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对颅神经检查概述,脑神经组成,共12对,顺序用罗马字码表示。 嗅神经 视神经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外展神经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口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神经全, 感觉性神经(第、对),12对脑神经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其余脑神经运动核均受双侧支配,脑神经的分类按功能分为:, 运动性神经(第、对), 混合性神经(第、对),脑神经连脑的部位,一端脑,二间脑,三腹四背在中脑 五六七八在脑桥,最后四对延髓找,12对颅神经进出脑的部位,一、嗅神经() (Olfactory Nerve),图
2、2 嗅觉传导径路,嗅细胞(级神经元),嗅球(级神经元),颞叶钩回 海马回前部 杏仁核),嗅中枢,【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嗅神经的检查,让患者闭目,压闭一侧鼻孔,闻不同气味并辨别。 禁用刺激性气味,因为它可能刺激鼻孔内三叉N痛觉纤维。,【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一、嗅神经()(Olfactory Nerve),(一)嗅中枢病变,嗅觉中枢病变不引起嗅觉丧失,因左右两侧有较多的联络纤维,引起幻嗅发作,可见于颞叶癫痫的先兆期或颞叶海马附近的肿瘤,(二)嗅神经、嗅球及嗅束病变,(三)鼻腔局部病变,颅前窝颅底骨折累及筛板,可撕脱嗅神经造成嗅觉障碍,可伴脑脊液流入鼻腔,额叶底部肿瘤或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
3、导致一侧或两侧嗅觉丧失,见于鼻炎、鼻部肿物及外伤等,往往产生双侧嗅觉减退或缺失,与嗅觉传导通路无关,二、视神经() (Optic Nerve),(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视觉传导通路,视神经检查,视力 视野 眼底检查,视力,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与近视力两方面,分别用国际远视力表和近视力表检查。被检者坐在距视力表5m的地方,双眼分别检查,先右后左,从上而下,受检者迅速说出视标缺口方向,把说对的最小视标一行的字号记录下来。正常人的视力为1.0或者5.0,视力减退1.0,检查时应注意排除影响视力的眼部病变。,临床意义,视力障碍的程度可分别以视力表、指数、指动和光感等表示。视力减退或丧失可见于视神经或
4、视交叉损害,如肿瘤压迫、外伤、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萎缩等。,视野,患者背光与检查者相对而坐,距离0.5m(约为一臂距离)。遮住一只眼,另一只眼固定不动,正视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检查时双眼分别测试,正常人均可看到向内约60,向外90100,向上约5060,向下6075,外下方视野最大。,视野缺损类型,视神经损害:单眼全盲 视交叉正中损害:双颞侧偏盲 视交叉外侧部损害:同向性鼻侧视野偏盲 视束损害 :对侧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视中枢损害:象限盲、偏盲,眼底检查,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病人多取坐位。检查右眼时,检查者位于患者的右侧,用右手持镜,右眼观察;检查左眼时,则位于患者左侧,左手持镜,
5、用左眼观察。 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形状、大小、色泽,边缘是否清晰。观察视网膜动、静脉,注意血管的粗细、行径、分支角度及动、静脉交叉处有无压迫或拱桥现象。观察黄斑部,注意其大小、中心凹反射是否存在,有无水肿、出血、渗出及色素紊乱等。观察视网膜,注意有无水肿、渗出、出血、剥离及新生血管等。,临床意义,当颅内压升高时,视乳头隆起、水肿、边缘模糊不清,静脉淤血,并可见火焰状出血,称为视乳头水肿。见于颅内肿瘤,脑部蛛网膜粘连以及颅内出血等。,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 (、),眼球运动神经,(一)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 (二)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 (三)展神经(abd
6、ucent nerve),【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动眼神经,右眼各眼外肌运动方向,(1)动眼神经麻痹 :患侧大部分眼外肌麻痹,【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三、动眼、滑车和展神经,不同部位的眼肌损害,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由于外直肌及上斜肌的作用),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等,(2)滑车神经麻痹,(3)展神经麻痹,单纯滑车神经麻痹少见,多合并动眼神经麻痹,其单纯损害表现为眼球位置稍偏上,向外下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常见于脑动脉瘤、鼻咽癌颅内转移、桥小脑角肿瘤、脑出血、脑疝或糖尿病等,患侧眼球
7、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伴有复视,四、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一)感觉神经纤维1. 眼神经(第1支)2. 上颌神经(第2支)3. 下颌神经(第3支)(二)运动神经纤维:随下颌神经走形,分布咀嚼肌,三叉神经传导径路,【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一)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1. 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根的病变 2. 三叉神经分支的病变 (二)三叉神经核性损害 1. 感觉核 分离性感觉障碍 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 觉存在 洋葱皮样分布 2. 运动核,【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四、三叉神经(),角膜反射是由三叉神经的眼神经与面神经共同完成的。当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或面神经
8、损害时,均可出现角膜反射消失,角膜反射通路,刺激角膜通过以下通路引起闭眼反应:,五、面神经() (Facial Nerve),(一)运动神经 (二)感觉纤维1. 味觉纤维 2.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三)副交感神经纤维,【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面神经分支及分布,病变在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延髓束 临床仅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面部表情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不受累,皱眉、皱额和闭眼动作均无障碍。常见于脑血管病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五、面神经()(Facial Nerve),(一)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1. 面神经管前损害(1)面神经核损害
9、(2)膝状神经节损害亨特(Hunt)综合征 2. 面神经管内损害 3. 茎乳孔以外病变,(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各节段示意图,膝状神经节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鼓索受累),可伴有听觉过敏(镫骨肌支受累);亨特(Hunt)综合征,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只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前2/3味觉 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鼓索神经受累; 伴有听觉过敏,病变多在镫骨神经以上,面神经核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在脑桥。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六、 前庭蜗神经() (Vest
10、ibulocochlear Nerve),前庭蜗神经 (位听神经),蜗神经,前庭神经,传导听觉,反射性调节机体的平衡, 调节机体对各种加速度的 反应,【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蜗神经传导径路,前庭神经(vestibular nerve),前庭神经传导径路,椭圆囊、球囊和壶腹,双极细胞(级神经元),周围突,中枢突,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群(级神经元),(内侧核、上核和脊髓核),外侧核,绒球小结叶,前庭脊髓束,同侧前角细胞,内侧纵束,眼球运动神经核 上颈髓,调节躯体平衡,调节眼球及颈肌反射性活动,部分纤维,眩晕 眼球震颤 平衡障碍,【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六、 前庭蜗神经(),(一)蜗神经,听力障碍和
11、耳鸣,(二)前庭神经,七、舌咽、迷走神经 (、),1. 感觉神经 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舌咽神经的分支和分布,【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一)舌咽神经,2.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3. 副交感纤维,起自延髓疑核,经颈静脉孔出颅,支配茎突咽肌,功能是提高咽穹隆,与迷走神经共同完成吞咽动作,起自下泌涎核,经鼓室神经、岩浅小神经,终止于耳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布于腮腺,司腮腺分泌,迷走神经是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 1. 感觉纤维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2.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3. 副交感纤维,迷走神经的分支及分布,(二)迷走神经,(一)舌咽、迷走神经共同
12、损伤,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七、舌咽、迷走神经(、),(二)舌咽、迷走神经单独受损,咽部感觉减退或丧失 咽反射消失 舌后1/3味觉丧失 咽肌轻度瘫痪,声音嘶哑 构音障碍 软腭不能提升 吞咽困难 咳嗽无力 心动过速,舌咽神经麻痹,迷走神经麻痹,八、副神经() (Accessory Nerve),【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为运动神经包括,躯体运动 特殊内脏运动,由颅支和脊髓支两部分组成,副神经的分支及分布,(一)一侧副神经核或其神经损害同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萎缩,患者向病变对侧转颈不能,患侧肩下垂并耸肩无力 (二)双侧副神经核或其神经损害双侧胸锁乳突肌均力弱,患者头前屈无力
13、,直立困难,多呈后仰位,仰卧位时不能抬头,【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八、副神经()(Accessory Nerve),九、舌下神经() (Hypoglossal Nerve),舌下神经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为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舌肌运动,常见于脑血管病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九、舌下神经(),(一)舌下神经核上性病变,一侧病变时,伸舌偏向病灶对侧,若一侧颏舌肌肌力减弱,则健侧肌运动将舌推向偏瘫侧,无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称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一侧病变表现为患侧舌肌瘫痪、舌肌萎缩,伸舌偏向患侧 两侧病变则伸舌受限或不能,同时伴有舌肌萎缩 舌下神经核的病变可伴有肌束颤动,见
14、于肌萎缩侧索硬化或延髓空洞症等,(二)舌下神经及核性病变,反 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周围神经(运动纤维)效应器官(肌肉、分泌腺等),【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反射的解剖学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是:,1.深反射(deep reflexes),是刺激肌腱、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迅速收缩反应,亦称腱反射或肌肉牵张反射,临床上常做的腱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颈56),肱三头肌反射(颈67),桡骨膜反射(颈58),膝腱反射(腰24 ),跟腱反射(骶12),腹壁反射(胸712) 提睾反射(腰12) 跖反射(骶12) 肛门反射(骶45)
15、 角膜反射 咽反射,2. 浅反射(superficial reflex),是刺激皮肤、黏膜及角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临床上常用的有:,深反射(膝腱反射)传导径路,浅反射(腹壁反射)传导径路,Hoffmann征和Rossolimo征的本质应属牵张反射,阳 性时可认为是生理牵张反射亢进现象,只有在锥体束 损伤或一侧出现时方有意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1.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2. 深反射增强 3.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Chaddock征 Oppenheim征 Gordon征 Schaeffer征 Gonda征,3病理反射,是锥体束损害的确切指征,常与下肢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同时存在,Babinski(巴宾斯基)征是最重要的病理征,有时巴宾斯基征虽为阴性,但可引出其他形式的病理反射,常用的有:,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