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 “”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整理、比较等活动,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从事简单初步的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符号“” “” “” ,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区分“” 、 “” ,建立初步的符号感。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图片:2 根香蕉、3 个桃子、4 个梨、9 只猴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请学生认读 15 各
2、数。(二)提问:4 前面的数是几?3 后面的数是几?(三)提问:与 3 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二、探究新知(一)师讲故事:有一天,有几只猴子到山上去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饿,于是他们就跑到山上去摘了很多水果,来到草地上来吃。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摘了哪些水果呢?(师播放课件,出示主题图)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呢?分别是多少呢? 2图上有几只猴子呀?(师播放课件,出示象形统计图)(二)引导学生学习“” “” “”1、教学“” (猴和桃比)(1)师将 3 只猴子和 3 个桃子的图片粘在黑板上。(2)提问:这里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同样多)(3)师
3、说明:当猴子和桃子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说 3 只猴和 3 个桃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连接起来(板书“=” )(4)提问:这是什么号呢?(板书“等号” )(5)提问: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板书“3 等于 3”)2、教学“” (猴和香蕉比)(1)师将 3 只猴子和 2 根香蕉的图片粘在黑板上。(2)提问:现在猴子和桃子哪个多些呢?(猴子多些)(3)师说明:3 只猴子多些,2 根香蕉少些,也就是说 3 要大些,2 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 )(4)师指出“”的名称是大于号并板书。(5)师教读 3 大于 2 并板书。(6)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大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
4、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3、教学“” (猴和梨比)(1)师将 3 只猴子和 4 个梨的图片粘在黑板上。(2)提问:现在是什么多些呀?(梨)(3)师说明:4 个梨多些,3 只猴子少些,那么也就是说 4 要大些,3 要小些,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连接(板书“” )(4)提问:这个符号它的名字是什么呢?有没有同学知道?(板书“小于号” )(5)提问:那么这个式子怎么读呢?(指名读并让学生教读两遍,师板书“3 小于 4”)(6)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小于号的大口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尖尖朝着的数要大些还是小些?从而得出小于号跟大于号
5、同样的性质: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4、区分“” 、 “”学生观察“” 、 “” ,思考:大于号和小于号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得出顺口溜: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三、巩固练习(一)教科书第 18 页“做一做”第 1 题1、引导学生找到题2、师播放课件出示该题的投影。3、第 1 小题师引导学生完成,第 2 小题指名学生做。4、齐读两个式子。(二)教科书第 21 页练习二第 5 题1、引导学生找到题2、师播放课件出示该题的投影。3、第 1 小题师引导学生完成,第 2 小题指名学生做。(三)教科书第 22 页练习二第 6 题1、引导学生找到题2、师播放课件出示该题的投影。3、第 1 小题师引导学生完成,第 2、3 小题指名学生做。(四)补充练习(视情况而定)四、全课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知道了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都是:大口朝着大数,尖尖朝着小数。还知道了:大口朝左是大于号,大口朝右是小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