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必修 1(粤教版)19 南朝诗两首谢灵运传谢灵运,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累迁秘书丞,坐事免。灵运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
2、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理人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使整秘阁书遗阙,又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寻迁侍中,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奏免官,是
3、岁,元嘉五年也。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谢 朓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一、基础训练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潜虬媚幽姿 媚:有自我怜惜的意思B卧疴对空林 疴:病C衾枕昧节候 昧:暗,不明白D薄霄愧云浮 薄:高答案:D2下列对“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描写了日落前看到的绚丽的景致。B “静 ”字改作“净”字,意境亦佳。C “静如练”这一比喻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D “绮”和“练”两个比喻相得
4、益彰。答案:B3下列对登池上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大致分为三层,但衔接很紧密。B前八句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C “衾枕”以下八句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D最后六句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更加开朗。答案:D4下列对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了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B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渲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C这首诗写景色彩绚烂,写情热烈奔放。D诗歌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家竞争对手
5、后来居上,迅速占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给我们以沉重打击。B现在,电子词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C审视当代文坛的委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D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足。解析:D.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用在此处符合语意。A. 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祸乱。B.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C.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答案:D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
6、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C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D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解析:B.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管理人员”后加上“的现象” 。C.不合逻辑, “防止不再发生 ”表意与文意相反。 D.两面对一面,应将“成败”改为“成功” 。答案:A二、课内阅读阅读下
7、列诗段,回答 79 题。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悠远的鸣声)B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为了禄位而死去)C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揭开帷帘,打开窗子)D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保持节操)答案:B8请选出对登池上楼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 )A诗首四句,是诗的起兴,又含有比喻之意。这里
8、,诗人将“我”与物连接在一起,使这几句诗的比喻之意十分明显隐居之士悠然自适,仕宦之人志得意满,我欲为官仕途不顺,我欲隐居又乏此高致。B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这种对自我状态的认识和分析,反映了诗人在仕与隐的去向上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内心矛盾和痛苦。C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美好的春光,使作者的烦恼一扫而光,心境变得愉悦,决定做一个自得其乐的隐者,与自然合而为一。D这首诗,或比喻,或直陈,写景形象生动,写情真挚坦诚。答案:C9诗的开头两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该怎样鉴赏这两句?_答案:这两句运用了兴的手法。首句写俯视池中,不禁联想起虬龙的深潜而自媚。
9、一“媚”字,把潜隐者悠然自得的情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次句写仰视飞鸿,想象它振翅高飞而扬音九霄,又描绘出进取者春风得意、奋发有为的情状。三、课外阅读10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好 事 近陆 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 “映”二字的巧妙之处。_答案:“蓑”字勾连“新绿” , “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愉悦
10、人心。(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_答案: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11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 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_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_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
11、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四、语言运用12仿照下列句子,另选一个学科名作为开头,再写一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示例:语文是一幅意境高远的图画,你尽可以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答案:(示例) 数学是一座扑朔迷离的迷宫,你尽可以化繁为简,感受曲径通幽、柳暗花明。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简要的文字概括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超过 25 字)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结果第一组的学习成绩最好,第三组最差。8 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 8 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_答案:(示例) 学习者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或: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及时了解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