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课题 :研究中西文化差异班级 :高一(2)班课题组长 :陈家伟组员 : 刘秋连 张静文 张慧婷 张琳敏 刘楚红 吴天龙 列林欣指导老师:王秀媚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研究课题:中西文化的差异指导老师:王秀媚组长:陈家伟组员:刘秋连、张静文、张慧婷、张琳敏、刘楚红、吴天龙、列林欣 课题由来: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又要做新的研究性学习,于是组员们又在争论个不停。在吵几分钟后,组长发话了。“不如研究中西文化差异怎么样,中国的文化史悠久又许多的扑捉点,而西方文化又是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又许多人都知道它们有差异,但又不知道有什么不同。所以我觉得研究这个课题是很有研究的价值,可以
2、让我们在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 ”组长说。“说的也挺对的,我是知道中西文化又很大差异,但又说不出有什么不同。听组长这样说,我的确对这个课题产生了兴趣。所以我赞成这个课题。 ”组员 A 答道。“我对这个课题也是挺有兴趣的,所以我也赞成。 ”组员 B 答道。“那他们都赞成,我也赞成。 ”组员 C 答道。“他们几个都没问题了,那你们三个呢?”组长问道。“我们三个都没问题,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怎样去完成它吧!”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得来的,它们由于不同的地理区域而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由此发展成两种珍贵而又不同的人类文化,所以两种文化对于
3、人类来说都尤为珍贵。另外了解两种文化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都是一个必须经过的,面对这个大千世界,多少青少年都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憧憬,但是我们对外面又了解多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去吃西餐,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西餐的桌上礼仪是怎样的了。我想大概都是不知道的吧!但可以肯定的是,与中国的桌上礼仪是不同的。因为发展的方向不同,所以在饮食、建筑、衣着、观念等等方面都有不同。由此可见了解两种文化是一个时代必备的课程,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对两种文化有个清晰的看法。人员分工:研究过程 主要内容及分工初步收集暑假第一、二周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刘楚红、张琳敏)访问调查暑假第三、四周上街对一些人进行访问,作笔记
4、,作为整理的数据(刘秋连、张静文分析整理暑假第五周对已经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总结有用的资料。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问题。 (陈家伟、吴天龙)成果制作暑假第六周制造结题报告,写心得。 (张慧婷、列林欣)研究方法与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资料的查找,上网观看视频,组员讨论交流,考察身边的文化,等方法。在资料查找方面,我们主要到图书馆查找,上网搜寻,下载图片。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我们就上网查找视频观赏,然后组员之间互相讨论,在讨论交流之中,我们交换了各自的看法,把认识范围扩大,最后我们还两两成群地分别到街边,市场,广场,小食店考察,之后统一资料。整理了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后
5、,小组先后完成了课题的报告与论文。 (因为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别范围较大,而研究具有局限性,本小组无法把文化深入调查。 )引言:西方节日在中国一直都受到青睐,而中方节日却日渐淡化,西方食品也渐渐与中国食品对抗。新一代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随着对外的进一步开放,西方文化已经渐渐地融入我国的每一处地方,在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看见许多中西文化交融的物品,建筑这在我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中西文化似乎成为一个整体之时,我们该如何判断哪一样才是仅仅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一切的一切使我们对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别感到混乱。中方与西方都有各自的特点,国与国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中国与西
6、方国家之间体现得更显著了。这主要是由于两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所致。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和自己的地理、经济、政治、历史条件有关,而这些条件也是发展变化开放型的海洋文化。西方文化史上经常发生不同民族的文化冲突现象,不同国家在战争、贸易竞争中交往,文化在冲突中融合,因而西方文化是多元的。为了研究中西文化之间差别和弄清仅属于我国的文化,我们特地开展了本次的研究性学习。调查结果:1、在观念上,行成了类似却又有不同的哲学。古 希 腊 时 期 的 自 然 派 哲 学 家 被 认 为 是 西 方 最 早 的 哲 学 家 , 不 管 他 们 认 识 世 界 的 方 式是 否 正 确 , 但 是
7、他 们 的 想 法 之 所 以 有 别 于 迷 信 的 原 因 在 于 , 这 些 哲 学 家 是 以 理 性 辅 佐 证据 的 方 式 归 纳 出 自 然 界 的 道 理 。 苏 格 拉 底 , 柏 拉 图 与 亚 里 斯 多 德 奠 定 了 哲 学 的 讨 论 范 畴 ,他 们 提 出 了 有 关 形 而 上 学 , 知 识 论 与 伦 理 学 的 问 题 , 至 今 依 然 。 某 些 现 代 哲 学 家 认 为 ,直 到 今 日 的 哲 学 理 论 依 旧 只 是 在 为 他 们 三 人 做 注 脚 而 已 , 仍 离 不 开 他 们 所 提 出 的 问 题 。换 言 之 即 使 数
8、千 年 后 , 我 们 依 旧 在 试 著 回 答 他 们 所 提 出 的 问 题 , 这 也 代 表 着 我 们 依 然 为这 些 问 题 或 是 这 些 问 题 所 延 伸 的 更 多 问 题 而 感 到 困 惑 。 “哲 ”一 词 在 中 国 起 源 很 早 , 历 史 久 远 。 如 “孔 门 十 哲 ”, “古 圣 先 哲 ”等 词 , “哲 ”或 “哲 人 ”, 专 指 那 些 善 于 思 辨 , 学 问 精 深 者 , 即 西 方 近 似 “哲 学 家 ”, “思 想 家 ”之 谓 。 一 般 认 为 中 国 哲 学 起 源 东 周 时 期 , 以 孔 子 的 儒 家 、 老 子
9、 的 道 家 、 墨 子 的 墨 家 及 晚 期的 法 家 为 代 表 。 而 实 际 上 在 之 前 的 易 经 当 中 , 已 经 开 始 讨 论 哲 学 问 题 。19 世 纪 70 年 代 , 日 本 最 早 的 西 方 哲 学 传 播 者 西 周 借 用 古 汉 语 译 作 “哲 学 ”, 1896年 前 后 康 有 为 等 将 日 本 的 译 称 介 绍 到 中 国 , 后 渐 渐 通 行 。 在 西 方 , 哲 学 一 词 通 常 用 来说 明 一 个 人 对 生 活 的 某 种 看 法 ( 例 如 某 人 的 “人 生 哲 学 ”) 和 基 本 原 则 ( 例 如 价 值 观
10、、思 想 、 行 为 ) 。 而 在 学 术 上 的 哲 学 , 则 是 对 这 些 基 本 原 则 的 理 性 根 据 的 质 疑 、 反 思 , 并试 图 对 这 些 基 本 原 则 进 行 理 性 的 重 建 。 最 早 哲 学 的 范 围 涵 盖 所 有 的 知 识 层 面 。 它 一 直 是 人 类 最 抽 象 的 知 识 研 究 。 对 哲 学 一词 的 介 绍 最 初 来 自 希 腊 思 想 家 毕 达 哥 拉 斯 。2、在饮食上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1)西餐这个词是由于它特定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西” 是西方的意思。一般指欧洲各国。 “餐”就是饮食菜肴。我们通常所说
11、的西餐主要包括西欧国家的饮食菜肴,当然同时还包括东欧各国,地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中海沿岸等国和一些拉丁美洲如墨西哥等国的菜肴。而东南亚各国的菜肴一般统称为东南亚菜,但也有独为一种菜系的,如引印度菜。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以面包为主食,多以长形桌台为台形。西餐的主要特点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观,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供应方便等。西餐大致可分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种不同风格的菜肴。就 西 方 各 国 而 言 , 由 于 欧 洲 各 国 的 地 理 位 置 都 比 较 近 , 在 历 史 上 又 曾 出 现 过 多 次 民族 大 迁 移 , 其 文 化 早 已 相 互 渗 透 融 合 ,
12、 彼 此 有 了 很 多 共 同 之 处 。 再 者 , 西 方 各 国 的 宗 教信 仰 主 要 是 天 主 教 、 东 正 教 和 新 教 ( 只 有 很 少 一 部 分 人 信 仰 伊 斯 兰 教 ) , 它 们 都 是 基督 教 的 主 要 分 支 , 因 此 在 饮 食 禁 忌 和 用 餐 习 俗 上 也 大 体 相 同 。 至 于 南 、 北 美 洲 和 大 洋 洲, 其 文 化 也 是 和 欧 洲 文 化 一 脉 相 承 的 。 因 此 , 不 管 西 方 人 是 否 有 明 确 的 “西 餐 ”概 念 ,我 国 人 民 和 其 他 东 方 人 都 对 这 部 分 大 体 相 同
13、 , 而 又 与 东 方 饮 食 迥 然 不 同 的 西 方 饮 食 文 化统 称 为 “西 餐 ”。(2)中餐(Chinese food) ,即指中国风味的餐食菜肴。其中有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 ”。中 国 是 一 个 餐 饮 文 化 大 国 ,长 期 以 来 在 某 一 地 区 由 于 地 理 环 境 、 气 候物 产 、 文 化 传 统 以 及 民 族 习 俗 等 因 素 的 影响 , 形 成 了 东 亚 大 陆 特 色 餐 饮 类 别 。 一 位美 国 美 食 家 曾 这 样 说 : “日 本 人 用 眼 睛 吃饭 , 料 理 的 形 式 很 美 ;
14、 吃 我 们 的 西 餐 , 是用 鼻 子 的 , 所 以 我 们 鼻 子 很 大 ; 只 有 你 们伟 大 的 中 国 人 才 懂 得 用 舌 头 吃 饭 。 ”中 餐是 以 “味 ”为 核 心 , 西 餐 则 以 营 养 为 核 心 , 至 于 味 道 那 是 无 法 同 中 餐 相 提 并 论 的 。中 国 饮 食 文 化 突 出 养 助 益 充 的 营 卫 论 ( 素 食 为 主 , 重 视 药 膳 和 进 补 ) , 并 且 讲 究“色 、 香 、 味 ”俱 全 。 五 味 调 和 的 境 界 说 ( 风 味 鲜 明 , 适 口 者 珍 , 有 “舌 头 菜 ”之 誉 ) ,奇 正
15、互 变 的 烹 调 法 ( 厨 规 为 本 , 灵 活 变 通 ) , 畅 神 怡 情 的 美 食 观 ( 文 质 彬 彬 , 寓 教 于食 ) 等 4 大 属 性 , 有 着 不 同 于 海 外 各 国 饮 食 文 化 的 天 生 丽 质 。 中 国 的 饮 食 文 化 除 了 讲究 菜 肴 的 色 彩 搭 配 要 明 媚 如 画 外 , 还 要 搭 配 用 餐 的 氛 围 产 生 的 一 种 情 趣 , 它 是 中 华 民 族的 个 性 与 传 统 , 更 是 中 华 民 族 传 统 礼 仪 的 凸 现 方 式 。3、 在 住 房 方 面 , 形 成 了 不 同 的 建 筑 风 格 。(
16、1) 中式建筑即中国传统建筑,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尤其民居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阑式建筑、西北的窑洞建筑、游牧民族的毡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在 建 筑 思 想 上 , 中 国 古 建 筑 体 现了 明 确 的 礼 制 思 想 , 注 重 等 级 体 现 :形 制 、 色 彩 、 规 模 、 结 构 、 部 件 等都 有 严 格 规 定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完 善了 建 筑 形 态 , 但 是 也 同 时 限 制 了 建筑 的 发 展 。 同 时 , 天 人 合 一 思 想 同样 体
17、 现 在 中 国 古 建 筑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促 进 了 建 筑 与 自 然 的 互 相 协 调 与 融 合 。 注 重 建 筑 ,城 市 选 址 ; 建 造 时 因 地 制 宜 , 依 山 就 势 , 园 林 体 现 尤 其 明 显 , 强 调 风 水 。(2)西 式 建 筑 具 有 明 显 的 阶 段性 , 而 且 各 阶 段 建 筑 有 明 显 差 异 ,这 种 差 异 与 中 式 建 筑 相 比 要 大 得多 。 可 见 中 式 建 筑 具 有 渐 变 性 ,西 式 建 筑 的 变 化 具 有 突 变 性 。 因而 , 西 式 建 筑 就 形 成 了 区 别 明 显的 几
18、类 建 筑 。由 于 种 类 繁 多 , 我 们 收 集 的 资 料有 限 , 于 是 只 有 其 中 一 种 的 建 筑 特点 可 以 与 大 家 一 起 分 享 。哥 特 式 建 筑 的 特 点 是 尖 塔 高 耸 、尖 形 拱 门 、 大 窗 户 及 绘 有 圣 经 故 事的 彩 色 大 玻 璃 。 在 设 计 中 利 用 十字 拱 、 飞 券 、 修 长 的 立 柱 , 营 造 出 轻 盈 修 长 的 飞 天 感 。 以 及 新 的 框 架 结 构 以 增 加 支 撑顶 部 的 力 量 , 使 整 个 建 筑 以 直 升 线 条 、 雄 伟 的 外 观 和 教 堂 内 空 阔 空 间
19、, 再 结 合 镶 着 彩 色玻 璃 的 长 窗 , 使 教 堂 内 产 生 一 种 浓 厚 的 宗 教 气 氛 。 教 堂 的 平 面 仍 基 本 为 拉 丁 十 字 形 , 但其 西 端 门 的 两 侧 增 加 一 对 高 塔 。 哥 特 式 教 堂 的 结 构 体 系 由 石 头 的 骨 架 券 和 飞 扶 壁 组 成 。其 基 本 单 元 是 在 一 个 正 方 形 或 矩 形 平 面 四 角 的 柱 子 上 做 双 圆 心 骨 架 尖 券 , 四 边 和 对 角 线上 各 一 道 , 屋 面 石 板 架 在 券 上 , 形 成 拱 顶 。 采 用 这 种 方 式 , 可 以 在 不
20、同 跨 度 上 作 出 矢 高相 同 的 券 , 拱 顶 重 量 轻 , 交 线 分 明 , 减 少 了 券 脚 的 推 力 , 简 化 了 施 工 。 飞 扶 壁 由 侧厅 外 面 的 柱 墩 发 券 , 平 衡 中 厅 拱 脚 的 侧 推 力 。 为 了 增 加 稳 定 性 , 常 在 柱 墩 上 砌 尖 塔 。 由于 采 用 了 尖 券 、 尖 拱 和 飞 扶 壁 , 哥 特 式 教 堂 的 内 部 空 间 高 旷 、 单 纯 、 统 一 。 装 饰 细 部 如华 盖 、 壁 龛 等 也 都 用 尖 券 作 主 题 , 建 筑 风 格 与 结 构 手 法 形 成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21、体 。 整 个 建 筑看 上 去 线 条 简 洁 、 外 观 宏 伟 , 而 内 部 又 十 分 开 阔 明 亮 。 哥 特 式 建 筑 技 术 高 超 精 致 ,又 带 有 艺 术 性 , 在 建 筑 史 上 占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地 位 。4、在礼仪方面,中西礼仪各有异彩,在这里我们着重研究了不同的结婚礼仪。(1)中式婚礼礼仪繁多,由着装到婚礼选址都和西方完全不同。中 式 婚 礼 新 人 着 装 : 新 郎 穿状 元 袍 , 新 娘 披 戴 凤 冠 霞 帔 。状 元 袍 是 由 红 色 的 九 品 官 服 变化 而 来 , 帽 子 为 乌 纱 帽 , 插 宫花 。 凤 冠 是 饰 有
22、 银 质 或 其 他 质地 的 凤 凰 模 型 , 霞 帔 则 是 红 色的 披 肩 , 一 般 来 说 , 新 娘 穿 红绸 袄 裤 , 绣 花 鞋 , 上 绣 鸳 鸯 、 梅 花 、 莲 花 等 吉 祥 图 案 。中 式 婚 礼 选 址 : 传 统 的 中 式 婚 礼 仪 式 , 一 般 早 晨 女 方 家 里 要 “出 嫁 酒 “, 而 中 午 男方 家 里 操 办 喜 筵 。 中 午 的 时 候 傧 相 帮 助 在 男 家 堂 屋 布 置 好 拜 堂 的 场 所 。 不 过 如 今 越 来 越多 的 新 人 即 使 采 用 中 式 仪 式 也 会 在 饭 店 摆 喜 筵 。哥特式建筑(
23、 2) 若新人想在教堂举行西式的婚礼规矩,首先应了解一些教会的规矩。一般来说,要在教堂举行婚礼,双方应有一方已经加入教会,但或者有些教堂对这些的控制没有这么严,新人应提前去教堂联系,了解清楚。在教堂举行婚礼必须要先去民政局领取结婚证书然后去教堂与负责的牧师/神父确定日期。西 式 婚 礼 场 地 选 择 和 西 式 婚 礼 场 地 布置 : 西 方 的 文 化 正 慢 慢 的 融 入 中 国 。 这 种新 颖 时 尚 、 庄 严 浪 漫 的 婚 礼 形 式 逐 渐 受 到都 市 白 领 及 知 识 阶 层 的 青 睐 。 在 你 做 整 体策 划 之 前 , 你 肯 定 会 先 选 好 仪 式
24、的 地 点 和请 好 一 位 司 仪 或 神 父 。 因 为 费 用 和 具 体 的要 求 因 地 而 异 , 你 有 必 要 事 先 问 好 该 地 点有 哪 些 限 制 和 具 体 的 开 销 。 有 很 多 地 方 都是 免 费 的 或 是 只 需 要 一 点 点 捐 款 就 可 以 使用 的 , 而 有 的 地 方 却 需 要 收 费 或 是 需 要 特别 的 许 可 。 因 教 堂 活 动 紧 密 , 所 以 只 会 预 留 分 钟 至 、 小 时 时 间 予 新 人 们 进 行 布 置 , 故布 置 不 宜 太 繁 复 花 巧 , 应 以 简 约 为 主 , 例 如 稍 为 粉 饰
25、 接 待 处 , 在 贵 宾 席 旁 边 放 一 些 鲜 花, 但 装 饰 应 尽 量 简 洁 , 方 便 事 后 清 理 场 地 即 可 。西 式 婚 礼 新 人 的 衣 着 : 男 士 穿 西 装 , 女 士 穿 白 色 礼服 、 戴 手 套 和 戴 面 纱 。 手 套 是 爱 的 信 物 。 在 中 古 世 纪, 许 多 绅 士 送 手 套 给 意 中 人 表 示 求 婚 。 如 果 对 方 在 星期 日 上 教 堂 时 戴 着 那 副 手 套 , 就 表 示 她 已 答 应 他 的 求最 初 , 新 娘 的 面 纱 象 征 着 青 春 和 纯 洁 。 基 督 徒 的 新 娘或 戴 白
26、色 面 纱 以 表 示 清 纯 和 欢 庆 , 或 戴 蓝 色 面 纱 以 示如 圣 女 玛 丽 亚 般 纯 洁 。 据 说 , 当 年 美 国 首 位 第 一 夫 人玛 莎 华 盛 顿 的 孙 女 妮 莉 华 莱 士 在 结 婚 时 别 出 心 裁 地披 着 白 色 的 围 巾 , 掀 起 一 种 风 尚 。 这 就 是 今 天 新 娘 戴白 面 纱 习 俗 的 由 来 。 自 罗 马 时 代 开 始 , 白 色 就 象 征 着欢 庆 。 在 1850 年 到 1900 年 的 维 多 利 亚 女 皇 时 代 , 白色 也 是 富 裕 、 快 乐 的 象 征 。 后 来 则 加 强 了 圣
27、洁 和 忠 贞 的 意 义 , 形 成 了 纯 白 婚 纱 的 崇 高地 位 。5、 中 西 音 乐 风 格 的 差 异 。(1) 西方音乐体系调式构成的基础是四音音列。四音音列包含两个全音音程和一个半音音程,半音音程可以处在音列上方,也可在音列中间或下方,这样便可以有 3 种不同样式的四音音列。由这 3 种不同的四音音列可组成 12 个调式,包括 6 个正格调式和 6 个副格调式,这些调式被称为“中古调式” 或“教会调式”。后来,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在专业音乐创作和民间音乐中爱奥尼亚调式、利底亚调式和混合利底亚调式逐渐合为一组,演变为自然大调,伊奥利亚调式、弗利及亚调式和多利亚调式也逐渐
28、合为一组,演变为自然小调。并由于自然大、小调相互渗透,又逐渐形成了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2) 与西方音乐不同,中国音乐的调式构成的本质和特征是五声性,其构成的核心是三音小组。这三音小组共分两类,第一类由大二度和小三度构成,第二类则由两个大二度构成。第一类三音小组在这个音乐体系中具有典型意义,因为这是它所特有的。此类三音小组又分为两种,第一种的结构是小三度在上方,大二度在下方,第二种恰好相反。由这两种三音小组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可构成宫、商、角、徵、羽五种五声调式。不难看出,徵调式是由两个第一种三音小组叠置而成;羽调式是由两个第二种三音小组叠置而成;商调式是由第一、二种两个不同的三音小组
29、叠置而成;宫调式则是由两个大二度构成的三音小组和第一种三音小组叠置而成;角调式是第二种三音小组和由两个大二度构成的三音小组叠置构成。比较而言,五声体系和七声体系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前者比较单纯、质朴、简洁,后者比较复杂、丰富、精致;前者适合于表现明朗、刚劲、粗犷的风格,后者适合于表现细腻、婉曲、华丽的色彩。但这个差别仅仅具有风格上的意义,而不具有判别高下、优劣的能力。复杂的、精致的不一定就好,就先进;简单的、质朴的不一定就差,就落后。雕梁画栋式的古典建筑不一定就比线条简洁流畅的现代建筑的美学价值要高,而它的先进性就更谈不上了。非洲的原始绘画和雕刻虽然极为简朴,但却能够成为西方现代绘画和雕刻乃
30、至整个现代艺术灵感的主要来源,成为现代艺术家们顶礼膜拜的图腾。可见,越是简单质朴的东西反而越具有现代性。况且,中国古代并非没有七声音列,自先秦起,中国即有许多乐器(如古琴、古筝等)能够演奏七声音列。甚至连十二音音列也已经早在先秦即已出现,在曾侯乙墓 65 枚一套的出土编钟上,中间 3 个半八度内即全部按半音音阶排列, 这比西方的十二音体系要早 1800 多年。就是说,在中国音乐活动中很早就已出现七声音列和十二音音列,但中国音乐并没有选择它们,而是选择了五声体系。6、 中 西 文 化 差 异 的 原 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
31、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性格” 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 “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2 、受地理环
32、境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 ,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7、 总 结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
33、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我 们 的 心 得 体 会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
34、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 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