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ppt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4233422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教材分析,化学(必修),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书编排、设计特点,注意与选修模块的衔接为以后学习打基础恰当定位教材的理论水平 教材容量适当,留有发展空间,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接下来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地位和功能,二、课程目标,三、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四、内容结构,五、教学建议,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必修是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整个高中化学的第一章,也就是说从化学实践引入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这样安排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地位和功能,首先,突出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

2、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 其次, 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一、地位和功能,此外,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基础”安排在第一章,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地位和功能,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所以在六个主题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

3、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一、地位和功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课程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了解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4、能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关系进行计算。 5、掌握一定物质

4、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6、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课程目标,关于三维目标要求的说明,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关于三维目标要求的说明,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关于三维目标要求的说明,知识与技能,能够独立进行过滤、蒸发和萃取等操作,能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过滤操作的方法和步骤。,知道物质的量所描述的是微观集体;能够说出摩尔质量的概念,会根据化学式计算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会进行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换算。,知道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能够独立进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

5、度溶液的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通过离子的检验和除杂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安全意识,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的安全标识。,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养成节约实验药品,爱护实验仪器和设备,保持仪器干净和台面整洁的良好实验习惯。,几点体会:,每一节课都要有课堂教学目标,要清楚讲什么、不讲什么,教学目标要准确,情景设计要巧妙、新颖、多样化、有吸引

6、力,二、课程目标,三、内容的选择与呈现,第一节主要安排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内容,以初中学习过的粗盐提纯操作为主要线索,进行复习、深化,选择了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几种操作;另外,还安排了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的检验、氯离子的检验、除去杂质离子等内容 。,(一)内容的选择,关于溶液的配制作为第二节内容,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的角度选择了有关物理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方法和操作:主要介绍如何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内容的选择,1、仪器的使用技能:容量瓶、分液漏 斗、冷凝管、托盘天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

7、2、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称量、溶解、过滤、蒸发(复习)、蒸馏、分液、萃取、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新)等,本章主要包括的实验操作和技能有:,(一)内容的选择,1、重视初、高中知识和技能的衔接,复习:过滤、蒸发(让学生描述操作步骤并自己实验),拓展: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离子方程式在第二章介绍),粗盐进一步提纯除杂质,(二)、呈现方式特点:,2、注重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粗盐提纯:说明实际中进一步除杂质的意义和方法,蒸馏:利用自来水制蒸馏水、介绍海水淡化的应用,萃取:通过习题体现萃取的应用,了解原理,(二)、呈现方式特点:,3、通过实验学习方法、体验过程,(二)、呈现方式特点:,4、利用不同的栏目体现学

8、习实验方法在实际中的意义,思考与交流:化学实验安全问题、沙里淘金、分离铁屑和沙子的混合物、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等(从生活中的物理方法、引深到化学方法,了解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分离操作的利用,进一步了解分离的方法),学与问:讨论杂质的含义,进一步了 解分离 除杂的意义,(二)、呈现方式特点:,彩图、注解、提示和资料卡片:,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倒转分液漏斗,分 液,萃取,容量瓶,海水淡化工厂,(三)、关于第二节的安排,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介绍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也包括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一些基本概念,关于物质的量概念安排在第一章是由于以下原因

9、:, 溶液配制: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是基础,学习溶液的配制必需介绍这些内容。, 课标中对物质的量的要求,课标中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三)、关于第二节的安排,为了使学生在高中开始学习概念更加容易,编者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注意了这样几个问题:,(三)、关于第二节的安排,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编写方式上对物质的量:直接引出物理量,对摩尔从宏观到微观呈现:,宏观,微观,(计算),质量,微观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粒子集体,(三)、关于第二节的安排,2、从应用

10、出发介绍概念,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体现在配制溶液中的应用,对知识的应用:通过简单计算体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实际中利用浓度的例子,体检的一些指标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1mmol/L=10-3mol/L),(三)、关于第二节的安排,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具体如下图:,四、内容结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实验中的计量,实验安全知识,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离子的检验,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粗盐提纯,摩尔质量,四、内容结构,五、教学建议,第一课时应把高中化学课程

11、结构、学分计法和课程的理念等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并利用教材上引言的内容和收集的素材介绍化学科学的特点,认识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展示化学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的问题,提高,1上好序言课,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美妙和无穷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介绍学习化学的一些方法和要求。讲实验室要求时自然就引进教材第一节内容的学习。,2、具体建议,强调实验室规则,严格规范实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通过复习粗盐的提纯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多采用演示、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从引用

12、物质的量的必要性入手,激发学生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积极性,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含义 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做好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 利用量方程,使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3、注意承上启下,在学习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时,用盐酸将溶液进行酸化的目的可以通过硫酸钠、碳酸钠分别与氯化钡、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来进行教学,学生如果对这一原理理解透彻的话,对接下来要进行的“思考与交流”-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会有很大的帮助,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4、联系现实生活,萃取是继初中化学学习的物质分离的一种新方法,由于它是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因此首先应

13、复习有关溶液的组成和物质的溶解性,同时也可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为什么用洗洁精洗碗会干净些,衣服沾了油污可用汽油洗涤等等来启发学生,以便理解萃取的概念,最后让学生列表归纳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四种物质分离方法的特点,使学生养成不断整理和归纳新旧知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以便于对知识的记忆。,5、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在进行第二节的教学中要深刻理解本节的标题“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含义,将以往的以训练计算技能为主的内容放在实验背景中介绍,其功能和教学要求应该有所不同。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和简单计算方法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而在中学化学学习阶段,学生能够直接体会到的定量的

14、化学反应是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和溶液的浓度、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因此教学的,5、灵活处理教材内容,重点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以及关于这些概念的简单计算,可补充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些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上等。,6、加强实验教学,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在初中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一种新的浓度表示方法,教学时首先要突出物质的量浓度应用在生产和科学研究(配制溶液等)的优越性,通过教材上的例题,使学生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建议先由教师进行规范性操作,边讲解边实验,并可通过多媒体将操作注意事项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再让学生动手。,7、把握好教学

15、的难度,难度把握的依据是课标,不能丢开课标和教科书而完全依赖参考资料,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克服传统的习惯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例如气体和晶体溶于水求溶液的浓度、亚硫酸根离子对硫酸根离子检验的干扰,用于酸化的酸不能使用硝酸等知识则应视各校的情况,结合学生的层次和时间作适当处理。,8、课时安排,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课时)包括两个学生实验:(1)除去食盐溶液中含 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 盐。(2)萃取操作。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课时)。 包括一个学生实验:配制100mL1.00mol/LNaCl 溶液 。 复习(1课时) 单元测验(1课时) 测验讲评(

16、1课时),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的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第二章,则是从学科内容方面来展开化学科学。,一、地位和功能,1、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节。,2、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三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一、地位和功能,“承前” 这就意味着要复习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 “启后”意味着在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其它章节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

17、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一、地位和功能,考虑到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进行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重要物质的性质,以及各种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些。,知识与技能,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说出胶体与溶液、浊液的

18、区别。 3. 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 4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5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过程与方法,初步体验科通过对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讨论,认识分类法在化学研究的作用。 通过对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实验、电泳实验等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体会从实验现象分析上升到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过程。 在与同学讨论分类法的过程中学会对日常生活知识进行提炼、升华,并将探究的思想应用于科学研究或学习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分类等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19、。 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三、内容的选择与呈现,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1、化学反应的分类,分类标准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了化学反应分类的3个标准。,这就是我们后面要学习的化学

20、反应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就是从分类的角度来介绍。,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生活中的分类,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图书馆,金属、非金属酸、碱、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初中,2、知识的呈现,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3、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在这里还可以让学生来介绍他所了解的分类方法。,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从分散系的角度分类,胶体的性质,九种分散系(分类),液体分散剂 溶液、浊液、胶体,胶体 (课标要求),气,分出,气,气,气,气,气,分散系,分散剂,4、分类的应用,第二节 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已有知识,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介绍,氯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

21、化后能导电,电解质概念,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 过程,分析,NaCl电离方程式,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思考与交流,实验与分析,三、内容的选择与呈现,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初中概念,本质,从得氧、失氧角度对这些反应进行 分类,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分类,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简介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也辨证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三、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四、教学建议,1、按照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

22、容,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一定要落实到位,扩展的内容可根据三套教材的最高难度进行控制,不要随意扩展、加深。,2、关于分类方法的教学,要源于生活,落脚在化学,不要变成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哲学课。,3、关于分散系的教学,只要介绍学生认识,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和认识就可以了,应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内容以实用性、趣味性、贴近生活为主。,四、教学建议,4、本章重点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分析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既然是工具,就重在应用,应尽可能结合学生所学过的化学反应,利用这两个工具,对反应进行反复的分析、分类,使学生能够初步培养成能够比较自觉地利

23、用这两个工具对所学过的和将来要学习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习惯。同时也对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进行复习,为后面进入无机元素化合物学习奠定基础。尽量不要在概念、定义上纠缠。多举一些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实际反应的例子进行分析。,四、教学建议,5、在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初步体会从实验事实分析上升到理论认识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山东版教材中用原电池反应直观地揭示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实验方法和思路比较新颖,能比较直观地表现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就是电子的转移这一重要内容,不妨尝试一下。,四、教学建议,6、充分运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将电解质的电离过

24、程用动画展示,或引导学生仔细阅读P28图2-9,体会水合离子的形成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练习常见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又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电子的转移可以生动形象地将离子形成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情况直观地展现出来,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原理的本质,四、教学建议,7、在课堂上注意落实两种基本化学用语的训练: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让学生在进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归纳出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通过课后练习和习题课,进一步巩固离子共存、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等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四、教学建议,五、课时安排,第一节、物质的分类(2课时),包括一个学生实验:溶液、胶体、浊液性质的比较; 第二节、离子反应(2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2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 (1课时) 测验讲评(1课时),某些知识点在三套教材中的 深广度比较,某些知识点在三套教材中的 深广度比较:,某些知识点在三套教材中的 深广度比较:,部分知识点在三套教材中的 深广度比较:,部分知识点在三套教材中的 深广度比较:,某些知识点在三套教材中的 深广度比较:,某些知识点在三套教材中的 深广度比较:,谢谢大家,林亭口高中 张立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