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价值多元时代下加强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探析陶丽媛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9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融合,人们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在多元文化带来价值丰富性的同时,也使青少年常常面临价值观冲突的处境,这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价值观冲突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中西方价值观教育的一些做法经验与客观需要,来说明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并从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范式,评价机制三方面对价值观教育提出一些举措建议,以期青少年能够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关键词:价值观;价值观冲突;价值观教育 Abstract:With the
2、progress of the tim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s,and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culture,peoples values are inclined to become multiple.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richness of the values that bring by the multiple cultures,it also make the teenagers confront the embarrassing situat
3、ion of conflicting values,which brings some negative influenc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teenagers.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ses the main reasons for value conflict,and then introduce some concrete experien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to prove the necessity of the educatio
4、n of values.Lastly from the respects of content,paradigm,and evaluation system,it gives some personal suggestions , wishing to help teenagers form the right and stable values to ease their development difficulty.Key words;values;value conflict;;value education一,价值多元时代下的青少年价值观冲突“在哲学范畴中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
5、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者相接近的性质和程度。” 1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需要的一种关系。对于价值观,1996 年Hal stead 提出一个 “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对行为提供普遍指导和作为制定决策, 或是对信念、行动进行评价的参照点, 是使人据此而采取行动的一些原则、基本信念、理想、标准或生活态度。” 2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人们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发生发生了转变,那么事物的价值便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反映到个人身上,便是价值观的变化。例如在中国古代,认为女子三从四德是美德,在现代认为男女平等是正义所在,这便是价值观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在进步发展中,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6、,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形态蕴含不同的价值,因此多元的价值必然带来多元的价值观。青少年处于未完成的生长阶段,价值观也正在形成中,不同的影响也使青少年成不一致的价值观,青少年并不具备判断与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价值观冲突是多元价值带来的一个必然后果,这是当今青少年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青少年价值观冲突的原因主要是:(一)全球化与本国传统相遇中的矛盾随着交通,网络,经济等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局势之一,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等频繁交流,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开始浸入我国年的轻一代的青少年思想中。西方发达国家也使用强制认同或引诱认同等不同的策略手段将本国价值观融
7、入其他国家,以达到全球认同,青少年一代主要通过电影、网络、文学作品等来了解西方价值观,并未亲身体验到真实的西方价值观,因此所了解的西方价值观或许是曲解的,残缺的、不真实的,这种非中非西的价值观念运用到生活中,往往是有问题的,并不能很好得指导生活实践。作为青少年一代,在受到西方价值观影响的同时又毫无疑问深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传统观念中有文化的精华又有糟粕,青少年并不具备辨别的能力。但传统观念却内含着一种共同的观念和行为定势,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以其固有的固有局限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过程,以惰性力的形式作用于他们。 3 新一代的青少年在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的共同作用中,难以抉择,因此,青
8、少年价值观冲突是必然会面临的问题,也是亟需重视的问题。(二),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后果社会观念的存在与物质存在是密切相联系的,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都在发生变化,必然也会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怀疑。不同的社会领域都出现新兴事物,网络媒体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不再是通过官方媒体或是社会主流渠道,大众媒体成为青少年了解社会进入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思考方式,许多新兴事物挑战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比如彩票的出现,炒房族的出现,
9、各种娱乐选秀节目的出现,使有些人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一些人开始怀疑努力勤恳的价值,而开始相信机会与运气。各种信息媒介以其广泛性,开放性,渗透性深刻得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选择与价值观。学校作为向学生传导主流价值观念的机构,不再是影响学生生长发展的唯一要素,试想每天有多少电视节目,网络信息,手机通讯向学生传导不同的价值选择,以及不同价值所带来的不同回报,或是奖惩。青少年在不同的价值选择中纠结徘徊无所适从。因此,对于社会转型中的我国,价值观教育的缺乏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不利的。二,加强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在一个价值多元甚至是价值虚无的时代,是不是有必要进行在学校进行价值观教育众说纷纭。价值观
10、的统一是否意味着国家意志的强加?我国历来有以思政教育代德育的弊端,统一的价值观教育以国家选择代替学生自主选择,以国家认可的价值观来教育学生是否必要,是否道德?在此我们参照欧美的英国和美国以及亚洲的日本来说明价值观教育是否必要。(一),从外国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做法看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1.1美国价值观教育美国人普遍认为,价值观不仅是个体形成特定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及交往行为的关键因素和个人品格的基本体现,也是决定一个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 4因此美国学校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价值观的教育,1984年位于巴尔的摩、马里兰的148所公立学校开始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他们选取了包含自由、完
11、善、公正、忠诚、负责、宽容、诚实、自尊、礼貌、批判性思考、尊重他人权利、追求知识与真理等24种价值观念设置课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价值观教育。田纳西州也选取了18种普世价值来开展课程,主要包括追求自我、做正义之事、尊重他人、负责、宽容、坚忍、感恩、勇敢、热爱工作等。新泽西的教育部也签署了一些必须教授的核心价值观的文件来确保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威廉本内特认为“价值观不但可以也应当在学校教育中教授,而不用过于去担心同一化问题。” 51.2,英国价值观教育2002 年,公民教育作为国家法定学科正式在英国中学实施,同时,英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不断跟进公民教育实施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2007 年发
12、布的课程检视:身份与多样性报告就是对公民教育课程的一次修正。 6英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代表国家,暴力事件以及恐怖事件频发,这也导致英国开始关注多元价值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反思自身教育,倡导统一的核心价值观。2011年,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表示,要强调学生纪律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2014 年6 月中旬,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每日邮报发表署名文章,支持英国教育大臣戈夫正在推动的英国价值观教育倡议,并将倡议中未曾明确的价值观具体内容阐释为“崇尚自由、包容他人、担当责任、遵守法治”。他希望英国价值观能成为英国中小学教育的指定内容。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政府态度都可以看出英国在多元文化以及价值多元的反思,价值
13、观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极有必要。1.3,日本价值观教育21世纪初,日本修订了教育基本法,提出了在尊重人的发展基础上尊重公共精神,培养丰富的人性与创造性,继承文化传统,尊重人的发展,强调社会责任的基本价值取向。新基本法的主要目标包括:一,掌握掌握广博的知识,养成追求真理的态度,培养丰富的情操与道德品质,二,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养成自主、自律精神的同时,关注职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勤劳的生活态度,三,追求正义与责任,尊重男女平等,爱他爱己,相互协作,秉承公共精神,主动参与社会建设,树立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价值观,四,培养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等环境意识,5,尊重传统与文化,
14、热爱祖国,同时尊重其他国家,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7(二)从不同方面的客观需要来看加强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2.1,从青少年成长来看,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必要性青少年作为未完的人,身体和心理都处于未成形的阶段,外部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很大,青少年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实现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这个阶段青少年也必定会接触到不同的价值观念,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也通过这些价值观念来认识自我,指导自己的生活,因此,为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价值观教育是青少年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确立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2.2,从社会需要来看,价值观教
15、育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要教育自我国市场经济开放之时,经济迅速发展,各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机制和体制都已基本确立,与此同时,人的观念受到各种新观念的冲击,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新的价值观又没有稳定确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尚未确立,青少年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面对各种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念,往往难以分清事实,辩明真相,也就难以形成稳定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念。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理性的价值观引导,否则社会转型将会陷入混乱迷茫之中,转型将更加艰难,青少年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将必然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或是阻力,因此,在青少年价值观未完成之时,对他们进行符合社会健康发展的价值
16、观教育是当务之急。2.3,从国家需要来看,价值观教育是维护国家稳定,保持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教育自科技迅速发展以来,一些国家的经济也迅速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国家在世界中的政治地位,全球化的趋势将世界变成一个大市场,而这个大市场的游戏规则也大部分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来制定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以其经济优势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帜向非发达国家灌输自己国家的价值观,采用强制认同或引诱认同的方式来达到自身价值观的全球认同。 8面对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西方价值观念也势必潜移默化得影响青少年,对西方文化认同或是膜拜,而与之对应的民族认同感就会被弱化,维护国家稳定的核心要素也会被逐渐瓦解,面对世界政治问题时的民
17、族凝聚力必然会减弱。从世界各国来看,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向其他国家渗透自己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加强本国内的价值观教育,作为多元文化的英国美国,也饱尝多元价值观所带来的深刻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价值观教育也是西方维护自身国家稳定,保证国家和谐的重要举措。三,我国价值观教育现状浅析价值观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无论从客观方面还是主观因素都十分必要,那么我国的价值观教育目前的现状怎样?是否存在一些问题?这对是否要加强价值观教育以及如何进行价值观教育十分有必要。(1)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取向定位不明确,有待建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今天,我国的价值观教育并未明确指出何种内容的价值观教育,主要依赖于课本内容由
18、老师进行讲解,学生领悟来进行内化,但不同的学生或许有自己不同的建构,这种建构或许符合社会所期待的价值观,或许违背价值观教育的初衷。我国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取向从内容分析来看,也偏向于两种取向:政治标准的价值观与经济标准的价值观。政治标准的价值观教育主要是以国家的政治倾向来进行教育,使被教育对象能够用国家所期待的阶级观点来分析事物的好与坏,养成特定的阶级意识,政治意识。个人的理想,价值是被统一社会化,阶级化的,这一做法是我国价值观教育的一大诟病。价值观教育的另一取向是经济取向的价值观教育。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国家也在各项规划中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经济基础
19、决定上层建筑,人可以为了经济目的不择手段,因此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相伴而生了“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健康的价值观。取向定位不明确的价值观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问题,有待进行超越于单纯政治与经济取向的价值取向建构,引导青少年真正认识到人的价值,生活价值,生命的价值,真善美的价值,培养一种具有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2)多渠道的社会影响使学校价值观教育难以形成稳固力学校是传播精神文化的主要场所,学校肩负着关于学生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基本价值观教育以及社会国家所承认的主流价值观教育的责任,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难以观察的隐蔽过程。在各种媒介信息大爆发的今天,青少年被各种
20、各样的信息以及价值取向所影响,学校对此无法控制,学校教育的作用也在信息时代被极大弱化,很难形成单一媒介时代所有的稳固力。我国目前的价值观教育并没有找到很好的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与措施来保证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因此,我国的价值观教育最为缺乏的是一种培育稳定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一种家庭,社会,学校一致的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四,加强价值观教育的举措建议(一)明确构成人的核心素养的价值观人是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决定的个体,人的发展也因人的先天条件与后天环境而彼此各异,在此基础上要形成一个稳定的集体或社会,必须使每个人都具备构成和谐稳定社会所必备的素养。那么什么是构成美好社会的人的
21、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反应什么样的价值观?什么样的价值观值得在学校被推广践行?这是在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加强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首要问题。美国教育学者大卫戴尔认为:“学校系统应首先选择能够促进个人成为公民的公民价值观进行教授,这是价值观教育的第一步。” 9生活在特定社会的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者,一个充满生机不断前进的社会需要每个构成者步调一致的努力方向,这种方向取决于是否具有统一的价值观。因此,在进行价值观教育之前,教育者应首先明确对一个人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二),改变价值观教育范式,引导认同代替灌输式认同我国教育历来被批评为“灌输式教育”的典型,无论是知识性学习还是情感态
22、度的学习都大都是由老师单向强加给学生,而不顾学生是否对所授知识或情感是否认同,价值观的教育也尚未能摆脱“灌输式教育”的范式。灌输式教育在价值观教育方面虽然效果短期内会立竿见影,实效性高,但灌输性价值观教育不具有全传递性。价值观教育是贯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价值观教育作用的发挥乃至其存在的价值,无不以主体性的发挥,以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因此,真正有效的价值观教育过程应当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灌输性价值观教育虽然符合意识形态认知过程的渐进要求, 但它无法将价值观的内化过程像价值观的知识那样传递给接受主体,也就是说,灌输性价值观教育虽然易于实现表象或形态上的转化问题, 但在本质上的
23、内发和生长或过程建构上不具备全传递性。 10因此,在进行价值观教育中,应摒弃忽视人的主体性,人的自主选择性的灌输式教育。价值观的内化首先应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前提,教育所面对的不是没有思想,生命,经验的个体,而是具有独特个性,不同生活阅历,不同社会背景的独特的人,价值观的教育应从个人的不同需要,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创设自由,民主的教育环境,通过设置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讨论关乎人生或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或价值冲突问题,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同,尊重人的主体性的价值观教育在尊重客观规律、事实、真理的基础上,将人的社会实践融入教育的范畴之内,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性,改变传统的教育范式,用循序
24、渐进的引导式教育来启发学生,对价值观不仅达到知识上的认识,更达到情感上的认同。(三),转变评价机制,侧重整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对一种教育的效果的评判必然会涉及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有效性决定了对教育效果优劣的准确性,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判定教育是否有效果,教育方法是否得当的前提。我国的知识性评价一般采用标准化的试卷来量化,关于道德的情感态度评价也深受此种评价机制的影响,多采用机械的评分制来考核,分数的高低决定了情感态度的高低与对价值观的认可度,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诵熟练程度,准确度,内涵的了解度来判定学生的价值观的正确性。但知识性考核诉诸客观知识的掌握,价值观考核应诉诸人的感情,二者发生的机制
25、不同,考核机制也应不同。对于价值观的考核,应当更关注过程性,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行为与正确的价值观的契合度。对学校价值观效果的评价也应更关注学校的整体,以学校整体作为评价单位,从学校的整体风气,校园文明程度,人文面貌来评估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参考文献1.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3.2.莫妮卡泰勒.价值观教育与教育中的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3(05).3.李微.当代青年价值观冲突的思考及其导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3(11).4.邱琳.英美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启示J.中国德育J,2013(20).59.J
26、ames Davison Hunter.Leading Children Beyond Good and EvilJ.First things,2000(5).6.宁莹莹,冯建军.应多多元文化挑战的英国公民教育课程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4(6).7.田辉.日本21世纪的学校教育目标与价值观教育J.中国德育,2010(11).8.汪信砚.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J.哲学研究,2002(11).10.王启明,袁祖社.价值观教育范式的价值反思与路径转换J.求索,2013(9).作者;陶丽媛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简介:1991年生,河南漯河人,华中师范大学2014级德育原理方向研究生。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联系电话:13657203527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