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 3.2.1 代数式教 学目 标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景给字母赋于实际意义;理解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的意义,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在具体情景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2.通过创设实际背景和引用符号,经历观察、体验、验算、猜想、归纳等数学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符号感,发展运用符号解决问题和数学探究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联想等思维,体验数学美,增强学习自信心。重 点 列代数式。难 点正确列出代数式表示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不同的角度给代数式赋予实际意义。教材分析 教 具 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旧知归纳,直奔主题 学生在通过
2、上一节知识的回顾,知道像 43(x1) ,xx(x1) ,ab,ab,2(mn), ts,a 3 这样一些式子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探求当x200 时 43(x1)的代数式的值,不仅理解了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的意义,而且了解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滲透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讲解教材中的例 1 列代数式,并求值.二、创设背景,理解概念承接上面的例子,继续提出问题:前面 10x5y 表示的是 x 个成人、y 个学生进公园的门票费,那么它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大家想一想后,写出一种或两种表示的内容.根据讨论结果,共同归纳: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3、或者任何一个量, “10x5y”可以赋于很多的实际的意义。 教学过程三、反设探究,意义升华展示出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蟋蟀的图片,从而提出蟋蟀每分钟叫的次数与当时温度的关系的问题,目的是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第(1)中的蟋蟀 1 分所叫的次数探求或变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自设字母来表示有关的量,为学生列代数式铺平道路,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加深对蟋蟀 1 分叫的次数与当时温度的关系的体会.四、趣题滋润,建模感悟解决教材中的随堂练习等。同学之间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必要的内容,展示:代数式的意义代数式 代数式的值代数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五、练习交流, 巩
4、固提高布置作业。学生分层次独立完成课中随堂练习,再由教师念答案学生自我评分,按不同的要求统计优秀成绩(基础差的同学做对第 1 题就是优秀) ,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布置作业练习册代数式教学后记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课 时 教 案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题 3.2.2 代数式求值教 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会求代数式的值,感受代数式求值可以理解为一个转换过程或某种算法;会利用代数式求值推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能解释代数式值的实际意义。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试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
5、、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情感与态度:通过“做数学” ,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重 点 会求代数式的值,感受代数式求值可以理解为一个转换过程或某种算法。难 点 会利用代数式求值推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教材分析 教 具 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复习旧知遗传是影响一个人身高的因素之一,国外有学者研究得出由父母身高预测子女成年后身高的公式是:儿子身高是父母身高的和的一半的 1.08 倍;女儿的身高是父亲身高的0.923 倍加上母亲身高的和的一半。(1)已知父亲身高是 a 米,母亲身高是 b 米,试用代数式表示儿子和女儿的身高
6、;(2)七年级女生小红的父亲身高是 1.72 米,母亲的身高是 1.65 米;七年级男生小明的父亲的身高是 1.70,母亲的身高是 1.62,试预测成年以后小明与小红谁个子高?(3)试预测成年后你的身高。展示教材中的“数值转换机”.要求学生: 写出图 1.的输出结果; 找出图6(x3)输入x输出63输入x输出?教学过程二、例题点拨, 实践探究2.的转换步骤。讨论 “议一议”.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作估计,判断变化特征和趋势,并给出适当的说理过程。三、随堂练习,突破难点班级同学按 4 个同学一组进行分组。第一个同学任意报一个数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把这个数加 1 传给第三个同学,第三个同学再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同学,第四个同学把听到的数减去 1 报出答案。如果第一个同学报给第二个同学的数是 5,第四个同学报出的答案是 35,这个结果对吗?四、师生交流,归纳小结教师启发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总结收获,布置作业。布置作业练习册代数式(2)教学后记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