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说课稿.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498862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 3 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 ,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首先,说教材: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是高二历史必修 3(岳麓版)第一单元第 3 课。经过汉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新儒学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政治上确立起统治地位。汉代新儒学的形成是儒学发展史的重要阶段,此后,儒学在宋明时期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本课在第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自 2007 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全国共考过 5 道选择题,1 道简答题。山东

2、0 道选择题,0 道简答题。具体题目是 1 (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二、结合教材分析,说一下教学目标本课教学要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以及

3、影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及分析探究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于价值观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黄老之学的特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难点: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法、学法:通过多媒体设置情景,增强课堂气氛和趣味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现有资料回答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

4、堂密度、强化认知效果。通过提问、练习,巩固知识点,及时强化训练。要求学生通过本课训练两种主要的学习方法,其一,课前收集董仲舒,汉武帝相关资料,课中根据提问分析讨论回答,进行自主性学习,训练如何收集材料、利用材料提供的知识点来针对性的回答问题的能力。其二,通过分组合作方法,联系现实,让学生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把握度和能力运用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列国纷争,思想领域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随着战争的结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统治者开始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秦始皇选用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焚书坑儒,结果严刑酷法导致人民

5、起义,帝国覆灭。那么,取而代之的汉王朝统治者们又将采用怎样的统治思想呢?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2二、汉初的黄老之学设计思路:通过导入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掌握黄老之学的含义及基本观点。设置问题情景,指出为什么西汉初采纳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便为导入下一目作准备。1、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什么是黄老之学,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在当时占据怎样的地位?2、 思 考 : 汉 初 , 统 治 者 为 什 么 要 采 用 黄 老 之 学 , 无 为 而 治 ?( *点 拨 : 经 济 基 础 决 定 上 层 建

6、 筑 。 )3、 黄 老 之 学 产 生 怎 样 的 作 用 或 影 响 ?( 1) 经 济 方 面 : 休 养 生 息 , 极 大 的 调 动 了 人 民 的 劳 动 积 极 性 , 社 会 生 产 力 迅 速 得 到 恢 复 与 发 展 。*思 考 : 随 着 经 济 的 发 展 , 是 否 真 的 意 味 着 汉 王 朝 的 统 治 者 从 此 可 以 高 枕 无 忧 了 呢 ? ( 讨 论 : 启 发 学生 联 系 高 一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汉 朝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的 背 景 来 思 考 。 )( 2) 政 治 方 面 : 由 于 政 治 上 的 无 为 而 治 内 忧

7、外 患 仍 然 存 在 。思 考 回 答 : 中 国 封 建 制 下 伴 随 中 央 集 权 的 两 大 矛 盾 是 什 么 ? 西 汉 建 国 初 期 高 祖 刘 邦 采 取 了 那 些 政 治 措 施? ( 皇 权 与 相 权 , 中 央 与 地 方 ; 对 内 实 行 郡 县 与 分 封 并 行 , 对 外 与 匈 奴 和 亲 , 那么统治者要想解决问题,必须由无为转为有为,黄老之学不再适应需要,统治地位逐渐丧失。)( 3) 思 想 文 化 方 面 : 统 治 者 的 无 为 , 放 松 对 思 想 文 化 的 控 制 , 秦 代 被 压 抑 的 百 家 思 想 逐 渐 复 苏 , 尤

8、其是 儒 家 , 开 始 进 行 自 我 调 整 , 整 合 出 一 套 为 中 央 集 权 服 务 的 新 的 理 论 体 系 。因 此 , 中 央 的 统 治 思 想 将 随 着 情 况 的 变 化 发 生 重 大 改 变 。由此导入下一环节,利用多媒体材料( 汉 武 帝 图 片 及 简 介 ) 。教师叙述,经过 70 多年的努力,汉武帝即位后,西汉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要求加强中央集权,而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董仲舒的新儒学。三 、 罢 黜 百 家 , 独 尊 儒 术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董仲舒如何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以

9、及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并从总体上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知道儒家思想能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原因。并活跃思维、迁移深化 ,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古为今用,以古鉴今。1、 原 因 :( 1) 随 着 经 济 基 础 的 变 化 , 汉 武 帝 要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 采 取 有 为 措 施 解 决 遗 留 问 题 , 建 立 宏 图 霸 业 。( 2) 政 治 的 统 一 , 要 求 思 想 上 的 统 一 与 之 相 适 应 , 迫 切 要 求 一 种 为 政 治 统 一 做 出 理 论 解 释 的 学 术 思 想。( 3) 董 仲 舒

10、新 儒 家 适 应 中 央 集 权 的 需 要 。 并 提 出 “罢 黜 百 家 , 独 尊 儒 术 ”加 强 对 人 民 思 想 控 制 的 建议 符 合 汉 武 帝 的 要 求 。2、 那 么 新 儒 家 它 从 何 而 来 , 又 是 怎 样 满 足 统 治 者 需 要 的 呢 ?( 1) 来 源 :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参杂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部分法家思想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体系。此所谓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可见,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国思想学术界实际上在互相交叉渗透,互相吸取改造,以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 2) 内 容 : 在

11、 以 往 儒 家 思 想 的 基 础 上 , 董 仲 舒 为 适 应 统 治 者 的 需 要 , 进 行 大 胆 的 继 承 与 发 展 , 改 造 与创 新 。A、 大 一 统 思 想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3思 考 : “ 春 秋 大 一 统 者 , 天 地 之 常 经 , 古 今 之 通 谊 也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你认为这对我国后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董仲舒明确地主张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12、统治。所谓一统,就是一切统一于天子朝廷的专制统治。要达此目的,首先必须统一人们的思想,而统一思想的具体办法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说(1)内容: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思考:(1)天 者 群 物 之 祖 也 。 天 之 所 大 奉 使 之 王 者 , 必 有 非 人 力 所 能 致 而 自 至 者 , 此 受 命 之 符 也 。 天 下之 人 同 心 归 之 , 若 归 父 母 , 故 天 瑞 应 诚 而 至 。 这 段 话 说 明 了 什 么 ?

13、( 君 主 受 命 与 天 , 按 照 天 的 意志 进 行 统 治 )( 2) 天 立 王 , 以 为 民 也 。 故 其 德 足 以 安 乐 民 者 , 天 予 之 ; 其 足 以 贼 民 者 , 天 夺 之 。 这 段 话 有 说 明 了什 么 ? ( 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实行仁政。)(3)孟子一书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天下不能以天下与人。然而舜有天下,孰与之?曰:天与之。”这说明了什么?(王者受命与天,不是一个新的理论。但是,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

14、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董 仲 舒 的 “天 人 感 应”学 说 , 为 皇 权 披 上 了 神 圣 的 外 衣 。 为 皇 权 至 高 无 上 找 到 了 依 据 。 董 仲 舒 君 权 神 授 的 思 想 , 适 应 了 封建 统 治 者 加 强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统 治 的 需 要 。 总 结 : 帝 王 的 所 作 所 为 一 般 都 是 以 维 护 其 统 治 为 出 发 点 的 。)( 4) 结 合 对 以 上 材 料 的 分 析 , 请 你 谈 谈 对 “天 人 感 应 说 ”的 认 识 。( 董 仲 舒

15、把 “王 者 受 命 于 天 ”的 思 想 , 更 具 体 地 纳 入 了 自 己 的 天 人 一 体 论 , 指 出 一 个 国 君 的 统 治 是 由于 天 命 。 这 就 为 君 王 行 使 皇 帝 的 权 威 提 供 合 法 的 根 据 。 因 此 普 天 下 所 有 人 , 包 括 诸 侯 王 都 要 绝 对 服 从 于皇 帝 。 成 为 汉 朝 统 治 者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统 治 的 理 论 依 据 。 他把天加以神化,一方面是要通过天来提高人间统治者的权威,另一方面是要借助天来威慑和约束人间的统治者。)但是在封建社会中,他的意图能实现吗?(他前一方面的意图被封建统治者有效

16、地利用而成为现实,后一方面的愿望则根本不可能实现,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3、 你如何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他的新儒学思想中,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推动作用,而统一的核心文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思想专制做法是不可取的,后期阻碍了中国思想文

17、化的发展,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4、 儒 学 地 位 的 确 立汉 武 帝 即 位 后 , 进 一 步 开 拓 大 一 统 事 业 。 而 董 仲 舒 的 新 儒 家 理 论 满 足 了 他 的 需 要 , 他 接 受 董 仲 舒“罢 黜 百 家 , 独 尊 儒 术 ”的 建 议 , 从 此 儒 学 被 确 立 为 中 央 王 朝 的 统 治 思 想 。*探 究 : 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4( 不 正 确 。 因 为 经 济 基 础 决 定 上

18、层 建 筑 , 儒 学 获 得 统 治 地 位 , 根 本 原 因 是 经 过 董 仲 舒 改 造 的 新 儒 学 适 应了 当 时 政 治 统 治 的 需 要 。 汉 武 帝 “罢 黜 百 家 , 独 尊 儒 术 ”的 措 施 , 直 接 推 动 了 儒 学 地 位 的 迅 速 提 高 ,是 儒 学 获 得 统 治 地 位 的 重 要 原 因 。 但 并 不 能 由 此 推 断 出 “若 没 有 汉 武 帝 , 就 不 会 有 儒 学 统 治 地 位 的 确立 ”。 若 没 有 汉 武 帝 , 其 他 帝 王 也 会 选 取 适 合 其 统 治 需 要 的 政 治 思 想 。 总 结 : 杰

19、 出 的 历 史 人 物 对 历 史 发展 起 着 重 大 作 用 。 但 不 是 英 雄 创 造 历 史 。 )5、探究:比较董仲舒的新儒家与先秦儒家有何异同?并试总结自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发展状况。时期 发展情况 代表人物 主要情况春秋 应运而生 孔子 儒家的创始人,主张以德治民。“仁”,“礼”孟轲性善论;除“仁”外,还提出“义”,“仁”、“义”相铺相乘;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其逻辑思维是:人性善仁义仁政爱民爱民之道在养民战国蔚然大宗荀况性恶论;唯物主义思想家;民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其逻辑思维是:人性恶需用礼仪来改造人要尊师重礼重君父与法纪礼法并施秦朝 遭到打击 焚书坑儒西汉 成为正统

20、思想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感应”6、思考:结合儒学自诞生到西汉期间的发展轨迹讨论,你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一种为政治统一作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而一定学术思想的诞生又以一定的经济水平为基础。)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封建大一统局面,因此,对维护上升时期的封建统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8、对比探究,古为今用:图片二组:秦始皇,汉武帝。试

21、对比这两个著名的君王在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作为有何异同?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是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结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帝同样为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果是弘扬了儒学,发展了文化。两者目的相同,措施不同,结果不同。课堂小节:黄老之学的“积极无为”要求统治者适当减轻人民的负担,不过度剥削和压榨人民,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经济。这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合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力强盛,黄老之学逐渐被新儒学所取代,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观念,这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教学反思:采用设置问题情景、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展示史料材料、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5从黄老之学到儒家思想的演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进一步明白,任何一种思想只有不断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不被历史所抛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