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一、建立标准体系的原则,1、目的性 理顺关系,理清思路 打好基础,再上台阶 规范管理,指导生产,2、系统性,覆盖: 4M1E人、机、料、法、环 4 流人、物、信息、资金 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全员参与,3、层次性,不是简单的标准文件的集合 上一层次对下一层次的标准起到指导、制约作用; 个性化的标准应在底层共性的标准则上升到上一层 每个子体系中都可能有标准,4、协调性,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 上、下层次的标准 同层次的标准 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 与其他管理体系 与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标准,5、科学性,借鉴先进管理模式的思想理念: 领导作用 系统管理(整体功能) 过程方法(
2、PDCA) 关键控制点(CCP) 合格评定 持续改进,二、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的要求,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首先研究和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 1、企业标准体系表文件组成 结构图 明细表 汇总表(统计表) 编制说明,2、标准体系的组成单元是标准。,(GB/T 13016-1991 2.1)标准定义 3、编写要求 (1)结构图标准体系结构图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推荐采用层次结构 多层结构 层次的多少视技术和管理事项的难易、复杂程度而定 各子体系的层次数不要求相同,(2)明细表,a) 编制明细表应注意的地方:,标准应一一细列出汇编本或几个标准合一 每一子体系内排列应有序GB/T 1.1 6.2.3 宜用
3、Excel 表编数据库、排序、组合、统计 现行有效标准 同一标准不同位置不应重复统计 可以预见到的,将来发展需要的标准,应纳入 规划蓝图 标准名称的填写应完整 其他企业的标准应转化为本企业的标准,b) 标准的编号,应使用统一的编号方法 应能区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GB/T15498 6.2.1 规定:,J 或 1技术标准 G 或 2管理标准 Z 或 3工作标准Q/HY G0052004Q/HY 20052004Q/HY G .年号 顺序号职能分类号门类号企业标准代号,c) “双重编号”与代码(结构号),GB/T 154972003:7.3.4 双重编号便于查找9.3.8 b) 产品标
4、准编号 GB/T 154982003:6.2.3 原则上应赋予企业管理标准的标准编号, 由企业自定,1 20142 1 GB ,200 管理基础标准,201 经营综合管理,2011方针目标管理,2014 财务成本定额管理,20122销售 管理,20113环境方针与目标,207 测量、检验、试验管理,2012市场营销管理,2013 合同 管理,20111企业方针与目标,20112质量方针与目标,2015 人力 资源 管理,20114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目标,2 0121 经营 管理,20123 物资 管理,20141财务 管理,20142 成本 管理,20143 定额 管理,标 准 体 系 明 细
5、 表,序号 代 码 标 准 号 标准名称,3 20142 3 Q/YH G522003 半成品成本管理与核算,2 20142 2 ,(3) 汇总表,反映出标准构成、数量、水平、状态,(4)编制说明,编制体系表的依据及要达到的目标 体系表的编写规则、查找使用方法 与国家标准规定的差异及原因与企业实际生产、服务的符合性 结合汇总表统计数据,分析现有标准体系与国外或国内同行的差距,明确今后标准化工作重点 与其他体系交叉情况和处理意见,三、标准体系表的编制方法,1、基本要求 (1)完整基本涵盖企业主要技术(或管理、工作)事项 (2)齐全根据本企业的特点,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需要够用 供方 财务管用
6、,2、过程控制,(1)全过程 标准编写、实施、复审修订 体系涵盖生产服务全过程 标准子体系涵盖活动全过程 例,(2)戴明管理模式PDCA,P(策划): 对影响因素(发生源)进行识别和分析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 HACCP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三个时态 过去 现在 将来 三种状态 正常 异常 紧急分部门辨识,建立文件化体系,确定目标和指标,建立和确定每个CCP关键限值监控什么(技术标准),制订监控程序(监控体系)明确分工、职责、程序及接口(管理标准) 确定操作规程 怎么监控(工作标准)展开,3、标准要有可操作性,目的性原则明确由谁干、干什么、何时干、何地干、怎么干(例外、特殊或紧急状况)
7、性能原则尽可能量化 可证实性原则检查考核方法 (台帐记录、报表、报告),4、工作标准的编写,(1)表现形式 岗位职责范围(岗位责任制、应知应会、职责权限) 作业指导书(操作规范、规程) 岗位职务说明,(2)编写原则(GB/T15498 8.4.1),(3)关键内容:a) 工作内容、操作步骤和方法;(可引用其他标准)b) 检查与考核。(可引用其他标准)示例:,5、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区分,定义:技术事项;管理事项;工作事项 对象:物;事;人 名称:技术标准(方法、规范、规程、作业指导书);管理标准(程序、办法、控制、制度);工作标准(岗位职责、作业标准、作业指导书) 内容 标准编号应区分Q/ J
8、- 仅涉及一个部门的不是管理标准,四、各阶段要抓的工作,1、宣传发动阶段 分层次宣贯培训、成立组织机构、明确标准化职责、确定标准化方针目标、确定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制定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年度计划 2、编制标准体系阶段落实经费、明确分工、各部门辨识相关标准、编制审批标准及文件、批准发布标准体系表 3、标准体系实施运行阶段培训学习、率先垂范、认真执行、规范记录、督促检查 4、自我评价阶段 成立小组、制定计划、组织评价、落实整改 5、社会确认阶段 申报材料、总结提高、规范工作、持之以恒 THE END,五、试点中的有关问题,1、存在问题 2、处理好几个关系综合示例,谢谢大家!,标准客观存在,心中要有数
9、 对零散的、各自为政的、不够协调的标准及管理系统加以整理改造、整合,简化 统一 协调 优化 (选优),运用标准化原理,以最少的标准去覆盖最大的范围,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或多样化,标准化是企业技术、生产、经营工作的基础 为企业的各类管理体系提供技术、管理的基础 借鉴先进管理理念,依据标准规范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照章办事、依法生产经营 标准化的目的是追求最佳秩序和最大效益,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有责必问 有错必纠 有漏必补,标准 standard (GB/T 20000.1 - 2000 2.3.2),(1)定义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
10、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企业标准体系结构,企业方针 企业标准化管理 企业适用的法律、目标 规定和基础标准 法规和规章技术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GB/T 154972003 GB/T 154982003工作标准体系,技术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安装、交付技术标准,服务技术标准,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设计技术标准,半成品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
11、结构图形式层次结构 GB/T 154972003 图2,200 管理基础标准,201 经营综合管理,2011方针目标管理,2014 财务成本定额管理,20122销售 管理,20113环境方针与目标,207 测量、检验、试验管理,2012市场营销管理,2013 合同 管理,20111企业方针与目标,20112质量方针与目标,2015 人力 资源 管理,20114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目标,20121 经营 管理,20123 物资 管理,20141财务 管理,20142 成本 管理,20143 定额 管理,218 财务 管理,219 人力 资源 管理,20124 合同 管理,独立的 管理标准体系,21
12、81财务 管理,2182 成本 管理,2183 定额 管理,合格供方评定,标准要求分类分级管理,实际: 未分类 分级无标准 分级不知干什么用,关键、重要物资 价格高 需先行研制试验 生产、订货周期长 供货紧缺 损坏影响大、难修复,评定标准: 质量稳定、符合要求 使用中无问题、满意度高 价格合理、公道 供货及时、品种数量随时满足要求 售后服务有保障 信息常沟通、不搞突然袭击,分级管理: A凭证免检;长期合作 B不定期抽检 C每批把关;现场调研 D信任危机;取消合作,财务分析,财务报表 财务统计 财务分析,分析内容 分析基础,例:人力资源管理 进人人员招聘管理(定岗定编)用人技术等级管理、人员培训
13、管理进厂教育上岗培训知识技能补充提高(再教育)晋级培训,管人考勤管理、劳动定额管理、劳动工资管理、业绩考核管理、退休职工管理 留人劳动保障管理、职务晋升管理、有关奖惩办法和激励机制,建立纠偏行动计划当监视体系显示某个关键控制点失控时,确立应当采取的纠正措施建立验证程序确认体系运转的有效性,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 建立相关的应用程序和记录(或报告、报表) 记录要求及管理 (GB/T15498 7.16.5),D(实施): 培训学习、宣贯标准 标准实施,体系运行 运行控制 信息交流,C(检查): 监视和测量 产品或服务的特性 生产过程 监督和检查 企业标准化管理机构 各部门内部 评价和确认,A(处
14、置和改进): 纠正和预防措施 标准、文件修改 企业标准体系健全完善,GB/T 154972003 7.3.3 a)对于国家、行业的基础标准,企业可先将其编号和名称集中编入一个企业标准内,然后再将(该企业标准的)标准文本编人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技术基础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安装、交付技术标准,服务技术标准,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设计技术标准,半成品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Q/ 与XXXX相关的上级标准,企业标准体
15、系结构,企业方针 企业标准化管理 企业适用的法律、目标 规定和基础标准 法规和规章技术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 规章制度工作标准体系,工作标准的编写原则,a. 最高决策者及决策层其他管理人员,每个职务都应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 b. 中层管理人员,正职和副职的职责和权限都需要制定; c. 部门工作标准,可用部门正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代替; d. 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应按岗位制定,不按现实分工制定,其职责、权限体现在工作标准中;,e. 操作人员岗位通用的工作标准; f. 特殊工序过程操作人员的工作标准; g. 操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应体现在具体的岗位工作标准中,应按工种制定操作规范。,管理手册,经营
16、综合管理,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 程序 2, 程序 4, 程序 n, 程序 8, 程序 11,供参考的管理标准体系结构1按体系文件, 程序n2, 程序 6, 程序 3, 程序 5, 程序 9, 程序 1, 程序 7, 程序 10, 程序 n1, 程序 nm,编制体系表前收集信息体系表完成后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管理基础标准,技术,各生产分厂,工作标准,工作基础标准,技术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功能归口型结构按部门设置 (GB/T 130171995),标
17、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 2000 形式 NEQ ISO/IEC 导则第3部分: 国际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 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GB/T 1.2 2002 内容 参考 ISO/IEC 导则第2部分: 国际标准的制定方法,目的性原则,对象单一、与名称一致、不要太宽泛 要求明确、交代清楚、不需要说明理由或道理 准确无歧义 术语统一、无矛盾,零件加工生产:锻车钻热处理磨,应用示例,(1)技术标准: 通用技术条件 作业指导书(工艺) 检验规程 (2)管理标准 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发料在制品调度成品入库生产过程管理,如,质
18、量管理:自检、首检、半成品检验、成品检验 6S、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等 (3)工作标准 涉及的管理、操作岗位THE END,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作业控制生产调度 生产现场管理生产环境、秩序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定置管理定物、定位、定量、标识 工艺纪律、劳动纪律,2、处理好几个关系,(1)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二个体系 二级管理 实事求是 明确职责权限 明确关系,(2)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规范工作主程序 不常用标准的处理 a) 打包 b) 分类管理,设计研发阶段程 序与文件完整性出工作图、会签与审批修改改进、 图样文件更改 采购计划选择合格供方合同管理与履行物资验收仓库贮存,(3)
19、标准体系与标准资料库,国、行标压缩原标准号体系表 国、行标增补企标号体系表 根据国、行标制定了企标,实际执行的是企标,则:企标体系表国、行标资料库 国、行标在企标中被规范性引用的可视情况:重要的、常用的体系表产品标准中引用的体系表(通常),(4)标准与规章制度,有的不作为标准 有的作为准标准 有的干脆当作标准,格式应统一 有编号 定量化 有考核THE END,1、存在问题,(1)对照评分标准做问答题,一个个标准都有,但实际没什么用,为写标准而写标准,内容很空,不实用;毒尘监测率、噪声合格率、职业病发病率、 急慢性职业中毒 (2)几个体系,几套文件,再转换成标准体系里的标准;未辨识、未整合、重复、不协调,(3)习惯于下红头文件管理;,重复性事物,每年下一次文件 有的却一成不变,不及时更新,最后是不了了之 (4)管理有待于深化、细化; 记录表式及记录要求未明确规定 考核指标、定额未分解 计量核算不到位 售后服务的质量分析信息不畅通,只解决了“三包”,无改进意见(设计工艺、加工制造、安装使用环境条件),(5)标准更改无程序规定;,只能换版 复审:确认继续有效、修订、废止 修改 修改通知单 (6)标准执行力和监督检查力度待提高。 首件自检、首检 “定期检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