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zsj190 文档编号:439161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雨霖铃教学设计参 赛 单 位:周口店中学姓 名:张晓东教 材 版 本:人教版章 节:第二单元,第四课教 学 年 级:高中二年级注:本人同意本篇教学设计在“房山进校网站”上发表课 题:雨霖铃 授课人:张晓东课 型:新授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婉约派词的艺术风格,巩固诗歌鉴赏的简单方法。2、通过诵读、品味、分析感知作者笔下情景和一的意境。3、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描述美的能力,陶冶情操。教学重点:在诵读、品味中鉴赏诗歌中具有独特内涵的意象,品味意象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作者通过典型意象营造意味深沉的意境借以表现情感的艺术手法。教学分析: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积淀,

2、对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积累了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课的教学侧重点应该是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分析,在诵读品味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笔下的意境及其表现出的情感,教师在适时地讲解作者艺术技巧,在通过扩展延伸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宋代婉约派诗歌特点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这位能与苏轼一拼高下的柳郎中究竟何许人也,他的词又有何出众之处,这节课我们通过雨霖铃来走进这位风华绝代的宋代才子。投影:“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

3、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二、诵读:(1)同学们跟着字幕对照注解自读课文,注意明确字音字义。(2)配乐朗诵。学生先跟音乐自读,再个读。学生活动:配乐朗诵,整体感知文章情感及其氛围。分析:这部分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与配乐朗诵 ,体会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同时通过音乐营造语文课氛围。三、课文分析 学生活动:思考、回1、提问: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你认为他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首词? (明确:哀婉悲伤)2、诗歌分析方法一:作者及写作背景我们在以前分析诗歌的时候曾经说过,要想深入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必须对诗歌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及创作背景有

4、一定的了解。所以,要想解读雨霖铃 ,我们先来看柳永其人其词。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 奉旨填词柳三变 ”,在汴京(即开封) ,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这首词调名雨霖铃 ,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难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 “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

5、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3、诗歌鉴赏方法二:意象意境分析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作者在这首诗答。学生基本能明确词的内容为离别词,情感趋向于凄清、孤独和悲伤。投影展示:柳永词风及其创作背景分析:本部分主要是通过对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的那种凄清、孤独与悲伤。学生以思考领悟为主,教师在介绍时提一些引导性问题。分析:学生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基调,中表现出了一种凄清、孤独与悲伤的情感。诗歌是情感的集中体现,而在诗歌中,作者往往不直接表现自己的情感,那么在本词中,柳永

6、究竟是用什么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呢?(借景抒情)小组合作,在文中找出作者借景抒情的句子,并分析作者借怎样的景抒怎样的情?结合学生回答分析诗句。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此处是离别前的景物,是现时之景,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环境。同时,通过“寒蝉” 、 “长亭晚” 、 “骤雨”等几个典型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幅阴冷的雨后秋日黄昏的意境,作者离别时那种哀伤、那种留所以此部分的教学应以艺术技巧及引导学生进入已经为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分析词中的借景抒情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回答是注意帮助学生锻炼用语言描绘意境的能力。分析:这一部分是整节课的中心。要注重意境的营造,把学

7、生带入作者的意境中去,引发学生的共鸣。同时,教师要注意适时地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越过思维上的难点,即受到美的熏陶,又能恋、那种凄凉跃然纸上。B、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处是离别后的景物,是作者想象中的景物。作者通过“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和“楚天阔”等几个典型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既开阔又紧缩的意境,作者借此表现了他离别后的孤独与压抑。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处也是别后作者想象中的景物,作者与情人分别后醉酒船中,当他醒来时,看到的已不再是那个泪流满面地美丽女子,只有一轮残月高悬在空中,冰冷的晨风吹拂着萧瑟的柳枝,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何等感人,何等催人

8、泪下。作者选取得几个独特的意象:“杨柳岸” 、 “小风” 、 “残月” ,每个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如果说前几句作者的情感还能够概括的话,那么,这句可以说是景有限而情无尽。带着对诗歌的理解齐读全诗。领略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分析:学生可以在肚中进一步品味情感,同时增强文章的整体性。分析:画龙点睛,让学生明确此种艺术技巧。总结概括借景抒情:运用典型的意象营造意味深的意境借以表现独特的情感。4、 诗歌鉴赏方法三:直接抒情句可以说借景抒情是一种高超表达情感的艺术技巧,但在这首词中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抒情方式呢?5、总结:全词上下两阕,既有情语,又有景语。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让人

9、感觉到柳永的那种凄清孤独与悲伤。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6、扩展延伸:对比分析柳永蝶恋花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分析:此处主要分析诗歌中的直接抒情句。此处相对简单,可让学生直接回答,教师不用过多讲解。投影:柳永蝶恋花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总结概括两首词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内容上:前者写离别和怀人,后者只是怀人之作。抒情方面都有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风格上:表达的感情基本相似,都很哀怨、缠绵,全词具有婉约的特点7、小结:柳永用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细微敏感的心为后世留下了这首哀婉、无奈、凄清雨霖铃 ,他的人虽然随着历史的烟云渐渐远去,但他的词却永远的留在人间,为世人传唱,就让我们在邓丽君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来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词人。8、作业:背诵本词播放:邓丽君歌曲雨霖铃 。板书设计雨霖铃柳永别前之景 别后之景离别哀婉、无奈、凄清(借景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