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租船》说课稿.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4498709 上传时间:2018-12-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租船》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租船》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租船》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租船》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租船问题的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用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即“租船问题” 。 下面我分三大块进行阐述。 一、 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用竖式计算除法、余数的意义后教学的。学生已经可以比较自如地解决用除法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本课教学的。在旧教材中,租船问题是以练习的形式出现在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的单元中。而且例题中只出现了一般的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像租船问题等复杂的问题是出现在后面的练习中,是以补充练习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的。而在新教材中,它是直接以例题的形式出现在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单元中。无论出现在哪

2、一册教材中,都是在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当然,提前了一个学期进行教学,相对来说对学生的要求上、难度上也有所提高。本节课通过创设“租船”的情景,利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剩余”的实际问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我们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进一”和“去尾”两类问题。能够对比辨析得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正确解答。 2、能力目标:利用情景引入课题,通过讨论、对比辨析等方法,得出两类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并能采取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在对比辨析中,感悟数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学生

3、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教学重点:1、理解“进一”和“去尾”两类问题中的关键词“至少”和“最多” 。 2、对比辨析得出“进一”和“去尾”的区别和联系。3、能够正确解决“进一”和“去尾”这两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21、理解“进一”和“去尾”两类问题中的关键词“至少”和“最多” 。2、能够正确区分这两类问题。二、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法学法。苏格拉底说过:“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学生所熟悉且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

4、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生性活泼,容易对好玩的事情感兴趣,因此本课采用“创设情境” “组织实践” “同桌讨论”等方式方法来组织教学。在学生方面,我们采用“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参与到数学活动中。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伊始,教师创设了“春游租船”的情境,把课本的学习内容巧妙的放在情境中。对于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他们已经经历过或体验过类似的情况,所以在这方面,他们是有切身体验的。以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能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租船问题中,主要引导学生探究

5、这个问题:22 个同学划船,最少要租几条船?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通过写一写、算一算或画一画的方法,然后集体展示大家不同的解决方法,讨论探究。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孩子们有不同的方法就请他们到黑板上进行板书。然后请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反馈后当学生们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时, (有的认为 5 条就够了,有的认为需要 6 条)我们可以采用让他们以同桌为单位,互相说说理由的方式,让他们自己通过争辩,达到交流思想,去伪存真的目的。通过同桌间充分地合作交流,再来理解在这里为什么商要加 1,就简单多了。通过老师的组织活动,他们深切的

6、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3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习活动更有效。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围绕“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这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探究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应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孩子们形成一个认真审题、解题,检验答案是否正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以后在解答应用题时长期养成自觉按照这样一个步骤来解决应用题的习惯。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老师传授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比直接传授给他知识更重要。三、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复习巩固旧知,为新课的进行做好铺垫。这

7、个部分我们安排了两道习题,分别是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和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目的是复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以及试商的方法,为后面的计算打好基础。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并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通过谈话,展示情境后,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信息和问题:22 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 4 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为了能够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先让孩子们说说“最多”和“至少”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在理解词义后,要求孩子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算一算,或者画一画。同时老师巡视学生作业,发现不同的方法就让孩子到讲台前板书。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待同一个问题,他们

8、都会有各自独特的表示方法。然后通过展示、交流,让孩子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的时候,可能有的孩子认为租 5 条船就够了,而有的孩子却认为应该租 6 条。那到底要租几条呢?引发孩子们思维的冲突,让他们同桌自由的争辩,从而理解 5 条船只能坐 20 人,要保证 22 人都去的话,那剩下的 2 人也要安排一条船,所以要商加 1。究竟对不对,我们再引导孩子去检验,从而证明了租 6 条是正确的,合理的。这就是实际问题中的“进 1 法” 。接着,老师又根据情境引出学生们所熟悉的买面包问题:他们乘船到达目4的地后,同学们开始吃午餐了,小丽忘记带中饭了,就到附近的小卖部买面包吃。从而引出问题:小丽有 1

9、0 元钱,买 3 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同样,在这里,先要理解“最多”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在交流阶段,要放时间让孩子们去讨论最多能买 3 个还是 4 个的问题。剩下的 1 元,还够买 1 个 3 元的面包吗?如果是 4 个,要几元钱?通过多角度的分析,验证,孩子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在这里,要把余数舍去,直接取商就可以了,也就是“去尾” 。第三环节:引导对比,感悟不同,提升认识。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买面包问题和刚才的租船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从而引导孩子们对这两个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对比,使他们明白两类题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深入理解这

10、两类题的特征,掌握方法。最后老师进行小结:租船问题,要保证所有的人都有的坐,所以剩下的人也要坐 1 条,所以商要加 1,而买东西时,剩余的钱不够再买 1 个了,所以余数要舍去,也就是商不用再加 1。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让孩子们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异同,从而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孩子们的思维从具体的生活中得到提升,这样孩子们的思维过程逐步地“数学化” 。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孩子们在认知冲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最后的环节安排了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使学生加深体验,在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可以通过用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去解决。进一步学会判断哪些情况下商要加 1,哪些时候不用加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对余数进行取舍的能力,增强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上就是我们二年级数学组对这节课的设想,希望在课堂时间中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