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练习: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4254761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练习: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练习: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练习: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练习: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练习: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3 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 中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4 5、6、7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无为而无不为” B.“积极无为”C.毫无作为 D.“待时而动”解析:C 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实质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既尊重自然规律,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 ”的哲学观。2.(2018河南南阳期末) 汉武帝即位初年,专治公羊春秋的董仲舒应召对策汉武帝,得其赏识。他建议汉武帝“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得到赞许和实

2、行。这在本质上表明( )A.治国思想的选择与帝王的好恶紧密相关B.儒学进取有为的特征适合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人品性C.汉初以来的政治制度将发生根本性转变D.汉初以来的黄老思想已渐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解析:D 汉武帝选择儒家思想并非出于对儒家的爱好,而是因为儒家思想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故 A 项错误;儒学的进取有为符合时代的需要,而不是因为符合汉武帝的个人品性,故 B 项错误; 汉武帝即位后,治国思想发生变化,但政治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故 C 项错误; 董仲舒的建议之所以被采纳,根本上来讲是因为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渐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董仲舒的主张更适合汉武帝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

3、需要,故 D 项正确。3.(2018四川雅安期末) 西汉经学,多传自荀子,西汉人著作,如礼记史记等多采荀子之言。这表明西汉时期( )A.治国理念偏重礼法并用 B.孔子思想因焚书而断绝C.儒学发展背离先秦方向 D.荀子被视为儒学创始人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荀子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主张礼法并用,根据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核心特点是儒法并用,故可判断 A 项正确;B 项表述出现史实错误,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家思想结合时代需要继承并发展了先秦的儒家思想,故 C 项错误;儒学的创始人是孔子,故 D 项错误。4.“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

4、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 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 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解析:B 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三纲五常” 等观点。题干中“以孝治国 ”“夫为妻纲”反映出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 B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 A、C 两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D 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5.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

5、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解析:A 据材料,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它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A 项正确。B、C、D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6.(2018江苏南通期中)“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这一主张( )A.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以后思想文化再无发展B.是文化专制的体现,充分体现当时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C.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D.不利于实用性学问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世界解析:C 由材料可

6、以看出反映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结束了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但思想文化再无发展的说法错误,A 项错误;独尊儒术的实质是文化专制的体现,而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B 项错误;独尊儒术适应了汉代“大一统 ”的需要,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在当时以积极作用为主,C 项正确; 儒家思想对科学的发展应辩证地看,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时期才逐渐落后于世界,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 以化于邑

7、,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三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

8、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解析:第(1) 问 ,“具体主张 ”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董仲舒主张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庠序来教化百姓行仁、义、礼等;“主要原因”则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 主要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问,董仲舒的教化思想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在被统治者接受的同时,也确立了儒家主流思想的地位。答案:(1)具体主张 :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主要原因 :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主要措施:设五经博士 ;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 ,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3)历史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另一方面,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