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野工作前的准备(一),民俗志与田野调查,田野工作前的准备,田野作业的出行应该是有备而来的,否则学者就不会为之产生学术上的兴奋,还会感到花钱费时、消耗精力和体力,又停下了个人的阅读和写作计划打乱了日常生活的规律,得不偿失。董晓萍.田野民俗志.第九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7.,田野工作前的准备,民俗学者需要长时间地了解被研究对象,而田野前的准备工作会很长,包括从选题、案头准备,到集中研究某一具体问题。 田野作业的准备工作,主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做田野和到哪里做田野。董晓萍.田野民俗志.第九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9.,田野工作前的准备,第一个问题是根本,现代田野理
2、论认为,田野作业的方向,是要了解自我文化以外的文化,并为此阐释某些理论假说,它们或许是很深奥的问题,也或许是很简单的问题,但不管怎样,田野之行都必须对解决这些问题做出贡献,才有意义,而不能只为了搜集资料去做田野,更不能为了田野而田野。 一旦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就要制订相应的计划,即解决去何处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有了尽量周到的前期准备,才能保证田野作业的顺利进行。董晓萍.田野民俗志.第九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9.,田野工作前的准备,一、界定研究的现象 二、确定调查的主题 三、选择调查点,一、界定研究的现象,一个研究的问题总是来自一定的研究现象,因此我们在选择具体的研究问题之前
3、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研究现象。 所谓“研究现象”指的是研究者希望集中了解的人、事件、行为过程、意义的综合,是研究者在研究中将要涉及的领域范围。与研究的问题相比,研究现象更加宽泛一些。陈向明:质性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 第五章.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第76页.,一、界定研究的现象,(一)寻找自己的研究兴趣在选择研究现象之前我们需要特意为自己留出一段(或数段)比较长的时间,认真、细致、安静地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也可以与善于倾听的同行、同事、朋友或家人交谈)。,一、界定研究的现象,我的研究兴趣究竟在哪里? 哪些方面的问题能够使我兴奋起来,一想起来就激动不已? 为什么我会对这些问题如此感兴趣? 这些
4、问题与其他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关系?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在这些问题之上和之外是否存在我更加关心的问题? 我提出这些问题是否与我自己的终极关怀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一、界定研究的现象,(二)保持开放、灵活的研究态度。设计阶段,研究现象的范围应该比较宽泛,以免排除掉其他重要的可能性。研究开始之后,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可以逐步缩小研究范围。不断聚焦,随机应变,随过程的变化不断调整镜头,缩小聚焦的范围。,一、界定研究的现象,(三)注意不要把自己一些没有经过检验的“前设”塞到研究对象的表述之中我们在对研究对象进行表述时,要注意避免自己或社会上某些人想当然的前设。 (四)研究现象在现有的条件下是否可行时间、
5、精力、财力 ,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质的研究中的问题应该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尚有疑问,研究者本人确实希望探讨的有意义的问题。质的研究目的是对研究的现象和被研究者来说 有意义的问题 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其进行认真的探讨; 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系的问题。陈向明:质性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 第五章.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第78页.,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没有意义的问题研究者为了某种学术或其他方面的需要自己凭空杜撰出来的问题对看待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密切的关联,特别是对被研究者的
6、实际“问题”没有多少帮助 或者为了证实自己的假设以说服别人而不得不进行的、自己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对人类知识的增长没有实质性的贡献,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寻找“有意义的问题”不仅对学术界增长知识和实践界解决问题有实际的价值,而且对研究本身具有十分重要和持久的意义。 “有意义的问题”不仅可以提出新的看待事物、改进现状的角度,而且可以再精神上激励研究者本人从事此项研究工作。 一项质的研究往往需要研究者投入较长的时间、较多的精力和较大的财力,而且研究的过程可能十分的枯燥、艰难;因此,要成功地进行一项质的研究,除了条件、信念和意志以外,还需要研究者个人的兴趣来支撑。,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有意义的
7、问题”往往比“没有意义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和保持研究者的兴趣,使他们虽含辛茹苦但却乐此不疲。因此,在研究设计时,我们应该认真的反省自己,对自己尽量地坦率、诚实,努力找到一个有意义的、自己确实感兴趣的、而且能在长时间内保持兴趣的研究问题。陈向明:质性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 第五章.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第79页.,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一)对于自己正在考虑准备着手研究的问题应该问自己五个问题: 我真的对这个主题(村庄、数据收集方法)感兴趣吗,通过这个研究我想了解什么? 我对这个研究主题中的那些方面特别感兴趣?这些方面我还有什么不知道而又确实想知道的? 调查这个主题能得到足够的资源吗?(针对
8、这样一个调查群体而言?运用这样一种调查方法?) 我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对什么疑问作出回答? 这项研究对被研究者有什么意义,他们可以如何从中受益?,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二)学术需要循序渐进,厚积薄发,这一点是确定研究主题的第一要诀。 选题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性人类学 选题一:女性人类学研究综述 选题三:女性人类学研究的几个重点 选题四:外出务工对性别分工的影响研究 选题六:某高校大学女生价值观调查 选题六:某某学者对女性人类学的贡献 选题七:某某书的书评,大家有何启示?量力而行,不要选择大而空的题目,有能力有自信的同学可以从大处落笔。 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自我感觉才智一般,则笨鸟先飞早
9、入林,做就事论事的课题,写就事论事的文章。比如,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以小见大型 试论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上海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为例 “非遗”保护的自主性、本真性、整体性研究一甘肃西和乞巧民俗考察为例 “非遗”保护过程中民间角色与政府作用的探讨以天水太昊伏羲祭奠为例 民俗主题公园的民俗展示以锦绣中华民俗村为例,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就事论事型 泰山红门宫民间信仰 的调查与研究 西方汉学家对泰山信仰 研究述论 北京胡同旅游 调查研究 武则天传说 的民俗文化研究 张恨水小说 的民间叙事性研究 牡丹民俗 的文化意象研究 中国工匠巫
10、术 源流考论 烟台渔村 的禁忌习俗,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三)很关键的一条,要有创新创新有几个层次和几种模式:理论创新(比如用进化论学派或者功能学派研究亲属制度)、方法创新(比如历史学和历史人类学)、视角创新(比如站在女性视角研究)、对新事物、新现象、新群体、新时尚、新观念、新著作等等的研究,这也是创新。,二、确定合适的调查主题,(四)结合个人的兴趣、特点和基本条件喜欢做哪一类群体、想了解哪些问题、自己的知识积累、自己掌握的语言、自己擅长与人打交道还是与书打交道(田野调查见长还是理论研究见长)、自己家乡有没有合适的题目根据这些确定主题,三、选择田野调查点,(一)在原调查基地开辟新的调查点在
11、进行田野作业之前,已有一个确切的调查点 (二)对原调查基地进行回访调查 (三)阅读地方文献后选择调查点在去调查前,通过阅读地方文献资料,大致决定去一个区域。然后在到达该区域后,经过实地考察和比较,再选择出一两个比较理想的案点做调查,三、选择田野调查点,(四)通过实地考察确定调查点选点的过程是,先在有古代水利灌溉的陕西泾阳县周围地区划出选点范围,再从这一地区所属的山陕半农半牧耕草退化地区内,选择了山西洪洞县的村庄作为另一个调查点。经过一年的考察后,把调查点确定为三类,一类是有水渠灌溉系统的县区,一类是有河流灌溉系统的县区,一类是旱作农业系统的县区。在没有县区的系统中,设立两个村庄为调查点,这样能
12、够针对不同情况,同时比较全面地研究华北民间的用水习惯和历史经验。,三、选择田野调查点,(五)根据对象的要求选点有时民众群体自己要求被调查。这个群体已建立了对调查者的工作方式和性质的良好知识,愿意主动配合工作。 (六)根据课题随意选点这种选点不追求典型代表形,在当地中有什么调查什么。但这种选点有很大的随意性,做出来的结果不容易被限定和验证,要争取政府基金的支持更难。董晓萍.田野民俗志.第九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选择田野调查点,(一)该主题下,可以做的田野点有哪些? 从民俗学研究和同学们的特点看,做某个村的调查比较好开展 (二)一点还是多点? 根据具体需要来 (三)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交通),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