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民俗学.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299091 上传时间:2018-12-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0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俗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俗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俗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俗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民俗学名词解释民俗: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的根本属性是模式化、类型性,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其他属性。模式化的必定不是个别的,自然是一定范围内共同的,这就是民俗的集体性: 民俗是群体共同创造或接受并共同遵循的。尝新:吃新收获的农产品或其他应时鲜;尝新泛称第一次吃当年产出的大米、

2、小麦等粮食,原川东等地区的一种习俗。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 百工五法 祖师崇拜 斗拱斗栱,又作斗拱,别称斗科、欂栌,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赶集赶集,一种民间风俗,南方称作“赶场“ 、 “赶山”。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或地区遗留下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又称市集。赶集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赶集也具有一定的周期。 中人中人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 zhng rn,指常人, 中等的人;.

3、 中等人家;指有权势的朝臣。 东周列国志等均有记载。 溜索 溜索是原始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明曹学佺撰蜀中广记中所记“度索寻撞之桥”,大抵即指溜索。用两条或一条绳索,分别系于河流两岸的树木或其他固定物上。一头高,一头低,形成高低倾斜。在国外秘鲁安第斯山的印第安人也运用溜索作为渡河工具,溜索不仅可以溜渡人,而且还可以溜渡货物、牲畜等。南米北面南米北面,是指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南米北面是指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南方人爱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

4、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 ”,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直到如今。但是凡事有例外,东北地区虽属北方,但水分充足适合优质水稻生长,当地主食更侧重米饭;同时东北人大多是山东河北移民后裔故对面食也不排斥。华北的京津地区由于明清时期由南方漕运的粮食为稻米的缘故,饮食习惯上对米饭接受度大于华北其他地区。一般以米饭为主食的东北和南方大部分地区将米饭简称为“饭 ”;而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以面食为主的地区一般会把米饭简称为“米” ,“炒饭” 即称“ 炒米”,而在南方,炒米是另外一种小吃。干栏式住房干栏式房屋是远古时代南

5、方百越部落的建筑风格,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族群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民族的干栏也有,但是受到汉式建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多。窑洞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 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

6、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

7、的称为三进院落。 1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四合院至少有 3000 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秘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在现代,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传统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战。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传统四合院也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有一些被拆除。入族 观象授时观测天象以

8、确定时间。 早在 4300 年前古人就已经能“观象授时” ,并确定了阴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等重要节气。 洗三洗三,生育习俗。在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 ,也叫做 “三朝洗儿”。 “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涤污秽,消灾免难;二是祈祥求福,图个吉利。 抓周抓周,中国传统风俗,现是东亚国家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婴儿前途的习俗。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魏晋南北朝时已存在,“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

9、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现在也有些会放鼠标、 牙刷等现代物品,也有些会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闹洞房闹洞房又称“逗媳妇 ”、“吵房” ,在迎亲的当天晚上进行。做法是先由小姑送灯,早早抱学生。送罢灯,无论长辈、平辈、小辈,聚在新房中,祝贺新人,戏闹异常,多无禁忌,有“三日无大小”、“ 闹喜闹喜,越闹越喜” 之说。过去宾客闹房时,中扮花脸,或足着手,说笑后,逗俗兴的多,以哄堂一笑为足,意义不大。无论如何喧闹,主人不得恼怒,愈闹愈发,喜可加倍。1950 年后闹洞房,多是向新娘提各种难题,让其回答,文明礼貌,妙趣横生。也有的对新娘

10、戏弄,伴娘常代新娘受一半,为抵制戏弄,常以糖果抛撒闹房人。撒帐撒帐,民间婚姻习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新婚之夜,新人对拜坐床后,众妇人向床帐内撒同心金钱、五色彩果,以祈富贵吉祥,多生贵子。此俗起源于汉朝。 事物原始说:“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欢饮之后,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 ”将五色果撒向帐中,帐中的汉武帝与夫人以衣裾接往怀中,其意义在于感应五色果的生殖力量,以早生贵子。撒帐,则是以帐中婚床或帐中新婚夫妇为对象的,中心活动是将抛撒物撒向婚床,以使得新婚夫妇感应抛撒物的生殖力量而生子。成年礼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仪礼

11、,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成年礼一般会举行隆重仪式。六礼 六礼,中国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入赘婚 入赘婚姻即指男女结婚后,男到女家成亲落户的情形,这种婚姻多是女家无兄无弟,为了传宗接代者招女婿上门。旧社会有一种陋习,男到

12、女家成亲落户要随女家的姓氏,被称为“倒插门 ”,“ 小子无能更姓改名” 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的观念,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传统意义上的“倒插门” 也大大弱化,只是居住地方。入赘的婚姻仪式通常比较简单,不事铺张。但也有华侨或殷富之家,先让入赘的男子来家居住,而令女儿到外祖母家居住,到了婚娶吉期,照样有花轿到外祖母家去迎亲,照样担嫁妆和鼓乐伴行,家中照样安排等新人的队列,用热烈的炮声迎接新娘入门,照古例踢轿门、请出轿、牵新人上厅堂行交拜礼,同样鼓乐喧天炮声震地,大宴亲友和宾客,用热闹的场面把入赘形式加以掩盖,使男子堂而皇之地娶亲,女儿照样坐花轿“出嫁” 做新娘。转

13、房婚收继婚制又称为转房婚、西方又称为利未婚。一种是指女性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兄弟的行为、习俗或法律,广义的转房婚也包括改嫁给夫家其他男性,例如亡夫的叔、伯、儿子(女方的亲生子除外) 、侄、甥等的情况称为夫兄弟婚; 1 也包括男子续娶姐妹的婚俗妻姊妹婚。 2 五毒衣 五毒衣是明黄色的,上面绘着老虎以及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图案,美观的同时还带着一丝神秘色彩。以前过端午,孩子们都要穿上这一身衣服。因为以前有种说法,农历五月份天气湿热人容易生病,各种毒蛇毒虫也非常活跃,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咬伤,所以五月又被称为毒月 、 恶月 。给孩子穿上五毒衣、虎头鞋,戴上虎头帽,在孩子脖颈、手腕、脚踝上缠绕五

14、色丝线,可以辟邪去秽,让孩子健康平安成长。”天葬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 来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而非网络旅游指南中说的“ 天葬可以让灵魂上天堂 ”之类的谬传,藏传佛教里没有 “人死了可以上天堂”的说法。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

15、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形成不同的天葬仪式。2015 年西藏审议通过关于制定西藏自治区天葬管理条例的议案。 1 二次葬二次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俗,原始社会曾经普遍存在过的一种葬俗,其显著特征是将死者的尸骨进行两次和两次以上的埋葬,多数是易地安葬 1 。从已有的考古证据来看,关中地区的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中原地区郑洛仰韶文化遗址和百越地区 2 均有二次葬习俗,这种古老的葬俗从远古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在我国南方的客家地区 3 、壮族地区,日本琉球,越南北方 4 等地农村还较为常见。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墨子节葬,记载了

16、百越地区的二次葬习俗,“ 楚之南有啖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 2 。此外,隋书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地理下,记载过荆州地区土人也有二次葬习俗, “始死,即出尸于中庭,不留室内。敛毕,送到山中,以十三年为限。先择吉日,改入小棺,谓之拾骨。拾骨必须女婿,蛮重女婿,故以委之。拾骨者,除肉取骨,弃小取大。” 5 塔葬塔葬是中国藏族的葬仪风俗之一,是藏族中最为高贵、最高待遇与最高规格的一种葬式,其又称灵塔葬。当高僧/活佛圆寂后,把遗体内脏经口或肛门取出,再以香料处理,然后根据地位供奉于金、银、铜、木或泥制的灵塔内。简答题民俗事项如何分类?中国民俗分为十类:(1)巫术民俗;(

17、2)信仰民俗;(3)服饰、饮食、居住之民俗;(4)建筑民俗;(5 )制度民俗;(6)生产民俗;(7 )岁时节令民俗; (8)生仪礼民俗;(9)商业贸易民俗;(10)游艺民俗。另外有三大类八小类的民俗:1.物质生活民俗(1)生产民俗(农业、渔业、采掘、捕猎、养殖等物质资料的初级生产方面)(2)共商业民俗 (手工业、服务业和商贸诸业等物质资料的加工服务方面)(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方面)2.社会生活民俗(1)社会组织民俗(家族、村落、社区、社团等组织方面)(2)岁时节日民俗 (节期与活动所代表的时间框架)(2)人生礼俗(诞生、生日、成年、婚姻、丧葬等人生历程方面)3.精神生活民俗(1)游艺民俗 (游戏、竞技、社火等娱乐方面)(2)民俗观念(诸神崇拜、传说、故事、谚语等所代表的民间精神世界) 简述民俗的基本特点。简述民俗的社会功能。 农业民俗体现在哪些方面?工匠民俗有哪些特点? 水上传统的交通工具有哪些?我国各民族服饰体现了哪些社会观念?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分别在什么时候?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春节有哪些习俗?求子仪式有哪些? 特殊的婚姻形态有哪些?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传统婚俗有哪些? 丧葬形式有哪些?我国传统的土葬有哪些仪式程序?简述信仰民俗的基本特征 列举民俗信仰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民俗传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