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宏观经济学简明教案.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340296 上传时间:2018-12-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简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简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简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简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简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宏观经济学教案(2008.8 简化本)第一章 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1、概念及说明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值计算的总和。说明:、一个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必须是在计算期内生产的产品,其它时间生产的产品不能计入。、计入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为市场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才能计入,自产自用的产品不能计入。GDP= PQ。最终产品:直接使用,无需再加工的产品。如消费品,企业的厂房、设备。中间产品: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加工的产品。如钢材、木材等原材料。例:从农民生产棉花到服装卖给

2、消费者。2、名义 GDP 和实际 GDP名义 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 GDP。 实际 GDP:按基年价格计算的 GDP。关系:实际 GDP=名义 GDP/物价指数3、人均 GDP:按人口平均计算的 GDP。4、国民原则与国土原则国民原则:以国民产值作为计算标准,结果为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土原则:以国内产值作为计算标准,结果为国内生产总值GDP。二、GDP 核算1、GDP 核算表总需求(AD)总支出(E)总供给(AS)总收入(Y)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购买厂房设备购买住宅企业存货变动政府购买(G)净出口(出口-进口) (X-M)(产值=销售额+ 存货变动,收入= 产值-外购原

3、材料)工资利息租金 利润税利润 社会保险税间接税 股息和红利折旧 未分配利润表中的一些基本关系和概念:总投资=净投资(增加设备) +重置投资(更新设备,总量上看等于折旧)存货视为企业购买自己的产品。存货包括自愿存货(计划存货)和非自愿存货(非计划存货)两种,理性的厂商会通过对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适时调整,使存货量基本上等于自愿存货量。政府购买,包括政府的最终产品和劳务购买、政府雇员工资,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生产要素的价格(租价,即买使用权的价格) ,劳动的价格工资;货币资本的价格利息;土地的价格2租金。折旧:企业销售收入中用于补偿设备消耗的部分。间接税:对卖者所征的税,通过加价转嫁给了买者,实际

4、上是间接对买者征税。2、GDP 的核算方法、支出法:即 GDP 核算表左边的计算方法。GDP=C+I+G+(X-M)、收入法:即 GDP 核算表右边的计算方法。GDP=工资 +利息+ 租金+利润+ 间接税+折旧=消费+储蓄+税收 =C+S+T、部门法(增值法):按部门加总计算增值的方法。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及其核算关系、国内生产净值(NDP):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净产值。NDP = GDP - 折旧、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参与生产的生产要素所得收入的总和。NI = NDP - 间接税、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PI = 国民收入 - 公司未分

5、配利润 - 企业利润税 - 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 + 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国债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收入,即个人收入纳税以后的余额。PDI = PI T。个人可支配收入 = 消费 + 储蓄=C+S广义国民收入(Y)包括 GDP、NDP、NI、PI 等经济指标。第二节 “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一、总需求和总供给1、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概念、总需求: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AD ) ,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E)来表示。E=E(AD)或 E(AD)。、总供给: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AS) ,用出卖

6、最终产品和劳务所得的总收入(Y )来表示。Y=Y(AS)或 Y(AS)。、潜在总供给(AS F):充分就业且没有发生通货膨胀时的总供给。2、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一般关系从 GDP 核算上看,买者的支出就是卖者的收入。所以,AD=AS= PQ,其中,AS=f(AD) 或 Y=f(E)=f(AD)。从决定关系上看,是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总支出决定总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随时根据市场需求状况来进行产量和价格调整,以消除生产和销售之间任何脱节这就是说,需求的变动引起 P 和 Q 的变动。由于一国的总生产量受其由资源数量和技术条件决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制约,所以,由总需求变动引起的 P、Q 变动就

7、与该国的资源利用程度有关:当一个国家的生产距自己的可能性边界较远时,总需求的变动主要引起 Q 的变动;而当一个国家的生产接近它自己的可能性边界时,总需求的变动主要引起P 的变动。、最优宏观经济状态:AD=AS= AS F因为 AS 总是由 AD 决定并且总是与 AD 相等,所以,AD=AS= ASF 可简化为:AD= 3ASF。通常所说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小于总供给,指的是 ADAS F 或 ADAS F。分析: AD= ASF,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ADAS F, 失业,萧条;ADAS F, 通货膨胀。二、两部门经济的收支恒等式与均衡条件1、两部门经济的“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两部门经济

8、是仅有家庭和企业的经济,其“一线两段”分析模型如下所示:金融E(AD)PQY(AS)C+SC+ IE(AD)核算段 分配段这一图式表示的是一个循环过程。总支出 E(即总需求 AD)使生产和出卖产品成为必要,产品的出卖(P Q)形成总收入 Y(AS),总收入经过分配,经过货币资金的安排和配置过程后,形成了总支出 E(AD),总支出又作用于生产和价格(PQ) ,如此循环不已。这个循环流转不已的过程,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线,也就是“一线两段”分析模型中的“一线” 。在两部门经济中,E(AD)PQY(AS)为核算段, Y(AS)C+SC+IE(AD)为分配段。注意:在经济学中,储蓄被定义为可支配收入中没有

9、被消费的部分,包括货币窖藏,银行存款,购买股票、债券、保险单等。2、核算段与收支恒等式E(AD)PQY(AS) Y=f(E),或 AS=f(AD)。 总需求决定总供给。C + I = C + S 这就是收支恒等式。两边去掉 C,则:I = S 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把一国一定时期内各项最终产品的购买支出加总求出总支出即 E(AD)的方法,就是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中的支出法;而把一国同时期内各项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加总求出总收入即 Y(AS)的方法,就是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中的收入法。收支恒等式就是总支出流量和总收入流量之间的恒等关系。因为买者的支出就是卖者的收入,这一恒等式总是成立的。在总支出流量(产品

10、流量)中,除了用于消费部分外,其余都是用于投资;在总收入流量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就是储蓄。由此得出投资储蓄恒等式。从核算意义上看,任何时期内,实际发生的投资和储蓄必然相等。3、分配段与经济均衡条件计划消费 计划储蓄 计划投资E(AD)PQY(AS)C + SC+IE(AD)核算段 分配段两部门经济中,在分配段上,厂商们的产品销售收入 Y(AS),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居民个人收入和企4业收入两部分。居民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I) ,C+S 经过再分配变为 C+I。C+I 就是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AD) ,用总支出(E )来代表,在图式中

11、为E(AD)。分配段中 E(AD)与 Y(AS)的数量关系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IS ,则 E(AD)Y(AS),经济扩张。第二种情况,IS ,则 E(AD)Y(AS),经济收缩。第三种情况,I = S,则 E(AD)=Y(AS),经济规模不再变动,达到均衡状态。I = S 为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分配段中,当 I = S 时,C + S= C+I,因此 Y(AS)= C+I,故 Y= C+I 也是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三、三部门经济的收支恒等式与均衡条件1、三部门经济的“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三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内的经济,其“一线两段”分析模型如下所示:政府预算E(AD

12、)PQY(AS)C+S+TC + I +GE(AD)核算段 分配段2、核算段与收支恒等式 金融E(AD)PQY(AS) Y=f(E),或 AS=f(AD)。 总需求决定总供给。C+I+G = C+S+T 这就是收支恒等式。两边去掉 C,则:I+G = S+T 这就是三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3、分配段与经济均衡条件计划消费 计划储蓄 计划税收(政府收入减去政府转移支付,T=TA-TR)E(AD)PQY(AS)C+S+TC+ I+GE(AD)核算段 分配段 计划投资 计划政府购买三部门经济中,在分配段上,厂商们的产品销售收入 Y(AS),首先分为居民个人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三部分,其中居民

13、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和储蓄两部分,政府收入(总税收 TA)变为政府净税收(T)和政府转移支付( TR)两部分,转移支付又加到消费和储蓄上。这样,初次分配的结果变为 C+S+T三部分。之后,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I) ,政府净税收(T)转化为政府购买(G) ,经过再分配过程变为C+I+G。 C+I+G 就是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AD) ,用总支出(E)来代表,在图式中为 E(AD)。分配段中 E(AD)与 Y(AS)的数量关系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I+GS+T,则 E(AD)Y(AS),经济扩张。5第二种情况,I+GS+T,则 E(AD)Y(AS),经济收缩。第三种情况,I+G =

14、S+T ,则 E(AD)=Y(AS),经济规模不再变动,达到均衡状态。I+G = S+T 为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分配段中,当 I+G = S+T 时,C+S+T = C+I+G,因此 Y(AS)= C+I+G,故 Y= C+I+G 也是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四、四部门经济的收支恒等式与均衡条件1、四部门经济的“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四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和国外部门在内的经济,亦称开放型经济,其“一线两段”分析模型如下所示:E(AD)PQY(AS)C+S+TC+ I+G+(X-M)E(AD)核算段 分配段2、核算段与收支恒等式E(AD)PQY(AS) Y=f(E),或 AS=f(AD

15、)。总需求决定总供给。C+I+G+(X-M)= C+S+T 这就是收支恒等式。两边去掉 C,则:I+G+(X-M) = S+T 这就是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3、分配段与经济均衡条件计划消费 计划储蓄 计划税收 净出口E(AD)PQY(AS)C+ S+TC+ I+G+(X-M)E(AD)核算段 分配段 计划投资 计划政府购买分配段中 E(AD)与 Y(AS)的数量关系与核算段中不同,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I+G+ (X-M )S+T ,则 E(AD)Y(AS),经济扩张。第二种情况,I+G+ (X-M )S+T,则 E(AD)Y(AS),经济收缩。第三种情况,I+G+ (X-M )=

16、S+T,则 E(AD)=Y(AS),经济规模不再变动,达到均衡状态。I+G+(X-M )= S+T 为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分配段中,当 I+G+(X-M) = S+T 时,C+S+T = C+ I+G+(X-M ) ,因此 Y(AS)= C+ I+G+(X-M) ,故 Y= C+ I+G+(X-M)也是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五、分配段中的重要数量关系1、I 与 S 的关系: I=S,储蓄恰好全部转化为投资;IS,出现流动性滞存,或称为货币滞存、资金滞存;IS ,利用过去的剩余储蓄或有新的货币发行。2、G 与 T 的关系:若 G=T,财政收支平衡;若 GT,财政盈余;若 GT,财政赤字。3、X

17、 与 M 的关系:X=M ,外贸收支平衡; XM,外贸收支赤字,逆差; XM,外贸收支盈余,顺差。6六、注入量、漏出量与需求管理政策1、注入量与漏出量因为 AS=f (AD),而在分配段中,E(AD)= C+I+G+(X-M),而 C 为从 Y 中扣除税收和储蓄后的剩余,即C=Y-T-S,所以, E(AD)=(Y-T-S)+I+G+(X-M)。其中,I、G、X 的增加,使 AD 增加,进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加,为注入量;而S、T、 M 的增加,使 AD 减少,进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减少,为漏出量。2、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即政府通过调节总需求来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紧缩政策:政府通过鼓励漏

18、出量、抑制注入量来减小总需求的政策。扩张政策:政府通过鼓励注入量、抑制漏出量来扩大总需求的政策。3、需求管理政策的一般应用方法ADAS F,出现通货膨胀,用紧缩政策。ADAS F,出现通货紧缩、萧条和失业,用扩张政策。七、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及其关系1、总需求曲线、定义:总支出额(E)一定时,表示购买量与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形状:E 一定,P 高则 Q 少,P 低则 Q 多,形成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 AD ASP1 O QQ1、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价点外截)E=C+I+G+(X-M)=(Y-T-S)+I+G+(X-M)P 不变时,E 的各部分变大,使 E 变大,则 AD 线右移;

19、反之, E 变小,则 AD 线左移。2、总供给曲线、定义:表示价格水平随资源利用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曲线。形状:随资源利用程度的提高,资源供应趋于紧张,资源价格上涨,使产品价格上涨,形成一条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线。、总供给曲线的移动A、随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变动而右移或左移; B、随一般生产成本的变动而上移或下移。3、总供给曲线的关系、在总供求曲线的交点上,GDP 即 PQ 得到确定(这是核算段中 PQ 的确定方式) 。、由总需求曲线右移导致的 P 上升,称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7、由农产品、资源、原材料等价格上升推动成本上升导致的 P 上升,称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总需求不足,资源未充分利用

20、,但由于成本上升,使物价上涨,称为滞胀。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一、消费函数在前一章已知,Y=f(AD),而 AD=C+I+G+(X-M),在 AD 中,C 占 2/3,I 占 1/5,G 占1/10。所以,本节重点研究总需求中的消费是如何决定的。由 Y=C+S+T,得: DI=YD=Y-T。Y D 为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 YD=C+S,所以, C=C(YD,C/Y D), S=S(YD,S/Y D)。1、基本概念平均消费倾向(APC):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APC= C/ Y D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增量在可支配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

21、。 MPC=C/Y D例:Y D=1000,C=800,则 APC= C/ YD=800/1000=0.8。Y D=200,C=140,则 MPC=C/Y D=140/200=0.7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APS= S/ YD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在可支配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MPS=S/Y D例:Y D=1000,S=200,则 APS= S/ YD=200/1000=0.2。Y D=200,S=140,则 MPS=S/Y D=60/200=0.3很明显,APC+ APS= C/ Y D+ S/ YD= (C+S)/ Y D=1MPC+ MPS=C/Y

22、 D+S/Y D=(C+S )/Y D=Y D/Y D=12、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C, S 450 线 YDCESaO YDF-a对此图解说如下:、图中横轴表示可支配收入,纵轴表示消费和储蓄,Y D 线为 450 线,即可支配收入线。、C 线为消费曲线,它表示消费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E 点为收支相抵点,此时收入完全用于消费,没有储蓄。在 E 点之后,随着可支配收入的8增加,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而在 E 点之前,收入过少以至于不能满足消费需要,这时的消费,是靠如下方式来维持的:A 、提取过去的储蓄用于消费,这称为负储蓄;B、靠借贷维持生活;C、乞讨。、消费曲线在纵

23、轴上的截距 a,称为自发性消费或自主性消费,表示由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决定的消费量,这里设定它是一个常数。、从 E 点向 Y轴做一条垂直的虚线,虚线与 Y 轴的交点为 F。在纵轴的负值部分,从原点开始,截取 a 的长度,截点的值为-a。这样,依据截点和 F 点即可作出储蓄曲线。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由图知:、MPC 为消费曲线的斜率(1MPC0) 。、APC 为消费曲线上各点至原点的连线的斜率,APC 可大于、小于或等于 1。、a 是消费曲线在纵轴的截距。则消费函数为:C=a+MPCYD=a+bYD(b 表示 MPC) a 为自发性消费, bYD 为引致性消费。同理:、MPS 为储蓄曲线的斜率(

24、1MPS1) 。、APS 为储蓄曲线上各点至原点的连线的斜率。、-a 是储蓄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则储蓄函数为:S=-a+MPSYD=-a+(1-b) YD结论:由消费函数 C= a+bYD,知一国的消费水平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国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由总收入水平和税收状况决定。消费倾向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A、居民对未来收支状况的预期。 B、一国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二、投资函数1、贴现贴现:把未来收入折算成现值的方法。货币的时间价值:同样数量的货币,其现值要大于未来值。货币有时间价值的原因是,有理性的人会把货币借出去或进行投资以使货币增殖。例:某人有货币量 V0,利率为 r

25、,他把货币反复借出去以取得收入。第一年末:V 1= V0+ V0r= V0(1+r)第二年末:V 2= V1+ V1r= V1(1+r)= V0(1+r)2第三年末:V 3= V2+ V2r= V2(1+r)= V0(1+r)3第 n 年末:V n= V0(1+r)n若已知未来收入和利率,欲知现在需借出多少,则:V 0= Vn/(1+r)n,这就是贴现的基本公式。这里,利率 r 即为货币的增值率。2、资本边际效率使货币增值的另一种方法是投资。投资时的货币增值率为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新增一笔投资预期得到的利润率。设 R1、R 2、R n 为一笔投资预期的各年收益,v 为各年收益的贴现率,

26、则:设备的购买价格= R 1 /(1+v )+ R 2 /(1+v) 2+Rn / (1+v)n式中,设备购买价格为已知数,则 v 由 R 决定,即由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在设备购买价格和各年预期收益为已知时,即可求出 v。再通过对 v 与 r 这两个货币增值率的比较,即可决定是否投资。9vr ,不投资;v r,投资;v = r ,看其他因素3、资本边际效率总合线不同投资项目的资本边际效率是不同的。把各种投资项目的资本边际效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就得到资本边际效率总合线。v r v0 I 0 I资本边际效率总合线 投资需求曲线4、投资需求曲线和投资函数利息率的变化,可以从两方面影响投资

27、。第一,如果投资者本人货币资金不足或没有资金,则借入资金投资需付利息,所以,利息是投资的直接成本。第二,如果投资者本人资金充足,那么,它还要再储蓄和投资之间做出选择,在此情形下,利息是投资的机会成本。投资者总是把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进行比较,来决定投资与否。所以,投资量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表示这一关系的曲线,就是投资需求曲线。相应的函数式为:I=f(r)。除利率外,投资还受消费需求、税收政策、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受这些因素变化影响的投资量,被称为自发性投资或自主性投资,用 e 来表示。这样,完整的投资函数为:I=e-dr。d 表示利率对投资的影响程度。 e、d 均大于零。第二节

28、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一、收入决定分析1、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在分配段中,I=S,或 Y=C+I。2、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和投资乘数、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过程我们首先来举例分析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过程。设在分配段中,最初收入为 100,Y(AS)=C+S=100,其中C=a+bY=10+0.8Y=10+0.8100=90,S=-a+(1-b)Y=-10+(1-0.8) 100=10,当 I=10 时,I=S,注入量等于漏出量,E(AD)= C+I=90+10=100= Y(AS),总需求等于原来的 PQ,经济总规模不变,处于不再变动的均衡状态。现在假设由于投资者前景看好,投资由

29、10 变为 20,则在分配段中,IS,注入量大于漏出量,E(AD)=C+I=90+20=110,E(AD)大于分配前的 Y(AS),110100,总需求大于原来的PQ,会带动 P 或 Q 上升,使 Y(AS)由原来的 100 变为 110。接着,已实现的 110 的收入又要分为 C 和 S 两个部分:C=a+bY=10+0.8Y=10+0.8Y=10+0.8 110=98,S=Y-C=110-98=12 。设投资不变仍为 20,则投资(为 20)仍大于储蓄(现为 12) ,注入量仍大于漏出量。新的总需求为 E(AD)= C+I=98+20=118,E(AD)大于分配前的 Y(AS),新的总需求

30、大于原PQ,118110 ,总需求仍会带动 P 或 Q 上升,使 Y(AS)由 110 变为 118在 b、I 不变的条件下,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随着 Y(AS)变大,作为 Y(AS)分配结果的 C 和 S 也变大。10当 S=I,即当 S 也变为 20 时,漏出量和注入量相等, E(AD)= C+I= Y(AS),经济规模不再变动,达到稳定不变的均衡状态。这一过程如下表所示:E(AD)PQY(AS)C + S C+IE(AD)100 100 90+10 90+10 100100 100 90+10 90+20 110110 110 98+12 98+20 118118 118 104.4

31、+13.6 104.4+20 124.4 150 150 130+20 130+20 150当达到均衡,S=I,即-a+(1-b)Y=I 时,Y=(a+I)/(1-b)=(10+20)(1-0.8)=150,这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公式 Y=(a+I)/(1-b)就是 b、I 不变条件下的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计算公式。在分配段,当 S=I 时,得:Y(AS)= C+I,这就是均衡的另一个表达式。把 C=a+bY 代入Y(AS)= C+I 式,同样会得到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Y=(a+I)/(1-b)。、投资乘数本例中,投资由 10 变为 20,增加了 10,由此使国民收入 Y(AS)由 1

32、00 变为 150,收入增量为投资增量的 5 倍,这就是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投资增量和由投资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间的倍数关系,其定义公式为:k=Y/I 。在收入决定公式 Y=(a+I)/(1-b)中,以 I 为自变量,求 Y 关于 I 的导数,得:dY/dI=1/(1-b)。这就是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本例中,dY/dI=1/(1-0.8)=5,投资乘数是 5。在均衡收入为 100 时,若投资由 10 变为 5,投资小于储蓄,注入量小于漏出量,经济就进入了多轮的规模收缩过程,直到 S=I=5 时达到均衡状态。新的均衡收入为 75。均衡收入减少量是投资减少量的 5 倍,与投资乘数计算结果相同。、

33、节俭悖论在本例中,设人们更加节约,比如 b 变为 0.6,则由最初收入 100 和 C=10+0.6Y 得:S=30。若投资为 20,则储蓄大于投资,经济进入累积的收缩过程,储蓄随收入而减少。当S=I=20 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新的均衡收入为 75,小于最初的 100。这就是“节俭悖论” ,既节俭反而使人们的收入减少。、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图形(分配段均衡趋向图)C, C+I 450 线 Y(AS)=C+SE S1 C+I=E(AD)I1 C=a+bYC10 YYE Y1图中,投资为自发性投资,与收入水平无关,所以,C+I 线与 C 线平行。45 0 线为总供给曲线,C+I 线为总需求曲线

34、。E 点为均衡点,此时的收入水平为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图中为11YE 。因为总供给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 450 射线,所以,E 点的位置就由 C+I 线的位置与斜率来决定。由于设 a 为常数,所以 C+I 线的位置由 I 的大小决定,而 C+I 线的斜率则为 b 即边际消费倾向,这与公式 Y=(a+I)/(1-b)是一致的。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也可用下图表示。S,I SE S1II2 S2 I1 O YY2 YE Y1在分配段中,若 C+IC+S 或 IS,则 E(AD)Y(AS),这使 Y(AS)减少并使 C、S 减少,直到 C+I=C+S 或 I=S 时,即达到均衡时为止。反之,若 C+I

35、C+S 或 IS,则 E(AD)Y(AS),带动 Y(AS)增加并使 C、S 增加,直到 C+I=C+S 或 I=S 时,即达到均衡时为止。、实际情况本例中,假定在经济收缩或扩张过程中 b 与 I 不变,这是“便于处理的” ,但并不是真实的。b 与 I 并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保持不变。 b 取决于消费者的信心状态,它由消费者信心指数来衡量。I 取决于投资者信心状态,它由投资者(生产者)信心指数来衡量。这两个指数不是固定不变的。在 b 与 I 可变的情况下,对经济规模的变动,就只能逐期具体地分析了。二、投资乘数的运用1、通货紧缩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通货紧缩缺口:均衡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潜在

36、国民收入)的数量。通货膨胀缺口:均衡国民收入大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的数量。两个缺口如图所示。C, C+I 450 线 Y(AS)(C+I)2(C+I)1C0 YY1 YF Y2图中,Y F 为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 F 线为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线,Y 1 和 Y2 为不同的均衡国民收入。Y F - Y1 为通货紧缩缺口,Y 2 - YF 为通货膨胀缺口。2、投资乘数的运用例:Y F=5000 亿元,b=4/5,则若 Y1=4500 亿元,则I 应为 100 亿元若 Y2=6000 亿元,则I 应为-200 亿元4、乘数的限制条件、投资增加时有闲置资源。、投资不变。、b 稳定。12第三节

37、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一、收入决定分析1、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在分配段中,I+G=S+T,或 Y=C+I+G。2、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简单推导法)、由均衡条件 I+G=S+T,而 C= a+bYD,S=-a+(1-b) YD ,Y D= Y-T,则:C=a+b(Y-T) ,S=-a+(1-b)(Y-T), 代入得:Y=(a-bT+I+G+)/(1-b)、由均衡条件 Y=f(AD)=C+I+G,而 C= a+b(Y-T),代入得:Y=(a-bT+I+G)/(1-b)结论相同。这个结果就是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如下图所示(分配段均衡趋向图) 。C,C+I+G

38、450 线 Y(AS)=C+S+TE C+I+G=E(AD)C=a+b(Y-T)a0 YE Y图中,Y E 的值由 C+I+G 线即 AD 线的位置和斜率决定。AD 线的位置由 C、I、G 三个量决定,而 C 的决定又与 T 有关,所以, AD 线的位置由 C、I 、G 、T 四个量决定。同两部门一样,AD 线的斜率为 b 即边际消费倾向。这样,Y E 就由 C、I 、G、T 以及 b 决定,这与代数法的结论一样。二、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把 Y=( a-bT+I+G)/(1-b)分解为多项式之和,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Y/I=1/(1-b) 这是投资乘数Y/G=1/(1-b) 这是政府购买乘

39、数Y/T= - b/(1-b) 这是税收乘数设 G 与 T 同时同向增减相同的数量 A ,则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为: Y= A (-b)/ (1-b) + A1/ (1-b)=A(-b)/ (1-b)+ 1/ (1-b)=A即Y= T= G,这就是平衡预算乘数。例:某国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为 1500 亿元,目前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 1200 亿元,已知该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4/5,政府准备用财政政策来消灭 GNP 缺口,那么,、若政府采用单纯改变政府购买的政策,政府购买应怎样改变,数量多少?、若政府采用单纯改变税收的政策,税收应怎样改变,数量多少?、若政府采用平衡变动财政收支(税收和政府购买)

40、的政策,应怎样变动,数量多少?答案:、政府购买应增加 60 亿元。、税收应减少 75 亿元。、财政收支均应增加 300 亿元。第四节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一、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13在分配段,I+G+(X-M)=S+T,或 Y= C+I+G+(X-M)。二、进口曲线、边际进口倾向和进口函数进口曲线:描绘进口量与国内收入水平的关系的曲线。边际进口倾向:进口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用 MPM 或 m 来表示。MPM=M/Y,或 m=M/YM MMM0 Y0 Y进口曲线的函数式即进口函数为:M= M 0+ MPMY= M0+mY。其中 M0 为自发性进口或自主性进口,表示由本国收入水平以外的其

41、它因素所决定的进口量,通常设定为常数。三、开放经济中收入决定分析1、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在四部门经济即开放经济中,AD=C+I+G+(X-M)2、开放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公式(简单推导法)Y=f(AD)=C+I+G+(X-M),而 C= a+b(Y-T),M= M0+MPMY,代入得: Y=(a- M0-bT+I+G+X)/(1-b+MPM)这就是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四、开放经济中的乘数把 Y=(a- M0-bT+I+G+X)/(1-b+ MPM)分解为多项式之和,则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Y/I=1/ (1-b+ MPM), 这是开放经济中的投资乘数。Y/G=1/ (1-b+ MPM)

42、, 这是开放经济中的政府购买乘数。Y/T=(-b)/ (1-b+ MPM), 这是开放经济中的税收乘数。Y/X=1/ (1-b+ MPM), 这是开放经济中的出口乘数。从上述乘数公式中可以看出,由于进口作为漏出量的存在,使乘数效应变小了。第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的行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节 需求管理: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1、财政政策的内容财政政策意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为达到宏观经济目标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作出的决策。财政收入基本上来自各种赋税( 总量为

43、TA),按征税方法分为自主税(跟收入无关的税 T0)和比例税(跟收入有关的税 tY)两种。TA= T 0+tY。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G)以及政府转移支付(TR)。政府的实际税收收入即纯税收等于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即 T=TA-TR。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4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调节表萧 条(存在通货紧缩缺口)通货膨胀(存在通货膨胀缺口)财政收入政策 减税 加税财政支出政策 扩大支出 减少支出特称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二、自动稳定器某些财政手段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功能,被称为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个人所得

44、税和公司所得税实行累进税制。当经济萧条时,由于收入减少,税收也会自动减少,从而就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有助于减轻萧条的程度。当经济繁荣时,由于收入增加,税收也会自动增加,从而就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增加,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各种转移支付,包括失业补助与其他福利支出,有其固定的发放标准。经济萧条时,由于失业人数和需要其他补助的人数增加。这类转移支付会自动增加,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减少,有助于减轻萧条的程度。经济繁荣时,由于失业和需要其他补助的人数减少,这类转移支付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增加,有助于减轻由于需求过大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尽管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要消除经

45、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逆经济风向行事”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第二节 需求管理:货币政策一、货币1、定义:被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 (货币的内涵)2、货币的范围:(货币的外延)狭义货币 M1=银行外的现金+存款货币(支票存款)广义货币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股票、债券等(near money)二、货币需求货币需求(L)是指人们在各种可拥有的财富形式中,选择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人们持有货币的有原因两个:、交易需求(L 1)。人们因货币的收入和支出时间不一致而需要持有货币,这被称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它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是:L 1= L

46、1(Y), d L1/d Y0。、资产需求或投机需求(L 2)。人们有时为财富的保值增值而持有货币,这被称为对货币的资产需求或投机需求。它主要取决于人们对利率、价格、未来收支等因素的预期。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是:L 2=u-hr。r 为利率,h 表示利率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影响程度,u 为利率以外的因素决定的货币投机需求量。u、h 均大于零。这样,货币总需求函数为:L=L 1+ L2= L1(Y)+ L2(r)= kY+u-hr三、银行与货币乘数1、商业银行:经营货币存贷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经 济状 况政策15下面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通过此表可看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资 产 负 债存款准备

47、金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向企业或居民提供贷款证券投资支票存款存款 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借款 同业借款发行金融债券资本金或股本2、中央银行、定义:一国最高的金融行政管理机构。、性质:A、政府的银行,它经理国库,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B、商业银行的银行,它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并贷款给商业银行。 (最后贷款者)C、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下面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通过此表可看到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资产 负债黄金与外汇储备贷款与贴现政府债券发行货币存款商业银行存款国库存款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为了应付存款人对现金的日常需要而保存在银行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法定存款准备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必须保持的存款准备金对存款的最小比率。3、货币乘数、定义:高能货币的增量和由之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 k 表示。高能货币:亦称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系统输入的货币量,用 H 表示。k=M/H、货币创造假设,最初中央银行从公众手中买入国债 100 万元,国债卖者把所得款项存入 A 银行,A 银行得到 100 万元存款后,把其中的 1/5 作为存款准备金留下,其余贷出去,得到贷款者再把这笔钱存入 B 银行这一过程表现为如下所示的货币创造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