(第 8 段)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三叙述“我” 的感受。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讨论并归纳: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
13、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 “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 ”、“桑树” 、“鱼塘”、“ 走”、“ 蹲”、“背” 、“瘦”、“ 重”、“胖”、“ 轻”、“慢慢” 、“稳稳”、“
14、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从层次看,“这样”、“ 到了一处”、“但” 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四、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1、首先,看看“我” ,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孝顺,善良的人)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 ”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
15、(“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2、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善解人意,爱护小辈)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板书:母亲:慈爱亲切)3、儿子和妻子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学生小结教师评述:
16、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4、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言教不如身教” ,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板书:妻子:温柔贤惠)(板书
17、:儿子:聪明乖巧)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板书:亲情)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5、句式整齐、对称:A、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B、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C、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作用:使文章的句式有
18、了变化,显得句式丰富,且有韵律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五、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 (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 。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六、作业1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
19、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共 同 点 : 都 是 表 现 三 代 人 之 间 的 亲 情心 理 感 受 的 描 写不 同 点 : 内 容 上 :内 容 上 : 散 步 是 从 正 面 来 写 亲 情 的 三 代 是 从 侧 面 来 描 写 亲 情 的语 言 上 : 三 代 比 较 直 白 , 由 第 三 者 叙 述 散 步 语 言 的 两 两 对 衬 ;语 言 的 意 蕴 美 ; 景 物 的 诗 意 美 。都 是 从 散 步 小 事 写 起 , 从 小 事 出 发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
20、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
21、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2课后练习。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B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1比喻句:2 非比喻句:(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板书设计“我” :孝顺善良母亲:善解人意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乖巧亲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