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分类和研究进展 高峻峻 1,王迎军 1,郭亚军 2,吕芹 3,谭凌,徐慧 (1.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上海 2018002.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 1100043.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009)摘 要:本文首先在综合近年来供应链管理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界定和研究内容的界定两个层面对供应链管理模型进行了分类。然后,对供应链管理中的几类主要问题:供应链中的库存问题、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及其价值问题、供应链协调与契约等问题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供应链管理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2、建模方法;模型;综述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的日趋形成,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管理模式。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还要具备整合协调供应链成员间关系的管理能力。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最终顾客的需求,用系统的观点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对成本流进行分解与控制,并围绕买卖双方间的物流和资金流实施信息共享和经营协调,以实现稳定、高效、柔性的供需关系,使供应链中的成员获得相应利益的一种管理理念,其目标是增加供应链
3、成员的销售额或利润(或降低成本) 、增强其获利能力与竞争优势、提高运作效率、服务水平以及供应链的响应能力。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强调需求驱动、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对从供应商到最终顾客的整个流程的优化,物流外包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供应链和相关物流系统的日趋复杂,对供应链管理的定量化研究,特别是供应链管理的建模、优化与仿真已经成为分析物流系统的最强有力工具。然而对供应链管理模型类型的划分却并不容易。本文在综合近年来供应链管理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界定和研究内容的界定两个层面对供应链管理模型进
4、行了分类,并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对供应链管理中的几类主要问题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2 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分类从供应链全局角度来看,没有模型能够描述供应链流程的所有方面。Chopra S 和Meindl P (2001)1指出,可以从战略层、战术层和运作层对供应链模型进行分类,从而帮助建模者确定研究范围的宽度和供应链计划水平的长度。Cooper MC et al. (1997)2 则从供应收稿日期:2004-07-10;修订日期:2005-07-15作者简介:高峻峻(1976) ,女(汉族) ,辽宁辽阳人,博士,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分销系
5、统建模与仿真。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0472032).2链合作伙伴关系类型、供应链网络的结构维度和供应链合作伙伴中的流程特征三方面对供应链管理模型进行了阐述。Shapiro J (2001)3一书从建模方法角度将供应链管理模型分为描述性模型(预测模型、成本类型、资源利用及仿真模型)和标准模型(优化与数学规划模型) ,该种分类方法清晰地阐述了描述性模型与标准模型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开发准确的描述性模型是必须的,但对于有效决策是不够的,应与优化模型结合起来确定企业的规划与决策。与其类似,Beamon BM (1998)4将供应链管理模型分为确定性分析模型、随机分析模型、经济模型
6、(博弈论模型)和仿真模型,Min H 和 Zhou G (2002)5则将供应链管理模型分为确定性模型、随机模型(概率模型) 、混合(hybrid)模型和 IT 驱动模型,陈剑(2001) 6将供应链优化模型分为排队论模型、对策论模型、网络流模型和策略评价模型。由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对供应链管理模型的分类大多以建模方法为依据,但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建模方法只是实现供应链建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需要根据具体的建模对象和研究侧重而定。所以,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从两个层面对供应链管理模型进行分类,如图 1所示,第一个层面是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界定,主要考虑了产品特征、对象系统和建模方法三个方面;第二个层面是研
7、究内容的界定,主要考虑了需求特征、研究类型和研究侧重三个方面。2.1 第一个层面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界定主要从三方面对供应链管理模型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进行界定:(1)产品特征:它与对象系统共同界定了供应链管理模型的研究对象。产品特征主要是指产品的数量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特征。其中,产品数量用于界定该模型研究的是单一产品(Single Product, SP)还是多产品(Multiple Product, MP),产品的生命周期特征用于界定模型研究的产品类型(包括耐用品、易变质品、退化产品和可回收产品等)以及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包括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对象系统研究侧重OT OAPE
8、NDCCIFIV研究类型图 1 供应链模型分类的两个层面示意图PE:供应链绩效评价问题ND:供应链网络设计问题CC:供应链协调与契约问题IF: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及其价值问题IV:供应链中的库存问题CD:确定性需求UD:不确定性需求OT:面向理论研究OA:面向应用研究SPSS MS DSEMGTCTPTORSM建模方法SM:仿真建模方法EM:嵌入式建模方法GT:博弈论CT:控制论PT:概率论OR:运筹与最优化方法SP:单一产品MP:多产品SS:供应系统MS:生产系统DS:分销系统产MP 品特征UDCD 需求特征第一层面第二层面3(2)对象系统:在界定了产品特征之后,应界定主要研究该产品的哪一个供应
9、链阶段,即对象系统。根据集成供应链的一般结构,可以将对象系统确定为供应系统(Supply System, SS)、生产系统 (Manufacture System, MS)和分销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 DS)三类,当然模型研究的可以是其中一个系统,也可以同时研究多个系统(如整条供应链) 。在这三类系统中,生产系统的理论研究比较成熟,实践应用成果也较多,这主要是因为多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一直都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制造供应链中,对各种流程的优化及调度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而供应系统和分销系统则是供应链管理理念提出的两大源头,一直因其可能带来的巨大的成本节约而倍受关注。所以,近年来有关供应系统和分销系统的研究成果也日趋丰富和深入。(3)建模方法:应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选用适当的建模方法。这里将供应链管理的建模方法归纳为六类运筹(数学规划)与最优化方法(Operations Research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odel; modeling methods;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