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唐诗宋词鉴赏配套练习——怀古诗.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4373828 上传时间:2018-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鉴赏配套练习——怀古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唐诗宋词鉴赏配套练习——怀古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唐诗宋词鉴赏配套练习——怀古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唐诗宋词鉴赏配套练习——怀古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唐诗宋词鉴赏配套练习——怀古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金陵晚望 金陵图高蟾 韦庄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答: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 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 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

2、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2、2005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表达的不同情感。答案提示:(1) “望” 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

3、怀古。3、2004 年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问题。赤壁 杜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注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曹瞒:即曹操。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 ”一句同说 事。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

4、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 写一段鉴赏文字(80 字左右)。答案提示:对仗(或:对偶 )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4、2004 年青海卷(全国)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江 城 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 、 “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案提示:“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

5、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 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忧君王为奸

6、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解析】 (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 ,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

7、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答: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 “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836-910 年) ,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 “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 六朝如梦鸟空啼 ”,而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

9、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梁园”又名“兔园” ,是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的一处私家园林,其旧址据说在今河南开封东南。梁孝王雅好文翰,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如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其座上宾客,许多人长期居住园内,乐而忘返, “梁园”因此

10、而闻名。(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分)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3 分)答:(1)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2)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9、 (2007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武夷山中(宋)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 ,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

11、感情?(3 分)(2)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分)答:(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 (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华清宫 过华清宫吴融 李约四郎飞雪晴去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 分)(2)两首诗各表达

12、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 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 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 分)(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 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2 分)意思答对即可。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杜牧沉舟折戟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

13、“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1、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2、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12、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两题。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 江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

14、别表达了什么观点?答:(1)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1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中吕卖花声 怀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元曲中的“美人”是指( ) , “烧赤壁山”的主帅是( ) ,读书人指的是( ) 。曲中揭示

15、主旨的句子是( ) 。有人认为“读书人一声长叹”的“叹”字含义丰富,试做分析。答:这首元典中的“美人”是指虞姬, “烧赤壁山”的主帅是周瑜,读书人指的是作者本人(张可久) 。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伤心秦汉、读书人一声长叹。 (1 分)叹国家遭难 ,叹百姓遭殃,叹读书人无可奈何。1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结合前两联,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

1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答案示例: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1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小重山端午元 舒 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从全

17、词看, “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 、“树转午阴凉” ,含义不难理解。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4 分)【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 ,且简析合

18、理也可)【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 ,那么。 “用典”算不算呢? 本人认为应该可以。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 (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19、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 分)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写哀景抒哀情。1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

20、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1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 分)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 分)【答案】屈原 白居易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

21、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高考资源网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分)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 分)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反映出作者

22、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 分)【参考答案】想当年,到而今。借代。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 ,百姓“填沟壑” ,千村寥落。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 “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2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 分)清 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这首诗首联

23、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 分)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变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1) 【解题透析】写景抒情,一般为间接抒情。主要有乐景写乐情的正衬和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此诗显然用的是后者。参考答案 本诗首联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答题规律 答此类题目清楚景是什么样的景,情是什么样的情,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明确作答了。(2)【答案】典故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这个典故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尾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人生无论贤愚的确最后虽然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琴棋书画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